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73279

大小:88.36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08-08

上传者:U-944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擅长写儿童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创造了一系列儿童小说,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结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包括《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红瓦黑瓦》,来探讨并论证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蕴含的乡村情结。曹文轩在《细米》代后记写了“乡村情结”一文,明确说明“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由此可以看出曹文轩的作品中有着他所赋予的独特的乡村韵味。诚然如此,在他的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乡村之气是浓厚的,可以说每部作品中都有相类似的气息。作者笔下的自然环境是苏北盐城地带的风貌,选取的场景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苏北农村,这些是与他的命运、他的情感息息相关的生活。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甚至是具有苦难意味的生活中凸显人性的闪光点,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他以极具抒情的文笔创造了一个个简单朴素而又优美的情调,他的小说富有浓郁的乡土抒情色彩。作者曾说“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作者对乡土小说情有独钟,写乡村的水土、乡村的神秘、乡村的男男女女,有成一个纯美的世界。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具有风俗特色的环境,比如油麻地、草房子、艾草地、野风车、菊坡、芦苇荡、小豆村、葵花田等等,另外小说中充满了水的意象,无不展现了苏北地区乡野水泽的风貌。苏北地区不仅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对应了人的心理情感。11 曹文轩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也颇具特色,是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典型人物,他们有着苏北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们大都来自农村。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活的环境,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成长的,富有地域特色。本论文主要是从作品中孩子的形象来分析作者所赋予的乡村情结,从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与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两方面出发,表现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和悲伤,痛苦和烦恼,感动和孤独。小说运用儿童视角反映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物的性格是在环境中形成的,环境不仅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正是因为作者笔下的苏北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有着深厚的乡村情怀,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不懂事到逐渐明白人生酸甜苦辣等诸多滋味的经历。研究探讨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有助于了解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一)引言总体介绍作品中的“乡村情结”。(二)文学与历史是天生的一对兄弟介绍了作品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作者是出生在苏北一个贫困农村,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其间的饥饿、困苦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经历。作者是以自己的困苦童年为依托,所赋予的小说主题不是面目惨痛的,而是对美,对悲悯以及永恒的不懈追求。(1)田园式的成长环境(2)悲悯的人性意蕴(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1)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2)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四)总结作者在描写不同人物的个性中,善于用于风景描写。这些大量的优美的风景描写,这些淳朴的乡村人物,给钢筋水泥的现代世界以及充满了太多物质欲望的人心以凉爽的滋润。另外,小说中的苦难与悲悯是有节制的,只要是为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凸显人性的高尚与美好。主要问题:11 (一)作品中苏北地区的特点曹文轩笔下的少年,总是从“田园”之中走出,例如在《红瓦》中,是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油麻地;在《草房子》中,是在阳光映射下的金色草房;在《根鸟》中,是菊坡,是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草房子、艾地、菊坡无不展现了苏北地区乡野水泽的风貌。曹文轩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水、花草树木等意象。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贯穿始终的水在流动,他所写的故事或多或少都与水有关。水既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生活背景,营造了一种水乡文化,又融入了他的性格、美学情调以及作品的风格。田园以及乡村是苏北地区的一个地域特色。(二)小说中孩子形象的特征其中阐述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心灵手巧篇,其次为家道衰落篇,最后为追逐梦想篇。阐述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则从牧歌式的岁月熔铸和爱的教育两方面出发。他们都是纯真善良的,通过经历苦难,蜕变为更加坚毅的形象。(三)作者将乡村情结与人物形象相结合所赋予的情感曹文轩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创作作品,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及其周边社会生活,都是通过儿童视角来展现的,有着独特的乡村韵味。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虽有苦难,有悲剧感,但悲悯与忧伤又是有节制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小说的主题,旨在鼓励人们对美以及高尚的追求。