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

ID:42086148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_第1页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_第2页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_第3页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_第4页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型通胀问题=("I探析[提要]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失效的情况下,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非传统货币政策来重建金融市场秩序、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超发的市场流动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物价水平会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新形势下输入型通胀传导途径和应对措施值得关注。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输入型通胀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3年8月28日一、量化宽松政策和输入型通胀本质(一)量化宽松政策本质。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失效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采取印制大量钞票、

2、购买国债或者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旨在降低市场利率,进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二)输入型通货膨胀本质。国外经济体大量发行货币后,国外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现象,在国际贸易日益开放的背景下,促使国内物价总水平出现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根源并不是来自一国市场内部,而是由国际市场引发,所以该类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对外开放性较髙的经济体。二、本轮量化宽松政策演变及进展(一)美国量化宽松措施。此次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市场简称为QE1、QE2和QE3。第一,2008年11月2

3、5日美联储开始实施QE1,当日宣布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1,000亿美元的债券;2009年3月18日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1,000亿美元企业债券。第二,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实施QE2,当日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国债;2011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出售4,000亿美元短期国债,同时购入等额长期国债;2012年7月20日美联储宣布出售2,670亿美元短期国债,同时购入等额长期国债。第三,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实施QE3,宣布每月至少购买40

4、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美国就业市场明显改善,目前此项政策仍在延续。(二)英国量化宽松措施。2009年3月11日英国央行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采用逆向拍卖方式从保险公司、养老金和投资基金等部门购买20亿英镑的5〜9年期国债。2009年5月5日英国央行宣布将购买75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随后逐步扩大资产购买规模,2009年11月5日已扩大至2,000亿英镑。2012年2月9日将购买总金额增至3,250亿英镑o2012年7月5日英国央行再次宣布购买50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总规模扩大至3,750亿英镑。英国央行多次通

5、过印刷钞票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促使商业银行恢复放贷和帮助英国经济走出衰退困境的目标。(三)欧元区量化宽松措施。2009年7月6日欧洲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当日启动600亿欧元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CBPP),购买对象限于欧元区银行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券,该债券需至少获取一家信用评级机构的AA评级,欧洲央行承担8%份额,其余份额由欧元区各国央行分摊,购买计划为期一年,该计划标志着欧洲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开始使用量化宽松非常规手段。2010年5月14日欧洲央行启动证券市场计划(SMP),欧洲央行及欧元区各国

6、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出现财政问题国家的政府债券,降低这些国家融资成本。2011年10月7日欧洲央行决定重启担保债券购买计划,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购买400亿欧元债券。2012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实施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S),取代证券市场计划(SMP),欧洲央行将从欧元区二级市场购买多至3年期的主权债券,不预先设置购买规模上限,以改善欧元区问题国家金融财政状况,把欧元区国家国债违约风险降至最低。三、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分析(一)国外普通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物价。为摆脱金融危机阴霾,西方主要发

7、达国家中央银行相继实施定量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的大量注入最终会导致国外普通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这会增加诸如中国出口规模较大国家的对外出口商品数量。国外商品价格上涨会减少我国老百姓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最终引起国内商品总需求上升,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二)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国内通货膨胀上升。我国商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自国内企业生产和从国外进口两大块,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势必推高国内商品生产要素价格,即企业生产成本不上升。近期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导

8、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进口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并最终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三)国际超发资本流入引发国内通货膨胀上升。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投机性国际游资规模越来越大,超发的流动性需要升值机会,这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冲击越来越大。近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国一直是国际私人资本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外投机资本流入就是通常所谓的热钱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