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ID:42066933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_第1页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_第2页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_第3页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课堂中的结课艺术摘要结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结课要讲究完整性、适度性。本文从结课的功能作用及基本原则来展示结课的方法,有图表对比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口诀归纳式、设置悬念式、练习巩固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关键词物理教学;结课艺术;结课的方法每一堂完整的化学课必需有头有尾,不仅要重视新课的导入,也要重视课的结尾。课的结尾不能仅限于新课内容的概括,还要为后续课和的教学和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铺路”“搭桥”O因而我们在上每一节课时都要注重结课这一环节,视课的类型、内容、教学对象等实际做好这一环节1什么是结课一般说来,

2、结课技能就是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为总结强化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实现知行统一而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结束教学的技术和能力。2结课的功能及作用2.1桥梁功能教师要抓住关键使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后行课巧作铺垫,将本节课与下节课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2.2导行功能通过教师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创新实践。2.3反馈功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课堂问答或作业练习、课外思考等,进行小结讲评,肯定正确、纠正错误,鼓励学习,不断提高。习题,紧扣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热点,题型新颖,题目灵活。把结课上升至一个艺术的高度去重视、去研究先应

3、明确它的重要作用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其重作用主要有:(1)梳理知识,突出重点,总结规律龙点睛;(2)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3)留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造。3结课的基本原则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对结课的设计意识。从结课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结课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2.1完整性在新课导入中,常常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那么课的结束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入新课相呼应,而不要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

4、讲课和结课都无下文,则在结构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特别是或是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其实,教师的结课还应结在横断面上,即讲授内容告一段落,或讲完了某些问题时,以使这部分内容显得系统连贯,相对完整。即结课的另一含义就是阶段知识“小结”。3.2适度性课堂教学时间规定为45分钟或40分钟,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有些教师常常会忽视这一规律,在结课时还意犹未尽,得寸进尺,实施“拖堂”,打疲劳战,对于拖堂的老师,学生常用一些动作声响或表情暗示老师。拖堂对学生造成思想惰性、心理疲劳等负面影响,更直接对学生下面的课堂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如果不是不得已,就应按时结课。艺术化的结课

5、可收到曲终意长、言尽旨远、课停思涌的效果。依据教学结课的艺术原则,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4几种常用的结课方式4.1、图表对比式运用图表对比可以把知识内容叙述的简化、精练、醒目。相关知识的共性与个性写在表格上,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理解和记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的比较等均可运用此方法4.2、交流心得式交流心得式结课法是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结课方式,它是利用授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在本堂课上从老师和同学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或自己的体会做一个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在全

6、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小组内进行。这种结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进行反思,畅所欲言,见仁见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同时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结课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适合于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结课。3.3、发散引申式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结尾时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从而达到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结课方式的特点是学生运

7、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它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恰当地选择一些“发散点”,同时要求我们教师能对一些知识点的发散因素进行充分地挖掘整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审视和多层次引申。这种结课方式较适合于化学计算的一题多解,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个论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用途加以论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离、鉴别,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