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

ID:49849120

大小:1.49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3-05

上传者:U-56225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_第1页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_第2页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_第3页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_第4页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我国在目前阶段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影响及特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了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向城市的现象,这部分人被称为“农民工”。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具体目标就是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得到真正的归属感,称为一名城市居民。因此,本论文调查了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在结合前人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实证分析等方式方法,对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进行一般性研究,首先基于理论研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中一些概念进行界定,简单概述返乡农民工创业,再根据在抚顺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状及特点,并概括总结出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初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可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任何行业对于劳动力素质、综合能力的需求都相应提高,因此,对于大多是的农民工的在外务工的机会都将下降,要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就要积极鼓励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当地人口的就业。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个人特质方面、家庭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地区层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返乡农民工是否进行创业及创业的成败。最后,为促进返乡农民工更好的进行创业活动,从创业融资、创业教育、及创业人力资本层面给出来相应的对策建议,让农民工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方便、顺利的获得融资,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教育、培训并提供相应机构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和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从而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键词:户籍制度;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I AbstractResearchofLiaoningFushunareamigrantentrepreneurshipAtthisstageinourcountrybecauseoftheinfluenceofurbanandruralhouseholdregistrationsystemandspecialsocialandeconomictransformationperiod,appearedalargenumberofrurallaborforcetothephenomenonofcity,whichiscalled"migrantworkers".Inourcountry,the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areasasawholeisveryurgentandimportantjobistosolvetheproblemofgood"migrantworkers",thegoalistomakethe"migrantworkers"getarealsenseofbelonginginthecity,knownasacitydweller.Therefore,thispaperinvestigatedthemigrantentrepreneurshipFushunarea,incombinationwithpredecessorsformigrantentrepreneurshipresearch,throughquestionnairesurvey,fieldinvestigation,empiricalanalysisandothermethods,themigrantentrepreneurshipproblemsinliaoningFushunregiongeneralresearch,firstofall,basedontheoreticalresearch,accordingtotheresultsofasurveyinFushunarea,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amigrantentrepreneurship.Throughresearch,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andsocialprogress,further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yindustryarecorrespondingtothedemandoflaborforcequality,comprehensiveability,therefore,formostyesformigrantworkersworkingopportunitywilldrop,tosolv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ruralareasactivelyencouragemigrantworkerstoreturnhomebusiness,boost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butalsodrivetheemploymentofthelocalpopulation.Aremanyfactorsthatinfluencemigrantentrepreneurship,mainlyreflectsin:personaltraits,familyfactors,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andregionlevel.Thesefactorsworktogethertodeterminewhetherthemigrantentrepreneurshipandentrepreneurialsuccess.Finallyinpromotingmigrantbetteremploymentcountermeasures,themostimportant,thekeyistoimprovehumancapitalstockofreturningmigrantworkers,givefullplaytothesubjectiveinitiative,enhancethecomprehensivequality.Atthesametime,thegovernmentandsocietyshouldbeamigranttocreateagoodII environmentforemploymentandstartingbusinesses,throughtraining,employmentservice,financialsupport,policyencouragementmeasuressuchas,tohelpreturningmigrantworkerstobetterjobs.Keywords:Returningmigrantworkers,Employment,Problem,HumancapitalIII 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目的、意义................................................................11.1.1研究的背景..............................................................................11.1.2研究的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1.2.1创业研究..................................................................................21.2.2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5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1.3.1研究方法..................................................................................61.3.2研究技术路线..........................................................................61.4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6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82.1基本概念的界定............................................................................82.1.1农民工......................................................................................82.1.2返乡农民工..............................................................................82.1.3返乡农民工创业......................................................................82.2相关理论基础................................................................................92.2.1托达罗劳动迁移模型..............................................................92.2.2人力资本理论..........................................................................9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113.1农民工返乡原因..........................................................................113.2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163.2.1返乡创业农民工主要以拥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男性为主..............................................................................16V 3.2.2返乡创业者多集中于二、三产业.......................................163.2.3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企业规模小.......................................173.2.4返乡农民工创业处于起步阶段...........................................173.3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173.3.1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势........................................................173.3.2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劣势........................................................183.4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问题..........................................................193.4.1返乡创业意愿低....................................................................193.4.2创业成功率不高....................................................................20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224.1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234.1.1个人特质方面........................................................................234.1.2家庭因素方面........................................................................254.1.3外部环境因素........................................................................284.1.4区域层面因素........................................................................294.2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值回归分析......................304.2.1BinaryLogistic回归简介....................................................304.2.2变量界定................................................................................314.2.3模型建构................................................................................314.2.4结果分析................................................................................344.3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AHP法分析..........................354.3.1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364.3.2结果分析................................................................................36第5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375.1创业融资层面..............................................................................375.2创业教育层面..............................................................................385.3创业扶持政策层面......................................................................38结论.......................................................................................................40VI 参考文献...................................................................................................41致谢...................................................................................................45VII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意义1.1.1研究的背景近年十几年来,我国农业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使命,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现代农业能否实现,需要靠农民自身的发展与作为。从上世纪开始凸显的“三农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瓶颈制约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当前耕地资源在农村地区出现紧张状况,青壮年劳动力也大量外出,鼓励和促进农民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两会期间强调:“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增加县域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者通过发现机会,寻找资源或者掌握了技术,经过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发现的机会,资源或技能引向到新的用途转换成价值更高的形式从而增加个人和社会的财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用实际例子说明了,农民创业是发展国家经济,增加社会收入的重要手段方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各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创业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创业者”已成为中国的特别条款。