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45133608

大小:106.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0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达到对美的体验。人类最初对美的体验是跟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但绝不能把人的美感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实用感混为一体,后者只是美感的起源;这样,美的体验固然包括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体验,但它具有更为深刻和独特的内涵。美是客观的,它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对美的感受正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这种对美的感受的全部活动的综合体就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对认识美、创造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体验与别的一般性的体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显现的美,总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形式,但如果把关仅仅归结为单纯的物质形式,看成一种可以离开社会而存在的自然现象,那是不正确的。它应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如果我们对美的认识停留在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阶段,就只能处于远距离的旁观者位置,很难把握对象的内容,只能获得一些美的形式上的感性认识。那么,我们要想获得深刻的美感,就需要进入对象或其所处的环境中去体验、领悟对象美的蕴含。因此说美的体验对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有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对象世界中的不断展开,美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起来。拿自然界来说,在人类的蛮荒时代,它是与人们完全对立的,是完全异己的,无所谓美丑。而只有当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自然界成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时,人们才获得自然的美。而且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美被发现。我们对美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感性的认识上,而应当经过实践,切身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美的享受。同时由于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发展性,这样就使得在对美的以往经验、理论认同的同时,使美的新的认识成为可能,这对美的创造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切实体验,才能真正地认识美、创造美,离开这一点,对美的认识就容易停留在经验的位置上静止不前,更无从谈到美的刨造。美的体验越深,对美的认识就越深。著名画家徐悲鸿画马出神入化,美不胜收。他自己谈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作过深入的观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所得。”正是画家对绘画对象的“美”的一次次的体验,使他获得了这一形象的美的深刻认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美” 。因此,可以说,美的体验是认识美、创造美的关键。我们强调美的体验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抹杀美的纯哲学理论,恰恰相反,美的体验应是美的理论与美的实践的结合体。在美的实践中检验和形成对美的理论认识,反过来这种理论又推动和指导着美的实践的有效进行,如此循环不已,每一次循环都是对美的认识的又一次提高。(选自芦国强、王爱军《论审美体验》)1.下列关于“美的体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的体验的获得,不但需要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干预,而且需要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B.美的体验具有比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体验更为深刻和独特的内涵,绝不能把人的美感与只是美感起源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实用感混为一体。C.美的体验的程度决定着美的认识的程度,著名画家徐悲鸿正是因为对绘画对象马的“美”体验得很深,才获得了对马这一形象的美的深刻认识。D.美的体验对认识美、创造美起关键作用;强调体验美的重要,并不是要抹杀美的纯哲学理论,因为美的体验是美的理论与美的实践的结合体。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审美时,若要把握对象的内容,而不至于获得一些美的形式上的感性认识,那就不能处在远距离旁观者位置,停留在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阶段。B.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美被发现;我们对美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经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就不能真正获得美的享受。C.只要切实体验,就能真正地认识美、创造美;如果离开这一点,对美的认识就容易停留在经验的位置上静止不前,也就更无从谈到美的创造。D.徐悲鸿画马出神入化,美不胜收,是因他对马作过深入观察,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动态及神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显现的美,应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它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形式,也不能把它仅归结为单纯的物质形式。B.我们只有进入到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去体验、领悟对象的所蕴所含,才能够获得深刻的美感;由此看来,美的体验对认识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C.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美的不断丰富发展,有赖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对象世界中的不断展开。D.美的实践和美的理论相互作用,在美的实践中检验和形成对美的理论认识,反过来这种理论又推动和指导着美的实践的有效进行,循环往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延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假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天和中陈公纯镇陕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捍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日:“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成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愤卒于邺。(节选自《周书·杨敷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断之狱狱:罪过B.故弗许焉许:答应C.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寇:侵犯D.齐军众稍却却:退却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B.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C.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D.