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

ID:61460608

大小:24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2-01

上传者:U-5649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_第1页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_第2页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_第3页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_第4页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划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2008年度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已启动,按照该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安排,编写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2008年度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本指南共分关键零部件技术、动力系统平台和新型整车技术、检测与示范考核三类课题,设置20个研究方向56个课题,863计划经费41300万元。二、指南内容第一类: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方向1.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开发高功率型和高能量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及蓄电池系统,开展产品的优化设计、规模生产工艺、一致性控制与成本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对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试验考核。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主要包括:SOC估算方法与动态估算精度研究,故障诊断模式研究,管理模块软硬件开发,系统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优化设计与试验考核。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材料的安全性,材料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技术,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规模生产及成本控制技术研究。研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隔膜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隔膜抗拉强度、耐氧化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的提升,隔膜制备工艺技术,规模生产及成本控制技术研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开展锂离子蓄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相关技术研究。目标:突破一批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提升关键材料的研发以及规模生产能力,完善动力蓄电池产业链,形成动力蓄电池系统系列化产品规模生产能力。考核指标:1)通过TS16949体系认证,2010年底形成10万台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年生产能力。动力蓄电池技术指标:容量规格(Ah)8、20①50100功率密度(W/kg)≥1800≥700≥500能量密度(Wh/kg)磷酸铁锂≥65≥110≥110锰酸锂≥70≥120≥120最大放电倍率30C(20s)6C(30s)5C(30s)最大充电倍率10C(10s)4C(60s)4C(60s)单体电池内阻(mΩ)≤2.0≤3.0≤2.5单体电压偏差(V)≤0.02单体容量偏差(%)≤2使用温度范围(℃)-25-60搁置温度范围(℃)-40-80荷电保持能力(常温下搁置28天)≥90%SOC估算误差(%)②≤5安全性④通过行标或规范要求电池组循环寿命(万公里)②③15(磷酸铁锂),10(锰酸锂)可靠性②在环境相对湿度100%条件下,动力蓄电池组能够正常工作;满足整车行使3万公里型式试验的相关要求。成本(元/Wh)④≤3≤2≤2①高功率型,其余为高能量型。②动力蓄电池系统。 ③循环寿命里程按工况法测试或等效测试。④动力蓄电池系统(不含管理系统)。2)开发出动力蓄电池材料,形成产业化能力。其中:磷酸铁锂材料:比容量≥150mAh/g,振实密度>1.0g/cm3,能量型倍率性能≥10C,功率型倍率放电性能≥30C,-20℃放电容量不低于常温放电容量的75%,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常温放电容量的80%,安全性满足动力蓄电池要求,成本降低20%以上。锰酸锂材料:比容量≥110mAh/g,振实密度>2.2g/cm3,能量型倍率性能≥10C,功率型倍率放电性能≥30C,循环寿命1000次不低于常温容量的85%,55℃条件下500次循环不低于常温放电容量的60%,安全性满足动力蓄电池要求,成本降低20%以上。负极材料:比容量≥330mAh/g,振实密度>1.0g/cm3,能量型倍率性能≥10C,功率型倍率放电性能≥30C,具备10C以上充电接受能力,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常温放电容量的80%,安全性满足动力蓄电池要求,成本降低20%以上。3)开发出动力蓄电池隔膜,形成产业化能力。隔膜使用温度-40℃-70℃,孔隙率40%-60%,隔膜厚度15-40μm,融断温度>170℃,闭孔温度≤135℃,具有优良的均匀性,透气性等特性,安全性满足动力蓄电池要求,成本降低20%以上。4)开发出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电压检测精度0.5%,电流检测精度0.5%,温度检测精度0.5℃,SOC估算精度5%,故障间隔里程不低于30000公里,电磁兼容性符合汽车电器设备电磁兼容性标准,形成2个以上系列产品。5)开发出新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在安全性、功率及能量方面有较大突破,高功率型锂离子蓄电池功率密度≥3000W/kg;高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2O0Wh/kg,提出与国外同类电池的对比分析报告。课题申报单位应有明确的产业化目标,须具有与本项目相关的较强试验验证、制造和工艺保障能力,具备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能力以及基础条件, 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申请单位须联合电池关键材料、隔膜、管理系统及新技术研发生产单位共同申报,并至少为2个以上不同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或新型整车课题配套。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6600万元,拟设2个磷酸铁锂电池课题和1个锰酸锂电池课题,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0: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的研制开发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炭纸、膜、电催化剂、双极板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开发与产品制备、批量生产技术研究。