“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

ID:41891058

大小:24.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_第1页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_第2页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_第3页
资源描述: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4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经典课程讲座报告——关于日本武士道主讲人:谭仁岸老师时间:2015年4月9日下午15:40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教学楼C507题目:何谓武士道一一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谭老师从与武士道有关的电影、周作人对怎样了解日本的观点以及老师本人在口本的经历和对□本的感受讲起,在整个讲座中讲述了他对F1本武士道的历史、发展、核心精神、有关论著、影响以及未来前景和了解和看法,并重点介绍了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以此来剖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周作人认为了解日本必须自宗教入手。而日本的武士道就相当于一种宗教信仰,并且武士道在日木被广泛认同和传播,乃是日

2、木的一大传统,所以它在协助人们了解F1本文化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武家历史从镰仓时代开始延续了六百多年,在口本历史上占据了重耍地位。而月•它述是神道教、儒家、以及佛教融合的产物,以神道为骨髓,儒佛为扶助,来表达尊君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对日本武士道的研究成了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精神、宗教等的重要依据。武士道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叶隐武士道和儒学武士道,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山木常朝和山鹿素行。叶隐,即隐于树叶后面,不为人知,默默为主君奉献。叶隐式武士道强调忠、勇、死和狂,主张通过极英残酷的训练来克服对死广的畏惧,能够毫不犹豫、毫不留恋地死,忠于主君,为其死

3、,为其生。而儒学式武士道更注重仁、义、礼、忠、勇等,其融入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的思想,讲究-•种文人式的武士道。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流派的武士道都属于前现代的武士道,但是前者是狭义的武士道,后者则是“士道”。而现代武士道更多指的是井上哲次郎的国家主义武士道和新渡户稻造的伦理主义武士道。按历史时代划分,武士道乂可划分为平安时代的武士道、幕府时代的武士道和天皇吋代的武士道。不同历史吋代的武士道均与政治挂钩,代表了不同阶层的统治地位,表明了口本历史曲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封建时代的武士道就是在封建制度卜•的食禄报恩主义,而山鹿素行的“士道”不过是武士

4、作为统治阶层,披上儒家仁义慈爱的外衣罢了。但后来武士道在丿力史的推动下,就拓展成了国民的民主武士道,天皐武士也就变成了资本阶级的护卫者。当武士成了统治阶层,仅仅依靠暴力来统治社会已经不太现实了。此时,儒家式的武士道出现了,它吸收了孔孟学说等儒家思想,融入儒家的元索,让武士趋于君了化,并以君了的形象來教化百姓,改造社会,试图以此维系社会稳定、巩固现有的武士统治,以及拯救人们日趋堕落的道徳。于是,仁、义、忠、勇、礼、诚等美德成为了武士规范行为、维护名誉的至高准则。西方骑士精神讲究绅士风度,而日木人则是讲礼,他们对礼的严苛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认为礼是

5、最有效率、最优美的表现形式,而且他们所要求的礼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虚礼,更多的是一种诚意。《叶隐》中的武士道耍求武士通过残酷的训练来克服对死广的畏惧,能够毫不留恋、毫不犹豫地去死;但是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则要求武士参透死亡,要有不怕死的觉焙。然而两者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武士必须忠于自己的主君,能够为主君牺牲一切,乃至生命。值得褒扬的一点是这里的忠君却不是绝对的愚忠,在忠君的同时,武士的良心并未沦为主君的奴隶,当忠君与良心违背时武士以血谏来表明忠心的现象就难以避免了。在F1本时常出现了忠大于孝的现象,这与中国的忠孝两难全就不同了。FI本人对于“家人”

6、这个观念,不仅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准来理解的,因此,武士的主君在武士的眼里往往就是家人,既是忠的对彖,又是孝的对彖,如此就能达到忠孝的统一了。而中国人往往会把血缘关系看得比较重,家人和主君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忠孝因此割裂,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平衡位置来妥善安放一个真诚的心,忠孝两难全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善。不过在个人看来,血缘关系的维系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有很多因素是需耍考虑的,特别是人性恶的一面,当人们利用血缘关系以及“家人”这个词语来伤害你的时候,“家人”这个概念也就不值得放进心里了,也许也不该存在了。中国也有句俗语叫做“生娘不及养娘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7、。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中提岀武士道作为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受到了佛教、神道教以及儒家等思想的影响,它耍求武士把义作为最高行为准则,把见义勇为的勇气作为道徳标榜,冇恻隐Z心和名誉意识,讲究礼仪、诚信、忠义以及克己。另外,武士还要经过各方面知识、技巧的教育和训练,他们不仅仅是莽夫,还是知识和智慧的拥有者,并且具有君子之风。关于自杀和复仇,新渡户稻造也提出了它的观点:武士自杀的方式通常是切腹,其实切腹的方式也冇很多种。为什么要切腹自杀呢?因为D本人坚信腹部是灵魂所在地,剖开腹部能够释放灵魂,而死则是摆脱一切的庇护所。但是有人认为日本人的口杀倾向很大程度是受

8、此影响,事实上武士道并不捉倡送死,它更赞同死得其所,所以随意轻生是一种愚蠢的逃脱方式,而自杀倾向受武士道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