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拟采用辞书查阅与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确定自己论文的题目及要写的大概内容;其次搜集有关论文的资料,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具体的资料;再次分析整理资料,确定自己所写的内容,撰写论文;最后总结。总而言之,路线分为三步:梳理、归纳、得出结论。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中旬,导师出题,学生进行选题工作,在导师的帮助下理清论文研究头绪,确定研究方向。2010年12月初,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11 2010年12底至2011年1月初,学生分组汇报论文进展,进行开题论证。 2011年2月至4月,查阅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定稿,期间主动和导师交流修改论文。 2011年5月初,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五、主要参考文献:[1]涂登宏.论曹文轩小说的诗意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韩彩虹.诗化女性,现实人生——漫论曹文轩小说中营造的女性世界[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付红妹.欲将心事付瑶琴——论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古典美的建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9).[4]韩彩虹.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赵丹.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试论曹文轩小说中的审美追求[D].中南大学,2007(5).[6]杨洲.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7]冯学民,李巍.曹文轩的意义:中国文学发展路径的又一选择[J].学术交流,2006(4).[8]曹文轩.细米[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9]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王根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12]曹文轩.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N].文学报,1999(7):15.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擅长写儿童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创造了一系列儿童小说,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以及通过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当代文坛,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儿童文学)思考文学自身的品格与使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炼,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有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虽说儿童文学主要是为迎合儿童生理心理所创作的,但它所适合的阅读对象是广泛的,不管各个年龄阶层,都可在作品中体会到、学到很多。儿童文学虽说通俗易通,但通俗并不等于庸俗,也并不等于平庸,在简单平常的事件中可以体现甚至揭露现实生活的矛盾,社会的问题。曹文轩所创造的儿童文学,主要是描写少年题材的成长小说,个性鲜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对乡土小说情有独钟,写乡村的水土、乡村的神秘、乡村的男男女女,构成一个纯美是世界。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也别具有乡土气息,他们纯真、善良,在农村的大背景下,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力种种苦难,蜕变成长为更坚毅的形象。研究曹文轩的作品是颇多的,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分析研究。涂登宏选取曹文轩小说的诗意建构这一角度,来阐述其小说无论是在情感的渲染还是在叙事的语言表达上,都透着浓浓的诗意。小说具有温婉如水的诗性情怀,人性的悲悯意蕴。在曹文轩作品中,水这个意象是不可或缺的,是所有纯净、宁静、灵动以及柔韧的代名词,小说中纯美的女性形象,其情感都是与水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草房子》的纸月(是一个水边出生、水边长大的女孩)。真善美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曹文轩并没有回避人性中的阴险、丑恶,对这些丑恶进行有节制的、较为和平的书写,作者是以悲悯的精神去看待人性中所有的弱点。曹文轩小说的表达方式也是诗意性的,主观化的叙事,采用儿童的视角,诗化的叙事语言。涂登宏明确指出曹文轩小说中运用最多、最能体现诗化叙事语言的是隐喻和暗示。11 韩彩虹在漫论曹文轩小说中营造的女性世界中,指出曹文轩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又颇具诗韵的女性形象,其成长小说积极地承担起对儿童身心、情感等方面成长的滋养、调整、引导作用,体现了成长小说独有的艺术魅力。韩彩虹从曹文轩的作品中所理解的女性形象具有“清扬婉兮”的仪态,“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气韵、品格,“两小无嫌猜”的初恋情愫,宽容博大的女性生命人格。付红妹阐述了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古典美的建构,指出曹文轩在创作中是偏爱女性的,赋予了他笔下的女性淡雅的浪漫和清纯的唯美,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造中对优美的执着;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境况的关注与追求。另外韩彩虹在《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一文中指出曹文轩成长小说的美学风格为乡土抒情题,主要表现在:恬淡、忧郁的农业文明意象;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理想化了的现实人生;论述的道义力量和悲悯精神等。这篇文章采用的视角较独特,主要是从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出发,表明农业文明特质的意象构建使曹文轩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中健康的人性也表现在爱土地、河流,爱轻风、雨滴,爱太阳和雨量上。表明曹文轩擅于“绘风景”,更擅于“绘风俗”。指出作者运用独具个人情调又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苏北人情世态、风俗习惯,又富有浓郁诗情的画卷。再者,表明曹文轩的小说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小说中的生活既是真实的又是理想化了的现实。此外曹文轩的小说中描写、塑造了蛮横、怪戾,甚至是“邪恶”的少年,但他更注重揭示他们任性基础中欠缺与扭曲的原因,并通过悲悯精神,表达了对改善人性、对人性复归的良好期盼。