开发高导电性、合理孔结构、高稳定性炭纸;开发高性能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及自增湿质子交换膜产品;开发高活性、宽温度、抗聚集、耐环境杂质的电催化剂,以及高比表面积、抗腐蚀、长寿命的催化剂担体;开发耐腐蚀、低接触电阻的金属双极板材料,研究适应车载工况的薄型金属双极板技术及结构。基于国产关键材料,开发高性能、长寿命、高功率密度的电堆。开展关键材料部件的匹配优化和电堆的模块化设计,开展电堆的安全性研究。目标:形成国产材料部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形成燃料电池电堆小批量供应能力。通过燃料电池发动机对电堆进行应用考核。具体指标:1)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电堆指标:客车发动机电堆轿车发动机电堆性能指标持续输出功率≥90kW≥60kW电压360V~520V模块比功率1质量比功率:常压:600W/kg加压:1000W/kg体积比功率:1000W/L效率2≥50%氢气利用率≥95%(20%标定功率至最大功率工况)寿命35000h低温环境-10~-20℃储存与启动 环境适应性污染环境空气:长时间,三级污染城市氢气:CO:10ppm;H2S:0.1ppm安全性绝缘性4≥1MΩ氢泄漏电堆模块机箱内部氢浓度≤5‰经济指标即时状态56000元/kW批量生产状态62000元/kW1以电堆台架最大输出能力计算,操作条件按照所开发发动机额定工作点温度、操作压力、反应气体利用率氢气≥95%、空气≥40%2用氢气低热值(LHV)计算3以研发的加速试验方法进行考核4燃料电池堆正负极输出端相对于发动机箱5以项目验收时即时状态的电堆制造材料成本计(50台产量规模)6以50万台量产规模的成本计2)国产燃料电池用炭纸技术参数表:厚度mm(0.150-0.200)±0.005(产品单片面积≥400mm*400mm)电阻mΩ.cm垂直:≤80;平行:≤6.0导热系数W/(m.K)室温垂直:≥1.7;平行:≥21透气率ml·mm/(cm2·hr·mmAq)≥2000空隙率%75-78体积密度(g/cm3)0.42-0.46表面粗糙度μm≤8弯曲强度MPa≥40弯曲模量GPa≥10抗拉强度N/cm≥50成本(元RMB/m2)≤300(在批量生产条件下)3)国产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技术参数表:厚度偏差(以相对厚度偏差计)≤10%透气性cm3·cm·cm-2·sec-1·cmHg-1≤10-8质子电导S/cm2≥15(最佳状态)机械强度MPa≥30尺寸稳定性≤10%(各向)成本(元RMB/㎡)≤1000(在批量生产条件下)4)国产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技术参数表:贵金属催化剂载量(mg/cm2)≤0.8(双面MEA)活性面积的衰减率≤30%3000h(≤80℃);1000(>80℃)*贵金属催化剂用量(g/kW)≤0.8 操作温度范围(℃)-20-120空气中杂质允许量SO2:0.1mg/m3;NO2:0.08mg/m3*按规定的测试方法5)薄金属双极板技术参数表:厚度mm≤2.0(含流场)比重量gcm-2≤0.3(双极板面积)电阻(包括接触电阻)mΩ·cm2≤20腐蚀电流Acm-2≤1μ(0.5M硫酸+5ppmHF,室温)弯曲强度MPa≥30适用温度oC-20—80成本(元RMB/片)≤10(在批量生产条件下)课题申报应由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单位牵头,联合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单位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000万元,拟设课题2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车用驱动电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主要包括:高集成度功率电子模块及控制器关键共性技术;高性能导磁材料技术;系列化高性能位置速度传感器技术;串联混合动力和Plug-in混合动力用机电一体化发电机组技术;产品成本控制技术。开展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和电机系统热管理、电机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开发不同车型系列化电机系统。包括产品的优化和集成设计、新型高性能集成化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开展规模生产技术研究。包括电机及驱动系统产业化的生产制造工艺及工装技术、专用设备、在线检测仪器设备等技术研发。完善产品检测能力。包括性能和环境试验能力、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的测试分析评价能力。完善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产品技术规范。目标: 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产品测试评价能力,形成系列化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在系统性能和成本控制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考核指标:技术指标轿车系统客车系统小型电动车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车ISG电机系统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电机电机峰值功率(kW)系列化,5%浮动3、7.5、159、15、3030、50、9090、120、150、180系统目标价格不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70%最高系统效率≥90%≥90%≥93%≥90%高效区(效率>82%)≥50%≥50%≥55%≥50%速度控制精度基速以下:±50rpm;基速以上:1%转矩控制精度当转矩为峰值转矩时,在0-90%最大转速范围内的任一点的典型转矩不得小于95%的规定转矩。转矩响应时间额定转速下,目标值为额定转矩时,阶跃响应时间≤10ms控制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30-85(风冷工况为60)电机工作环境温度范围(℃)-30-85-30-105-30-85-30-85噪声(dB(A))满足整车要求设计寿命(万公里)**≥30≥30≥30≥50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万公里)***≥3生产能力客车电机系统:年产5千台套;轿车电机系统:年产10万台套*:假定水冷,进水温度≯70℃。**:由整车单位,零部件单位,标准制定机构合作制定电机驱动系统考核规范,以此考核电机驱动系统寿命。***: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由整车单位根据零部件单位提供的产品化样机,小批量试用产品的实测故障(二类故障以上)及发生里程进行记录统计,并综合零部件单位寿命试验时的故障数据做出考核结论。课题申报单位应有明确的产业化目标,须具有与本项目相关的较强试验验证、制造和工艺保障能力,具备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能力以及基础条件,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申请单位至少为两个以上不同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或新型整车课题配套。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600万元,拟设课题2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2010年。 研究方向1.客车混合动力专用柴油机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混合动力客车典型道路工况,分析动力与排放需求;研究和优化混合动力客车运行工况下的发动机运行特性,开展相应工况下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燃烧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优化匹配;发动机怠速断油和自动起停系统的开发,包括控制技术方案及控制策略研究,研究改善频繁起停条件下的发动机工作可靠性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向混合动力动力系统开放的电控柴油机管理系统。