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

ID:51511121

大小:1.25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上传者:qwe189537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_第1页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_第2页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_第3页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论文景区规划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生态经济》2011年第1期总第234期ECOLOGICALECONOMY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金姝兰1金威2徐磊1侯立春1(1.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2.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上饶334000)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关键词: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文献引用:金姝兰,金威,徐磊,等.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J].生态经济,2011(1):149~152.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PlanningnoLow-CarbonTourismofthePoyangLakeRegionJINShulan1,JINWei2,XULei1,HOULichun1(1.ShangraoNormalUniversity,ShangraoJiangxi334001,China;2.Shangrao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ShangraoJiangxi334000,China)Abstract:Theecologicaleconomicplanningunderthelakein2009,December12,formalreply,whichmarks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economicriseisofficiallylakenationalstrategy.Low-carboneconomytorealizeecologicalconceptprovidesanewdevelopmentdirection.Tourismhasresponselow-carboneconomymodel,usinglowcarbontechnologies,promotecarbonabsorbingmechanism,advocatelowcarbonconsumptionpatternsofcongenitaladvantage.Frombuildlowcarbontourismlandscapeconstructionoftouristfacilities,low-carbon,advocatelow-carbontouristconsumptionmodes,constructingringPoyangLaketouristmodeloflow-carbon.Keywords:PoyangLakeRegion;low-carbontourism;planninganddesign1引言经济包括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旅游等方面。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称鄱区)是以江西鄱阳湖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2]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经济是让整应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将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成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是发展鄱阳湖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区域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具体行动和重大战略。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2环鄱阳湖区域条件分析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采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制度,通过低碳经济环鄱阳湖区域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寻求生态经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1]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低碳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该区具有发展低碳旅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申遗成功后的三清山大旅游圈构建”(JC1035)作者简介:金姝兰(1966~),女,江西余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金威,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法规研究;徐磊,助教,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侯立春,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149 产业观察INDUSTRIALSURVEY游、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占人类活动所有CO2排2.1优良的自然碳汇体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1)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湿地的植整个旅游部门占到5%~14%,虽然这一比重并不大,但被在形成巨大的生物量的同时,能起到固定并减少大气中根据预测,如果维持旅游业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的CO2,提供并增加大气中O2的作用,是重要的自然碳到2035年旅游部门中的排放量将增加152%,而整个旅游[6]汇体。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CO2和O2动态平衡减少温部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因此,控制旅游室效应以及提供人类的生存基础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低用和地位。碳旅游主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碳汇机制(指从大气中[7](2)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大陆省份第二,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的推进以及低碳生森林总碳储量1.5Gt,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的5.33%,在活方式的倡导而实现。[3]根据鄱区特点,笔者认为该区低碳旅游实施策略:中国森林碳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2009年底,鄱区已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1)推进碳汇机制,建立碳排放权及交易权的评价体系。(2)级森林公园13个、世界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重点风景提高碳汇能力,围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加名胜6个。强林、草业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2.2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条件绿色屏障,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3)建立新能源供江西环状结构的盆状地貌格局,盆地周边天然界限(北应系统。