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

ID:51090713

大小:560.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3-18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1页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2页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3页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4页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的:一、了解话题作文的常见类型二、掌握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一些技巧1、注意话题材料的导向2、注意把握写作要求和命题人的主观意图3、做好话题的分解4、确定立意之后要注意回顾检查 一、确定话题的类型(一)观点型话题这种话题本身就是论点,亦即文章的主旨,写作时只要在文章中表现主旨就行了。例: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二)范围型话题这类话题通常只是给考生圈定一个写作范围,考生必须根据这个写作范围去确立文章的观点,亦即文章的主旨。然后围绕这个主旨去写。例: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给考生画了两个圈圈:一个是大圈,即必须谈的是对事物的“选择”;一个是小圈:即这个选择必须是经过心灵的矛盾、冲突、斗争后所作出的选择。 例2005年广东卷作文题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是国家、民族对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三)关系型话题这类话题通常是在提示性文字中涉及两种以上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命题时命题者将这两种或以上的事物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以并列短语或并列复句的形式出现。审题时必须确定立意主旨,亦即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会偏离话题。 例: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用连词“和”把“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两个事物连接起来,至于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则没有告诉我们,也就是说它没有告诉我们文章的主旨,我们必须根据揭示性的材料确定主旨,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材料略)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这是典型的关系型话题,考生必须就揭示“语言”与“沟通”之间的关系展开作文,不能只谈其中之一。否则就会判为离题。 (四)列举型话题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只要抓住列举的众多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肯定其中的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也就是没有必要一个不漏地全面兼顾。 例:祖国在前进,社会在变化,请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维护和平、尖端科技、希望工程、素质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我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列举的六个热点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地都写。我们只要谈其中一个问题,谈得深刻透彻即可。 (五)寓意型话题这类话题不光有其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还有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对于这类话题,写作时不要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要挖掘它的深层含义,根据它的深层含义来确定文章的主旨。 如以下话题:园林工人为了让一棵棵小树长成参天的大树,将来成为高楼大厦的栋梁,他们便毫不留情地把那些不利于成长的枝枝杈杈剪去。请以“剪枝与成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的写作应该写出它的比喻义:父母对于子女的缺点要予以纠正,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批评指正,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等等。这样定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和厚度。 二、关注话题材料的导向1、 话题材料有助于话题的理解。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不久后,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材料导向:同样自豪的是“总统和农民”,那么也可以是“成功与失败”(只要过程是付出)“伟大与平凡”(只要目的是贡献)“优秀和普通”(只要是尽力而为)等等。 2、 话题材料暗示了写作主旨的取向。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学习使人聪颖,学习使人进步,学习给人带来无限创造力。未来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未来的世界属于会学习的人。请以“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学习给人带来无限创造力;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促进社会进步;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社会。 3、 话题材料隐含了写作素材的选取。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大到人类社会、广袤的自然界,小到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我本身,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或剧烈或微妙的变化。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写社会人、事、物、景物的变化;②写自然界的变化;③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④写自己的变化。 三、注意把握写作要求和命题人的主观意图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现实生活中孤立的人不是社会人,孤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一个人每一天都和别人进行着有意或无意的合作,在合作中生活、工作、学习。请以“合作”为话题,联系你个人的经历和感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待。 写作要求中有“联系你个人的经历和感悟”这样的文字,这提醒我们写作中应当有自己的东西,不能仅仅写他人的。还有文体字数等的要求,我们也不能忽视。材料是一段议论性的话语,从话语中概括出来的观点——人必须要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生活、工作、学习——其实就是命题人的观点,写作中应予以体现。 四、立意构思----做好“话题”的分解(发散思维)1、 话题分解的含义就是把基本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分解要合理,要有支撑点。(事例或道理)(分解时多多益善,写作时精选三四个即可) 如《故都的秋》(清、静、悲凉)可分解为:故都的秋花、故都的秋槐、故都的秋蝉、故都的秋雨、故都的秋果 2、 话题分解的类型1)宏观分解是指由总话题分解出来的子话题。如对《故都的秋》的分解。2)微观分解是从宏观分解派生出来的,它往往支撑子话题或中心句,犹如文章的血肉,似乎称为“子句”更为恰当。 在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世界充满了怨言与不满的人的眼里,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在他的眼中,零是一个无底的深洞,是一个黑乎乎的陷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血盆大口,是一个能置人于死地的枪口。在本段中,“零”被微观分解为“深洞”“陷阱”“血盆大口”“枪口”四个子句,用来支撑“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这一子话题 4、 话题分解的方法事例法:用事例支撑观点或主旨名句法:用名句支撑观点或主旨 1)事例法:面对“失败”这一话题,我们可以首先提问:“哪些事例可以体现失败的意义?”展开联想:刘邦从屡战屡败到逼迫霸王别姬,实验室被焚诺贝尔从头再来,退役上校从穷困潦倒到创建肯德基快餐食品,张继名落孙山写出《枫桥夜泊》,李嘉诚吸取失败教训不断拓展事业……我们据此可分解出以下话题:失败是一种成长、失败是一种新生、失败是一种鞭策、失败是一份创业宣言、失败是一首千古绝唱、失败是一笔富贵财富 如果分解记叙文或散文话题,提问的角度则略有变化,一般表述为:“哪些事物可以体现基本话题的特点?”例如,要分解“故都的秋”可以这样提问:哪些事物可以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接着联想到: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基本步骤:“提问----联想----分解” 2)名句法:首先提问:“哪些名句可以阐释基本话题的意义或特点?”然后进行联想和分解。基本步骤也是“提问----联想----分解”例如2000年优秀作文《答案》,其构思特点是以“春天的多姿多彩”阐释“答案的丰富多彩” 提问:哪些名句可以体现春天的特点?然后展开联想: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是”;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四、审题立意的“四问”1、一问材料的文字写了什么人或事物,意思有否遗漏;2、二问对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没有;3、三问观点主旨有无偏激或消极;4、四问联系现实有否不当之处。(如“成功是个相对数”) 小结:1、了解话题作文的常见类型2、关注话题材料的导向3、注意把握写作要求和命题者的主观意图4、做好话题的分解5、确定立意后注意回顾检查 堂上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审题立意。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闻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请你以“善待名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观点型话题 话题分解:一、事例法:1、楚怀王贪图商丘六百里之地而断绝与齐国的盟国关系致使受攻击时孤立无援。(古代、反面)2、袁世凯贪图名利而身死并被国人唾骂。(古)3、葛朗台贪婪金钱而丧失家庭温暖,为世人所不耻。(外国、反面)4、民营企业家正确追求名利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今、正面)二、名句法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3、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善待名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