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

ID:6447818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4

上传者:U-1075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_第1页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_第2页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_第3页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_第4页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从“彭宇案”反思我们的道德风险最终的判决结果与公众的反应形成了反差。某论坛的网友几乎一边倒相信并支持彭宇,并感慨现在好人不好做。此种反差,意味着,“彭宇案”很可能将作为一个经典的案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反复提起。公众对“彭宇案”的质疑之处在于:该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了认定和判决。法院在认定“彭宇是否撞了老太太”这个核心问题上,必须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而按照此类民事侵权案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原告方应负有举证的责任。然而,在老太太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就是彭宇撞了她、更不用说形成有效证据链的局面下,法院以推理和分析的方式做出判决,不能不说略显草率。然而,质疑归质疑,事实真相到底为何,作为局外人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因此,技术性的探讨可以继续,但对实质性问题的妄加猜测和过于偏激的反应都是不合时宜的。事实上,此案的最大意义不是表现在法律上,而是表现在道德层面:在当今时代,我们的当好人做好事的道德风险到底有多大?走出法院大门的彭宇说:“再不会这么冲动了”,此案唯一目击证人陈先生高呼:“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更多的网友则在感慨“现在好人不好做”,甚至就连法院的判决书上也直言“彭宇未选择自行离去,与情理相悖”——这发自不同主体的声音,与其说是对一起个案的有感而发,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现实而言,道德品质的流失不能不令我们有所警觉。 调查显示,有六成小学生不认识雷锋是谁,耳目所及,劝人跳楼者有之,与落水者讨价还价者有之,而更多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公车上为孕妇和和老人让座的少了,拾金不昧的少了,乐于助人的少了……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变得脆弱,我们的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在持续增加。也正因为如此,公众才会出现一种非理性的焦虑。当众多的网友把信任的一票都投给彭宇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百分之百地相信彭宇,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再看到道德再一次受到哪怕是可能的重创。这令我们有些许的感慨,也让我们有某种欣慰:原来,我们的内心中从未失去对道德的追求和仰慕啊。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但丁更直接地表述为: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道德力量来引领我们的时代精神,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容忍传统美德与民众渐行渐远。 老太太跌倒了,别人去救,法官就能得出“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的结论,在这个法官心目中,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的黑暗啊!人心该是何等恶毒!倘若今后这位法官的老娘跌倒,因无人相救而亡,这位法官还有理由埋怨社会缺乏爱心吗?不,人们的爱心正是被这种白痴和弱智的混账判决给葬送了啊!  我做记者十多年,见过不少冤屈,但从来没有一份判决令我如此愤怒。这份判决书的危害在于,它彻底地以法的形式摧毁人们的爱心!它在明目张胆地把人心引向恶!它告诫人们,见人危难千万不要相救,否则将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这种错误的引导显然是违背公理、违背大道的。如果人人自保,人人见死不救、见危不助,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的冷酷!我们这个社会现在的问题不是爱心泛滥,而是私心泛滥啊!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对爱的倡导而不是对爱和善的绞杀。任何一个有公心的人都应该明白,我们目前的社会对爱和善的企盼是何等的焦渴和强烈!  我的愤怒在于,这种弱智的判决与我毕生追求的公心思想完全背离,它犹如一把剑,深深地刺伤我,令我痛楚难忍,让我条件反射般作出最愤怒的反应!  依照想像力裁决案件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本人也依照该法官的思路想象下去会发生什么?这位法官出生的时候也许被驴踢伤了脑壳,或受过严重惊吓,不然,拿出如此判决书“显然与情理相悖”;这位法官也许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不然,拿出如此判决书“显然与情理相悖”……这样可以一直推理下去。如果第一个推理成立,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院系统组织一次彻底的检查,凡智商为负数,出生后有被驴踢伤脑壳病史、受过严重惊吓的家伙,一律清除出法官队伍,以防止类似丢人现眼的弱智判决沦为这个时代的笑柄。同时,应该彻查为这类法官发放证书的相关责任人,为何将如此脑子不够用的家伙引入法院系统。  