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

ID:5567046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4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_第1页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_第2页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_第3页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CT征象。结果在治疗后,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模糊结节、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气道壁增厚等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o结论CT检查能有效反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转归,可作为评价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方法,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关键词

2、:CT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应用价值活动性肺结核是指经痰涂片显示阳性者,证明有结核分枝杆菌排出,经治疗,进行痰涂片显示阴性[1]。早期临床一般采用X线检查作为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是否归转的影像学方法,但由于X线检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及误诊率,逐渐被临床挨弃。随着CT的应用及普及,CT检查逐渐替代X线检查作为观察活动性肺结核归转的影像学手段[2]o笔者就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挑选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确诊为活

3、动性肺结核。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0岁〜57岁,平均年龄(33.64±2.18)岁,其中35例患者为新发涂阳性,25例患者为新发涂阴性,后25例患者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有15例患者为阳性,4例患者通过纤支镜证实,剩余6例患者通过其他临床资料证实。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或者咳嗽史,其中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有17例,大部分为低热,伴有咳血的患者8例,主要为痰中带血或者少量的咳血,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有3例。1.2方法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用药方法如下:乙胺丁醇:1次/d,1.0

4、g/次;毗嗪酰胺:2次/d,0.75g/次;利福平:1次/d,0.6g/次;异烟腓:1次/d,0.3g/次。所有药物均为口服,在强化期,四种药物均需要服用,连续进行2个月,在巩固期,只需要服用利福平及异烟豚,连续用药4个月。1.2.2检查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查。参数:电流:(197.50±22.50)mA,电压:(125±5)kV,层厚(8.5±1.5)mm0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双盲法由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阅片,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模糊结节、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等检出率

5、。1.3评价指标观察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T检查图像,比较模糊结节、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气道壁增厚等检出率,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归转情况。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患者平均年龄、CT扫描的各项参数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表示患者各征象检出率等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P小于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后的模糊结节(1.67%).树芽征(1.67%)、空洞(1.67%)、磨玻璃影(0%)、肺实变(0%)、气道壁增厚

6、(1.67%)等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模糊结节(86.67%)、树芽征(26.67%)、空洞(41.67%)、磨玻璃影(81.67%)、肺实变(100%)、气道壁增厚(26.67%)的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o3讨论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许多脏器均有侵袭作用,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具有很大的威胁。肺结核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肺实变、渗出、增生等,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空洞、坏死、散播等。对于活动性肺结核,CT检查在其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提高免疫力时,结核杆菌逐渐被

7、消灭,进而肺内的结核杆菌无法进行散播及发展,会出现活动性的缩小、吸收、钙化或者纤维化,CT检杳对活动性肺结核征象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CT主要表现为薄壁空洞、支气管钙化及扩张、纤维条缩影等[3]。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患者在治疗前有明显的肺实变及磨玻璃影,在治疗后完全被吸收,其他空洞、树芽征、模糊结节等均明显被吸收。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和X线检查比较,CT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价中期其优势更为突出。CT检查对模糊结节、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气道壁增厚等具有

8、很高的检出率,并能动态了解活动性肺结核的演变过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6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模糊结节、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肺实变、气道壁增厚等检出率有明显降低,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