第一,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展城市建枕长江,三面环山)与邻省分界,省区行政界限和这个完筑利用浅层地热能制冷采暖试点,建设大中型生物质集中整的自然地理单元的范围完全一致,为环鄱阳湖低碳经济供气和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在对开发提供了方便条件。候鸟栖息地和候鸟越冬保护等问题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继续2.3丰富的风能、核能和水能资源推进鄱阳湖风电开发,建设长岭、老爷庙、大岭等风电场,鄱区北枕黄金水道长江,区内有该省最大的柘林水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彭泽核电站、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形成一定规模的装机容量;第二,推进能源节约,库,水能资源丰富。江西能源矿产中的核能矿产在全国[4]启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占重要地位,本区已在筹建彭泽核电站。湖区风能资充分利用电厂余热余压集中供热供冷,淘汰燃烧效率低的源丰富,在庐山—松门山—老爷庙一带形成风能密度高[5]锅炉,推广机动车节能省油技术。值区。根据低碳旅游实施策略和旅游业的六要素(食、住、行、2.4江西低碳经济已起步娱、乐、购),建构由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江西早早站在了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从20低碳旅游服务与管理、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构成的鄱区低碳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工程,到“要金山银山,更旅游实施路径。要绿水青山”观念的提出,再到“生态立省、生态强省”理3.1低碳旅游设施念的实施,几年前就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低碳旅游设施包括低碳交通设施、低碳旅游住宿餐饮产业等13种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重点打造,设施、低碳旅游购物设施、低碳旅游娱乐设施以及低碳旅一直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大力推进,江西走出了一游游憩设施等。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3.1.1低碳交通设施起之路。2009年11月17日,江西省政府发布了国内首个旅游业中的交通、住宿和活动均会带来一定量碳排放,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8]其中以交通为最多(约占75%)。通过采用替代性能源,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宣示了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减少汽车尾气的碳排放,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燃料电池战略目标。《纲要》提出要建立三大低碳产业群,即低碳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型能源火车等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和低碳旅游产业群,保障低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建设低碳旅游道路等途径,发展低碳碳标准、制度和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旅游交通设施。环鄱旅游区以南昌为核心,九江、鹰潭、3环鄱阳湖低碳旅游实施路径景德镇为一级节点,新余、抚州为二级节点的空间格局。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与旅鄱区低碳交通实施途径之一,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第游业:应对全球挑战》显示,以2005年为例,整个旅游发一,从客源地到中心城市南昌的大尺度交通,在1000km展中的CO2排放量达到13亿吨(其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的旅游距离内,选择铁路交通代替飞机;第二,中心城市150 《生态经济》2011年第1期总第234期ECOLOGICALECONOMY南昌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中尺度旅游交通,采用新型能源表1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景观一览表火车、公共汽车等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或减少自驾景观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景观类型车,尽量缩短交通换乘中心到各景区点的距离,使游客能鄱阳湖候鸟、彭泽梅花鹿保护区;青岚湖、仙女湖、南矶山、够通过步行或自行车到达目的地,避免过分依赖机动车;象山、天花宫森林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公园”;得雨生观赏、态园;洪岩仙境风景区;三爪仑、庐山山南、梅岭、马祖山、观光型第三,旅游地、风景区的内部交通提倡步行或更多地使用上清、鄱阳湖口、三叠泉、阁皂山、天花井、九江柘林湖、景德镇、瑶里、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自行车。鄱阳湖南纳江西5河,北入长江通外埠,这种独南昌八一纪念馆、滕王阁文化艺术、南昌西山、南昌市特的地理环境为全省提供舟楫之利沟通省内外。因此,应天香园景区、八大山人书画、安义古村群、新建汪山土库;丰城洪州窑、阁皂山、奉新“天工开物”园;庐陵文以九江、南昌港口建设为重点,加快鄱阳湖水系的航道建化、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云居山真如寺、东林大佛,文化认知、沙河中国山水文化园、书院文化、鄱阳湖古战场;中国设,建立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环境优良的生态水运体系,研习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中国瓷园、御窑遗址博物馆、世界重点建设鄱阳湖高等级低碳航道,加强长江九江段、赣江名人雕塑广场、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浮梁县高岭二瑶里国际九贤祠堂、浮梁古县衙景区、乐平市洪岩一翠平下游、鄱阳湖湖区的港口码头等航运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湖生态休闲、古戏台博览;临川文化、汤显祖艺术中心、王安石纪念馆;龙虎山道教祖庭鄱区实施低碳旅游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山湖水上运动训练中心;柘林湖国家水上新能源摩托运动、3.1.2低碳建筑设施艇训练基地;余干琵琶湖水上运动训练中心;三爪仑、康体型武陵源漂流;共青城高尔夫球场旅游住宿碳排约占旅游业碳排的21%,铺设道路、建科考、庐山世界地质公园花岗岩、岩溶和第四季冰川遗迹地貌;造宾馆及其他设施的过程中碳排约占4%[8],因此发展低科普型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庐山国际会议中心;星子温泉度假休闲中心;柘林湖易碳建筑设施,意义重大。江西地形南高北低,周边高中间休闲、家河国际温泉休闲与会议中心;鹿角尖国际会议中心;娱乐型仙女湖水上休闲娱乐;庐山天沐温泉度假村、龙湾温泉低,冬季风长驱直入,形成吹管效应,鄱区形成江西冬季度假村的低温中心;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鄱区盛夏烈日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稻乡、渔乡、茶乡、酒乡、竹乡、候鸟之乡、温泉之乡、夏布之乡、羽绒之乡、花卉之乡;炎炎,成为长江流域的火炉地区之一。因此鄱区低碳建筑产业体工矿业旅游:“瓷都”、“药都”、“盐都”以及利用电厂余验型热余压的贵溪和新余冶金、南昌江铃汽车、“南飞”飞机设计不仅能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等低碳工业旅游产品经济、环境效益,降低碳排放更有利于避免征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低碳设计,设计低碳建筑造型(如容积率、3.2.2建设新能源科普园、游乐园、休憩园及低碳体验环境建筑朝向、日照与窗墙比等对建筑物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如建设太阳能科普园、风能游乐园、休憩园、低碳产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业园区、低碳社区以及夜景照明采用LED的低碳旅游吸[9~10]水平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如墙体、屋顶引物。