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

ID:48791129

大小:816.72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1-25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_第1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_第2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_第3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_第4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病?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进步,井田制开始瓦解问题一问题二宗法分封制度瓦解诸侯争霸战乱不休当时有能治病的医生吗?私学兴起学术下移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诸侯争霸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大批学士。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观点: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

2、史时代的产物,是经济、政治发展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生产力发展政治变化经济变化不同见解百家争鸣(文化变化)【跟踪练习】当时都有哪些能治病的医生?他们的药方又是什么?回归大本营:二、“百家争鸣”的盛况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荀子墨家墨子战国道家庄子战国法家韩非战国兵家孙膑战国“仁政”

3、;“民贵君轻”;性善说,义利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用。“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齐物;逍遥,无所恃,乐天安命;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史料一:《孟子》选读孟子曰:1.“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2.“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性本善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请回答:根据史料内容判断以下名言反映了孟子和荀子的哪些主张?感受各派思想(一)儒家史料二:《荀子》选读荀子曰:1

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3.“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者,法之大分也,类(法之律例)之纲纪也。”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制天命而用之”性本恶吸收了法家思想,礼法并施,外儒内法。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二)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齐物逍遥服从自然——道家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

5、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齐物”——“逍遥”——“无所恃”“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三)乱世的平民期待“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沮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去无用之费,天下之大利也。”兼爱

6、尚力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非攻节葬节用——墨家请你判断下面的班主任分别代表那个派别?甲组同学三五个打打闹闹,班主任却在一边悠然喝茶、看书、不理会()乙组同学嬉戏时,班主任闯入怒斥()丙组同学对打,有同学上前劝架()丁组同学违纪时,班主任循循善诱()这个时代(春秋战国)需要的思想主要有两个:一是“富国强兵”以免被兼并,二是需要“君强臣弱”以免陷入内乱。——郭洪水《“百家争鸣”的主流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发端》真正能治病的是?你觉得哪家能满足这

7、个需求?法家以下几则材料体现了法家的哪些主张?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其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将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依法治国主张变革,与时俱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8、兼容并包特点三、“百家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