还建议对此案进行重审,严查背后有无作伪证、外力干预司法甚至腐败等问题,要以令人信服的证据作出公正的判决,还善良人以清白,把恶人的狰狞面目昭示于天下,维护法律的尊严,捍卫人类的公理和道德底线! 反思彭宇案,警惕舆论审判  “天津版彭宇案”二审正在天津第一中院进行。两个月前,一审法院已判决被告许云鹤赔偿原告王秀芝10.8万余元。这起“撞人后耍赖”抑或“见义勇为反被讹”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罗生门,当事双方各执一词。  事情大抵是这样的:天津记者许云鹤驾驶没有强制保险的汽车违法上路,与违法翻越马路护栏的王秀芝相遇。许车左前方紧靠在护栏上停住,而王秀芝腿部受伤。警方指定鉴定机构的结论为:“不能确定许云鹤驾驶的小客车与人体接触部位,不能排除小客车与王秀芝有接触,也不能排除小客车与王秀芝没有接触。”这份责任认定给当事双方很大的各说各话空间。许云鹤说王秀芝是自己摔伤,而他是做好事搀扶,而王秀芝坚称是许云鹤撞伤。  两人必有一人说谎。从网友的反应看,大多支持许云鹤——— 认为他是被讹诈的见义勇为者。从不少报道看,亦有先定的倾向性。譬如,有网站调查的题目设定为 “你如何看待车主搀扶摔倒老人被判赔10万元”,或用“天津版彭宇案”称呼此案,并将报道点落在判定司机承担责任后今后无人敢见义勇为上。  彭宇案的确是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判决。但和大多数意见领袖及网友的判断可能正相反,这种恶劣影响首先并不来自判决本身,而来自民粹化的民意审判。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不同,在当事双方各说各话的情形下,没有所谓的“疑罪从无”,庭审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链条做出合理推断——— 包括日常生活经验与逻辑推理,做出责任分担的判定。  从彭宇案看,舆论一边倒支持彭宇,所依证据几乎全部来自彭宇个人说法。判决中,结合证据的日常经验与逻辑推理,其实很合理,反被认为是闹剧。如果还原当时场景,包括彭宇找来的现场陈姓证人都承认,他看到原告下车,但没有看到其被撞倒的一瞬间,然后出现在他面前的就是彭宇去扶原告。如果真如彭宇所言,是其他人撞了原告逃逸,他去搀扶,至少被撞的原告要喊叫追人吧。还有细节显示,一审庭审前及第一次庭审中彭宇均未提及其是见义勇为情节;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派出所询问笔录的电子文档显示,彭宇最初的抗辩不是见义勇为,而是“原告撞了被告”……片面相信彭宇的说法,绝非公正的民事判决。彭宇案最后以原被告都满意的秘密调解结案。如果彭宇见义勇为属实,让他满意的调解是什么?  彭宇案影响到社会上 “见义勇为”行为的减少,这是被撞者造成的,还是彭宇抑或舆论造成的?回顾彭宇案,只是想对浮躁的舆论提个醒。至于许云鹤案,真相到底如何,恐怕也不是先定立场的舆论审判所能判定的。反思翻版彭宇案:下一个三十年老人将无人搀扶各地翻版彭宇案频发,开始让笔者担心,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届时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跌倒,在那时,还有多少人敢于上前搀扶?时下,各地翻版的“彭宇案”越来越多,事件主角都是不慎跌倒的老人。因为缺乏真相,“肇事者”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尊老爱幼是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各地翻版彭宇案频发,开始让笔者担心,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构显示,未来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届时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跌倒,在那时,还有多少人敢于上前搀扶?天津彭宇案二审之时,笔者曾呼吁别让彭宇像雷锋一样影响一代人。一个缺少雷锋精神的老龄社会,将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危机。雷锋品牌是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翻版彭宇案开始让雷锋精神慢慢消失。对此,笔者认为司法审判难脱干系,南京彭宇案时,法院曾作出了“从常理分析,彭宇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的惊人论断。这也引发舆论哗然,引来一片问责之声。对此曾有声音质疑,媒体在彭宇案的报道中,以偏概全来吸引眼球,对此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如果一件事情众口一词的话,我相信可信之人必有其可信之处。彭宇案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拾起最近发生的天津彭宇案,“司法公正”已经成为阻碍道德前行的绊脚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不无忧虑地认为许云鹤案是一种“墓碑式”的判决,它传递了一个恐怖的信号——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可以被模糊掉,在双方都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这样的判例意味着,“没有证人证明我没撞的情况下,就算我撞了”。回到天津彭宇案,老太太被撞的原因是因为翻护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去翻越护栏!翻越护栏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是一件躲都来不及的事情。放着好好的道路不走,为何一个老人家要去翻越护栏呢?一个老者独自翻越护栏很容易发生意外,有的时候司法审判对道义的顾虑往往适得其反,其后果是给道德以沉重一击。有位学者曾提到,未经制度化的道德力量几乎注定短命、散乱、无序、难以成长、效果微弱;而且,未经制度化的道德力量本身,还存在一种无意识的风险,缺少自我反省与理性管理的道德力量,有时候会出现极端看法。彭宇案之后,有网友绝望的表示,此事让爱心止步,雷锋精神已死,雷锋要放在今天,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借着彭宇事件,不妨让本来就日下的世风来一次跳水,给本来就沦丧的道德再来一次蹦极跳。40年过后,笔者也将是位两鬓双百的老者,假如有一天过马路时不慎跌倒,面对穿梭而过的人群之中,没人敢扶的局面,真的不知该作何感想。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听上去很遥远,但实则已经日益逼近。