目标:围绕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优化发动机技术,开发高效、低排放、高可靠性的混合动力客车专用柴油机。考核指标:1)管理系统开放、具备自动起停功能的专用发动机;2)额定功率≥110kW;3)发动机常用工况下最低燃油消耗率≤195g/(kW.h);4)发动机排放满足国IV标准;样车排放与基础车相比降低20%以上;5)发动机可靠性满足标准要求,车辆动力系统无二类以上故障里程>10万公里;6)发动机成本增加不大于原机成本的20%;7)提交发动机>4台,并装配2款以上客车。课题申报应由柴油机生产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拟设课题2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2010年。研究方向2.新一代轿车用节能环保高效内燃机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发动机结构优化设计、燃烧系统及燃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研究; 开发整机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增压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匹配与控制;开展整机可靠性试验与评价技术;发动机与燃油适配、整车的匹配、标定与评价技术。开展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软硬件开发,控制策略及匹配标定工具软件开发,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测试评价技术,电控系统电磁兼容性、产品一致性和故障诊断技术。开展后处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进行发动机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含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催化剂抗中毒抗老化技术),后处理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老化耐久性控制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出满足升功率、最低燃油消耗率、排量等要求,排放达到国4标准的轿车用内燃机,完成2款以上整车的匹配、标定与评价。考核指标:(1)提交3台以上内燃机产品;(2)整机通过性能、耐久性考核认证检测,升功率≥50kW/L,最低燃油消耗率≤200g/kW.h;(3)完成2款轿车匹配,整车百公里油耗与同档车相比降低20%以上,排放达到国4标准;(4)建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控制器、喷油器、油泵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规范及开发、测试平台。课题申报应由内燃机或汽车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6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天然气专用发动机开发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电控单燃料CNG/LNG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开展CNG/LNG 发动机高效燃烧系统的研究开发;开展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料供给系统软、硬件开发与系统优化匹配;增压器的选型与匹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优化;催化转换器的选型匹配与老化试验考核;发动机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控制和一致性研究,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目标:提升国内CNG/LNG发动机性能,开发出满足国4排放标准的高效CNG/LNG重型燃气发动机产品。考核指标:项目名称CNG专用燃气发动机LNG专用燃气发动机功率≥200kW燃料经济性最低燃料消耗率≤205g/kW.h通用技术要求符合“QC/T691-2002车用天然气单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标准的要求排放要求达到国4排放标准的要求排放耐久性通过发动机后处理耐久性测试可靠性考核发动机可靠性按GB19055-2003标准进行,变工况400h,冷热冲击200h;整车可靠性减压器进口压力0-20MPa0.3-1.6MPa产品价格要求不高于同级性能、排放水平的柴油机价格验收要求提供发动机性能、排放检测和后处理老化测试报告,发动机产品申报国家产品和环保公告,验收时研制发动机不少于3台。课题申报应由内燃机或汽车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8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混合动力用机电耦合动力传动装置关键技术开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中度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客车和轿车),开展驱动 电机与变速器机电耦合的动力合成装置结构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自动变速器、混合动力合成装置专用电机系统;研究动力合成装置的自动换档控制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开发动力合成装置的综合控制系统;研究制订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装置的设计规范、计算分析规范和试验开发规范,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装置产业化开发。目标:围绕中度混合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客车和轿车),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混合动力汽车需求的机电耦合式动力合成装置,形成系列产品。考核指标:1)变速器技术指标:l变速器最大输入扭矩/转速满足各种工况下的需求;l变速器寿命满足整车需求;l变速器能够实现自动换档操纵。换档动力中断时间客车<1.2s,轿车<0.9s;2)专用电机系统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客车最高系统效率92%90%高效区(%,效率>80%)≥50≥50速度控制精度基速以下:±50rpm;基速以上:1%扭矩控制精度当转矩为峰值转矩时,在0-90%最大转速范围内的任一点的典型转矩不得小于95%的规定转矩。扭矩响应时间额定转速下,目标值为额定扭矩时,阶跃响应时间≤10ms3)动力合成装置技术指标l设计满足模块化、系列化要求。l可靠性满足整车需求,无二类以上故障里程>10万公里;l动力合成装置成本目标:轿车年产1万台,成本<2.1万元;年产10万台,成本<1.6万元;客车年产500台,成本<7万元;客车年产3000台,成本<5.5万元。课题申报应由汽车传动零部件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8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 研究方向1.