韩彩虹指出曹文轩的小说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中开创出的美学风格:用极其诗意的抒情方式描写故乡的独特风光,展现一方地域独具的民风民俗及世态人情。作品中始终承载的道义力量和悲悯精神,小说中不仅洋溢着古典的温情,也担负着为民族建筑良好人性基础的社会功能。赵丹论述了曹文轩小说的审美追求,综合分析了曹文轩对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着重论述了曹文轩对古典温情的独特追求,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与至纯至美的和谐人生遥相呼应,悲悯的古典温情和有节制的淡淡忧伤,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感伤的优美。曹文轩小说中对现代意识的融汇,首先体现在其作品内容上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层描述,其次表现为艺术表达上对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思想追求上对文学走向形而上的探索。另外明确指出曹文轩对当代儿童文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的同时,在创作上具有缺失之处。杨洲在《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中表明曹文轩小说创造了具有“自我连贯性”11 的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世界,从众多的小说《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天瓢》等都可以体现出来,其中水、阳光、花草树木,这三类意象组成了曹文轩小说风景描写的基本布局,生成了小说独特意境的基本情调:优美、明净、清丽。在优美、明净、清丽的基调里,在字里行间处又渗透着一种忧伤。这跟作者早年的生长环境是有关的,曹文轩早年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的体验,他写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农民及其子女因为贫困或愚昧而造成的生活上的困窘、忧愁较多,所以会有悲悯与忧伤的情怀,这种悲悯与忧伤渗透在风景描写上,使风景带上了人的情绪。作者创造了自然风景与人的情感、心灵和谐共生的意境。冯学民,李巍阐述了曹文轩的意义可为中国文学发展路径的又一选择,作为“诗化小说”的传承者,曹文轩对永恒人性的自觉追求构成作品的形而上品质。在小说中透着淡淡忧伤的优美格调中,颂扬理想人性,维护人格尊严,突显人生的庄严和人情的美好。曹文轩的小说兼具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具有诗意的叙述模式,具有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描写了苏北地区特有的浓郁的乡土味,塑造了一些类纯美的人物形象。曹文轩描写了很多具有风俗特色的环境,比如油麻地、草房子、艾草地、野风车、菊坡、芦苇荡、小豆村、葵花田等等,另外小说中充满了水的意象,无不展现了苏北地区乡野水泽的风貌。苏北地区不仅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对应了人的心理情感。这跟作者早年的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且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不懂事到逐渐明白人生酸甜苦辣等诸多滋味的经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具有典型性,是在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典型人物。研究探讨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有助于了解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意义。参考文献:[1]涂登宏.论曹文轩小说的诗意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韩彩虹.诗化女性,现实人生——漫论曹文轩小说中营造的女性世界[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付红妹.欲将心事付瑶琴——论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古典美的建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9.[4]韩彩虹.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赵丹.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试论曹文轩小说中的审美追求[D].中南大学,2007,5.[6]杨洲.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7]冯学民,李巍.曹文轩的意义:中国文学发展路径的又一选择[J].学术交流,2006,4.[8]曹文轩.细米[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9]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 [11]王根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12]曹文轩.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N].文学报,1999(7):15.11 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11 目 录论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IATYPICALIMAGEOFTHERURALCOMPLEXINCAOWENXUAN’SNOVELII一、引言1二、文学和历史是天生的一对兄弟1(一)田园式的成长风景2(二)悲悯的人性意蕴4三、孩子的形象5(一)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51、心灵手巧篇62、家道衰落篇83、追逐梦想篇8(二)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91、牧歌式的岁月熔铸92、爱的教育10四、总结11参考文献13致谢1411 【摘要】童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曹文轩擅长写儿童小说。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选择了少年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少男少女心灵的成长。在他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给读者展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北地区乡风水色和世俗人情,赞颂了人善人爱的悲悯情怀,我们透过这些可以体会到作品中的浓浓乡情以及作家对人类的美好祝福。本文将通过分析田园式的成长风景、悲悯的人性意蕴以及作品所塑造的孩子形象,来解读小说中所蕴含的浓郁的乡村情结。【关键词】乡村情结;悲悯;孩子形象;成长风景。11 【ABSTRACT】Childhoodistheeternalthemeofliterature,Caowenxuangoodatwritingchildren'snovel.Amonghismanyworks,allchosenthethemeofyounglife,theperformanceofboysandgirlsofspiritualgrowth.Inhispurefictionseries,givethereaderofthepoeticromanceofJiangSuprovincecomprehensivelywatercolor,secularhumanfeelings,praisesthepityoflovepeoplegoodfeelings,wecanberealizedthroughtheseworksofthethickcountrysideandwriterwishesofmankind.Thispaperwillanalyzethegrowthofpastorallandscapes,worksofcompassionandthehumanmeaningshapedtheimageofthechildrentoreadnovelinthevillagecontainsarichcomplex.