这些农民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能力也极大的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实现人身价值,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水平,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里,不仅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城市中这一群庞大的人口也带去了很多问题,但不得不肯定的是他们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出走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未来“谁来种地”1 第1章绪论已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为家庭成员外出“”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的同时“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显现。因此,在我们当前和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应该促进外出农民工与回归形成良性互动,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从实际情况看,也确实有一些农民工通过到城市务工以后,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人脉从而选择回乡创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把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返乡后的创业行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2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返乡后的创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丰富我国的创业理论尤其是农民创业的理论,并且本研究选择辽宁省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作为研究群体,对于国内农民创业研究的地域范围将是一大拓展和补充。(2)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问题,要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则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农民中的非农收入。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优先选择就是促进农民创业,通过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就业,通过其创业行为提升其收入水平,并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其它农业劳动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收入水平。因此,本研究选择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创业者角度,重点研究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当地推进农民创业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这项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2.1创业研究(1)一般创业研究对于创业问题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创业理论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业精神的研究。德鲁克认为,创新精神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创业精神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性特征,个人创业的基础存在于观念和理念之中。Zahra等人2 第1章绪论(1995)指出,创业有望促进经营业绩的提高,创新也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同时公司将因此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此外,他们还强调,创业精神并不一定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存在一定风险。创业过程的研究。在众多的研究主要有在以下两个核心:第一,创业过程中概念界定的研究,二,创业过程研究内容的研究。Holt(1992)提出的创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创业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前期创业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和后期生长阶段。每个阶段也提出了不同的重点和活动内容。Bygrave(1994)认为创业过程表现为一个机会识别、机会评价、决策创业并以资源获取结束的连续过程。但Reynolds(1995)认为,在经营实践中,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型。Olive(2001)针对创业经历的过程详细划分出了八个阶段,以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阶段进行深入的讨论。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过程来分析创业过程的研究。通常将创业看做是将发现的商机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Singh等(1999)将创业主意与创业机会的概念区分开来,论述了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机制。Shane(2000),以确定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商机为主线,从创业机会的角度揭示一般规律认识的创业历程。Ardichvili(2003年)在创业机会的因素这方面更有针对性的研究。Shane(2001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创业机会产生原因的研究。创业行为研究。Gartner公司(1988)提出的创业研究应该更加关注行为,认为当时许多学者对创业理论的解释不足,对创业者个人特点研究不强。在同一时期和MacMllan(1998)也认为创业者的个性研究并不重要,对创业者的行为的研究应该更重要。经济学角度的研究。经济学家最早提出创业者和创业这两个创业理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经济学家重点研究创业者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经济学又重在解释经济和创业现象:宏观经济学解释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微观经济学解释企业对创业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杜尔哥和萨伊从结构理论着手,将创业者定义为创建任何新企业的人士。坎蒂隆和熊彼特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创业者被定义为一个创新者。这两大学派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之后,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1)创业者是在创造新的价值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2)拥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有一定的主动性。(3)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资源可以在一3 第1章绪论定程度上增加创业者的数量。(2)农民创业研究关于农民创业问题的研究,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近几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创业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①农民创业的一般性研究随着国内农村地区出现农民创业行为的现象,首先对农民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该部分研究主要通过结合相应的调查问卷来分析某个地区农民创业的现状。曹卫秋等(2000年)在陕西省对青年农民创业者进行调查,分析了青年农民在农村就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指导,鼓励和帮助青年农民自主创业的做法,吴昌华等(2006年)通过农民创业的调查,从农民和创业等方面入手,分析创业农民和行业的特点。朱国奉(2006)通过对江苏省泰州洪泽两地农民创业者调查,着重分析了创业农户的经营载体、创业启动资金、创业需求等方面,总结出现阶段农民创业的一般性特点。对于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大多来自农民创业和就业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分析,农民创业为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增加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王东京(2003年)总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鼓励创业对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非农转化率是非常关键的。温瑞(2004)也认为,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实现自我就业。张明林等(2007)等人通过在江西九江,上饶,南昌等八县,13个乡镇的调查了211户农村家庭通过创业带来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创业家庭人均收入不低于80%不创业家庭人均收入,创业家庭农民在县城或城市购买房产的占创业家庭总数的20%以上。创业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富裕。有许多学者对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进行过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米运卿等(2006)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鼓励创业的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创业的不利因素。郭军盈(2006)通过建立影响了农民创业因素的模型,将机制、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看作是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娄英英等(2007)认为创业过程中的思想,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缺点,制度创新才是解决这些不足根本不足,只有从创业教育、创业融资体系、商业环境方面找寻解决的方法。4 第1章绪论丽香兴(2007)基本也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创业者的动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②农民创业的特殊视角研究对失地农民创业的研究:随着城市化深入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许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因此郭凤田(2006)指出,失地农民长期生活保障存在隐患,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创业支持系统,以促进和支持失地农民进行创业。陈世伟等(2007)在对景德镇问题失地农民调查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建议。田睿寰等(2009年)分析针对失地农民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对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研究:郭永秀等(2007)侧重研究创业教育的因素研究,针对创业教育政策的改进和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蒋平(2008)在研究了我国农民创业教育方式后,分析国内农民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譬如资金缺乏、后续指导不足等,从保障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的对策建议。李敏骞(2007)总结了我国不同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分析出项目开发型、服务型企业、整村推进型、小区生产型和大中专毕业生等五种不同农民创业培训模式。1.2.2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1)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回乡就业的研究集中于返乡创业、就业这两个主要内容。从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Hanjun等,2008;Yexingqing等,2008)、创业现状(GuangMIngLiu明等,2002;Yuxiwang等,2003)。对于返乡农民工一般性就业主要从影响因素角度来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从农民工个人特质(JianHouLi等,2010;MaMang等,2012)、家庭特征、能力素质(Mamang等2012)、多元社会支持(Wangguomeng等,2011)等。(2)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ChuanYiCui等(2002)、分别调查了安徽阜阳等9市13县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状况,根据相关数据对创业的类型、创业带动、创业动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返乡创业者的普遍特征(个人特质、家庭因素、外部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他们回乡创业的因素(包5 第1章绪论括影响其回乡创业意愿的相关因素),最后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对输出地的城市化、工业化及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GuangMingLiu等,2002;Feilin,2004;WenMingHu等,2006)。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本论文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国内外返乡农民工的文献,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从基本概念分析入手,对返乡农民工及其创业等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理论阐述;然后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状,阐明返乡农民工在各自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运营等方面问题和碰到的一般性障碍,再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剖析出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关键因素,进而为政府在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等工作提供有针对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建议。1.3.2研究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为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论文,然后拟定自己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于理论文章的研究,弄清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的基本概念,并对自己文章中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及问题所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得出相应结论。