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ECU研发和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ECU);开展ECU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硬件开发和功能测试的研究、电磁兼容和环境测试的研究;研究和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网络接口和通讯协议,底层驱动软件和上层应用算法的接口定义;开发控制系统在线程序更新、匹配标定、离线故障诊断、和分布式控制算法开发的支持软件;开展控制系统可靠性加固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开展失效模式的分析研究;开展动力总成控制器的系列化、产品化开发、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以及大批量供货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目标:开发出系列化、产品级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形成万套级生产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和生产需求。考核指标:内容考核指标ECU硬件16位单片机接插件引脚≥80针;AI通道≥16,AO≥4,DI≥16,DO≥16,PWM≥4,CAN≥232位单片机接插件引脚≥120针;AI通道≥24,AO≥6,DI≥24,DO≥24,PWM≥8,CAN≥3可靠性防护等级GB/T4942.2抗震GB/T18488.2-2001电磁兼容性GB/T18655-2002,GB/T17619-1998,GB/T21437.2-2008底层软件通用的AI、AO、DI、DO、PWM驱动接口函数;提供10ms、100ms的实时中断资源,满足6个级别的事件驱动的外部中断;诊断和标定通讯诊断协议满足ISO15765,CCP标定协议系列化配套装车种类≥3种成本(元)千套采购≤1200(16位),≤1800(32位)课题申报应由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800万元,拟设课题2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2010年。 研究方向1.新能源汽车专用装置与加注站成套设备开发主要研究内容:车载高压供氢瓶(含组合电磁阀)研究开发。开展工作压力为35MPa压缩氢气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结构设计;进行气瓶受力和疲劳的模态分析;进行气瓶失效模式研究;开展安装方式对气瓶性能的影响研究;开发大口径金属内胆成型工艺技术;优化复合气瓶缠绕线型设计,掌握大口径、大容积复合气瓶的缠绕工艺;进行气瓶安全性、可靠性等型式试验研究;开展35MPa氢气气瓶组合电磁阀设计研究;进行阀门的充气、供气及安全排放研究;阀门密封性、可靠性、安全性试验研究。LNG站用成套设备的研究开发。集成开发LNG撬装式加气站,研究LNG的卸装、升压和加气系统;进行撬装站的低温泵、低温绝热储罐、低温阀门、低温密封材料、管路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两相流介质状态下的管道输送、振动疲劳、气蚀等技术研究;撬装站控制系统的开发;撬装站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制定LNG撬装站的产品技术规范和维修、保养、操作技术规程。开发LNG加气机,进行低温质量流量测试技术、安全监控与报警控制技术研究。CNG储气井检测技术与系统的研发。研究CNG储气井井壁腐蚀在线检测技术,开发无损检测系统,研究CNG储气井寿命测评方法,制定CNG储气井安全管理和检测规范。目标:掌握35Mpa压缩氢气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及组合电磁阀设计、生产、检验的关键技术,形成系列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掌握橇装式LNG站用成套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形成产品批量生产能力,满足国内需要。掌握CNG储气井腐蚀检测技术,制定安全管理和检测规范,提高储气井的安全保障能力。考核指标:(1)氢气气瓶与组合电磁阀技术指标 l储氢瓶:考核内容指标气瓶水容积(L)140~200L工作压力(MPa)35最高充装压力(MPa)43.75单瓶质容比(含瓶阀)≤0.50kg/L(或单位质量储氢量≥4.5%)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52.5MPa,保压1分钟,再卸压到0Mpa,气瓶容积残余变形率不得大于5%最小爆破压力(MPa)不小于82.25应力系数不小于2.25疲劳试验次数循环压力2~44Mpa下疲劳试验次数不得小于15000次使用温度-40℃~85℃使用寿命15年批检及型式试验按照ISO15869要求进行l组合电磁阀:考核内容指标公称工作压力35MPa使用温度-40℃~85℃组成电磁截止阀、手动截止阀、单向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力释放装置(PRD)气密性在1.25倍公称工作压力条件下,阀门处于关闭或任意开启状态应无泄漏耐温性在公称工作压力条件下,阀门在-40℃~85℃温度范围内应无泄漏耐压性在1.5倍公称工作压力条件下,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应无泄漏或异常现象发生耐用性在公称工作压力条件下,手动截止阀阀门全程启闭4000次无泄漏,电磁截止阀阀门全程启闭50000次无泄漏耐振性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安全性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压力释放装置(PRD)1、使用温度范围内PRD不动作2、当瓶内氢气温度达到110±10℃时PRD应动作,迅速释放瓶内气体3、安装在相应车载储氢瓶上应能通过火烧试验电磁阀工作电压12/24DC接口阀门与上下游管路的接口尺寸应符合车载供氢系统的要求 (1)LNG站用成套设备技术指标l橇装式LNG加气站:项目名称技术指标储存能力≥20m3日蒸发率0.2%噪声≤55dB无故障工作时间≥5000h主要功能要求具有低温泄漏、爆燃、消防、生产保护等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和应急保护系统的设计开发;储罐压力≥0.8MPa真空管路的真空度要求≥1×10-5托通用技术要求符合美国“NFPA57-2002”标准要求成套设备国产化率≥80%验收要求完成LNG加气站生产制造,进行实际运行;提供技术标准与规范lLNG加气机技术指标:项目名称LNG加气机技术指标计量形式质量流量型流量范围(L/min)0-260环境范围(℃)-30-55管路温度(℃)-193~+55计量单位kg;L;Nm3加气系统计量误差≤0.1% F.S功能要求故障诊断与报警;密度修正;温度补偿;回流、双相质量补偿与修正;在线校验与标定;数据远程传输;远程监控等功能 安全要求符合超低温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他通用技术要求参照NFPA57-2002和GB/T19237-2003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验收要求制定企业产品技术标准,验收时提供产品不少于5套(1)CNG储气井检测系统技术指标:最大检测深度260m、井筒直径>175mm,检测速度>20m/h,实现量化无损检测;腐蚀区域和腐蚀层厚度的检测误差≤0.3mm,并自动记录腐蚀区域图像;金属井筒厚度的检测误差≤0.5mm;系统具有分析预警、现场标定、数据共享、实时信息查询等功能;提出安全管理与检测规范,系统应用于10个以上加气站,提供测试分析报告。课题申报应由企业牵头,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和安全监管部门(储气井部分)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0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2010年。第二类:动力系统平台和新型整车技术研究方向1.燃气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与整车开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燃气汽车动力系统开发平台技术。包括:发动机和整车开发技术流程、开发体系、技术装备,开展增压器匹配技术、燃烧优化、控制策略、燃料管理控制模式、在线标定技术的研究,进行在线匹配标定工具软硬件的研发。开展重型CNG/LNG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发。包括:开发重型CNG/LNG发动机ECU、减压器、执行器等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开发发动机燃气系统故障诊断、匹配标定工具软、硬件,开展系统集成匹配和控制策略技术研究。