【KEYWORDS】Ruralcomplex;Sympathy;Thechildimage;Growthscenery。11 一、引言曹文轩在《细米》代后记写了“乡村情结”一文,明确说明“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曹文轩,细米[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43.由此可以看出曹文轩的作品中有着他所赋予的独特的乡村韵味。诚然如此,在他的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乡村之气是浓厚的,可以说每部作品中都有相类似的气息。作者笔下的自然环境是苏北盐城地带的风貌,选取的场景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苏北农村,这些是与他的命运和他的情感息息相关的生活。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甚至是具有苦难意味的生活中体现人性的闪光点,充分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并以抒情的笔调创造了一个个简单朴素而又优美的情调,他的小说富有浓郁的乡土抒情色彩。作者曾说“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曹文轩善于写景,善于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诗意的作品。另一方面,曹文轩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也颇具特色,是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典型人物,他们有着苏北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们大都来自农村。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活的环境,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成长的,富有地域特色。小说运用儿童视角反映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而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物的性格是在环境中形成的,环境不仅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作者笔下的苏北乡村,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并有着深厚的乡村情怀,作者细腻地记录了少年由不太懂事到逐渐明白人生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的经历。研究探讨曹文轩小说中典型形象的乡村情结,有助于了解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意义。二、文学和历史是天生的一对兄弟文学与历史是天生的一对兄弟。但是相对而言,文学显得高贵,因为它记录真实的历史;历史则是贫贱的,屡遭后世史家的践踏妆改,以至于我们所见到的历史大多是“傅粉佳人”11 ,实则大多数的历史都是面目可憎的。在这篇论述里,应该说是小说与历史是天生的一对苦难兄弟。曹文轩在《细米》、《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都描写了不同时代的孩子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以纯善的赤子之心,战胜了“苦难”,从而获得了人格的新生和灵魂的升华。荣学平.简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散文化[D].北京语言大学学报.2007(6):17.这与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作者出生于苏北一个贫困农村,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困苦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经历,同时这也成为作者美丽的回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作家坦言:“我的童年是在贫穷中度过的,这给我带来了一些物质上的苦难,我感谢苦难,但我并不同意物质的苦难是一种低于精神苦难的苦难。物质的苦难,是一种深刻的苦难,这种苦难是实在的,而且它既是肉体的也是灵魂的,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苦难才成全了我的写作,因为我在写作时,总要找到一个依托——经验的依托。这个依托,十有八九是与童年的印象有关的。”邬元宝.拯救大地——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四种苦难意识[M].学林出版社,1994,12.作者就是以自己的困苦童年为依托,借助于“苦难”,引导读者通过人物的困苦经历,在内心深处留下印记,从而变得更加充实与坚强。历史本来是无罪的、清白的,它目睹这人世间的一切罪恶。是戏剧?是流离?还是带泥的辛酸?在曹文轩的小说中,处处可见其对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下的乡村环境,但这种乡村环境不是面目惨痛的。“新时期”以来,“历史”、特别是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风波下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众多作家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众多作家所钟爱的文学家园,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号啕、批判、零度、喧哗、反讽、嘉年华……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2007(1):17.而曹文轩运用儿童的视角去描绘,呈现给读者的是对美,悲悯以及永恒的不懈追求。曹文轩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园地,对童年江南水乡,以“孤傲”的姿态高擎“永远的古典”这面大旗,梦幻般地回味与追忆着年少家园;坚信“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美的力量有时候大于思想的力量”,执着地沉浸于对真诚、温馨、美丽、感动、忧郁、悲悯、永恒等的玩味与抚摸。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2007(1):17.(一)田园式的成长风景曹文轩笔下的乡村生活,大都以童年以及故乡的人和事为素材,这是作者对童年时代故乡的感性认识,也是作者所接受的传统审美思想。曹文轩笔下的少年,是在“田园”之中走出,在《红瓦》中,是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油麻地;在《草房子》中,是在阳光映射下的金色草房;在《根鸟》中,是菊坡,是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草房子、艾地、菊坡无不展现了苏北地区乡野水泽的风貌。“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11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的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5.