选题论创业的意义创业问题分析结论与建议返乡农民工创业存Logistic二值回归分在的问题析及AHP模型分析1.4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前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理论化的分析,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活动的影6 第1章绪论响因素达到一个全面的总结、概括,这样只能够说明这些影响因素中农民工自身能力、家庭条件及区域环境、融资渠道等个人及外界因素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的影响,没有通过调研走访等形式直接对这类农民工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就是;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获取定量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合理分析判断,在得到相应的结果、结论。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因素研究是以辽宁抚顺地区地区为例的,不能代表全国各地农村的普遍情况,只能得出这一片区及相似农村情况的地区的结果,其科学性需加强论证。由于国内学者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本文所选的指标是征求相关专家、调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意见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得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状况,其适用性还需要结合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反复完善。7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基本概念的界定2.1.1农民工1958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再次之后,我国形成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根据此管理体制,“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城市居民;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农民,”因此,我们可以给农民下个的定义:户籍在农村并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农民工是一个独特的二元系的产物,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它指的是农村家庭工人在当地乡镇企业或在城市和城镇工作。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当地乡镇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也包括外出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外出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离开家乡的农村劳动力。本文农民工主要是指狭义的农民工。因此,农民工身份和专业不一致的团体。他们的地位是一个农民,在农村拥有土地,但他们不会在农村,和到城市里成为一名工人。2.1.2返乡农民工返乡农民工是从农民工走出行列分化的一群人,指的是在城市务工的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回到农村,或在家乡从事种养职业,或是开创事业,或者经过休整后又进城务工的一类农民群体。农民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反向运动,即“回流”农民工现象。2.1.3返乡农民工创业创业是一种创新活动,它的本质是独立的启动和运行业务,使企业稳步发展,快速增长的思维和行为。最大的优势是,创业者可以是成为自己的主人。农民工创业是通过一段时间外出打工,然后再通过打工、知识、能力、获取资本、技术、8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信息等方式来创业,在乡镇进行农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这一现象被称为农民工创业。2.2相关理论基础2.2.1托达罗劳动迁移模型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认为,在任何时候,移民找到工作的概率和新建的城市现代部门的现代部门是成正比的城镇失业人数。托达罗劳动迁移模型政策的含义: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城乡就业之间的不平衡;城市的扩张一些工作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导致更多人失业,因此不利于创造城镇就业岗位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教育高等教育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的预期收入较高,教育将进一步加剧劳务移民和失业从而滥开发;托达罗迁移模型正确地反映了人口和劳动力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或部门流动的理性经济行为;只要有相对高收入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会产生万有引力常数(张力)收入较低的影响,在就业劳动力;迁移成本计算和劳动力转移的预期影响做出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的。但是应该注意到,有很多不足之处托达罗:首先,迁移或迁移的数量变化与就业变化的概率变化直接,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基于就业城市的概率知识的取得决定迁移与否,然后迁移到一个大的程度上“盲”,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失业率,”这与经验事实显然不符合。其次,考虑迁移托达罗移民只是成本,而忽略了生活在城市的成本。2.2.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累,能带来工资和其它的收益给其所有者,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在人力资源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指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一种物质资本,是人力资源用于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费用(直接成本)缩合。其表现形式就是存在人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生产9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等因素存量之和,作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训练的结果。其含义包括以下几点: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人们为了获取人力资本而支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之和,是对人的一种投资过程,或者说是对人力(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体力和智力形态的资本,以及生产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支出、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和物质投资一样,更多地投资于人力资源,拥有更大的人力资本存量,就可以用来减少现期消费以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期待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高收入,高风险的特征;投资主体非常多元化,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并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类的知识存量,和迁移率。在人力资本投资是建立在不同层次的农民为基础的农村文化能力的分析,并通过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农民的股票,并提高新农村建设。在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是体现在其文化,技术技能知识的农民,质量精神生理方面,形成了以数量和劳动质量的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10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3.1农民工返乡原因(1)城乡二元分治我国城乡二元分治结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在二元户籍制度的作用下,分别对城市及乡村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社会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障碍,使得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进程出现明显的差距。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此城乡二元结构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但并没有从本质改变这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尤其是农民工尚未摆脱这种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民工无法根本融入城市的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经济权利,住房权利,基本社会保险的权利,儿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的就业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护。农民工一般从事职业的特点:脏、累,技术含量不高,低工资、无保障,这些农民工工作的企业一般都不会建立员工的贡献利益长效保障与激励机制,一方面的原因是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不高,不会要求企业有这些机制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利益,农民工关心的是会不会拖欠自己的工资工资,但是即使是有企业利用农民工这样的职业弱点欺骗农民工,拖欠自己的工资,却又由于缺乏对劳动法的了解,基本不会用适当的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劳动利益,最终结果就是农民工生活更加苦难,有苦说不出。随着近年来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达到相当大的一个基数,而农民工子女对教育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城市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好的教育资源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农民工不能负担城市里教育的支出,另一方面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基本不会进入收费昂贵的城市民办学校,又不能接受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这样造成了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大多数子女只能到农民工子弟上学,而这些学校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其义务教育经费没有列入到财政预算,在教师的人员配置,硬件设施条件与城市学校都有十分大的差距,这些学校的靠收取农民工的费用只能是维持其基本运转,首先是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其次加重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11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农民工在外打工生病,在城市中看病普遍问题就是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工只拥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城市中打工不能享受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更不能由所在企业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一旦生病农民工看病支出只能是靠自己支出,但城市医院的治疗费用相当高,况且农民工的的工资不高,不愿花费太多钱看病,所以农民工都感叹不敢生病,生小病自己能抗的就自己扛下去,或者自己将就到小药店买点药,实在不行就到卫生条件恶劣的小诊所治疗。(2)城乡文化背景差异辽宁抚顺地区是多民族杂散居地区,民族总数为34个,其中少数民族33个。在全市总人口中,汉族占72.9%,少数民族占27.1%,在外出务工的农民中有18.9%的农民工属于少数名族,与劳务输出地的饮食风俗、文化人情、甚至一些语言交流都存在差异,而且农民工进城打工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农村地区的文化实力不强,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比较落后,农民工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也是在这种软硬文化的深刻影响熏陶下形成的,而城市居民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使得农民工对于城市文化存在很多认识差异,与城市文化显得格格不入。当他们进入城市务工这种差异马上就会在个人身上显现,这种差异的影响对他们的也是十分不利的。他们会感到城镇居民可能表现出的身份优势与在就业方面的歧视。他们十分希望融进城市,但这种城乡文化之间的不同,让他们不能产生归属感和城市的“所有权”的意识,只有“外来人”的感觉,其次对于城市的新事物,新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只能被动地接受,不符合自己的意愿。(3)城市就业压力的加大近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电子、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冲击,大量企业纷纷倒闭,这种经济的衰退导致企业用工量大大减少,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保劳动力,首先考虑解决本地未就业人员问题;此外,结合当代国家对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依赖大的外资企业中许多这样的企业为了利益逐步选择到经济条件落后、人力成本比中国低廉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投资建厂,而一些中国的这样的企业,如纺织,电子,服装等也逐渐向以内陆地区为主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沿海地区企业在随着劳动力价格的逐年攀升,企业内部也在寻求产业升级,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劳动力的使用出现越来越少的趋12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势,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在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大部分农民工教育素质不高,更缺乏相关的工作技能,只能从事一些低层次的行业,这样就直接导致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苦难。加之而来的又是中国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达到一个十分之巨大的规模,他们本身的就业形势也不是十分乐观,甚至有挤压农民工就业的趋势,这些重重因素都在加剧农民工就业的压力,使得农民工选择回乡。(4)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制约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辽宁省抚顺市全市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641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711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81,48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0174人。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1,065人,抚顺地区选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学历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只是拥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同时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由于资历资本的投资明显不足,外出农民工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表现的能力都十分不足,这些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般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再加上城市成本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农村老年父母生活费,医疗费等费用都十分高,这样低的工资减去这么大的支出,其实际收入远远低于收入的期望,因为农民工素质不高,导致了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环境差,迫使农民工不得不返乡。