开发燃气汽车车载诊断(OBD)技术。包括:供气系统零部件的诊断方法和诊断功能研究,失火诊断基准及诊断方法研究,催化器和氧传感器失效诊断基准及诊断方法研究,燃气品质对OBD的影响研究,OBD诊断功能标定方法研究。 开展燃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系统匹配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燃气汽车喷嘴、减压器、燃气系统各类阀体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匹配测试装备,开展燃气系统压力流量特性、喷嘴脉宽特性研究,开展燃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测试、匹配、评价方法的研究。目标:突破燃气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构建燃气汽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技术体系,形成整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考核指标:1)燃气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形成燃气汽车发动机和整车集成开发能力,构建面向整车OEM的技术支持体系,完成一款燃气轿车和一款重型发动机样机开发。项目名称轿车重型发动机动力性较同级汽油机下降≤8%与同档柴油机相当燃料经济性与同级汽油机相当最低燃料消耗率≤200g/kW.h排放达到国4要求2)重型CNG/LNG发动机电控系统名称工程流量输出压力压力流量稳定性输入压力CNG减压器80kg/h0.2-0.5MPa≤5%0-20MPaLNG减压器80kg/h0.2-0.4MPa≤5%0.3-1.6MPa执行器流量、压力、频响性能满足260kW燃气发动机燃料电控管理的需要ECU控制器具有脉宽/伺服型执行器的控制能力和ETC、宽域氧传感器、废气阀等部件的控制功能;开发出系统诊断、匹配标定工具软件。系统集成完成一款重型发动机的匹配标定,排放达国4标准,最低燃料消耗率≤205g/kW.h,价格≤1.8万元/套(万套级)。3)燃气汽车OBD 实现燃气汽车在国3/国4排放法规下的OBD功能,完成一款燃气汽车的OBD匹配标定和验证。4)燃气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评价制定燃气汽车喷嘴、减压器、阀类元件等关键部件测试、匹配、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系统匹配和压力流量特性、脉宽频响特性等测试能力,形成燃气系统匹配能力。申报单位应具有自主开发和集成能力,检测和试验试制能力,以及一定规模的研发队伍,并具有与整车产品课题、关键零部件课题联合开发动力系统的前期项目基础。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2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产业化产品技术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工程化技术研究,包括整车优化设计、整车与动力系统集成匹配、批量化生产装备与工艺、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整车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等研究与试验考核。目标:研制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混合动力汽车,形成系列化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实现市场批量销售。考核指标:(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指标:测试标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①混合动力乘用车弱混合中混合强混合动力性加速时间GB/T19752-2005与基础车相当经济性与基础车相比能量消耗降低率GB/T19753-2005≥20%≥7%≥20%≥35%排放排气污染物GB/T19755-2005满足国4标准噪声GB1495-2002满足GB1495-2002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可靠性混合动力主要部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GB/T19750-2005≥3000km≥5000km耐久性混合动力主要部件使用寿命GB/T12678-1990≥8万公里≥10万公里成本与基础车相比制造成本增加值-≤10万元(1500台/年)≤0.3万元(10000台/年)≤2万元(10000台/年)≤4.5万元(10000台/年)①对于混合动力客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标准暂采用为GB/T19754-2005,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暂采用传统发动机排放测试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新的标准。(2)主要产业化指标:2010年底以前,配套国产电机、电池等关键总成的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整车销量与参与示范考核的车辆规模要求如下:车型产业化指标(辆)累计销量参与示范考核的车辆规模混合动力大客车500300混合动力乘用车100001000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电动汽车研发与生产能力,须有明确的相关产品开发及产品上市计划。课题申报应以整车企业牵头,联合零部件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48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0: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电动汽车新型整车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各类新型电动汽车(FCV/HEV/EV)整车技术。技术主要包括:整车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方案,控制策略和算法设计技术,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强电安全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热管理技术,整车匹配标定和试验技术。 目标:围绕整车产品产业化目标,掌握新型电动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和整车,满足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考核指标:1)可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技术指标:测试标准乘用车城市公交客车①动力性加速时间、最高车速、爬坡性能GB/T19752-2005与基础车相当②与基础车相当②经济性与基础车相比能量消耗降低率GB/T19753-2005≥20%(动力电池SOC达到设计控制范围后)≥20%(动力电池SOC达到设计控制范围后)排放排气污染物GB/T19755-2005满足国4标准满足国4标准噪声加速行驶车外噪声GB1495-2002满足标准要求满足标准要求纯电动模式行驶续驶里程≥60km(40km/h匀速)≥30km(20km/h匀速)可靠性混合动力主要部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GB/T19750-2005≥5000km≥5000km耐久性混合动力主要部件使用寿命GB/T12678-1990≥10万公里≥8万公里整车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应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成本与基础车相比制造成本增加值≤6万元(10000台/年)≤40万元(串联系统)(1500台/年)①对于混合动力客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标准暂采用为GB/T19754-2005,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暂采用传统发动机排放测试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新的标准。