与解决养老金同等重要的是,踩住道德下滑的刹车。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社会,精神文明危机的可怕远甚于物质匮乏。理直气壮问责康菲切切实实反思监管屈指算来,蓬莱19-3油田溢油已是两月有余,时间之长,差不多让所有的人始料未及。时间越长,损失当然也就越大,也越令人痛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时间越长,问题也就暴露越多、越深,反而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更彻底地解决危机。   其实,舆论一开始关注和谴责的对象,并不是康菲,而是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但随着问题的久拖不决,人们发现直接肇事者康菲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单纯”。在别人火急火燎时它过于淡定,不紧不慢,终致引起公愤。就像3月份日核危机中丑陋的东京电力一样,康菲在事故发生后过多地考虑了自身的利益得失。是康菲的懈怠延缓了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今天久拖不决的局面。在最新一轮的新闻发布会上,它回避生态赔偿等关键问题,这就表明它依然有打太极的心理,依然在与监管部门进行博弈。可见,调查康菲,理所当然,问责康菲,也要理直气壮!  遗憾的是,对应着康菲的悠然淡定,我却看到了监管者一度近乎无计可施似的忙乱,在时效和力度上,都让人有隔靴搔痒、穷于应付之感,监管措施蜻蜓点水,监管气势底气不足,七部委联合调查组竟在两个月之后才匆匆成立,所有这些,都与去年墨湾漏油时美国人对BP的不依不饶、穷追猛打形成鲜明对比。  监管部门为什么总是比舆论的普遍反应要慢半拍?有人说,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是我们在法律上的不完备导致了今天的被动,对此,我只能部分认同。确实,我们在海洋监管法律体系上并不完备,这给问责带来了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得不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正义、公理、责任和良知永远高于法律条文。一个企业可以游离在法律的边缘,但它不能置身于社会伦理之外。即便单纯从企业私利的角度看,也有一个品牌和形象问题。所以,对于监管者,在法律武器之外,更需要的是责任感、魄力和勇气,那种当面斥责、当面追问的勇气。况且,我们在海洋、环境方面的基本法律并不欠缺,缺的只是更具体的技术性法律而已。现在,围绕这方面的探讨很多,这本身不也说明了问题还有很大的解决空间吗?  而更深层的追问是,我们的海洋监管法律为什么不完备?为什么它的某些条文简直老掉了牙?我想,我们更需要在BP墨湾漏油的大背景下来讨论这一问题。去年的BP墨湾漏油震惊全球,并开启了一个海上采油的新纪元。巨大的生态灾难,使人们痛定思痛,针对海上油气生产安全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此举在当时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 监管部门和石油业界理应对照解决,抓紧修补、完善法律,防患于未然。而现在看来,我们的反应是迟钝的,我们的精神是麻木的,我们的感情是冷漠的,这种迟钝、麻木和冷漠,以及它表现出来的 “事不关几,高高挂起”的姿态,都是一种失职,而这种失职迟早会付出代价,今天的被动算是一个证明!  的确,康菲需要被问责,但康菲不是傻子,它是全球顶级企业。它的懈怠,正是其洞悉中国社会、法制与文化的结果。它看中了中国的监管漏洞、往常的监管惯性与惰性,甚至还有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的投鼠忌器的顾忌(合作方是大型央企),存在明显的投机心理。相对于康菲在中国,前些天,另一场溢油危机在英国北海上演,在我们看来应对还算不错的壳牌,还是受到了英国舆论的谴责。如果换成康菲,它不被弄得灰头土脸才怪。当然,最近几天,在舆论的高压状态下,康菲的态度已经有了些许微妙变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这是否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问题?  我们正在迈向海洋世纪,中国油气的未来增长点主要在海洋,海洋油气的大开发近在眼前,但由此也带来了海洋生态方面的担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一些切切实实的反思,哪怕尖锐些,都不是坏事。反思康菲渤海漏油事故近日,康菲石油自称:“通过各种努力,完成了"两个彻底"即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工作。”  我认为,报告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一些说法存在矛盾。例如:报告中称B平台渗油已转移至距原渗油点约8米外的另一地点,而C平台北边附近海床还偶尔出现油滴等等。  国家海洋局需要尽快组织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审查,核查结论应尽快向社会公布。国家海洋局认为事故是人为的,而报告中康菲石油认为事故属自然因素。报告的说法是可以预见的,不奇怪,因为涉及事故责任和赔偿,康菲石油显然已经准备打官司了。  其实,无论事故原因属于人为或自然,都将是开发者即康菲石油的错,责任认定只是关系赔偿多少不同而已。比如美国环境法规定,向海洋倾泻石油,不论是意外事故还是故意为之都属于违法行为。   当然,事故责任和赔偿程度相关。如果最终认定是事故,那么,赔偿将会是多方面的。举个例子,美国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德斯”事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被要求以清除油污、支付环境罚款以及赔付当地居民损失为名目,赔付38亿美元。其于1991年为栖息地恢复计划支付了10亿美元和支付了超过20亿美元的清理费,之后又为1万多名渔民和土地所有者赔偿了5.07亿美元,接着,2008年又对原油泄漏沿岸的罐头厂工人和阿拉斯加本地人赔付5亿美元。  如果康菲石油真的基本完成了两个彻底,无论如何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我们所有的目标是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接下来的事情是为了环境治理和预防今后事故的再次发生。  