(5)农村创业环境的改善辽宁抚顺市是有名东北老工业基地,过去随着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抚顺地区的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外出打工农民逐年增多,地方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停止不前,近年来,随着中央下发《关于对<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相关文件,出台一系类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看到家乡的变化,同时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返乡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利用外出积累的资金、技术、人脉等,结合当地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进行创业。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继续采取了一系列“稳粮”,“收入”,“强基础”和“重民生”的文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3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2008年再度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能力强的人,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200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自己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自雇创业促进创造就业机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开始自己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的支持”,中央在2010年对“三农”问题的文件,明确表明,“积极扩大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再次发出,农民工实行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政府精心打造农民工创业园,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土地,厂房等。政策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减轻农民因疾病陷入贫困,并在二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于2011年颁布了《药品五项重点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主要工作》的文件,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府城镇居民每人120元每年以每年200元的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率范围内的新农合政策,力争达到70%左右,农村产业升级。发达地区传统制造行业的新一轮升级,一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配套相应技术结构的升级,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生产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生产成本的升高,资源型产业就要改变自己的出路而转向低成本生产,这就创造了新一轮的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转而迁移到中西部人力资本更加廉价的地区,在此情况下就促进了农民工的回乡继续的工作潮流,同时在这样的机遇下,为返乡的农民工进行创业提供了机会。农村优势资源。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相比于沿海的发达地区更加丰富、廉价,家乡的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这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巨大优势,而农民工对于自己的家乡无论是市场需求及市场布局也更加熟悉,容易掌控分析,同时农民工自己人脉关系也很丰富,因此返乡创业的风险相比于在外创业大大的降低了,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大大的增加。当地政府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视。抚顺地区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区域,政府在实施更方面的振兴计划政策时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在面对农民工重新回到家乡创业,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帮助这些返乡的农民工进行创业,14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同时会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从而帮助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去许多地方政府只重视从外地进行招商引资,而不善于鼓励发展当地的本土企业,现在一改过去,重视鼓励培育自己的本土企业,就带给了返乡创业者巨大的优惠政策,具体措施如减少或减免一些认证,税收,土地使用的办理手续及费用。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将回乡创业纳入地区的发展规划,创办创业培训班、企业孵化中心等。(7)创业者的乡土情结在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的心目中,自己生长长大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根,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他们的心中根生地固。家乡一词对他们有不可替代的感情,特别是家庭的血缘关系。不仅,无论在哪里都思念着家乡妻儿老小,想要在身边照顾他们,更让他们担忧的是这些在家乡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等问题。另外,城市对于一个外来务工的农民工是不会有任何的归属感可言,因为在这里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城市人的歧视。同样的在城市的心目中,他们素质低下,不讲文明,没有礼貌,给城市带来拥堵、治安、污染等问题。他们的心中渴望被城市接纳,但现实社会的残忍让他们很多时候伤心,人情的冷暖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他们觉得只有自己的家乡才会完全的接受自己,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在他们心中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加,因为那里有可爱可亲的人,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在促使着他们要回到自己的家乡。(7)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农民工最初的目标是能通过到城市打工挣到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许多农民工在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他们确实实现了这些愿望,积累了许多资金,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学习了企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了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但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心中对于更高层次的追求了,他们想到了要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与自我肯定。但是在城市之中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资本能力是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若是在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自身条件,利用好自己家乡的优势资源及利好政策,也许会大大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回到家乡创业一方面不只只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同时也促进家乡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15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3.2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3.2.1返乡创业农民工主要以拥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男性为主据国家调查局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市场信息的判断识别能力不足。农民工中不识字的占0.8%,小学教育的11.2%,初中教育的占63.5%,高中以上学历14.7%,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3.5%,这表明我们的农民工一般在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不能对市场上做出判断,很容易错过的创业机会,创业失败。根据辽宁省抚顺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调查,回到家乡的农民工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3.2%,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占23.8%。通过调查辽宁抚顺各区县返乡创业者中以拥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创业者主要以男性为主,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40.3岁,30岁至45岁之间的创业者占72.3%,男性占90.5%,女性只有8.7%。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一般都要高于当地农村地区平均的文化水平,其中通过小学教育的占1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6.5%。但只有29.3%的劳动力在外出之前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再经过农民工培训后,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掌握了他们的创业1-2的专业技能,如养殖,烹饪,服装,电器维修,土木等。3.2.2返乡创业者多集中于二、三产业通过在辽宁抚顺各区县返乡农民工中的调查,这些创业者多集中于二、三产业进行创业,创业的具体行业有建材业、零售业、餐饮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3026家企业集团的调查,农业占28.8%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32.5%,第三产业占38.7%,因为这些行业的资本投资需求可以不用特别高,技术要求低,重要的是风险相对小。总体而言,农民工创业领域分布在二,三产业,创业产业更加多样化,差异不会太大。创业是对于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反应,受自身素质、资金、技术、经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个体承包经营管理的模式是返乡创业者最认为稳妥的方式,个别农民工会通过土地,技术,资金等手段,联合建立集体经济等方式建立资金16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雄厚的服装加工,机械加工等依靠雇主关系的私营经济。3.2.3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企业规模小农民工在外务工时所接触的行业一般是劳动强度较大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掌握的技术也只是此类行业的技术,加上自己拥有的资金有限,返乡创业的的企业规模不大,也是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这都是农民工在外打工从事的行业所直接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创业环境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在在创业时办企业要考虑企业的存活与生长条件,大多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会创办农业、餐饮、来料加工等企业。3.2.4返乡农民工创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大环境的改变迫使农民自发的返乡创业,虽然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但是农民工受制于自身能力、地区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其创业的难度十分大,面临的困难很多,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调查具体表现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人数少,创业的规模小,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更少,农民工对于返乡创业的意愿不高等。3.3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3.3.1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势(1)熟悉家乡情况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生活生长几十年,熟知家乡各方面的情况:资源分布、市场环境、资本环境等,即使不熟悉一些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家乡人脉资源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需要,依靠这些信息能更加有利自己在家乡创业过程中的判断决策,同时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创业的风险。(2)打工过程中资金和创业能力的初步积累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最初目的就是挣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些资金,同时在打工的过程中在企业公司中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技17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术与管理经验,他们返回家乡后可以利用这本分资金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同时在公司的创办过程中利用自己在外学到的技术、管理经验更好的引导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外务工期间,增长了自己的眼界、见识,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建设思维。(3)政府鼓励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推动力随着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出台,抚顺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不仅能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扶持,很好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经济实力。3.3.2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劣势从辽宁省抚顺市工商登记管理部门调查了解到,抚顺地区农民创业的企业规模中:5万元以下的初始投资规模占近7成。企业员工拥有20人的企业占三成或更少,不足10人占七成。从企业的规模上进行分类上,基本划分为三类企业:一、就业谋生型,有73.2%的农民创业创本此类企业,其创办企业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个人和家庭生存就业问题。二、成长谋利型,通过创办企业,经过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大的利益;三、野心宏博型,创办直接能与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相抗衡的现代企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农民工在外务工时所接触的行业一般是劳动强度较大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掌握的技术也只是此类行业的技术,加上自己拥有的资金有限,返乡创业的的企业规模不大,也是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这都是农民工在外打工从事的行业所直接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创业环境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在在创业时办企业要考虑企业的存活与生长条件,大多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会创办农业、餐饮、来料加工等企业。