②传统燃油车2)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指标:内容测试标准指标整车整备质量(kg)≤900动力性最高车速(km/h)GB18385-2001≥100加速时间(s)≤6(0-50km/h),≤8(50-80km/h)最大爬坡度(%)20 经济性①能量消耗率(kWh/100km)GB18386-2001≤10续驶里程(km)≥100制动能量回收率≥10%噪声加速行驶车外噪声(dB(A))GB1495-2002低于限值2-3可靠性主要部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km)GB18388-2001≥8000耐久性②主要部件使用寿命(万公里)——≥10整车成本万元——≤7(5000台/年批量成本)整车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应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充电速度h车载充电/快速充电≤5(0~100%SOC)/≤0.5(0~80%SOC)①按照工况法、不开空调或电暖气②或行驶3万公里,抽检至少10%单体电池,其中90%的电池容量衰减不大于6%课题申报应以整车企业牵头,联合零部件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200万元,拟设课题6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4: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9年-2010年。研究方向1.代用燃料新型整车技术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开展LNG整车研究开发。进行整车集成开发、LNG燃料储存系统的布置及安全设计,完成LNG燃气发动机开发与整车的集成;进行整车的经济性、排放、驾驶性能、舒适性的匹配与标定;进行整车性能和可靠性试验研究;生产准备和质量控制。开展甲醇/乙醇灵活燃料汽车开发。进行甲醇/乙醇灵活燃料发动机及整车的开发,研究甲醇/乙醇燃料腐蚀、溶胀和磨损等问题,进行电控系统软硬件研发,进行不同燃料比例的发动机及整车匹配标定与可靠性研究,开展不同燃料比例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排放性(包括非常规排放)影响的研究。目标:掌握一批代用燃料新型整车开发技术,提升LNG、醇类灵活燃料汽车 产品性能和排放技术水平,为国内汽车代用燃料的发展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考核指标:(1)LNG整车技术指标项目名称LNG单一燃料轿车LNG客车功率较同级汽油车下降≤10%≥200kW燃料经济性与同级汽油车水平相当最低燃料消耗≤205g/kW.h续驶里程≥400km≥500km排放要求达到国4排放标准的要求排放耐久性通过整车排放耐久性测试可靠性考核发动机可靠性按GB19055-2003标准进行;整车可靠性考核燃料储存系统防泄漏、防碰撞、防低温泄漏安全设计验收要求验收时,提供整车产品不低于3辆,产品申报国家产品、环保公告,提供相关研究报告和测试报告,形成产品的批量化能力。(2)甲醇/乙醇灵活燃料发动机与汽车技术指标整车产品常规排放达到国4排放标准,产品通过检测,列入国家产品公告;提供不少于三种比例燃料(醇油比≤15%,15-85%,≥85%)的发动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排放(包括非常规排放)的测试分析报告;提供甲醇/乙醇汽油对汽车金属、橡胶、塑料等材料的腐蚀性、溶胀性等试验验证报告;验收时样车不少于3辆。课题申报应以整车企业牵头,联合发动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600万元,拟设课题6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4: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9年-2010年。第三类:标准、检测与示范考核研究方向1.新能源车辆技术标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将继承相关标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标准的进程,将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同时结合其他863课题或其他的课题研究项目取得成果,向标准转化。在电动汽车方面,研究制定包含超级电容器车辆在内的纯电动车辆技术条件,完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在新的排放法规下,混合动力汽车(含plug-in)的特点,深入研究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与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进一步完善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与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研究制定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排放试验方法。根据各类新型动力电池特点,深入研究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测试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使用特点,研究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及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故障模式和寿命历程,建立相应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和快速寿命评价方法;研究制定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在替代汽车方面,重点研究醇、醚类发动机的技术条件和相关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完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标准。目标:建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评价方法体系;制定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主要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建立替代燃料汽车及其关键部件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以下方面标准、规范,在项目执行期间,主要标准发布执行,部分标准形成报批稿或阶段性成果。(1)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主要包括低速纯电动汽车、纯电动乘用车、超级电容客车等技术条件,继续研究纯电动汽车安全要求。(2)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主要包括plug-in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混合动力汽车排气污染物、能耗试验方法。(3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原有的标准项目外,还包括氢排放试验方法。(4)在代用燃料汽车方面,主要包括LNG、醇醚类发动机、及燃料供给系统和部件的相关评价方法以及代用燃料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5)在关键部件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重点转化已有的研究成果,争取形成电机及控制器、动力电池及系统等的测试规范。