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

ID:49742068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4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_第1页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_第2页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_第3页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_第4页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与心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估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TSP)、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参数、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为分组(每组10例):1组患者行RVITSP,1组行RAVP,另1组行RVOTSP;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的QRS波宽度,术后即时及1、6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临床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3组患者成功植入心室电极;术后心电图VI导联QRS宽度:RV

2、AP组0.18±0.04秒、RVITSP0.13±0.02秒(P0.05),但均明显窄于RVAP(P0.05),两组QRS波群与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群形态相似或接近;与窦性心律比较时的额平均心电轴,RVIS起搏时接近正常(P>0.05),其中RVOT起搏时电轴呈右偏趋势(P0.05)。术后随访6个月,RVITSP组、RVOTSP组患者LVDd、LVEF及NYHA分级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VAP组患者的LVEF、LVDd、NYHA分级均有恶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和表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RVIS、RVOT、R

3、VA起搏状态下,植入后即时及6个月时各组起搏参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edi等报道的92例进行RVOTSP的患者所测结果相似[6]。本研究显示3种起搏状态下QRS波以RVAP时最宽明显宽RVISP、RVOSP及窦性心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以RVISP时与窦性心律时最接近,表明在RVISP状态下心室电活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更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与有关研究显示[7],RV0T起搏较RVA起搏QRS波时限缩短,电轴基本在正常范围,但倾向于右偏,以及与蒲晓群等研究结果显示RVIS搏较RV0T和RVA起搏QRS波时限更缩短,额面平均心

4、电轴基本接近正常基本吻合,说明RVIS起搏更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Padeletti等比较了HBP[8]、RVAP、RV—0TSP和左室起搏对左室功能的急性效应,发现与RVAP、RVOTSP比较,HBP的QRS波较RVOTSP及RVAP窄,考虑RVISP与HBP接近,间接支持本研究的结果。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前心功能无明显差异的3组患者行起搏器置入6个后,RVISP及RVOSP组LVEF及NYHA分级较术前有所恶化,但右室心尖部起搏组LVEF及NYHA心功能分级恶化更加明显,RVISP及RVOSP与RVA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与右室心尖部

5、起搏相比,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这一结果与朱华等所研究结果相似[9],即RVAP明显影响心功能,但本研究中RVISP及RVOSP对心功能如LVEF、LVDd影响偏大,以及本次研究与蒲晓群等[2]所做研究认为RVIS比起搏对心功能正常者未表现出更佳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结果有一定出入,考虑可能与本研究所选病例术前心功能情况稍差及观测时间不同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也许会更加明显。总之,本次研究初步表明RAVP、RVOSP、RVISP均较安全,且在术后即时和术后6个月起搏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但RVISP、RVOSP、比RAVP更有利于心室收缩的生

6、理性传导,更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对心功能影响更小。同时,此次试验初步显示,RVISP似乎比RVOSP对心功能影响更小。由于目前对RVITSP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偏少,且本次研究病例较少,该实验结果仅能作为参考,进一步增加病例数和延长随访时间可对RVISP、RVOSP、RAVP对心脏功能可能带来的益处更加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李政,张志辉•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中期血液动力学变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2吴明星,蒲晓群•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液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

7、,21(2):143.3NohriaA,MielniczukLM,StevensonLW.EvaluationandMonitoringofPatientsWithAcuteHeartFai1ureSyndromes[J].AmJCardiol,2005,96(6):32一40.4潘涛江,洪杨波,等.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搏体表心电图的形态特征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5):338—341.5李强,张锭.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0,22(5):784—786.6MediC,MondHG.Rightve

8、ntricularoutflowtractseptalpacing:long一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