(2)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弱农民工在外务工所积累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创办企业所需资金数额大,缺乏创办企业的资金是农民工创业的普遍的现象。在企业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需要不断的资金支撑,而农民工对于这部分资金的获取渠道少,能力不强,因18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此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较慢。(3)文化程度低,知识水平不高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接受过初高中的教育,文化程度有限,知识水平相对欠缺,虽然外出的经历积累了一些知识技能,但也十分有限,而企业的运营需要的是创办者各方面的能力,较低的文化程度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提升,从而导致企业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远见,成长速度慢。3.4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问题3.4.1返乡创业意愿低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1.45亿农民工,初中学历的占76.5%,13.1%拥有高中以上学历,中专以上仅为10.4%,51。1%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这表明人力资本资金投入不足的农民工,农民工较低的整体文化水平,因为中国最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工的升级换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基层简单劳动,这严重制约了就业的地区间转移。虽然有一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创业,但是选择创业的人数十分少,创业的意愿不是很高,通过调查,农民工对于创业的态度普遍是没有创业的打算,他们觉得自己打工挣钱很不容易,自己的资金有限,不够创业所需的资金,万一创业失败家庭会很困难,自己周围的人基本没有创业的,在没有看到别人创业的情况时,不愿先去尝试,主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返乡农民工的个人因素。虽然返乡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资金、技术、更新了思想观念,但是他们所积累的资金有限,所学技术与所想创立的行业不对口,素质低下,缺乏管理经验和知识,而创立一个企业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运营,而且需要创业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较强的进取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承受风险的压力,因此创业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返乡农民工没有这些创业能力,那么创业的意愿在他们心中萌动的可能性将是很小的。二是政府政策。虽然当地政府支持农民工已经出台相应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但是政策的一些具体细则不够完善,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政府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对返乡农民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政府实施了“筑巢引凤”的方式来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19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创业,但进入门槛高,这些工业开发区或经济开发区条件很高,一般只允许大型企业进入,返乡农民工初创那些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往往被限制于外;缺乏公平的营商环境,乱收费,税收普遍沉重,苛刻的贷款条件,农民工返回开始很难适用于风险投资基金,保单质押融资贷款,信用卡透支服务等的现代化手段。三是创业文化。农村地区的创业整体氛围是就是当地的创业文化,一般创业文化包括:鼓励创新,支持冒险,接受失败的精神;家人及亲戚的支持水平力度;政府宣传程度。农村地区由于接触事务少,见识不足,学习能力不够,导致创新能力欠缺,冒险及接受失败的精神不够,再加上亲戚朋友对于创业的支持力度水平不到位,政府政策的落实宣传少,农村地区基本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创业文化。3.4.2创业成功率不高返乡创业是对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来创造财富的复杂过程,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主要一个方面是由于返乡农民工的自身能力、素质的制约,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创业环境、创业的项目的选择、地方政策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返乡农民工的个人能力。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中绝大多数的人只是接受过初中教育,经营管理能力与经验都不足,学习能力有限,在外打工的过程中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不系统,技能不过硬,创业者的品德素质,个性与为人处事的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的成功率。二是当地市场环境。创办企业的发展成长依靠的是一个健全、成熟的市场。但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足,市场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会导致市场出现恶性竞争、政府部门的监管不足,服务不到位,导致市场不够成熟,很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创业者会承担更大的创业风险。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的认识及选择,农村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很多创业项目在此地区可实施性不高,市场所反馈的盈利水平、状态都可能改变一个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确定,区域经济发展好的市场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市场支持、引导、为创业者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从而获取更加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资源与企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人20 第3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才。目前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民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较低,导致返乡创业者往往缺乏市场,生产产品不能接受当地居民的认可。四是融资难易程度。一个企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资金方面的困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成长壮大,融资的难易程度在很多时候都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农民工创业的初期基本都是投入自己务工所积累的全部资金,但是资本的周转回报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在需要资金的时期,创业者融资的渠道少,能力不足,不能解决这一迫切需要,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手续非常复杂,而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这些贷款的限制性条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企业甚至丧失继续发展的能力,导致错过发展的最好的时期。21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毗邻省会城市沈阳市,辖四区(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三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抚顺县)、两个省级开发区(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胜利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271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219.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4.1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3.6万人,农业人口75.7万人,有34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作者在相关政府与创业培训机构的人员的支持和协助下随机调查走访了辽宁省抚顺市七个区县8个乡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农村与农民访谈的形式供发放调查问卷227份,收回问卷197份,剔除空白问卷3份;年龄小于16岁的受访者问卷7份,年龄大于60岁的2份,有效问卷总计185份。调查样本男性169人(83.2%),初中学历居多(70.1%),他们的平均打工年限3.5年,这一阶段由于节假日或者其他原因回到家中,并且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不会选择继续外出打工,调查统计的所有返乡农民工中有135人选择了在家乡进行创业,其余68人未创业。调查人员与样本中的人采取了面对面的访谈的方式,并以这一时间段内的状态确定他们没有创业。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及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影响,近年来返乡的农民工逐年增多,据2012抚顺市年就业局此前在全市50个乡镇所做的摸底调查显示,截至2月底,全市已有1.16万农民工返乡,有一部分返乡农民工是因所在企业减员或停产被迫返乡的。在1.16万多返乡农民工中,有外出就业意向的有6785人,其他的人准备留在家乡。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抚顺地区农民工地区“乡土”特征,调查了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四个因素:个人特质方面、家庭因素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地区层面因素等。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特定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特殊现象,可能这种时期还会长期存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也将会持续存在。这部分人是具有一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知识分子”。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城市务工、生活、阶段后,他们22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开阔了见识,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财力,头脑跟随现代社会的步伐,变得逐渐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旧观念想法的束缚,萌发出返乡独立创业的思维,而这个时候是处于他们年富力强,敢于开拓,能够接受失败的黄金时期,他们更是农民工中的能工巧匠。尽管农村与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农民工才是创业活动的独立主体,他们的个人特质肯定会影响创业活动开展进行,通过对这部分返乡农民工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二值回归分析,分析出创业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技能水平及务工经历等六个因素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影响显著。4.1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4.1.1个人特质方面(一)创业年龄通过对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的调查,他们创业可能性大小与他们的年龄呈倒U型关系。从不同年龄的农民工对创业的认识来看,农民工创业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青年农民工,青年人城市生活充满最求与渴望,主要是以获得相对更对的薪酬而选择在城市务工,没有家庭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自我容易满足现阶段的状态,对创业的意识不强;中年农民工,在外务工时间相对较长,对城市的务工生活产生厌倦,但又迫不得已继续,加之远在家乡的家庭需要照顾,同时他们还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的能力,此阶段的农民工创业意识越来越发显现,对于自己事业的渴求逐日增加;年长的农民工,他们技术娴熟,依靠技术可获得的工资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之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过程,他们会缺乏动力,创业的意愿不强。从分析结果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年龄对返乡创业活动影响较显著,其中20岁以下的返乡农民工基本不会选择返乡创业,数据也说明这一情况:98%的这一年龄段农民工选择不创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主体人员构成是21-40岁这一阶段的农民工,在21-30岁的这一阶段农民工中有55%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31-40的农民工中有73%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他们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体;40岁以上的农民工选择创业的并不多,这部分人中仅有29%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通过对调查的数据分析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年龄特征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年龄集中在21-40岁这一年23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龄阶段,他们的年富力强,技术娴熟且思想成熟、心态稳定,再加上通过打工获得的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使得他们拥有了较强的创业意识。(二)文化程度创业者文化程度是创业者个体的的一项禀赋素质,是创业者不可欠缺的一项的基本属性。创业者的文化程度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学历水平,还是在整个创业活动所体现出的更方面的能力。农民工由于自身知识和文化制约,当农民工回乡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具体行业及项目是存在盲目照搬、好高骛远的情况,往往在做出的预测与决策时不能正确分析出社会需求发展所体现的市场状况;由于这部分人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的教育水平,一般创业采用家族企业模式或小规模,产业效率低,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企业发展的后期发展能力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农民工接受的教育年限越长,在外打工的经历越多,了解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强;反之,接受的事情较慢,统计结果表明,农民工创业教育持续时间平均为7.8年,这部分人接受和学习能力的中年位置,所以创业者能保证成立初期企业的顺利运行,但在后期开发能力是不够的。从抚顺地区调查的数据,返乡创业农民工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创业活动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随着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不高,选择创业的初中程度农民工是返乡创业的主耍群体,选择创业的农民工是不创业农民工的三倍,选择不创业的有25%,选择创业的有75%;农民工在家乡接受过高中教育并不多,但这部分群体的回归创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农民工选择的比例还是不开始的差异55%,40%的选择不去创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抚顺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特点:受过中学教育的返乡农民工是创业的主力军。