继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及电堆安全性试验方法研究。课题申报牵头单位需具有汽车标准化技术研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与排放测试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不同混合方式(包括plug-in)重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及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深入研究在新的排放法规条件下,不同混合方式(包括plug-in)轻型混合动力汽车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深入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能耗以及氢排放测试技术和试验程序。目标:通过本项目研究,基本形成混合动力汽车较为完整的整车测试评价能力,初步形成燃料电池整车性能及氢排放测试评价能力。考核指标:(1)完成重型混合动力汽车(含plug-in)能耗及排放测试技术研究,形成相关测试评价能力;(2)根据新的排放法规要求,完成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含plug-in)排放测试技术研究,形成相关测试评价能力;(3)形成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性能测试评价能力;(4)提交上述测试方法的研究报告、相应的试验程序以及验证试验报告。申报单位需具有国家级汽车检测资质,具有电动汽车整车测试评价基础。 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2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及应用推广模式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分析国际交通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国家车用能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各种车用能源技术和车辆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我国未来交通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和车辆技术发展战略进行总体规划。根据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及车辆技术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研究各种技术途径的综合经济效果和节能减排效果,深入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及能源技术的支持政策。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与应用规划,系统开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模式研究,包括组织协调、产品研发生产与技术保障,以及商业化推广机制等。目标:结合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我国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提出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组织模式。考核指标:1)完成国际交通能源发展趋势研究和车用能源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提出我国交通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2)完成各种车用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效果评价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相关能源技术的支持政策。3)提出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组织模式。申报单位应在交通能源技术评价与分析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09年。 研究方向1.面向世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前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需求和交通规划,所应用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以及相应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研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研究车辆运营考核的技术方案、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规范。目标:制定适合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规划,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建立示范运营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和工作标准,为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奠定基础。考核指标:l完成世博会园区内外新能源汽车具体应用规划l制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案l制定示范运营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和工作标准申报单位应具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基础,并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优先考虑上海市政府推荐的单位。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6月-2008年12月。研究方向2.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开展电动汽车示范推广模式研究,明确组织体系与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当地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电动汽车鼓励政策和规章制度,创建有利于电动汽车商业化推广的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符合要求的各类电动汽车能量加注系统;深入开展示范运营中车辆和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价;开发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普宣传。目标:扩大示范规模, 带动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开发,完善电动汽车产业链;大规模开展技术验证,持续改进产品技术和降低成本;研究探索政策鼓励的方法和模式,积累商业化运营经验,扩大公众认知认同程度,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市场导入。考核指标:1)建立起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组织协调机构与推进体系。2)出台当地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3)2010年以前,每个城市发展各类电动汽车1000辆。建立与车辆规模相适应的能量加注系统。4)每个城市至少建立2个以上的电动汽车示范车队,规模不少于100辆,示范运行的时间不少于1年。