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

ID:82001299

大小:12.24 MB

页数:833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读书郎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5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6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7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8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9页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传染病护理学》全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药科大学】名师讲解《遗传病护理学》优秀教师课件2022/6/13

1传染病护理学总论1病毒性传染病2细菌性传染病3其它病原体传染病4。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目前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病毒、朊蛋白(朊毒体)、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8类。寄生虫病由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其大多具有传染性,故一般被纳入传染病学研究范畴。。第1章总论

3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时间地点瘟疫影响429BC雅典天花近1/2人口死亡165-180罗马鼠疫?1/4人口死亡211-266罗马鼠疫?罗马帝国衰落6世纪拜占庭鼠疫人口减少1/412-13世纪欧洲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14世纪欧洲鼠疫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1/415世纪末欧洲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15世纪末美洲天花、鼠疫、流感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8世纪欧洲天花1.5亿人死亡19-20世纪中亚、欧、美洲霍乱7次大流行,仅印度前6次死亡超过3800万19末-20世纪30年代亚、欧、美60多个国家鼠疫1000万人以上死亡1918年亚、欧、美和非洲流感2500万人死亡。

420世纪防治传染病的辉煌成就1980年5月28日WHO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乙脑、白喉、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至20世纪中叶,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19世纪的50%~60%下降到10%。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世界公众普遍认为,人们已经战胜了传染病的威胁,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瘟疫将仅仅是留在记忆中的魔影。。

5好景不长,警钟再鸣1981年以后AIDS的出现及流行,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传染病的乐观信念。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新发现的40余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6近2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发现时间病原体疾病1990西尼罗河病毒西尼罗河脑炎1990HHV-7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症1991Guanarito病毒委内瑞拉出血热1992O139非O1型霍乱1992巴尔通体猫抓病1994HHV-8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症1994Sabiá病毒巴西出血热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1996朊病毒新变异型克-雅病(疯牛病)1997甲型流感H5N1亚型病毒人禽流感1998尼帕病毒尼帕病毒性脑炎2003冠状病毒变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9甲型流感H1N1亚型病毒甲型H1N1流感。

7总论4.传染病的治疗5.传染病的预防6.传染病患者的护理1.传染与免疫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3.传染病的特征。

8传染与免疫传染即感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构成传染必备条件一、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人体环境。

9传染与免疫案例:患者女性,21岁,因“带状疱疹”入院治疗,既往7岁时曾患水痘在门诊治疗,无明显症状后停药。问题:从其感染水痘至今患带状疱疹期间属于何种表现?。

10标题显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11传染与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入侵病原体,受到人体各种防御机能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清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12传染与免疫病原体在人体生长、繁殖,并向体外排出。无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传染源。并非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携带病原体>3个月,称为慢性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

13传染与免疫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病原体可被清除并留下特异性的(主动)免疫能力,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隐性感染。

14传染与免疫病原体入侵人体后被局限,长期潜伏,等待时机(免疫功能↓)而致显性感染。特点:机体不足以清除病原体;不足以引起隐性感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有别于病原携带状态)亦可与病原携带并存。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15传染与免疫病原体入侵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并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死亡。显性感染。

16传染与免疫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袭力毒力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数量变异性定位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侵入门户)。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特异性定位)。。

17传染与免疫四、人体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1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染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9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0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消化道传播:水、食物、食具接触传播:污染的水和土壤与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母婴传播:胎盘、产道或哺乳。

2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2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自然因素季节,气温,雨量,洪水,河湖,生活环境等。。

23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流行性有免疫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传染性。

24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规律性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潜伏期恢复期前驱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症状明显期。

25传染病的特征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皮疹分为充血性和出血性;斑,丘,疱疹;皮疹出现时间,顺序,分布,形态,退疹后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临床表现为肝,睥,淋巴结肿大。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26传染病的特征。

27传染病的特征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非典型依据临床病程长短,轻重及临床特点传染病的临床类型。

28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一般及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病原治疗其它治疗。

29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时上报甲类(强制管理)乙类(严格管理)丙类(监测管理)接触者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

30传染病的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消毒(物理/化学)预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31传染病的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免疫—睡眠、情绪、运动、维生素特异性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特异性被动免疫—抗毒素、特异性抗体*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

32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案例:患者男性,25岁。1月前曾外出学习,近2天出现乏力、低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格检查:体温37.4℃,血清总胆红素210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98U/L,临床拟诊为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问题:1.为明确临床诊断,还应补充哪些评估资料?2.该患者目前正处于病程的哪一期?3.应采取何种隔离措施?4.对密切接触者目前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33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心理、社会评估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

34传染病患者的护理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后释放各种内、外源性致热原,致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有关。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和(或)代谢产物引起皮肤(黏膜)发疹有关。3.有传染的危险与传染病的传染性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腹泻、摄入减少有关。5.腹泻与病原体引起肠道感染有关。6.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有关。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肠出血、肠穿孔等。常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35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及时报告疫情休息病室环境注意营养、水分的摄入注意口腔、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及时采集标本一般护理。

