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

ID:50771055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上传者:U-25935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梳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生物必修本三册主要知识点第一模块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走近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    ,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作为多细胞的动物,细胞将依次构成    、    、    ,直至动物个体,然后再依次构成    、    、    ,直至生物圈这一最大的生命系统。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约有   种,含量较多的称为     ,包括              ;微量元素包括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种,其结构通式是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不同。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肽键的表达式为            。4、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包括两大类:        (简称      )和          (简称      )。5、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大致可分为      、      和      。其由            等元素组成。6、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      和      ,有些还含有      。7、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其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别是        和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    形式存在。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8、细胞膜主要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  。  细胞膜的功能:(1)                              ;          (2)                              ;          (3)                              。9、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是细胞的      车间;      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的        和          ;内质网的作用是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是        ;“消化车间”指的是    ;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      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      有关;核糖体是生产      的机器;液泡主要存在于          细胞中,内有    ,含        、        等物质。10、把核内物质与细胞物质分开的结构是      ,是    层膜;染色质由      和        组成。      和        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是        ;核孔的作用是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是成  层排列,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12、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是一层由细胞膜上的        和        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          、          。13、    特  点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  例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4、酶的概念: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15、酶的特性:酶作为有机催化剂除了具备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      、      、          。16、ATP中文全称          ,是细胞内的一种            。其结构简式可写为          ,其中A代表      ,P代表        ,~代表          。17、细胞呼吸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        。18、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项  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不同点  场所            条件            产物            能量        相同点  联系        实质        意义    19、光合作用的过程可概括为                  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在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部位是        ,物质的变化包括                ;                。能量的变化是指              →                。而暗反应阶段有没有光都可进行,反应部位是    ,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                。能量的变化是指                  →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20、细胞周期是指        的细胞,从            开始,到        为止,包括          和            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      ,主要变化是          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和        ,同时细胞有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可分为        、        、        、     四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        后          到两个细胞中去,这对生物的      有重要作用。21、细胞的分化是指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          和            上发生          的过程,分化后的细胞彼此间所具有的遗传信息是            。2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            和          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        、          、          发生变化。23、细胞凋亡是指                                    。受到严格的由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称为          。24、癌细胞是指机体细胞在受到        的作用下,细胞中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                的恶性增殖细胞。致癌因子可分为三类:              、          和            。第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因子发现1、在生物的      细胞中,控制        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别进入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测交就是让          与            杂交,用来验证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时, F1产生    种配子,它们之间的比为      。 F2中有      种表现型,比例为                ;有    种遗传因子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F2总数的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4、减数分裂是生物在产生        时,进行的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            ,而细胞                    。结果是                。5、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是否含有同源染色和染色单体?)→精子细胞(是否含有同源染色和染色单体?)→精子6、精原细胞发展为精子的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部位。染色体的复制发生的时期是                    。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形成的。一个AaBb的卵原细胞能形成种卵细胞。7、细胞连续分裂    次,使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        个精子,其中,染色体复制    次。8、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        的细胞中,位于一对      上的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      会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        上的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上的        彼此分离9、萨顿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基因在,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的方法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10、格里菲思所做实验的各称叫;艾弗里实验最重要的步骤是对并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得出了结论11、染色体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分是            、          、          、          。其实,4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是由        的不同决定的。DNA是规则的            结构,其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    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        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    配对,G与    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原则。1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随        而完成的。(2)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                的过程,复制需要    、        、        、            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        ,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13、DNA主要存在于        中,因此,转录过程发生在      中,以    为模板合成的,在此过程中用到            ,在转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碱基互补配对,配对的关系是                            。14、mRNA进入细胞质以后,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就以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这一过程叫        。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搬运工人”是        。生物体共有密码子种,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方法有:(1)直接方法是;间接方法是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5、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          、        、          。基因突变的特点:            、            、          。1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2)染色体中        了某一片断;(3)两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断          ;(4)染色体某一片断的位置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①                  ;②       。染色体组的定义:细胞中一组成,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这样的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注意一个染色体组的举例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7、杂交育种是将      或      品种的          通过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和          ,获得        的方法。18、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                        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的育种。19、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20、诱变育种是指利用          ,使生物            的方法。21、几种常用育种方法的比较:育种方法处理方法  原理   特  点  实  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是    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的观点主要是: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          的。而是      来的;②生物是        逐渐进化而来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是由于            和          。2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生物都有        的倾向;②物种内的个体数量  ;③生存的资源是          。以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而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而许多变异是可以      的,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    ,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24、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并且产生          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25、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            ,这种现象叫做          。26、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          ,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的现象叫做            。共同进化就是指之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第三模块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包括        (约占2/3)和          (约占1/3),后者又包括      、      、和      等。      、      、和      通过动态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的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2、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得   ,同时又不断排出        ,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护。3、健康人的内环境的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时通过机体的      实现的。生理科学家把                                          叫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        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弧通常由      、      、      、      和      组成。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可以是        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传递的,且只能是      向的.7、      、        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叫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具有共同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                。在特定的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和。8、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      ,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它)。      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细胞,产生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9、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        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与  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场所,因而与抗体结合并被吞噬、消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破坏组织细胞,也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和个体差异。第三章  植物激素调节10、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        和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11、在      、      、      和      中,生长素只能      ,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          。12、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      、        、        、        、        等处。1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          ;既能      生长,也能      生长;既能        发芽,又能        发芽;既能防止          ,也能          。生长素和具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保鲜作用。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14、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生物的        ,其特征主要有  、      、        、      、     等 5个方面,其中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并受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尤其受        的直接影响,  可以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15、从教材的两个实例看出,当种群呈        增长,其原因有     、  等。“S”型曲线是指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后,数量趋于  的增长曲线。16、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        ,群落中      的多少叫丰富度。17、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包括      和      等。生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18、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      和      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等。(2)、生产者:      生物,主要是        。(3)、消费者:包括      性动物、             动物 性动物和      动物等。(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主要是    。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        3个方面。(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它具有      和      的特点,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个。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目的是(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循环。它具有      和      特点。(3)、生态系统还具有        的功能,其信息可分为      、    、        等几种类型,        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繁殖后代、协调种间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      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2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变化、        短缺、      破坏、      荒漠化、海洋        和生物多样性        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23、生物圈内所有的        、        、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        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        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价值。2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        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        或        建立自然保护去区以及风景名胜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