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

ID:48780319

大小:151.2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4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_第1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_第2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_第3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_第4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要点1、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2、记住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3、认识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影响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鬼神观老子:道、辩证法、无为而治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道法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墨——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节葬道——庄子:齐物观、逍遥论、天人“不相胜”法——韩非子:法治观、集权观、历史进化论、变革观兵——孙膑:强调战争规律知识结构孟子——仁政、性善说、义利观荀子

2、——唯物论、性恶论、礼法并施的治国论主干知识解析1、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质?2、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相反观点有哪些(治国、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3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法家——法治儒家——人治道家——无为而治5、诸子百家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儒家民本、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而治庄子天命观法家历史进化论和变革观法家法治思想孔子:仁,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实质:维护君主统治真题展示(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

3、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

4、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③④【答案】C(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

5、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2012·北京文综卷·37部分)(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答案】(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

6、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第3、4课大一统与宋明理学复习要点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地位;2、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识结构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融合各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巩固统一稳定统治文化:

7、促进教育主干知识解析1、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需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采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内容:(1)推崇大一统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天人感应”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同时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神话皇权3、“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政治上: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②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推动了汉代的教育发展④抑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助长迷信色彩。(2012·天津文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