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

ID:43010636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_第1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_第2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导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凤鸣中学双单三卡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导学设计年级初二科目语文主备教师贾晓芳协作教师尹荣英丁娜都文梅审阅丁娜课题《阿里山纪行》自主+展示课一课时操作卡导学卡一、学习目标:1.可以通过运用一般的阅读技能归纳出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重点)2.可以通过欣赏美、感受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重点)3.能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并会使用品析方法赏析句子。(难点)二、自主学习资源:1、凤鸣中学碎片化资源网2、图书馆三、学习任务:[聚集目标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展示方法:齐答)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捕捉有关

2、作者行踪的语句,将它们用圈划出来。想一想作者这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阿里山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你可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聚集目标2]合作探究,美景推荐(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按任务讲解文本+结论)3、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美丽的风景图吗?请大家结合课文的相关段落,总结归纳一下阿里山的主要景点及特征:的()的()阿里山(整体感受)的()的()的()(特征)的(景点)4、你感觉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了导学设计()怎样的情感和愿望呢?[聚集目标3]感受欣赏语言之

3、美(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按任务讲解文本+结论)5、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阿里山的风光美,而且他也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美,语言的美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赏析,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这些语句(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语言美,美在各式手法运用(―――)修辞、角度、感观等语言美,美在音乐节奏声韵(~~~)长短句、叠词、拟声词等语言美,美在用词精练准确(••••••)动词、形容词、副词语言美,美在饱含浓厚真情(═══)精神、品质●训练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检测预习)风靡()   纯粹()  堪称()镶嵌()  鱼鳖()

4、  雄踞()2、填空。(检测目标一、二)《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文章形象地描绘了,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由衷地赞美,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的共同愿望。这种将情感融入景色描写的方法叫做。3、根据你所了解到的品析语言的方法,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看看它们都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检测目标三)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

5、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②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反思卡学习了这篇美文,你有了哪些收获?不妨归纳一下,整理在下面(可以从写作手法,品析语言的方法或文章内容主题方面来整理)。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经验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行踪:机场→嘉义→小火车站→阿里山站→林区→曲径幽路→树身之间→神木→下山路上写法:移步换景(古式的火车)风清澈的水潭景静谧的森林热爱大自然如厚密的青苔赞美强精神美

6、无边的林海爱国盼统一融情于景画古老的神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