“草房子”似乎是油麻地所特有的,也是苏北地区的特色,这是最自然真实的风景。《草房子》呈现的苏北水乡世界可以说是一幅世外桃源景象,不仅是过去,也是现代人心灵的向往和归途。“这是一个长满了百合花的峡谷。百合花静静地开放着,水边、坡上、岩石旁、大树下,到处都有。它们不疯不闹,也无鲜艳的颜色,仿佛它们开放着,也就是开放着,全无一点别的心思。峡谷上空的阳光是明亮的,甚至是强烈的,但因为峡谷太深,阳光仿佛要走过漫长的时间。因此,照进峡谷,照到这些百合花时,阳光已经变得柔和了,柔和得像薄薄的、轻盈得能飘动起来的雨幕。”曹文轩.根鸟[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5.至始至终,大峡谷、百合花以及“紫烟”是小说《根鸟》所不能缺失的因素,是梦的象征。由百合花构成的大峡谷是有一种田园的意象。曹文轩自述:“我的作品大多是写田园生活的。形成这种格局的直接原因是我生长在农村,对田园生活格外熟悉,并感到亲切。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所作的思考和判断。”曹文轩.曹文轩儿童论文集——我和中国的儿童文学[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曹文轩笔下的人物就是在田园式的乡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自然与人事和谐统一。曹文轩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到处可见水、花草树木等有关自然界的意象。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水在流动,他所写的故事或多或少也都与水有关。水既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生活背景,营造了一种水乡文化,又融入了他的性格、美学情调以及作品的风格。王倩.曹文轩和他的水土乡村[N].中国图书评论,2001:23.这与作者所处的乡村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文轩曾说“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剁板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王倩.曹文轩和他的水土乡村[N].中国图书评论,2001:23.此外,花草树木的意象也构成了小说中的乡村情结,芦苇、葵花、百合花、茅草、柿子树、苦艾等等,都是乡村里平常见的,在作者的笔下含有一种纯朴的美感。例如《青铜葵花》中“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流水不知从哪里流过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两岸都是芦苇,他们护送着流水,由西向东,一路流去。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但最终还是流走了——11 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回来了,没完没了。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8..作品表现出一种舒缓的叙事节奏,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的慰藉。曹文轩善于写景,善于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创造出具有浓郁诗意的作品。(二)悲悯的人性意蕴阅读曹文轩的作品,可以发现其淡淡的忧郁感和的悲悯意识。他一直是以悲悯的情怀来关照世界。韩巧花.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美学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5).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难情结。一方面,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对于苦难的关注。作者出生在精神、物质两方面都极度贫乏的时期,幼小的时候苦难、劳累就陪伴着他的身边。由于时代的缘故,曹文轩对生活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并且自觉的关注“苦难的美学”,并对其进行更深的挖掘和认识。另一方面,如他所说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灾难在发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他不能忽视这种苦难对于人类的影响。《草房子》中,秦大奶奶的艾草地和秦大奶奶的小草房是秦大奶奶誓死捍卫的土地,这也是她与丈夫用几十年的心血所换取的土地,拥有着艾草的苦香。作品中,秦大奶奶最初是个很可恶的老婆子,有路不走,却倚着自己老眼昏花横穿学校的菜园,一路把菜苗踩倒很多,拔掉栽种的垂杨柳,把鸡赶到篱笆另一头的教学楼等等,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却是内心深处深深的爱。她爱自己的土地,“她在风中流着老泪”,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216.她不愿失去自己的土地。秦大奶奶反复的被人发现在艾地,被人抬走,又被人发现在艾地,又被抬走,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日一日的度过。可就在永远让人处在刻骨铭心的寒冷之中的平原的冬季,秦大奶奶救起了试图去拦住在水中漂流的月季花而掉入河中的乔乔,自己也掉入河中,半个月以后才得以下床。这苦难是一个转折,此后所有的人都改观了,包括秦大奶奶自己。而秦大奶奶最终只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而滑入水中再也没能活过来了。秦大奶奶诚如艾地里艾味的苦香,杨建生.拷问生命追求永恒——对曹文轩《草房子》中死亡描写的解读[J].当代文学,2010(5).我们在“苦难”中回味人性的善良,在“苦难”中体会着人性的高尚。《草房子》还描写了桑桑的“死”,桑桑脖子上的肿块一天天的长大,到处寻医无果,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家庭。在死亡的阴影下,人性似乎也变得淳朴真实起来——11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起初桑桑的父亲桑乔作为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一直隐瞒自己曾是个猎人,在那个历史时代,猎人是见不得人的工作,家里藏有猎枪,却总也不让桑桑碰着。而有一天,也是正式打猎的那一天,桑乔完全是一副猎人的打扮,头戴草帽,腰束布带,布带挂着一竹筒火药,裤管也用布束了起来,从校园里,从老师和同学们的身旁走过。这一天,桑乔带着儿子桑桑去打猎,“桑乔看到儿子那副高兴得几乎发狂的样子,抓着猎枪,两眼顿时湿润了……”这是做父亲所流下来的泪水,百感交集,是终于正视自己的曾有的猎人身份,也为即将“失去”桑桑痛心。作品中纸月也要离开了,是要去远方,离开曾经与桑桑一起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282.经历的苦难让桑桑变得更加坚强了,作者是要借对死亡的描写来拷问生命,探寻人生。作品在最后揭晓桑桑所患的只是鼠疮,调理之后康复了。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觉得已经死过一回了。作者是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死亡,用细腻而又忧伤的笔调做了富有特色的描写,旨在在对死亡的追问中寻求感动、追随永恒。在《草房子》中,作者也具体写了纸月的故事,纸月是私生子,谁也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在五六十年代,这样的身世本来就是凄苦。