(三)婚姻状况、性别及技能水平农民工回到家乡开展创业活动,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抉择,是对自己能力、婚姻稳定性和自身技能水平综合考量后的理性选择。(1)婚姻因素:“家”的文化在每一个中国的心里都根深蒂固,在很多时候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婚姻因素。总的而言,已婚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因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十分方便地照顾家庭中的老人,和留在家里的少儿。调查的数据显24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示,返乡创业农民工已婚者占绝大多数,己婚农民工中,55%的调研对象选择创业,45%的调研对象选择不创业;在未婚的农民工中,65%的调研对象不创业,35%的调研对象选择创业,不创业农民工是创业农民工的2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婚姻特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已婚农民工为主,这些农民工自身稳定性较强,返乡创业农民工较多,由此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是一种家庭行为。(2)性别: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性别因素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必不可少的重大内容,从实际调查数据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主耍以男性居多,76%的男性返乡农民工会选择创业,他们认为创业活动的开展,能增加自己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在女性农民工中,返乡创业“女强人”并不多,28%的女性农民工选择创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性别特征:男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主体,是返乡创业的中坚力量。(3)技能因素:“一技在手,前程无忧”,一个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技术水平程度若是相当高的话,他们回到家乡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会比没有技术或者技术不算过硬农民工的创业可能性高很多,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支撑他们创业的成功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农民工从基层做起,了解这项技术,但他们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在产品开发及新功能设备的研究应用上缺乏创新能力,对市场的判断也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误差,不能对市场的反应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从实际数据来看,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业选择,熟练的农民工,79%的农民工选择创业,通过自己的技能,确保创业活动的有效发展;非技术返乡农民工,家庭事业的选择并不多,只有44%的农民工选择创业,56%非技术性农民工选择这种方式完成乡镇农民一起进入短暂的休息,继续外出务工,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有技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是:自身拥有更加过硬扎实的技术,或者能够拥有比较多的技术,若是要返乡进行创业活动,会由于创业活动的回归,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4.1.2家庭因素方面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实际家庭需要,在家庭层面的因素都反映在家庭25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风险偏好,社会交往,家庭人均年收入,孩子数量等。(一)家庭风险偏好在现实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家庭风险偏好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冒险、中性和保守。这三个风险偏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更加突出,从实际调查数据,冒险的农民工,73%选择返乡创业,这部分农民工在利益的有效的支持下和家人参与创业活动;中性农民工的持中立的态度,57%的农民工选择不创业,43%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家庭风险偏好决定创业活动的发展;保守的移民家庭更加保守,稳定,平淡的生活是真正的需要,没有太多选择创业,只有29%的选择这些农民工返乡创业,71%的农民工选择不创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风险偏好特征:冒险类型大多数家庭将选择创业,而其余两种类型的家庭一般不会选择返乡创业。(二)社会交际网络社会交际网络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一个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判断依据,同时对于创业的农民工来讲,自己的人脉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每一个过程,因为创业是不断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人脉关系的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已给关键因素,因为更广泛的社交人脉,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范围就会越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获得的资金就会越多,能够很好的促进自己创业活动的开展,反之亦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始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亲戚借钱和贷款。工作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通过自己的打拼奋斗积累了资本,创业意愿明显增强,但农民工短缺的经验,能力不足,会导致这部分辛苦挣来的金钱损失。人脉关系越多,社交网络越广泛无论对于自己创业的融资还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出路,都会增加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社交网络的分析可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返乡农民工人脉越广、社交网络越宽,其创业机会增加、创业的成功率提高。(三)收入及孩子数量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之前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是否会选择返乡创业与创业的成败,创业前的收入决定创业的动机与规模,所以创业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为第一驱动力,因此要分析创业家庭的收入水平对创业行为的影响;而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创业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6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人均收入:按照一般农民工在外打工的收入水平可以将农民工的实际家庭人均收入划分为三个档次:少于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从实际调查数据,家庭人均收低于5000元或10000元以上的家庭会更加倾向返乡进行创业,人均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一般不会轻易的选择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它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其中,家庭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的农民工对于自己现阶段的收入情况不是很满意,不能满足家庭对于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这部分人中超过54%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的收入达到了一个十分高的水平,同时也积累更多的资金,对于这些闲置的资金选择创业是回报虑十分高的投资方式,这部分人中选择一些创业有65%,人均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很满足于现阶段的生活水平及状态,不愿承担更大风险而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他们之中选择返乡创业的人员只占调查这部分人数4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人均纯收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征是:人均纯收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突出,变化趋势是倒“U”型,所以政府机构可以利用此农民工此项收入特征发掘更多返乡创业的潜力。(2)家庭孩子数量:家庭孩子的数量越多会给农民工更大的压力,在选择创业时会有更多的顾虑,而家庭孩子数量少的农民工处理问题时更果断,牵挂更少,因此这类家庭选择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会更大,对于普遍家庭的孩子拥有数量结合调查的结果可以将家庭创业与孩子数量因素影响分为三种情况: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这类家庭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的比例占到总调查人数62%,而拥有两个或三个孩子的家庭在选择回乡创业时的牵挂顾虑最大,综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因素,这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27%,家庭中孩子数量在四个及以上的家庭,面对要抚养这么多孩子的压力时,只有将这种压力转化为自己创业的动力,因为创业会提高自己的收入,创业能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创业带来了更多给孩子更加优异生活条件的可能性,他们选择创业的比例达到43%。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家庭孩子数量的特征:家庭拥有的孩子数量与创业的可能性成“U”关系,但只有一个孩子的农民工选择创业的比例最高,四个及四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创业的比例次之。27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4.1.3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是一个外部因素。是农民工在权衡环境各方面因素后的理智选择结果,分析回乡创业的外部环境,把握环境对促进农民工的影响回乡创业将起到有益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物质资本,组织资本和政策支持。(一)企业物资资本企业物质资本,指的是长期存在的生产材料,如机械、设备,建筑,建筑,交通便利,等等。在传统的工业经济,物质资本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在数量和都远远超过物质资本利得,并取代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今天,企业的组织形式取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合作关系。随着市场规模、专业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物质资本越来越容易被复制,以及人力资本和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农民工开始物质资本,投资规模,完成硬件设施,成熟的市场定价,促销的位置等等各方面都很好,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增长水平相对更高。(二)企业组织资本公司物质资本主要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设施条件,是正常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返回初创企业物质资本更丰富、更有利于执行所有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的增长。(三)政府政策虽然当地政府支持农民工已经出台相应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但是政策的一些具体细则不够完善,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一、政府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对返乡农民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政府实施了“筑巢引凤”的方式来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但进入门槛高,这些工业开发区或经济开发区条件很高,一般只允许大型企业进入,返乡农民工初创那些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往往被限制于外;缺乏公平的营商环境,乱收费,税收普遍沉重,苛刻的贷款条件,农民工返回开始很难适用于风险投资基金,保单质押融资贷款,信用卡透支服务等的现代化手段。28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4.1.4区域层面因素区域层面指创业所在地区的市场成熟状况、与城市的远近、和区域内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创业指导、培训水平及创业选择行业再此地区的符合难易情况。(一)市场机会风险市场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变化,而且市场变化的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规律难以发现,即使发现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也不一定能及时的做出反应,而市场这样的属性就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会风险,创业者们由于自身及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不能控制这种因素,基于此许多中小企业的存活发展都受到了市场风险的威胁,也只有经过市场的考验,把握市场规律,才能使企业健康、高速的发展壮大。(1)在市场机会方面,创业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判断,才能开始自己的创业,通过市场,引导时机会比受益的机会成本等指标要高得多,创业者要注重把握市场机会。目前,农民工创业机会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当地政府和工作积累信息公告相关机构和社交网络获得商业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家庭企业,企业的信息较为封闭,容易出现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因此,正确的把握市场机会是创业活动开展进行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从调查数据来看,返乡农民工如果能在自己的家乡发掘出符合当地区域的企业发展可能性,这样创业的效果将会都得到大大提升。在市场上有更好的机会,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选择可能性会大大增强,创业者的数量也会显著上升;这一阶段没有合适的创业机会时,创业者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会很大程度的下降,所以特别重要的是正确地识别创业机会。(2)在市场风险方面,不完整的农村市场发展缓慢,原因市场配置资源不均衡,会导致误判,盲目投资。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业选取与其在城市务工时所从事的行业关联大。农民工选择返乡创办的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及自身能力多选择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但是经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于企业的反馈不能及时让企业接受,而这些行业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普遍相对较快,在原有企业经营模式不一定会适应现有市场的需求,造成企业生存困难。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对市场认识恐慌,准确把握风险较难。(二)与城市距离及培训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的选29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以后的存活及发展;培训是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耍内容,它的分析有助于扩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可能性:(1)与城市距离:企业的生存依靠着市场,而农村的市场现阶段还处于一个不完善、不规范的状态,企业距离城市越近,就能更容易的进入到城市的市场,城市人口密集,市场信息及时能反馈,再加之城市技术人才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之中蕴含的机会更多,可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更广发,大大提升创业的可能性。