36传染病患者的护理高热护理通风和降低室温冷敷冰水或乙醇擦浴药物降温常见症状护理皮疹护理皮肤清洁勤换衣被修剪指甲涂碘伏等。

37传染病患者的护理隔离A系统隔离:以类别为特点的隔离方法,将许多不同的疾病归纳在6个类目中。B系统隔离(AFB隔离):以疾病分类的隔离方法,即针对每个疾病而定的隔离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A类隔离方法。。

38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染性及致死性传染病。接触隔离(橙色标志):适用于高度传染性及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血液及体液引起的传染。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防止因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的脓或分泌物引起的感染。。结核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隔离类别。

39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消毒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性消毒: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疫源地消毒: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40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常用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机械消毒热力消毒辐射消毒化学消毒方法氧化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其他消毒剂。

41传染病护理学第2章病毒性传染病

4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1病毒性肝炎2流行性乙型脑炎3肾综合征出血热4狂犬病5。

43。病毒感染性疾病艾滋病6水痘7麻疹8流行性腮腺炎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0手足口病11。

44。第一节流行性感冒传染病护理学。

45。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临床特征为发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上呼吸道症状较轻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流行性感冒。

46。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可分成许多亚型H5N1亚型可引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病毒对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敏感病原学流行性感冒。

47。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

48。病理病理变化: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的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的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49。4多发于冬、春季。甲型流感常流行,丙型流感多为散发1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禽流感:病禽和健康携带流感病毒的禽3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2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50。患者陈某,男,24岁,农民。于2011年4月22日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稀水样便,发病前曾有病死家禽接触史。至市第一医院就诊,拟以“流感”收住入院。查体:急性病容,T39℃,肺部闻及湿啰音。X线:肺部实变,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不高,淋巴细胞数降低,ALT升高。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但疗效不明显,病情加重出现ARDS、肺出血等重症。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于5月2凌晨死亡。护理评估。

51。胃肠型流感中毒型流感单纯型流感儿童多于成人较少见最常见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高热、休克及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高热,畏寒、寒战,多伴全身症状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1.流感症状及体征。

52。(二)身体状况2.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1)儿童: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2)老年人:病情多重,病情进展快(3)妊娠妇女:易发生肺炎,导致流产、早产、胎死宫内。(4)免疫缺陷人群:病死率高护理评估。

53。(二)身体状况3.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流感病毒性肺炎(2)肺外表现:主要表现为心脏损害、神经系统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DIC等。4.并发症护理评估。

54护理评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血生化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无肺内受累(三)辅助检查病毒分离培养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诊断病毒核酸检测。

55。(四)心理、社会状况情绪变化复杂多样,恐惧,并因恐惧而导致行为变化、认知偏差护理评估。

56。(五)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儿童忌服含阿斯匹林的药物,以避免产生瑞氏综合征。2.抗病毒治疗①神经氨酸酶抑制剂②M2离子通道阻滞剂护理评估。

57。(五)治疗要点3.重症病例的治疗(1)呼吸支持①给氧②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机械通气。(2)循环支持①感染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3)肾脏支持:可采用持续的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或间断血液透析治疗护理评估。

58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59。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和消毒2.休息3.饮食急性期患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米汤、稀粥、牛奶、蛋类、米粉、果汁等。进食不足者,静脉补液。4.病情观察。

60。护理措施(二)对症护理1.高热的护理①卧床休息,监测体温②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冷敷,安乃近等解热止痛药③出汗后擦干汗液,更换衣被④供给足够的水分,进食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系的饮食⑤必要时经静脉补充液体⑥头痛、身痛者适当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61。护理措施(二)对症护理2.呼吸道的护理①观察咳嗽的性质、痰液颜色、痰液咳出的难易。②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③鼻塞可用萘甲唑啉或1%麻黄碱溶液滴鼻。④咽痛患者可用草珊瑚含片。⑤肺炎型流感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2。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三)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隔离治疗病人,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流行期间减少集会,加强环境消毒。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63。护理措施2.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经常彻底洗手。饮食宜清淡、营养,多吃新鲜的疏菜和水果;保持良好心态,适量运动,睡眠充足。(三)健康教育。

64。第二节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护理学。

65。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2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3重症者常出现中枢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流行性乙型脑炎。

66。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男,5岁,因反复高热、意识障碍、抽搐10日抱送入院。患儿10日前开始出现高热,频繁全身抽搐,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某次抽搐后出现意识模糊,逐渐进入昏迷,恶心,喷射性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卫生院予以退热等处理。2日后热退,抽搐缓解,嗜睡,出现失语,不能吞咽。周围有类似患者。体查:T37.4℃,意识丧失,不会吞咽,双眼球向左侧凝视,心肺腹正常。颈项强直(+),双下肢肌张力减退。。