而且纸月还与外婆相依为命,纸月的母亲在纸月出生不久就已去世,她的母亲是人们在长满菖蒲的水塘里找到的。但作者并没有具体的描写纸月生活的凄苦,反而更多呈现的是纸月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坚韧、聪慧的情感,以及人们对于纸月发自内心的爱怜。纸月上学期间需从家里板仓往返与油麻地小学,路途的遥远与艰辛纸月都承担着。整个故事散发着略微的感伤,有些缺憾的人与美丽的自然互相交融。曹文轩的众多成长小说中虽有苦难,有悲悯,但这种苦难、悲悯是有节制的,在不幸的人生中更衬托出人性的大善,这种理性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小说中真正感动人的精神力量,是对苦难的一种超越和承担。三、孩子的形象(一)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曹文轩在《草房子》代后记里提到:“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他写道:“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在论辩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甚至于与明天的孩子相比,都只能是一样的,而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11 我十分认同他的这一观点。纵向地看,孩子在每一个时代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将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悲伤,痛苦和烦恼,感动和孤独。曹文轩只不过选取小说材料的时候,更偏重于乡村孩子的形象。这一点,则是从横向的纬度来展现真实的生活了。乡村区别于城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孩子的心灵。在物质上,相对城市的富裕和繁华,乡村自然要显得贫困和荒凉;但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上,相对城市的孩子而言,乡村孩子的内心世界则更广大,更质朴,更能带给人深思。在曹文轩的小说中,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形象往往都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1、心灵手巧篇《草房子》是以上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油麻地小学为背景,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是个顽皮而又淘气的孩子,喜欢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6.在“感动”之余,桑桑的母亲看到残废的碗柜高高的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桑桑被关起门来结结实实的揍了一顿。对于儿童来说,父母偶尔的严厉给皮肉所带来的伤痛算不了什么,似乎也只是一场游戏,“游戏中”的哭打呐喊求饶,在一件新鲜事的到来又忘得一干二净了。桑桑也便是如此,就在当天,他在河边玩,看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渔,他也便希望自已也有张网,并且能够打出鱼虾来,可是家里并没有一张网。“他在屋里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亲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渔去了。”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7.11 桑桑捕获了两三斤的鱼虾,在母亲的质疑中安详的与家人一起吃起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当母亲知道真相的时候,桑桑的蚊帐被摘掉了,结果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桑桑的心情依旧如夏天般得灿烂,他是个顽皮、淘气而又异想天开的孩子,像模像样的鸽子窝,打到了鱼的网等正是他手巧、富有创造性的体现。《青铜葵花——冰项链》描述了青铜为妹妹葵花制作冰项链的感人故事,快过年的时候,妹妹葵花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奶奶用了两天的时间为她精心改制了里一件花衣服,既是演出服,也是过年新衣,衣服上的大盘扣是大麦地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出来的。既参加文艺演出又报幕的的葵花,如有根项链佩戴就更好看了。青铜也思索着如何让油麻地最好看的女孩——葵花妹妹,有一根项链。“天上有鸽哨声,他抬头去看天空时,没有看到鸽子,却看到了屋檐上的一排晶莹上网冰凌。接下来,他有很长时间,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冰凌。他就这样仰头看着他们。他们像春天的竹笋倒挂在檐口。”“他扛了一张桌子,爬了上去,将冰凌采下十几根来。他去水边,割了几根芦苇,再用剪子,剪了几根很细的芦苇管。他又向妈妈要了一根结实的红线。”“青铜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阳光下,盘中璀璨夺目,犹如一盘钻石在散射着多芒的亮光。”“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47.青铜用红线将冰凌串起来。青铜将项链放在盘中送去给即将演出的葵花,灯光下,冰项链所散射出来的变幻不定的亮光,美丽的、纯净的、神秘而华贵的亮光震住了所有在场的人。“明明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却又像是在一场大雨了。”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这是青铜心灵手巧的表现,这也是农村孩子纯真的体现,虽然贫穷,生活却富有朝气,到处洋溢着爱。这是农村淳朴的孩子,体现的浓浓情感,是一首人性美的赞歌。在《山羊不吃天堂草》中,小说主人公明子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离故土,在“师傅”三和尚的带领下,在城市闯荡谋生。明子的父亲在家乡养羊赔了一千多元,沉重的债务像一座山一样把一家人压的抬不起头来。跟师傅学艺后,凭着自己的灵性,他很快掌握了木匠手艺甚至超过了师傅,最后在师傅的赞许声中独立支撑起了门户。小说中描写到他偶遇双腿残疾的紫薇,替紫薇做了一副拐杖,“他先用粗砂纸打磨了几遍,又用细砂纸打磨了几遍,直把那拐杖打磨得又光又滑。他把拐杖举起来看了看,觉得自己的手艺很不错,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65.11 明子的聪慧与手巧在作品一开始就体现出来。在曹文轩的作品中,孩子们的心灵手巧,依助的都是乡村平凡又常见的事物,这是作者对农村生活深刻了解的体现。2、家道衰落篇杜小康家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住着最高大最结实的房子,是油麻地的首富。坚强、果断、勇敢、聪明、宽容⋯⋯作家赋予了他众多的优点,然而他却不得不面对退学的困扰,走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一心想发大财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购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又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赚一笔更大的钱。在回家的途中,杜雍和喝了酒没有掌控好大船,大船和货物都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了水中……生活从此大变样,父亲病了,瘫痪了,杜小康退学了,象征性的“红门”空落落了。“但杜小康毕竟是杜小康。他不能自己怜悯自己,更不能让其他人来怜悯他。他只能是傲慢的杜小康,玩得快活的杜小康。”