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敷在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食邑四百户,大统元年担任奉车都尉。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后又升廷尉少卿。B.杨敷在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后,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杨敷对蛮夷等以诚相待,慰问安抚,蛮夷等被感动,相继归附。C.杨敷在齐将段孝先率兵日夜攻州城的时候,临危不惧,拒守了数十天。他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率领现存的士兵连夜出战,杀死了齐军数十人。D.杨敷在段孝先率领各军包围了他们的情况下,拼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活捉。齐人正想任用他,他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愁愤慨而在邺去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6分)(2)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4分)(二)古代诗歌阅渎(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诗捧剑仆青乌衔葡萄①,飞上金井栏②。美人恐惊去, 不敢卷帘看。[注]①青鸟:青翠的鸟。在诗中是充满活力与炊乐的象征。②金井栏:金碧辉煌的井栏。8.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运用映衬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学而》中认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是有修养的君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景抒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好大一棵树夏阳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黑乎乎的山道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父亲扛着铁锹,打着手电筒萤火虫般地在前面引路,我怀里捧着母亲的骨灰盒跟在他身后,再后面是紧紧拽着我衣角的弟弟。我们三人做贼一样,蹑手蹑脚,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父亲指着遥远的南方,说,这样也好,以后你妈每天都可以看见我们了。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忧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也就是说,我们全家搬离了这座县城,从此故乡变异乡。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返回时,又深情凝望着曾经生他养他的小县城,良久,良久…… 。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望着魂不守舍的父亲,我装着没心没肺的样子,把锁匙交还给单位上来接管的人,对父亲说,走吧,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天下之大,何愁没有家!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就像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夜夜隐隐作痛,却被我们不约而同地捂了个严严实实,谁也不愿意去揭开它。是的,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妈的坟......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节选自《小小说选刊》xx第20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写“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是为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坟”的有关回忆作铺垫。B.“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一句,反映出“父亲”的复杂心理:既不想因老伴的去世影响到即将高考的“我”,又不得不告诉“我”实情。C.小说写“黑乎乎的山道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与“山脚下的一城灯火”形成鲜明对照,渲染凄凉气氛,表明“父亲”向往光明。D.“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是因为不愿意触及“母亲”去世这一巨大的灾难和悲恸。E.小说写“我”急中生智,用谎言告诉父亲说母亲的坟是在岔路口的右边,反映出“我”对父亲的担心,而事实上父亲却早已知道了真相。(2)小说用大量篇幅写到了“母亲的坟”,请简要梳理与“母亲的坟”有关的情节。(6分)(3)小说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4)小说为什么要以“好大一棵树”为题?请简要探究其用意。(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爱国科学家贝时璋 苗长青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乡憩桥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贝时璋刚满八岁,他母亲把他送进设在贝家祠堂里的一个家族学堂去上学。临行,母亲对他说:“儿子啊,男人要有出息,要成大器,必须有文化,你一定要好好读书!”1915年,他的父亲把他接到汉口,送进一所德国人开办的学校一一德华学校。在这里,贝时璋熟练地掌握了德语,系统地涉猎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1918年秋的一天,贝时璋在汉口华景街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菲舍尔著的有关“蛋白体”的书,读了很感兴趣,初步懂得了蛋白体对生命的重要,这对他以后选择医学,进而选择研究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19年春,贝时璋考取了他心仪已久的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5月,五四运动爆发。随着涌动的学生人流,贝时璋参加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在同济的几年里,德籍解剖学老师鲍克斯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鲍老师的解剖学课对贝时璋日后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研究有重大的影响。1921年,贝时璋到德国留学。1927年贝时璋发表了论文《醋虫的生活周期》。1928年3月,贝时璋完成了博士论文《醋虫生活周期各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获土滨根大学的博士学位。1929年秋,贝时璋接到母亲病危电报后,立即告别土滨根大学而回国。由于年轻的博士生贝时璋在学术研究上初露头角,引起了德国生物学界的重视,所以,贝时璋的导师和土滨根大学数次来信,邀请他再回到德国去,并以优厚的工作条件相许。但贝时璋还是决定留在多灾多难、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效力。1930年8月,贝时璋进入浙大。在浙江大学20年,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培养了众多学生,推进了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他讲课有一绝,可以右手写板书,左手画图,令人惊叹不已。他讲课一般拿自己绘制的图片,这些图片既标准又精美,堪称艺术品。他的讲课,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深入浅出,让学生们终生难忘。学生们回忆说:听贝老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浙大西迁途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贝时璋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培养国家人才做出了艰辛的努力。1944年10月,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发表文章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这一时期,贝时璋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相继发表了《南京丰年虫的二倍体中间性》等一批重要的论文。