无论是从我国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的油气勘探与开采都将以深海领域为主要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在我国找到陆上大型油田的几率不断降低,而现有的大型油田又面临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增高的难题。相比较之下,如果技术进步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石油替代,那么开发程度很低的海洋必将成为未来油气资源开采的发展方向。  同时,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也逐步缓解了深水油气开发中最大的瓶颈——即高成本问题。综上,中海油推出深水油气开发的战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既然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可避免,海洋污染还有可能会再次出现。那么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注重安全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有一个严谨的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约束。  笔者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约束需要更新。制度安排更新包括:首先,发生事故后,需要及时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和尽快开展相关工作。其次,在清理方面,应当明确规定清除油污和追偿费用程序。第三,在追究责任方面,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调查环境刑事犯罪,按照相关法律进行责任处罚。第四,在赔付方面,明确破坏环境责任方应给予受损方相应赔偿,由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完全治理的困难,从重处罚也是各国为预防海洋污染所做出的必要举措。  相对于陆地污染,我们的海洋是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海洋开发中,尽量保持海洋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重视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因此这次事故如何处理很重要,应该是今后应对我国海洋污染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中海油勘探开采的不断深入,其油气产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为满足能源需求做出了贡献。但是,渤海湾的漏油事故,使得中海油深海油气领域的大规模扩张规划受到质疑。2008年底,中海油提出将在2009—2020年间,主要针对上游的油气勘探及开发领域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是对深水和超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及作业能力建设。据说,中海油在南海已探明的储备达31亿吨油气当量,大部分位于深水和超深水海域。那么,中海油的发展规划对潜在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应对措施,有没有严格的考量?  不能让下一个“大爷”冒出来   再让我们看看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开采权所有者中海油。中海油被授予开采海洋石油的专营权,完全拥有中国5米以上水深海域的油气勘探开采权;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很多项目采取国际招标,外包给外资公司进行开采作业。此次事故发生后,中海油称将协助康菲公司清理溢油,并对事故作出反省。很快,国家海洋局即认定它的责任将只根据其与康菲公司的合同确定。  看来中海油的“公关”相当成功。此后在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中,中海油似乎已悄然从此事件中全身而退。如果发生了事故,后果都由作业者承担,那么“二房东”这种有权无责的日子,过起来真是太舒服了。  因为得到公共资源而获利的企业,本应更加谦卑和低调,却为何让人感觉是“大爷”?掩盖过错、拖延乃至推卸担责是几乎所有犯错企业本能的共同选择,如果只是“要求其向其公众道歉”,甚至豁免某些责任者,那么这样的“幸运环境”一定会弄出下一个“大爷”来。  我们总是对大企业特别呵护,这是出于对其创造的巨额经济利益的赞赏?问题在于,巨额经济利益是它单凭自己努力赢得的吗?在大企业闯祸之后,一些相关主管部门总会再三衡量“应当兼顾”的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犯错者的纵容。而在此次事故发生后的多方博弈中,我们发现,有些利益的代表人明显弱势,有些利益则可能并无代表人,比如渤海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问,如果油气有价,环境资源是否有价?  现在,我们应当把注意力从企业的“危机管理”、“公开说谎”等等并无太大意义的细节上移开;而必须深刻反省:今天仍然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考量的对海洋、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否在观念和整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偏差和疏漏?我们的监管和追责是否已足够严厉,严厉到能够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具有特别的侵略性时,如果暂时没有可靠的技术来保证环境安全,那就应当严格控制甚至禁止这种经营活动;如果我们授予某家企业开采利用公共的自然资源的特权,就必须同时加诸它更多的责任,严厉地监管它、约束它。我们必须始终谨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判断人类为获取今天这些经济收益,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