(2)地区培训情况:返乡创业者很多是初中学历,农民工培训工作主要是在基本技能,经过几年的工作,只有掌握基本操作管理经验,调查显示,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仅影响企业的创办,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不足,地区内及时有效的创业培训会增加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提高创业中的自身的能力,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大的降低创业的失败率。4.2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值回归分析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进行的关键因素,可以直接找到影响的关键因素,排除不重要的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及对政策的制定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通过对辽宁抚顺地区的实地调查,获取进行分析的调查结果,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进行的关键因素。4.2.1BinaryLogistic回归简介Binary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领域。其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假设在自变量X1、X2,...,Xn的作用下,某事件的发生概率为P,则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为1一P,P/(1一P)为发生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记作“优势比”(Odds),若对Odds取自然对数得Logit(P)=Ln(0dds)=Ln(P/1一P),称为P的Logit转换,则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Ln(P/1一P)=β0+β1x1+β2x2+……+βmxm,其中β0是与诸因素xi无关的常数项,βi的意义为当因素xi每改变一个测量单位时所引起30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比数的自然对数改变量。4.2.2变量界定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很多,根据对辽宁抚顺地区的调研结果,本文选择返乡农民工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劳动力状况、创业目的、专业技能、创业原始资金量、融资难易程度、创业先例、人脉关系等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是否创业作为因变量,来考察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Y为因变量(Y=0表示不创业,Y=1表示选择创业),为0/1二值型变量。X1为年龄,单位为岁。X2为文化水平(X2=1表示小学,X2=2表示初中,X2=3表示高中,X2=4表示大学)。X3为家庭劳动力状况,单位为人/户。X4为创业目的(X4=1表示解决温饱,X4=2表示解决子女上学,X4=3表示提高生活质量,X4=4表示提高社会地位)。X5为专业技能(X5=0表示没有,X5=1表示有)。X6为创业原始资金量,单位为元(X6=1表示充足,X6=2表示一般,X6=3表示较少)。X7为融资难易程度(X7=1表示有良好的融资渠道,X7=2表示融资较难,X7=3表示融资非常难)。X8创业先例(X8=0表示邻里没有创业先例,X8=1表示邻里有成功的创业先例)。X9为人脉关系(X9=1表示有良好的人脉关系,X9=2表示人脉关系一般,X9=3表示人脉关系较差)。因为因变量是0/1,为二值型变量,而且自变量几乎都为品质型变量,适合于选择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4.2.3模型建构利用SPSS对以上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Forward:Wald(前向逐步法:Wald法)进行变量选择,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为0.05、剔除方程的显著性水平为0.10,最终运行结果如下表所示。31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4-1返乡农民工创业的BinaryLogistic分析结构(向前逐步法)Table4-1BinaryLogisticAnalysisStructureoftheReturnofMigrantWorkersStart(Forward:Wald)表4-2分类预测表Table4-2ClassificationandPredictionTable32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4-2分类预测表Table4-2ClassificationandPredictionTable表4-4模型汇总Table4-4ModelSummary33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4-5HosmerandLemeshowTest检验Table-5HosmerandLemeshowTest4.2.4结果分析(1)模型的似然值由第一步的143.304降低到第二步的107.889,再降低到第五步的60.041,表明似然比Ln+1/Ln是个非常小的分数,而且似然比的自然对数ln(Ln+1/Ln)将为负值,-2ln(Ln+1/Ln)将为很大的正值,说明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创业原始资金量、融资难易程度及邻里创业先例这五个变量对LogitP的线性关系很显著。(2)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与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创业先例成同方向变动,与创业原始资金量及融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即创业原始资金量越少,融资越难,选择创业的意愿就越低。根据图中分析结果显示:一、文化素质高的返乡农民工比文化素质低的返乡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创业;二、返乡农民工中有一技之长的人更愿意选择创业;三、原始资金量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原始资金量越充足,其创业的意愿越强烈;四、若返乡农民工越容易筹集到资金,那么其创业的可能性也越高;五、邻里有成功创业先例的,返乡农民工愿意吸取成功者的经验去创业,由于上述5个变量的Wald观测值所对应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应拒绝零假设,认为所有回归系数不同时为0,说明它们与LogitP的线性关系显著,应保留在方程中,采用该模型是合理的。变量X1,X3,X4,X9这4个变量的Wald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不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它们与LogitP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不应进入方程,表明返乡农民工的年龄、家庭劳动力状况、创业目的及人脉关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3)从表5-2、表5-3、表5-4可以看出模型总的预测正确率从62.7%上升到90%,共判错15例,而且对数似然值从143.304降低到60.041,说明了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5-5的HosmerLemeshow检验中Sig值为34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0.988(HosmerLemeshow检验表示实际结果与预测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Sig值越小则差异越显著,模型拟合越差;反之则拟合效果越好),这三个数字都说明了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4.3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AHP法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可以从众多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中分析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样结合这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才能提出更有目的性及高效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成功率。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个人能力因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市场成熟度、国家政策等。本文选择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评估作为目标层A,选取返乡农民工的个人创业能力(B1)、当地经济发展状况(B2)、国家惠农政策(B3)等三个因素作为准则层B,选取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企业管理能力、创业项目选择能力、当地产业结构、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市场成熟度、融资难易程度、税费政策、用地指标等作为指标层C,具体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表4-7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评估层次结构Table4-7EvaluationHierarchyoftheFactorsAffectingtheReturnofMigrantWorkersStartSuccess35 第4章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4.3.1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以上判断矩阵的构造和计算,得出了第k层m个因素相对于第k-1层上的第i个元素的权重向量矩阵p(k)(k)(k)(k)i=(p1i,p2i,…,pmi)T和第k-1层n个元素相对(k-1)=(w(k-1)(k-1)(k-1)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向量矩阵w1,w2,…,wn)T,那么第k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向量矩阵为w(k)=p(k)w(k-1)…w(k-2)。本文中指标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层的因素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8所示:表4-8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权重评定结果Table4-8theResultsoftheWeightFactorsontheSuccessorFailureoftheReturnofMigrantWorkersStart4.3.2结果分析由此可见,总的一致性指标CR<0.1,表示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以上AHP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所有影响因素:文化水平、企业管理能力创业项目选择、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当地市场成熟度、用地指标、融资难易程度、税费优惠政策、当地产业结构的权重依为:0.084,0.372,0.144,0.064,0.044,0.092,0.1188,0.0554,0.0258,可以看出返乡农民工创业成败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企业管理能力、创业项目选择、融资难易程度、当地产业结构、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税费优惠政策、当地市场成熟度、用地指标。36 第5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第5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5.1创业融资层面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积极拉动争取更多的农民工返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显著改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要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意见》要求,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探索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努力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在农村地区也要创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服务机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方便返乡创业人员的融资、贷款,根据在抚顺地区的农村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机构的调查,抚顺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也已经出台了很多不错的政策,不止这些金融服务机构,当地还成立了许多担保公司和民间小额借贷公司,但是由于这些公司的规模都十分有限,其办理业务对项目的选择判断都十分小心、谨慎,一般只会接受一些很少部分的请求;几大商业银行在对待中小企业贷款的态度上显得不是特别热情,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在为返乡农民工的支持服务工程中没有起到自己相应的担当,依然导致这些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困扰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政策的落实情况抓好,加强返乡农民工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具体的要求有:一、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各项政策的执行方面的责任,落实目标管理与责任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该奖励的要奖励,出现问题的要及时改正并适当的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二、政策执行阶段要要与农民工采取交流,对于农民工普遍反馈的问题要积极采取办法解决,对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要知道,因时因地的采取适宜的措施,机动灵便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三、努力强化政府的职能部门建设,杜绝不良的工作态度,简化投资手续,切实是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高强有力的支持,与高效、方便的服务。。37 第5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5.2创业教育层面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平衡就要政府迫切建立城市和农村人口账户管理机制,给农民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教育资金,增强落后城市的农村部分,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高品质的产业工人;农民工有意识地逐步完成教育和培训,以及相应的资格培训,实施农民工学历和文凭进入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沟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支持一个工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反馈体系,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工的资本存量,根据农民工的需求,进行职业技能的投资。国家要加强对返乡农名工创业培训、职业技能训练、新一代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推入。统计返乡农民工中对创业表现有积极意愿的人数,对他们之中有创业能力的人员要进行创业培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分批次进行培训,不光是创业前的培训,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对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积极联系在外创业或者本地创业成功人事,组织他们与返乡创业农名工进行座谈,相互交流各自的创业历程,互相帮助,合作共赢。因此,中国需要大量投资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政府在指导一些高校的专业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促进共同的学校的教育。