1948年,中央研究院主持开展的中国第一届院士选举。共选举院士81名,贝时璋居生物组第三位。1949年5月,贝时璋被任命为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1958年9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贝时璋被任命为所长。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室成立后,在贝时璋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与重力、密闭环境有关的模拟实验,研制了各种地面模拟设备和用于选拔上天动物的设备。鉴于我国的火箭研制已具有相当基础,1960年4月,中央批准了1970~1971年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之后,研制工作迅速展开。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生物物理研究所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承担的任务。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天,享誉全球。在“两弹”的研发方面,为了弄清在原子弹爆炸前后,对本地生物产生的影响,生物物理研究所专门成立了放射生物研究室,开展了研究。 1965年9月,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胰岛素,这是第一个在实验室里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解决胰岛素结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胰岛素的发现,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在长达80多年的科学探索生涯里,贝时璋先后研究过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性、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眼柄激素等。92岁以后,贝时璋不再去单位了,但指导年轻学者的热情不减,书房成了课堂。贝时璋不但长寿,而且健康。在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时璋认为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贝时璋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都不高。他生前居住的房子,是1955年搬进去的,一住就是55年。贝时璋不但在科学研究上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显赫的遗产,在人生方面也创造了丰厚的经验。他本人就是一部值得人们去认真研读的书。(节选自《贝时璋:爱国科学家的不凡人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贝时璋在德国留学期间,先后发表了论文《醋虫的生活周期》、博士论文《醋虫生活周期各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B.贝时璋于1948年中央研究院主持开展的中国第一届院士选举活动中被选为院士,在选举的81名院士中,贝时璋居生物组第三位,可谓名列前茅。C.贝时璋领导下的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室,开展了一系列与重力、密闭环境有关的模拟实验,研制了各种用于选拔上天动物的模拟设备。D.贝时璋在长达80多年的科学探索中,先后对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中间性、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昆虫内分泌腺等进行过研究。E.贝时璋92岁以后,虽不再去单位上班,但仍把书房当课堂,指导年轻学者的热情不减。他淡泊名利,宽厚待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无任何要求。(2)促使贝时璋成长成才、走上科学道路、选择研究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最终成为科学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3)本文中写到的贝时璋的导师和土滨根大学的“数次来信”、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浙大的“盛赞”、浙大学生们对贝时璋的“回忆”,分别折射出了什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贝时璋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个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加入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后,____,驰骋在国际市场上。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二手房市场依然。③他家庭出现了经济困难,我们不能____,而要积极地去帮助他。A.如虎添翼不瘟不火作壁上观B.为虎添翼不温不火作壁上观C.如虎添翼不温不火袖手旁观D.为虎添翼不瘟不火袖手旁观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文化部下发了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的查处名单,重点整治含有宣扬色情、赌博,违背社会公德等违法违规的手机游戏和网络动漫。 B.中央电视台在从198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春晚之后的三十多年间,看春晚就像贴春联、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C.《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组是(3分)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们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①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②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③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④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⑤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⑥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A.①⑥②③④⑤B.②④③⑤①⑥C.③⑤①⑥②④D.⑥⑤①③④②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写每一篇小说,事前我们都要为这篇小说定下一个调子。①,或调子没有定准,小说就不能下笔。有时候,某一篇小说让我们颇费踌躇,迟迟开不了头,困扰我们的很可能就是调子问题。那么,拿什么为小说定调子呢?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感,情感之美是小说之美的核心。倘若一篇小说的情感是虚假的、肤浅的、苍白的,③。17.阅读下面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1)简要说明图标的内容(五环和拼音文字除外),要求表达准确、连贯,不超过60个字。(4分)(2)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标的特点(五环和拼音文字除外),不超过35个字。(2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泥塑大师,年轻时就喜欢玩泥巴,捏各种小虫之类,先后遭到母亲和妻子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要玩。起初,老是拿捏不准,用力过重,就会变形;用力太轻,则不能成形。为了把虫子捏得像模像样,他经常跑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虫子的形状和神态,回到家就开始捏。后来越捏越有兴趣,便不惜代价,买来泥塑材料。为了提高塑艺,不管哪里有泥塑展,他都会去参观,一有感悟,立马回家捏捣。感觉不大满意,便推倒重来。后又拜师学习,切磋琢磨。久而久之,他塑造的蝈蝈、螳螂、蚱蜢、蝴蝶、蝉等栩栩如生,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多次获得国际金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