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

ID:41851365

大小:25.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3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_第1页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_第2页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_第3页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_第4页
资源描述:

《“何谓武士道--读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讲座报告2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武士道讲座报告计算机1406苏晓茜20141002510今日,我们去参加了老师关于武士道德讲座报告,增加了不少关于武士道精神的了解。本以为我们对武士道精神有一点误解,但老师的讲解却让我们对日本这个岛国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一开始时,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对武上道精神了解多少?我们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了:切腹!然而,经过老师的讲解之后才知道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

2、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而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黒卖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

3、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岀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老师一开始首先引入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探讨武士道,并且给我们讲解了日本的一些历史。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

4、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Fl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黒卖武的道路之后,被扭曲了的武士道又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封建制度的宠儿,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因此,由于“武士道”这个名词曾是国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的口号,随着这些领袖的身败名裂,人们对“武士道”这一

5、概念也产生了许多疑问。而,近代也有很多作家研究了武士道精神。周作人说过:“要了解日本,我想须要去理解日本人的感情,而其方法应当是从宗教信仰入门。……我略叙我对于日本的感想,又完全把它否定了,却也剩下一句肯定的话。即是说了解日本须自宗教入手。这句话虽是很简短,但是极诚实,极重要的/而新渡户稻造的《武上道:日本的灵魂》被誉为“塑造口本人骨格”的“圣书”。它详细的说明了口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

6、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

7、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知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