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

ID:4395295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上传者:U-991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_第4页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培养的探讨张斌,黄异飞,吴彦生(新媼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二科,新®830000)临床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一批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实习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等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企业、深入现实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理论为指导,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实践、用心感知的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总称。临床实习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实习期间既要求实习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经验,仅供参考。一.医学生自我能力培养欠佳的因素能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新世纪大学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实践能力,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自我能力培养的进程:1・教育观念陈旧目前,临床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带教老师参照书本将内外妇儿 等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实习生临床诊断思维锻炼,不能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现代,医学知识更新飞快,待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些已与现代临床脱节。与此同时,一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沿袭陈旧教育观念来教育学生,没有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问题引导式学习,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懒惰习性。2•教师投入不足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带教老师的高度责任心,对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在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是三大任务,但教学则为“主旋律”,但有少数带教老师对这点认识不足,常常将医疗、科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热衷于医疗和科研,而对教学的工作比较忽略,从而影响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均为科室的临床骨干,除了日常的医疗事务工作,还承担大量科研任务。虽然身为教学骨干,但是临床、科研压力的不堪重负,让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分摊到教学。日积月累下,由于精力投入不足,使得现有的实习轮转体系和带教模式与医学生培养逐渐增长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3•学生自我培养能力薄弱在大学生普遍接受层面上大多趋于一种空中阁楼的模糊状态。现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和本位思想强烈,而人文精神薄 弱甚至缺乏。这对于即将要踏上医生岗位的大学生来说,缺乏人文精神不利于他们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甚至医生与医生的关系。作风习惯一旦形成,很难在工作后改变,寄希望于未来工作中培养只会是无本之木。当代大学生是“幸福”的一代,部分学生缺乏作为一个好医生应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精神,对繁杂的临床实习兴趣不大,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主动,不愿多接触病人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学习态度很难保证学习效果,与培养能力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4.医疗环境制约《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实习医生临床操作机会大大减少,医患关系紧张更使大部分病人不愿选择医学生开展任何诊疗工作。没有实践的保障,学生无法巩固理论知识,无法了解医疗现状,又何谈创新能力培养。临床科室上至主任医师下至带教老师,碍于社会各界压力和医患矛盾,在很多临床操作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实习从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了见习,这种医疗环境干扰并阻碍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二.措施和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导致了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差、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精神。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生产力,自我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医学教育竞争与人才竞争息息相关。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既重 视知识的继承和传递,又强调知识的发展和创新,强调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互渗透,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以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我院应注重实习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为主的启发式、议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实习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习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1.创新轮转体系我国医学教育目前实行的实习轮转体系,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轮转体系迫在眉睫。在我国,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一般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师,更没有接触病人,不会看病,只有在学完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学年上临床课时有少量临床见习活动,直到第五学年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我院应做到首先把学生导入医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第二步把学生导入医生的角色、认识医生的使命、医生的素质、医生的道德培养、法制培养与专业培养和医疗中的人际关系;第三步把学生导入临床,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认识症状,才能和病人有共同语言,才能建立起与病人交流的关系,才能帮助病人就诊就医。同时,我们还安排医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体验一下当医生的滋味。经过导论的学习和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后,医学生到了实习阶段就能很快进入角色,这对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起辅助作用。同时我院应创新轮转体系应该从发展医学生的智 能和培养医学生创造能力的角度,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重组进行整合优化,构成新的实习体系,使其既能反映医学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医学领域最新的进展和动态。针对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调整轮转科室,制定不同的轮转计划。1.改善带教模式现代医学生注重五种能力的培养,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语书面语言能力,要完成这五种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起了决定性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带教过程若干关键化解的关系,即“灌输”与“讲解”的关系、“讲解”与“启发”的关系、“启发”与“讨论”的关系、“讨论”与“动手”的关系、“一般动手”与“创新”的关系;注重解决好带教各层面的若干矛盾,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矛盾、“培养”和“使用”的矛盾等。2.提高学生素质教学以学生为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自身素质影响其自身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素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程。首先,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收受病人的红包、礼物、或吃请的不良现象在部分医院仍存在,这些问题对实习学生的身心健康、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取向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还有些实习生实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责任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力度,要求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身心健康服务的思想;同时要求实习生必须参加医院及科室每周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并在经常的实习检查中,与实习生谈心,结合以前实习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他们牢固树立法律意识,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其次,医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加课题型社会实践,到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培养发散性思维,不被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禁锢,从实践中获真知。最后,医学生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有具体规划,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5.优化教育环境首先各教研室主任要重视各种教学工作,将教学工作与医疗、科研工作并肩,经常召开教学会议,强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将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迫使各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各教研室主任和带教老师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征求实习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质量的意见,收集对带教老师的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及时做出相应修改、调整,对带教老师实行一定的奖罚措施;同时,每年我们组织评选优秀实习带教老师,对优秀实习带教老师给予证书及奖励;第三,我院每年还选派优秀实习带教老师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教师素质,因而形成一支严谨 高质习生的“医生”意识;其次各个实习生入科前,均进行入科培训或教育,由各专科教师介绍专科特色、专科的注意事项等等;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上,不断强化实习生的“医生意识”,培养他们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的需要,这是培养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基础。参考文献[1]向东,罗天友.页学影像学实习生临床T作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202-2203[2]张明正.提高医学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探讨研究[J].开封医专学报,1999,18(4):64—65[3]孙宝志.把早期临床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编写《临床医学导论》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0,(2):27-29[4]李秋姐,刘晓芳,叶建新,等.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深化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2):97—98.[5]鸣敏,王馥明,夏蕙,等•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研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4-8.[6]李勇,贺加.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的研究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3):65—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