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ID:42810938

大小:234.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1页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2页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3页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4页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第三课时《切线长定理》繁昌三中沈佐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定理的猜想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如何过⊙O外一点P画出⊙O的切线?2、这样的切线能画出几条?3、如果∠P=50°,求∠AOB的度数?(二)观察、猜想、证

2、明,形成定理1、提出问题:过平面内的一点作圆的切线,可以作出几条切线?(注意分类讨论)如何用圆规和直尺作出这两条切线呢?2.切线长的概念5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切线与切线长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注意: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3、观察  变动点P的位置,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4、猜想  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PA=PB)。5、证明猜想,形

3、成定理。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证明。  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  想一想:根据图形,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OPA=∠OPB(如图)等。选一名学生板演证明过程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6、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研究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P于C。 (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2)图中有哪些线段相等(除半径外)、弧相等?说明: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是在学习几何中关键,它是灵活应

4、用知识的基础。7.内切圆圆心: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5内切圆的半径:交点到三角形任意一边的垂直距离。(三)应用、归纳、反思【例1】已知:△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交于点D、E、F,且AB=9厘米,BC=14厘米,CA=13厘米,求AF、BD、CE的长。分析:设各切线长AF,BD和CE分别为x厘米,y厘米,z厘米.后列出关于x,y,z的方程组,解方程组便可求出结果。【例2】如图,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和⊙O分别相切于点L、M、N、P。 求证:AD+BC=AB+CD 证明:由切线长定理得AL=AP,LB=MB,N

5、C=MC,DN=DP∴AL+LB+NC+DN=AP+MB+MC+DP即AB+CD=AD+BC补充: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跟踪练习1.如果PA=4cm,PD=2cm,求半径OA的长。52.设△ABC的边BC=8,AC=11,AB=15,内切圆I和BC、AC、AB分别相切于点D、E、F.求AE、CD、BF的长。 随堂练习1.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如果∠P=60°,那么∠AOB等于() A.60°B.90°C.120°D.150°2.如图,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A.2B.3C.D.2

6、3.已知: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Q为⊙O上一点,过Q点作⊙O的切线,交PA、PB于E、F点,已知PA=12cm,求△PEF的周长。 5(四)小结1.提出问题学生归纳(1)这节课学习的具体内容;(2)学习用的数学思想方法;(3)应注意哪些概念之间的区别?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切线的6个性质:(1)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6)切线长定理。 (五)作业教材P102页11,1

7、2题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对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能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析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尤其是切线长的基本图形研究环节,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课内容结合,把切线长定理和圆的对称性紧密结合,体现了本节课知识点的工具性。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