“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折磨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杜小康终将不会被厄运击倒,当他最后挎着一只大柳篮子“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229~250.他提着篮子在学校附近卖学习用品,一个完整的杜小康又回来了!这个原来住在大红门里最富有的男孩杜小康,曾经穷困潦倒连大红门都变卖了而不得不失学的杜小康,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了人生的艰辛,懂得了孩子之间的纯真友情。3、追逐梦想篇《根鸟》的叙事具有象征意蕴并且有浪漫色彩,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人公根鸟的出走是因为一个美丽的、虚幻的梦,梦中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白色的鹰以及渴望得到解救的紫烟,这些都震颤着根鸟的灵魂。在梦的诱惑下,根鸟离家出走,踏上了寻梦之旅、成长之路。寻梦之旅,一路艰辛。在寻梦途中,作者围绕根鸟写了其他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引导根鸟成长的引路人,板金先是根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同时也是根鸟的旅伴;第二类人物是几个小女孩儿,紫烟、秋蔓、金枝等,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特点:秀美、清纯,都给根鸟某种心灵的启迪;第三类人物是根鸟成长道路上的阻力,他们都是男子,且没有名字,只有不雅的外号。李丽萍,杜红蓉.曹文轩《根鸟》的象征意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9).11 作者设置这些人物旨在展现人性的不同方面,或者是善良,或者是纯美,或者是丑恶,共同映衬着根鸟的成长。旨在告诉读者:没有梦的人要寻梦,有梦的人更不能放弃梦。根鸟的追逐梦想其实也是一个流浪的过程,他离开了家,离开了家人,去寻找在梦中出现的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根鸟在寻梦的过程中不断地受阻又不断地破阻,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如根鸟般的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如果我们去唤醒它,想必也会和作品中的少年一样去追寻,获得一次新的成长。此外,《根鸟》运用调色技巧与静动交错的方式增添了图画的诗意色彩,且比图画更生动、优美,它是时间与空间上都具有流动感的画。袁婷.略谈《根鸟》的诗意性意识[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5(3).例如:“秋天的草原是金色的。草原无边无际,在阳光下变幻着颜色,随着薄厚不一的云彩的遮挡以及云彩的飘散,草原或是淡金色的,又或是金红色的,有时,甚至还是黑色的。”“当时是后半夜,月亮已经西坠,悄然无声的在树林里飘忽,柔弱的风,仿佛也要睡着了,越来越轻,仿佛只有薄薄的竹叶才能感觉到它还在吹。”“月亮飘起来了,像一枚银色的圆圆的风筝。”曹文轩.根鸟[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23.看到这些,我们也不由的浮想联翩,仿佛身临其境般。曹文轩不管是在描写土生土长的孩子形象,还是在描写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的过程中,无不赋予了他的乡村情结,风景是乡村的,人物是在乡村环境下成长的人物。(二)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孩子形象1、牧歌式的岁月熔铸曹文轩纯美小说这一系列中大都描写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孩子,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有的却是从城市迁入了农村,但是他们淳朴的个性与作者水乡世界所赋予的情怀是相吻合的。葵花是从城里来的孩子,因父亲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在劳动期间又突然去世,而被抛掷、滞留在乡村,五年后才返归城市。一开始大麦地的人们就都觉得葵花这名字是农村孩子的名字,葵花有着农村孩子特别的纯净。尽管生活残酷一面过早地在她的面前上演——父母的过早离她而去、而自己从此孤零零地生活在陌生的世界,但迎接她的依然是温暖与美丽,她就像在水乡中田园中一株异域葵花,在“奶奶”、“爸爸”、“妈妈”、“哥哥”这些曾不经意间消失又突然降临的亲人无微不至地爱护中(“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能天天把她顶在头顶上”)长大,在对她来说陌生而又新奇的“大麦地”人们无尽呵护、默默关爱下,自然地生长出柔嫩、碧绿的枝叶,慢慢地绽放出童真年代金色的光芒。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2007(1):17.“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11 青铜很孤独。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2~5,241.青铜与葵花,原本两个孤独的人走在了一起,铸造了一份永远的亲情。“葵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唯美的象征,葵花父亲的去世,是看到了空中飘满了的葵花。大麦地里现实的葵花田是存在的,“葵花”也通起了人性,“傍晚风停雨歇时,只见一地的葵花,一株株皆落尽金黄的花瓣,一只只失去光彩的花盘,低垂着,面朝满是花瓣的土地……”25这正渲染了父亲过世的悲痛情怀。每个场景背后都有个感人的故事,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这些名称都是简单而又普通的,是苏北农村的孩子所熟知的。作者就是运用这些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了如彩虹般清丽的形象。在一个不平静的、阴云密布的岁月,在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江南水乡世界,作者弹奏了一曲具有美感、忧郁、悲悯情怀的生命之歌。2、爱的教育邱元龙邱二爷家算是富足,可惟独没有孩子,细马也便是邱家领养来的孩子。邱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里,细马感觉到了被人排挤痛楚,无法适应新的生活。他选择了逃避,拒绝和同学交往,选择了放羊的生活。放羊的生活似乎是欢喜的,期间他甚至喜欢挑战性地用自己那双眍眼去与油麻地小学的孩子目光对视,直至那些目光忽然觉得有点发虚而不再去看他。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骂人和打架”的方式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以发泄对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的嫉妒。在与邱二爷邱二妈的相处中,不断地冲突与排斥,细马已暗暗准备离开油麻地回他的江南老家。就在准备送走细马的前两天,无情的大水冲垮了邱家的房子。这次的水以往不同,不是柔和,不是纯美,却是灾难。就是这样的灾难,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在而后的相处中细马渐渐感觉到了邱家的温暖,从最初的冲突排斥到最后与邱二妈相依为命,倔强的细马咽了委屈。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毅然挑起了生活重担,立志为妈妈造一座大房子。“这一年的冬天冷得有点异样。河里结了厚冰,让人无法汲水。因此,一早上,到处传来用榔头敲冰砸洞的声音。整个世界,都冻得硬梆梆的,仿佛天上的太阳都被冻住了。风倒不大,但空气里注满了寒气。”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193~198.