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ID:43227108

大小:5.60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10-05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_第1页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_第2页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_第3页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_第4页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急危重症护理学昆明卫生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外科急救护理教研室课程内容第一节中暑第二节淹溺第三节电击伤重点难点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中暑、淹溺、电击伤救治原则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护理措施教学目标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了解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和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的能力第一节中暑中暑的概念和分类1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中暑的病情评估3中暑的救治与护理4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人体适宜

2、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60%。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经皮肤血管的血流增加散热增加↑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37℃。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中暑概念一、中暑的概念和分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中暑分类一、中暑的概念和分类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1.产热增加2.散热障碍3.热适应差(一)病因高温环境强体力劳动者出汗

3、机能受阻患者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产妇二、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环境温度增高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单纯补水血钠浓度↓↓中暑痉挛(二)中暑机制(二)中暑机制环境温度增高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单纯补水血钠浓度↓↓中暑痉挛体表血管扩张血量↓中暑衰竭管床容积↑血管舒缩调节障碍(二)中暑机制环境温度增高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单纯补水血钠浓度↓↓中暑痉挛体表血管扩张血量↓中暑衰竭管床容积↑血管舒缩调节障碍汗腺疲劳体温极剧升高中暑高热(热射病)环境温度增高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单纯补水血钠浓度↓↓中暑痉挛体表血管扩张血量↓中暑衰竭烈日直射头部脑组织充血水肿日射病管床容

4、积↑血管舒缩调节障碍汗腺疲劳散热相对或绝对不足体温极剧升高中暑高热(热射病)4-16二、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导致肌细胞水肿,引起肌肉疼痛或痉挛,发生热痉挛。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易发生热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变为不可逆性,重要脏器的也随之损伤,心脏排出量急剧下降,继而发生热射病。4-17三、中暑的病情评估◇中暑史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盐饮料等病因存在。◇临床表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1)热痉挛(2)热衰竭(3)热射病先兆中暑:出现大汉、口渴、头晕、

5、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轻度中暑:体温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痉挛、晕厥和昏迷。可分为:热痉挛: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最常见于腓肠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有明显的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意识障碍。转氨酶升高白细胞总数增高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高钾、低钠

6、、低氯血症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异常辅助检查三、中暑的病情评估4-21三、中暑的病情评估◇病情判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中暑。但重度中暑应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脓毒血症、甲状腺危象、伤寒及中毒性痢疾等疾病相鉴别。T>38℃中暑高热热痉挛热衰竭重度中暑临床表现治疗入院急救处理T>38℃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轻度中暑及时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T<38℃非特异性身体不适先兆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短期休息可恢复4-23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救治原则尽快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现场救护脱离

7、高温环境迅速降温◇院内救护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对症处理降温治疗体内中心降温:静脉滴注:4~10oC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灌肠:4~10oC10%葡萄糖盐水1000ml胃管内灌注冷生理盐水降温治疗药物降温:氯丙嗪地塞米松人工冬眠氯丙嗪8mg+派替啶25mg+异丙嗪8mgiv/gtt降温治疗无论应用何种降温方法,只要待体温降至38oC(肛温)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但又不让体温再度回升。降温时,血压应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并密切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出现。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循环衰竭:5%葡萄糖盐水15

8、00-2000ml热痉挛者: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防治脑水肿、肾脏损害等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护理措施即刻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环境通风凉爽,卧床休息,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保持有效降温:包括环境、体表和体内中心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温效果的观察、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