5)建立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并与国家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共享。6)提交推广模式、政策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等研究报告。申报城市应具有一定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基础。课题申报应以地方政府牵头,联合车辆生产、运营、能源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及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6000万元,拟设课题3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燃气汽车区域性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在燃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研究建立区域性(至少覆盖4个以上地级市或2个以上省会城市)的燃气汽车合作机制和发展规划;研究建立区域内燃气汽车发展的协调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区域内燃气汽车燃料供应网络体系;研究建立区域内燃气汽车营运、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开展城际间主干线、区域间加气站网络建设,实现区域间、城际间燃气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开展区域间燃气汽车运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排放监控和节能减排效果分析评价;开展燃气汽车维修保养管理方法与体系的研究。目标: 建立起有利于燃气汽车区域化发展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的燃气供应保障体系,扩大燃气汽车的应用规模,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创新燃气汽车发展模式。考核指标:l建立区域性燃气汽车推广应用管理机构;l制定区域性燃气汽车的发展规划;l建立完善的区域性燃气供应保障体系;l燃气汽车保有量占示范区域内汽车保有量的比例≥5%;l示范区域主干线、城际道范围内加气站的数量占区域内加气站的总量≥20%;l实现城际间、区域间燃气汽车运行,城际间运行的燃气汽车比例占总保有量≥20%;l示范区内非公共交通燃气汽车占燃气车辆总保有量≥40%;l示范区实现燃油替代比例≥8%;l提供燃气汽车应用中的节能减排效果研究报告。申报地区应具有一定的燃气汽车示范运行基础。课题申报应以地方政府牵头,联合车辆生产、运营、能源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及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或由能源公司牵头,联合地方政府、车辆生产、运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2000万元,拟设课题4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研究方向1.先进柴油轿车大规模示范与考核主要研究内容:构建清洁柴油供应保障体系,组织开展柴油轿车的示范运行。柴油轿车分别使用清洁柴油和合成燃料(天然气制油GTL、煤制油CTL)、生物柴油,以出租车的形式进行示范运营和跟踪研究 ,考核柴油轿车对不同油品的适应性,系统研究柴油轿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系统可靠性、驾驶性能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通过组织实施示范运营,探索建立柴油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行模式,推动国产柴油轿车的生产使用。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1000辆柴油出租车(两个以上品牌、国产自主品牌柴油机占50%以上)的10万公里(单车)示范运营,对柴油出租车使用可再生燃料、合成燃料和清洁燃料等性能作出总体评价,为推广柴油轿车积累经验,提出我国推广柴油轿车需要的扶持政策。申报单位应以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出租运营单位、整车生产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共同申报。本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500万元,拟设课题1个,要求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5:1。课题执行年限为2008年-2010年。一、注意事项1.课题申请者应根据本项目申请指南提出的课题名称、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考核指标等要求,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申请书》。2.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请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课题的协作单位不能超过5家。3.课题依托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4.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1.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在满足上述(第4条)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上述(第4条)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申请的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申请者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申请,且在同一批发布的申请指南中只能申请一项863计划课题或项目。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3.申请者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不得高于项目申请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并应按照项目申请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否则不予受理。4.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填写项目申请书,保证项目申请书的真实性,避免出现夸大和不准确的内容。同时,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项目进行重复申请。863计划对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信用记录,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的,一经查实,记入信用档案,并对单位在两年内取消其申报863计划资格、对个人在三年内取消其申报863计划资格。5.申请程序和要求: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1.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8年6月21日。2.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王成甄子健电话:010-010-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二区7号楼9层邮编: 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