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

ID:55414172

大小:17.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2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武素云 一、课前准备  教学课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的: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

2、爱民俗文化。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体会内容和写法的上的差异。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教法、学法设计: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探究、研读、讨论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

3、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能读会写生字词。  2、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二、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一)播

4、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3.教师导入  :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我们一起来欣赏,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介:(课

5、件展示)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

6、: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2、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如: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7、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总结归纳: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金满斗会——民歌传承,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3、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四)赏析品读课文: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来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