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ID:42058110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上传者:U-99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_第1页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_第2页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_第3页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_第4页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肖泽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在研究屮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为核心,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发展内涵;实施路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为现代化社会建设输出大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和转型,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的发展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组建要满足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引入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推进高职院校发展步伐。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一)师范性师范性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协助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能力的提升,这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而,站在高职学生的角度上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甚至对教学活动存在些许的抵触心理,若高职院校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落实教学改革,并做好自我反思,参与行动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二)实践性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核心目标,以提高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为手段,参与到 课程建设中,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实现课程改革。在这一思路引导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性不仅包含对行业现状的掌握程度,还要对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加以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三)学术性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事业,从已知开始并不局限在已知,而教学也不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是在于对已知的改造与拓展,这是一个能动过程,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和教师朝着的创造性方向发展。在创新型强国战略的实施中,高职教育也要紧追其发展步伐,为创新型强国的推进奉献力量,着力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坚持和坚守学术性,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技术研发能力,进而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欠缺纵观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教育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与学科地位的影响,教师和相关人员没有给与教育理论知识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学校认为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才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标准,只要有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就会逐渐提升。从岗前培训这方面考虑,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前所组织的岗前培训具有时间短、内容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二)教师实践水平较低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性有所欠缺,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一般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方而有所不足,也造成这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对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践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无法结合现有实践教学情况,搜集和整合社会资源,管理中系统规划、组织引导和实训监控等方面较为薄弱,制约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三)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现阶段,高职院校将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过分追求学校就业率,对学术性重视程度和理解程度都存在些许偏差,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没有给予本校科研工作与科技社会服务足够的重视,对学术水平的看法存在局限性。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将学术性认定为研究某一基础理论高深学问,在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下,学术性内涵也得到更新,将应用性技术划分到学术性研究中,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性要倾向于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要任务,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并将主要精力放 在课堂教学上,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较低,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的营造的不够浓郁,无法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抱着“够用”的态度,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使得教师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成为教师获得职称的手段。对此,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政策过于功利化与短视化,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普遍较低。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系统化校本培训体系为了保证教师职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系统化校本培训体系,分别针对教师职前阶段、职初阶段、职后阶段设计针对性培训模式,着手于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研究开发等方面,以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同时,重视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教学培训工作,组织名师进行示范课、公开课以及精品课的观摩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育人能力。职后阶段,教师己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式,构建团队合作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成长。(二)搭建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平台为了帮助教师挣脱实践性的枷锁,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利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实践教学水平。高职院校要创设技术研发项目,为本校教师提供定岗实践的机会,使得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情况、技能应用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强化定岗实践管理工作,将教师顶岗实践和学生定岗实习指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师定岗实践的综合质量水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实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借助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技术研发等手段,使得教师掌握行业新技术和新方向,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三)积极推进科研扶持和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中,为了提高其学术性,高职院校要从科研政策扶持的方面入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应用技术研发和项目开发中,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科研氛围与学术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通过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建设和开展,扶持一批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技术研究中,以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得教师在社会活动实践中掌握社会对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借助和科研机构的沟通和写作,创造学研结合和学术实践平台,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此之外,学校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组织科研团队,加强联合攻关,加强区域特色文化研究,搭建了跨学科的 研究平台,承担多项项国家、部省级课题,在各个研究领域中获得成就;建立了基地相关分支机构,共同投入,以科研项目加强联合,以科研成果促进共同发展,带动了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组织“天府人文讲坛”、“学术进社区”、“学术沙龙”等各类活动,宣传、普及社科知识;编辑出版“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弘扬传统文化,锻炼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发展需要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并从政府与学校这两方面入手,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中,政府要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打破以论文、课题研究为审评标准的职业发展模式,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业实践能力的考察,进而从政策上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面,要制定符合教师特点的评价机制,结合教师工资待遇和职务职称,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的特色,形成职业发展保障机制,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加大对年轻教师的挖掘和培养,实行“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优胜略汰,为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激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分层级开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自评、互评、学生评,形成多元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座谈会,辅以满意度调查活动,评估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素养,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结束语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内涵与途径的研究,得岀:1.在进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屮,要明确教师职业发展内涵,掌握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示范性、实践性和学术性内涵,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2.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欠缺、教师实践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造成阻碍,急需解决。3.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结合现有资源,构建系统化校本培训体系,搭建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平台,积极推进科研扶持和社会服务,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而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和灿秀•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究一一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例[J]•时代教育,2014,仃3):187-188.[2]宋维君,张艳,杨英辉•试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22(12):181-184.[1]凡宪兵,刘学柱,胡华秀,刘汉忠•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优化途径一一基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J]•价值工程,2016,32(29):234-2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