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

ID:5874458

大小:237.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2-14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_第1页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_第2页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_第3页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_第4页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教学讲稿汗证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汗证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汗证的证候特征。2.熟悉自汗、盗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3.掌握汗证的治疗原则。4.熟悉汗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5.了解与汗证相关的西医疾病.一、概述(一)定义: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二)源流1.《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

2、则为溺与气。”一、概述(二)源流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一、概述(二)源流3.《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4.《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一、概述(二)源流5.《医林改错》补充了针对

3、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概述(三)范围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一、概述二、证候特征(一)主要表现:自汗表现为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二)伴随症状:自汗常伴有气虚

4、不固的症状;盗汗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三)无其他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素体薄弱病后体虚久病咳喘}→肺气不足阴阳失调表虚受风}→营卫失和思虑太过血证之后}→心血不足烦劳过度邪热耗阴→}阴虚火旺肝郁化火嗜食辛辣素体湿热}→邪热郁蒸}}→→→表卫失司心液不藏逼津外泄汗液外泄失常(汗证)三、病因病机四、诊断要点(一)主要表现: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二)伴随症状:自汗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三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四)查血沉、T3、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作抗“O”等检查以排除甲亢、肺痨、风湿热等。四、诊断要点病名出汗特点伴见症状自汗昼日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多见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多见阴虚内热的症状脱汗大汗淋漓,汗出如珠,为病势危急之象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战汗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黄汗汗出黄色,染衣着色多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五、鉴别诊断六、辨证论治(一)辨

6、证要点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汗证以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二)治疗原则虚证: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六、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肺卫不固证症状(1)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2)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3)脉细弱,苔薄白。六、辨证论治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防风—走表散邪,且助黄芪固表。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

7、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虚,症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六、辨证论治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而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可改用大补黄芪汤补益气血,固表敛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风散的药物外,尚有人参、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气固摄药;熟地、川芎、肉苁蓉等补益精血,补益之力远较玉屏风散为强,故宜用于自汗之气血不足及体虚甚者。六、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2.营卫不和证症状(1)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2)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3)苔薄白,

8、脉缓。六、辨证论治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生姜大枣甘草两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助调和营卫之功六、辨证论治临床应用:汗出多者,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甘润缓急;六、辨证论治营卫不和+气虚者,症见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气懒言,舌淡,脉弱等症状,可改用黄芪建中汤益气建中,调和营卫。由瘀血阻滞导致者,兼见心胸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症者,可改用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