农民工应培育市场意识,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机制,市场需求受调查预测的发展,找到农民工的心声培训需求与市场发展培训计划开发,以提高职业资格,形成多元化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而对农民工的有效性进行实时评估,参加培训,职业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建立反馈机制,修改不合理的培训。5.3创业扶持政策层面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一方面在保证返乡创业人员能够都有机会有权利享受到政府出台的普惠性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落实完善差别化的扶持性政策,努力促进他们成功创业。一、降低返乡创业门槛。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创业门槛过高一直是阻碍创业的38 第5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重要原因,政府机构要着力于深化制度改革,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返乡创业登记效率及方式,尽量简化创业经营场所的登办理手续。放宽经营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参与到自己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业人员进行各个行业的尝试性创业。可以通过与有相关资质的机构或政府以及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竞争一些是政府主导、政府财政支持的大型新农村建设的项目;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建设或承担公共服务项目,支持返乡人员创设的企业参加政府采购。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机制,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取消和下放涉及返乡创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并切实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返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建设资金由建设方自筹;以土地租赁方式进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的,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建设方所有;物业经营收益按相关各方合约分配。对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地方政府可在不增加财政预算支出总规模、不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前提下,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安排相应的财政引导资金,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恰当方式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政府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职能权利,给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进行“特殊照顾”,例如对口安排符合他们能力范围的基础设施、物流网络等项目,并帮助他们在各个阶段完成好这些项目,但是绝对杜绝关系户,壳子公司对这些项目的申请承包,质量上也不能有一丝的松懈与照顾,做到大家的合作共赢,共同成长。39 结论结论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城乡二元户籍政策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为背景,以我国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为研究切入点,针对这样的情况为解决好这种时期的各方面问题,本文章在对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的基础上,分为五个章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进展、相关概念的界定,返乡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特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意见对辽宁抚顺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结论:一、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经济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现阶段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农村地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出走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城市与农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之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面临看病难、不方便、子女教育问题等农民工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二、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指农民工在经过城市一段打工生活,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学习了技术,增长了自己的认识及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获得一定的管理经验技巧,利用这些在外打工时所得到的资本回到家乡进行创业活动的开展,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仅是能增加自己的财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还能重新激发农村市场的经济活力,盘活农村的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三、创业是一项对于人的综合能力的考验,创业活动的开展与前进不仅与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有关,还受到区域环境的影响,本文在对抚顺地区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有:年龄、相别,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家庭风险偏好和社交网络,影响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外部环境方面的因素有:企业物质资本、企业人力资本、政府政策、市场机会风险、与城市距离与培训情况,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表现。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BoCarlsson,ZoltanJ.Acs,DavidB.Audretsch,PontusBraunerhjelm.TheKnowledgeFilter.EntrepreneurshipandEconomicGrowth[J].JenaEconomicResearchPapers.www.Jenecon.2007(2).[2]DavidB.Audretsch,MaxKeilbach.EntrepreneurshipCapitalandEconomicPerformance[J].JenaEconomicResearchPaper,2001(4).[3]DavidB.Audretsch,MaxKeilbach.Resolving,theknowledgeparadoxknowledge-spilloverentrepreneurshipandeconomicgrowth[J].ResearchPolicy,2008.[4]DeviR.Gnyawali,DanielS.Fogel.EnvironmentsforEntrepreneurshipDevelopment:KeyDimensionsandResearchImplications.Entrepreneurship[M].TheoryandPractice,1994.(18).[5]HannuLittunen.NetworksandLocal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intheSurvivalofNewFirm[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00(71):59–71.[6]IngridVerheul,SanderWennekers,DavidAudretsch,RoyThurik.ResearchReportAneclectictheoryofentrepreneurship:policies,institutionsandculture[R].EMIBusiness&PolicyResearch,2001.[7]J.P.UHoi.Thesocialdimensionofentrepreneurship[J].Technovation,2005:939–946.[8]JariRitsila,HannTervo.EffectsofUnemploymentonNewFirmFormation:Micro-LevelPanelDataEvidencefromFinland[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02(19):31–40.[9]Kan-ichiro,Suzuki.EntrepreneurshipinJapanandSiliconValley:acomparativestudy[J].Technovation,2002(22):595–606.[10]MariaMinniti.Entrepreneurshipandnetworkexternalities[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05(57):1–27.[11]NielsBosma,MirjamvanPraag,GerritdeWit.DeterminantsofSuccessfulEntrepreneurship[R].SCALES,RESEARCHREPORT,2000(0002).[12]NielsBosma,ZoltanJ.Acs,ErkkoAutio,AliciaCoduras,JonathanLevie.Global41 参考文献EntrepreneurshipMonitor2008ExecutiveReport[R].FoundingandSponsoringInstitutions,BabsonCollege,UniversidaddelDesarrollo,LondonBusinessSchool,2008.[13]RutaAidisetal.InstitutionsandentrepreneurshipdevelopmentinRussia:Acomparative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8(23):656–672.[14]TedBake,EricGedajlovic,MichaelLubatkin.AFrameworkforComparingEntrepreneurshipProcessacrossNation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5,5(36):492-504.[15]WilliamB,Gartner.ConceptualFrameworkforDescribingthePhenomenonofNewVentureCreation[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Vol.10,1985,4(10):696-706.[16]YolandaSarasonetal.EntrepreneurshipasthenexusofindividualandopportunityAstructurationview[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6(21):286–305.[17]ZoltanJ.Acs,etal.HowisentrepreneurshipgoodforEconomicGrowth[R].The25thEconomicConferenceofProgressFoundation,2007.[18]ZoltanJ.Acs,etal.Whatdoesentrepreneurshipdatareallyshow[J].SmallBusEcon2008(31):265–281.[19]ZoltanJ.Acs,LaszloSzerb.EntrepreneurshipEconomicGrowthandPublicPolicy[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07(28):109–122.[20]蒂蒙斯等著,周伟明,吕长春译.创业学(新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7(1).[21]高建等.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基于2005年数据的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22]高建,颜振军,秦兰,程源主编.中国城市创业观察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23]姜彦福等.创业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4]马克•J•多林格(MarcJ.Dollinger)著,王任飞译.创业学——战略与资源(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美]彼得•德鲁克著,张炜译.创新与创业精神)[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2 参考文献[2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7]宝贡敏,余红剑.关系网络与创业互动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3):46-51.[28]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技术经济与管理(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1).[29]陈震红,董俊武.成功创业的关键——如何获取创业资源[J].科技创业月刊,2003(9):48-49.[30]陈震红,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研究与新兴学科发展的分析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4(5).[31]池仁勇.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9).[32]池仁勇,朱非白.城市创业环境指数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33]邓俊淼.农民工创业环境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0(3):16-18.[34]邓学军,夏宏胜.创业机会理论研究综述[J].创业探索,2005(03):14-16[35]杜卓君,苏一石.资源视角的创业研究[J].经济论坛,2005(12):40-42[36]范伟.南宁市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基于居民调查的分析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9-21.[37]高建,盖罗它.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38]郭军盈.我国农民创业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6).[39]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40]郝继伟.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考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8-30.[41]李宏源,陈福来.甘肃的创业环境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6(2):155[42]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43]钱子健,罗新阳.农村创业环境实证研究-以浙江省绍兴为例[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10):33-34.[44]王飞绒,池仁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1(27).43 参考文献[45]肖永红等.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23-27.[46]信继欣,彭华涛.创业环境的特性及形成机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2).[47]徐之舟,张青.创业环境研究[J].中外创业者,2006(15):44-49.[48]杨波、冯悦旋.基于GEM模型的重庆创业环境研究[J].网络财富,2010(4).[49]张新岳.我省农民工创业就业问题浅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10(13)63-64.[50]张玉利,李乾文.公司创业活动与组织绩效——基于中国成长期私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增刊),2005(26):28-39.[51]张玉利.中国创业存在三大误区[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7(31).[52]郑志远.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工创业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53]朱敏杰,吴春宝.金融危机下留乡农民工创业路在何方———“六省十村“返乡农民工调查[J].宜宾学院学报,2010(3).44 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