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

ID:51038799

大小:93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师参赛课件《热力环流》(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赛制的公平公正,参赛学校请: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校”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说课课题:热力环流科目:高中地理序号:为了赛制的公平公正,参赛学校请: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校”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的开篇和基础性内容,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的天气系统”奠定了知识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列举生活中的地理现

2、象,学生通过讨论、做试验,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和价值:激发学生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3、重点难点:重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实际应用,其中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个难点。二、说学情学生对大气的知识的了解较少,不能把地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老师要有意识的补充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如气温,气压,密度,等压面,对流,扩散等概念及原理。三、说教法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三学一练”的模式,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的教学方

3、法和手段有:实验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四、说教学过程。首先,情景导入:我结合生活中冬季教室门口的学生用衣服盖着膝盖这一现象引出热力环流的学习内容。接下来,我采用“三学一练”的学习模式来展示教学过程,具体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预习自学我针对热力环流的知识原理,设计几个小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把这个问题的做在导学案上。然后在课堂上,我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小测试。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指正并打分。这一环节,叫做“小荷才露尖尖角”。通过预习自学,小小测试,检验了预习效果,也为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铺平了道路。设计问题如下:1、近地面大气

4、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于哪里?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气压在垂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3、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和海洋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相对慢一点?4、空气在上升或下沉的过程中,哪种情况容易成云致雨?5、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第二环节:合作互学在这个环节,列举生活中有关热力环流的实例,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把学生分成六组,每两组探讨一个问题,针对所给的材料和预设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由于没有原理的支撑,讨论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在黑板上设立一个困惑区,让各个小组把不解的困惑写在黑板上,而讨论出答案则显示在导学案上。这一环节,叫做“山重水复疑无

5、路”。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带着不解的困惑和求解的渴望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探究的问题如下:1、海陆风歌曲【军港之夜】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1)歌词中有不妥之处,不妥在哪里?(2)根据温度的差别绘图说明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3)画出海陆风风向示意图。2、山谷风古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说明夜间巴山地区(四川盆地附近)多夜雨,这是为什么呢?(2)分析山区山谷风的形成原因。(3)画出山谷风行成示意图。3、城市风拯救“发烧”的城市(城市热岛效应)(1)

6、根据“热岛效应原理”,分析城市“发烧”的原因”?(2)分析绿化带、工业区布局与城市热岛环流的关系。(3)画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第三环节:提升助学为了解决困惑,检验讨论成果,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做试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说出其中的原理。第二步:引导学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规律。第三步:对照并解决学生的困惑,验证小组的讨论成果。这一环节,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绘制,分析。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读图、绘图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在最后十分钟的左右。让学生做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来巩

7、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练习有一定的梯度,先易后难,设计材料鲜活,内容也包括高考试题。这一环节,叫做“宜将剩勇追穷寇”。学生趁热打铁,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升。总之,这节课,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果推因”的学习方法。通过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出现不解的困惑。然后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来解决困惑,验证自己的探究成果。同时,我采用“三学一练”的学习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时代下的教学规律。为了赛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