就在这个大冬天,细马敲开冻土寻找为养父邱二爷治病的柳树根。就在这寒冷的冬天,邱二爷撒手人世,邱二妈精神恍惚的走丢了,细马去寻找,一走就是七天。当人们再次看到时,“11 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出脚趾。眼睛因为瘦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得更大。令人惊奇的是,邱二妈仍然是一副干干净净的样子,头发竟一丝不乱。人们看到,那枚簪子上的绿玉,在霞光里变成了一星闪闪发亮的、让人觉得温暖的橘红色。”27细马俨然成长为一个独挡一面的男子汉形象,房子又重新拥有了。当细马站在屋顶时,夕阳与红砖的颜色融在一起,将细马染成浓浓的土红色。景色描写无时不穿插在人物描写中,作者是善于描写景物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孩,灌注了浓浓的亲情,担负起日子的重担,蜕变为更刚毅的形象。曹文轩在他的纯美小说系列中,借助少年儿童的成长这一题材成功塑造了根鸟、桑桑、明子、杜小康、细马等一系列动人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注现实,关注儿童的创作意图。作者善于运用一系列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的个性,从各个章节都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环境描写与人物个性融为一体,这也是作者在小说中所赋予的乡村情结的体现。作者织就起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一个个孩子渐渐懂得什么是情感,什么是爱,什么是人生。曹文轩笔下少年的成长,就是一次懂得和寻求尊严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四、总结对乡土文学情有独钟的曹文轩,生长在乡村,而在城市生活。“乡村用二十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注定要永远属于它的人。”“二十年岁月,家乡的田野上留下了我斑斑足迹,那里的风,那里的云,那里的雪,那里的雷,那里的雨,那里的苦菜与稻米,那里的一切,皆养育了我,影响了我,从肉体到灵魂。”曹文轩.细米[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44.曹文轩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创作作品,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是通过儿童视角来展现的,有着独特的乡村韵味。作品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在这淡淡忧伤的情感中,凸显了人性的高尚和美好。作者在描写不同人物的个性中,善于用于风景描写。而这是与他前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水、阳光、花草树木,这三类意象组成了小说风景描写的基本布局。杨洲.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当读者看到的都是流动着的清澈的河水,纯净幽雅的阳光,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感受到的是对自然的礼赞和感动。小说中的乡村情结,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大量的风景描写,独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些大量的优美的风景描写,这些淳朴的乡村人物,给钢筋水泥的现代世界以及充满了太多物质欲望的人心以凉爽的滋润。王倩.曹文轩和他的水土乡村[N].中国图书评论,2001:25.处在喧闹的城市中,苏北地区的水乡世界提供了宁静与滋润。诚如作者所说的“随着城市文明对我的浸染的加深,我非但没有被城市文明所腐蚀和瓦解,倒恰恰相反,越来越频繁地回首眺望那离我而去、如烟飘逝的乡村生活。”11 作家笔下的乡村,不是低迷与消沉,作者所塑造的许多面对人生困苦而不低头的人物形象,虽经历了苦难,有悲剧感,但苦难与悲剧所透露的忧伤是有节制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小说的主题。曹文轩曾说:“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他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曹文轩.曹文轩儿童论文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小说中的人物虽然经历了磨难,但发现了世界更美丽了。曹文轩的小说创造了自然风景与人的情感、心灵和谐共生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1 参考文献[1]曹文轩.细米[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3]曹文轩.根鸟[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4]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5]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6]曹文轩.曹文轩儿童论文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7]曹文轩.红瓦黑瓦[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8]赵明云.曹文轩纯美小说中的乡土情结[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12):92~93.[9]韩彩虹.曹文轩成长小说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赵丹.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试论曹文轩小说中的审美追求[D].中南大学学报,2007(5).[11]荣学平.简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散文化[D].北京语言大学学报.2007(6):17.[12]邬元宝.拯救大地——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四种苦难意识[M].学林出版社,1994:12.[13]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2007(1):17.[14]王倩.曹文轩和他的水土乡村[N].中国图书评论,2001:23~25.[15]韩巧花.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美学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5).[16]杨建生.拷问生命追求永恒——对曹文轩《草房子》中死亡描写的解读[J].当代文学,2010(5).[17]杨洲.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18]李丽萍,杜红蓉.曹文轩《根鸟》的象征意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9).[19]袁婷.略谈《根鸟》的诗意性意识[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5(3).[20]冯学民,李巍.曹文轩的意义:中国文学发展路径的又一选择[J].学术交流,2006(4).[21]ZadroznyAlicia.CastingYourCharacters[J].Read,2010(10). [22]StevenSchneider.TheParadoxofFiction[J].HarvardUniversity,200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