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

ID:57768745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_第1页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_第2页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_第3页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屮毒型菌痢诊疗技术.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魔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小儿小毒型菌痢诊疗技术屮国屮医药报2011年2月10

2、」屮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屮毒型。近年来木病有减少趋势。屮医称屮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病因病机染有疫毒等不洁Z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具主要

3、发生原因。受凉、疲劳、饥饿,以及患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木病的诱因。辨证论治1•疫毒内闭证[证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宁,英则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或灰糙,脉数有力。[治法]清肠解毒,泄热开窍。[方药]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黄连、黄苓、黄柏、梔子、林草等。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平肝息风;呕吐而舌苔厚者,加玉枢丹芳香辟秽,降逆和胃;惊厥抽风频繁,神志不清者,药用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或用蟆蚣、全蝎、僵蚕镇惊息风;壮热狂躁,皮肤出血点者,可用犀角地黄汤,或用牡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大便量少或无粪便,肚腹作胀者,可加大黄、枳

4、实荡涤腑气,导毒下行,且有急下存阴Z功。2.内闭外脱证[证候]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汗出不温,皮肤可见花纹,口廉发纽。严重者可见口吐咖啡样痰,呼吸浅促或节律不匀,脉细数有力,血压明显下降等危象。[治法]扶正固脱,潜阳息风。[方药]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主要药物:人参、附了、生龙骨、牡蛎等。以人参、附子煎汤灌服,或参附龙牡救逆汤,重在冋阳救逆。如脱象己解,而闭证存在,则按毒邪内闭治疗;如呼吸浅促不匀,肾气失纳,肾为气Z根,可重用五味了、山萸肉以固纳肾气;口舌青紫或见血瘀征彖者,可加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经验方1.荡痢平[药物组成]川黄连6

5、克,广木香4.7克,白头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朴4.7克,血余炭9克,薰香梗4.7克,车前子9克,谷芽炭9克,麦芽炭9克。[功效]理气活血,解毒止痢。[适丿应证]急性菌痢。[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一岁4片*,3岁9片,6岁12片*。2•止泻一号[药物组成]類香9克,葛根3克,黄苓:3克,木香:3克,伏龙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功效]行气止痢。[适应证]急性菌痢轻证。[用法用量]每II一剂,水煎分早、晚服。2.周慕新经验方[药物组成]H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莱藤子、甘草、焦三仙。[功效]调气活血,清热化滞。[适应

6、证]急性菌痢表里俱热型。[用法用量]水煎,每LI一剂,分两次服。4•银芍廿草汤[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生山楂30克,赤、H芍各10克,生甘草6克。[功效]理气活血,清热化滞。[适应证]急性菌痢。[用法用量]水煎,每I」一剂,分2〜3次服。粪便赤多调适量白糖,粪便白多调适量赤砂糖。适宜技术1・灌肠法白头翁、苦参、金银花、黄柏、滑石各60克,加清水浓煎成200毫升,先予以清洁灌肠,再以药液保留灌肠,每口一次,连用3天。用于湿热痢、疫毒痢。2•针灸法针刺:主穴取夭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配穴取气海、关元、屮脫、大肠俞、脾俞。随证选2〜3个穴,发热加曲

7、池、大椎;里急后重加阴陵泉;腹痛加气海、屮皖;呕吐加内关。耳针:大肠、小肠、直肠下端、神门、交感。3•穴位敷贴加热熨法巴豆霜1克,胡椒、乳香、没药各3克,五灵脂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取适量填满神阙穴,外盖胶布,再加热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适用于各型痢疾,尤以虚寒痢、休息痢为佳。2.推拿法方法一:补脾经、清大肠、清夭河水、退六腑、推下七节骨、运内八左卜、分阴阳。用于湿热痢。方法二:补脾经、推三关、推大肠、揉外劳、摩腹、推上七节骨。用于寒湿痢。3.穴位注射取上巨虚、天枢,取盐酸小漿碱1毫升,每处注入约0.2〜0.5毫升,每LI一次。4.食

8、疗法紫皮蒜头,每天1〜2头,口服或保留灌肠。预防护理1.预防预防感染的传播,加强水、饮食、粪便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患儿食具、用具等应予严格消毒。2.护理木病屈儿科危急重症,应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圧、脉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昏迷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