均采用聚合发泡节能建筑材料保温;窗户采用3层玻璃塑3.3低碳旅游服务与管理框窗,并设有自动窗外遮阳和自动窗内隔热;通风采用热如门票全部采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新型门票回收新风机,利用排风的冷/热量给新风降温/升温,不系统;客房取电卡设置能源统计装置;鼓励自备洁具与寝需要空调和暖气,却可以四季保持室内25度左右的恒温,具;配置出售寝具与洁具的商店;制订节能的优惠价格;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第二,环主张垃圾分类,等等。保新能源的采用,包括风能、水能和核能,尽量使用太阳3.4低碳旅游消费方式[11]板、风力涡轮机生物能源,安装能源与温控程序;第三,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在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12]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减少旅游者的个人旅游碳足迹。生态厕所,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旅游者在进行旅游生设施及其他服务设施。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和个人3.2低碳旅游吸引物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均每3.2.1建设低碳源旅游活动产品和高碳汇体旅游景观[8]公里需要的燃料飞机>小轿车>客车>火车);(2)旅游如建设各种级别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者在选择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地质公园、升级改造本区18个国家4A级以上精品景区旅旅游酒店,在选择餐饮食物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剩余,并优游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廊道、绿色乡村、生态城镇、建设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工程,大力开发湿地生态游、珍禽观赏(3)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游、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科普科考游、陶瓷艺术游、4环鄱阳湖低碳旅游规划设计乡风民俗游、健身养生游、娱乐、康体、宗教朝觐游等低碳旅游景观(见表1)。综合鄱区低碳旅游实施路径,结合该区旅游发展情况151 产业观察INDUSTRIALSURVEY和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区以外的区域。该区为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旅游等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系统空间规划设计模型(如图1)。共同发展的高效集约发展区。5结语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空间载体,建设由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服务与管理、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构成的低碳旅游发展示范区,不仅为鄱区旅游发展赢得竞争高地,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参考文献:[1]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0(3):1~7.[2]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3]魏文俊,王兵,郭浩.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江西森林贮碳功能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4):18~23.图1环鄱阳湖低碳旅游规划设计图[4]江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江西省自然地理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Ⅰ零碳区。范围为鄱阳湖水体、湿地及沿湖岸线邻水[5]王晓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区域向陆地延伸3公里的范围。该区陆上交通为自行车,[6]UNWTO,UNEP.Climatechangeandtourism:respondingtoglobal水上交通为人力小渡船;酒店为绿色风电酒店或自带帐篷,challenges[R].Madrid,2008.[7]Kyotoprotocol[EB/OL].http://unfccc.int/kyoto_protocol/items/2830.吃自助餐和生态食品,自备洁具与寝具;旅游活动为森林php.旅游产品、科考科普旅游产品、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产品、[8]王洁,刘亚萍.低碳旅游:气候变化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体育康体运动旅游产品。[J].岭南学刊,2010(2):112~116.Ⅱ低碳旅游区。该区位于南昌、安义、永修、德安、[9]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3(2):168~172.九江、湖口、彭泽、鄱阳、余干、东乡、进贤环形圈以内[10]张云华,汪霞.生态节能建筑的经济外部性分析[J].生态经济,零碳区以外的区域,是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都市候鸟2009(9):127~131.观光、梅花鹿观赏、科普科考游、历史文化名城、古村游、[11]DepartmentforCommuntiesandLocalGovernment.Code健身养生、宗教朝觐游及稻乡、渔乡、温泉之乡、羽绒之乡、forsustainablehomes:technicalguide[EB/OL].http://www.planningportal.gov.uk/uploads/code_for_sustainable_homes_techgui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相结合的低碳旅游区域。旅游为该de.pdf.区域的支柱产业。[1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Ⅲ高效集约发展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内低碳旅游刊,2010,25(1):13~17.(上接148页)[4]尚晓慧.中国(云南)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10]徐燕,李翠军.对中西部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J].科技创业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91~95.月刊,2009(1):1~3.[5]陈永奇,彭月兰.技术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11]田丽敏,谭力文.产业梯度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J].经济问题,2006(6):23~24.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石英.探索技术转移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164~166.与产业化,2008(S1):94~95.[12]云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7]黄卫平,李娇.国际产业转移平台与技术转移探析——兼论中国促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技术转移对策研究[R].2010.进技术转移的对策[J].经济经纬,2008(4):24~27,74.[13]赵果庆.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直接投资关系与产业转移[J].云南社[8]邱膑扬,廖春花,明庆忠.云南参与泛珠、澜-湄次等多重外向区会科学,2004(3):59~63.域科技合作的区位优势对云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发展措施[J].经[14]张阳,张晖,施国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J].科济问题探索,2006(1):121~125.技与经济,2008(6):3~5.[9]宋群.“十一五”时期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趋[15]郑宁.构建长三角技术转移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江苏科技势与挑战[J].理论参考,2005(11):4~8.信息,2008(5):38~40.1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