67。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核心为单股RNA,外有脂蛋白的包膜具有嗜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抵抗力不强耐低温和干燥病原学流行性乙型脑炎。

68。(一)机理: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吸血人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炎症)发病机制与病理。

69。(二)病理:1.病理特点:主要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和液化性坏死2.病变部位:主要部位:大脑皮层、中脑、丘脑、基底神经节次要病变部位:脊髓、脑膜发病机制与病理。

70。4主要流行于夏秋季,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1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3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2虫媒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71。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1.典型乙脑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个阶段。(1)初期:突起高热(2)极期: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3)恢复期(4)后遗症期:5%~20%重症患者在发病半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

72。护理评估2.临床类型(1)轻型:神志清楚,有轻度嗜睡(2)普通型:体温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3)重型:体温持续在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瞳孔缩小,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征阳性,常有神经定位体征,可出现肢体瘫痪及呼吸衰竭。。

73。护理评估2.临床类型(4)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多在极期中死亡,幸存者常留有后遗症。3.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其次是肺不张、尿路感染、压疮等少数重症患者亦可出现应激性溃疡。

74护理评估血常规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血凝抑制试验脑脊液(三)辅助检查。

75。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家属悲观失望、产生恐慌、焦虑不安。

76。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1)高热: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同时使用(2)抽搐:止惊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3)呼吸衰竭:针对呼吸衰竭的原因治疗2.其他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菌药物3.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加强护理,注意营养。

77体温过高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有关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有关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惊厥、呼吸衰竭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78。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虫媒隔离2.休息: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昏迷者应注意及时翻身3.饮食初期及极期应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昏迷及有吞咽困难者给以鼻饲或静脉输液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有营养、高热量饮食。4.病情观察。

79。护理措施1.高热的护理(1)密切观察热型、热程及体温变化(2)及时补充热量、水分、电解质及维生素。(3)乙脑患者体温不易下降,常采用综合措施控制体温(4)降低室温:可使用空调、床下放冰块等方法(二)对症护理。

80。护理措施(二)对症护理2.惊厥或抽搐的护理(1)立即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2)脑水肿所致者进行脱水治疗(3)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按医嘱使用抗惊厥药(4)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抽搐者,应给以吸痰,给氧(5)高热所致者,在积极降温同时按医嘱给以镇静药。(6)惊厥或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及外伤。。

81。护理措施3.呼吸衰竭的护理(1)及时评估呼吸衰竭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2)外周性呼吸衰竭的护理(3)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二)对症护理。

82。护理措施4.皮肤的护理①对昏迷、瘫痪、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定时协助翻身②保持床单及被褥平整、清洁、干燥。③用温水擦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和继发感染。(二)对症护理。

83。护理措施5.昏迷的护理①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咳嗽出,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吸入性肺炎。②用生理盐水或1%硼酸溶液洗眼,1~2次/日,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睛,湿生理盐水纱布遮盖眼部。③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3~4次/日,鼻唇部涂以液状石蜡。④必要时给予导尿(二)对症护理。

84。护理措施6.后遗症的护理①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加强心理护理②根据病情每日按摩或进行被动运动③进行吞咽、语言的功能训练,促进功能恢复④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各项治疗,争取康复⑤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帮助其尽快康复(二)对症护理。

85。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加强对猪的管理,在流行季节前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对易感者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接种。

86。护理措施(三)健康教育2.进行有关乙脑的知识教育3.后遗症康复指导教育家属不要嫌弃患者,并教其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如鼻饲、按摩、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方法等,促进患者康复。。

87。第三节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护理学。

88。1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2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病毒性肝炎3临床特征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区疼痛、肝大、肝功能损害病毒性肝炎。

89。病毒性肝炎患者,男,24岁,公务员。发热、乏力2周,黄疸进行性加重1周,神志不清1日。患者于2周前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逐渐加重,1周前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近2日不思饮食,食后即呕吐,尿量每日800~900ml,呈浓茶色,1日前神志不清,答非所问。吸烟史8年,经常饮酒。体检:T38.7℃,重病容,烦躁不安,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无特殊发现,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扑翼样震颤(+)。实验室检查结果:血WBC11.3×109/L,N:0.86,L:0.14,血清总胆红素275umol/L,ALT105U/L,HBsAg(+),HBeAg(+)。。

90。属嗜肝RNA病毒只有1对抗原抗体系统和1个血清型感染后早期出现IgM型抗体HAV抵抗力较强病原学(HAV)病毒性肝炎。

91(二)HBV1.为DNA-V2.经体液传播3.有若干个亚型,★有三对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HBcAb病原学。

924.HBV标记物检测的意义(1)HBV-DNA:A.是乙肝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指标B.具有传染性(二)HBV病原学。

93(2)HBV三对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②HBsAb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为保护性抗体为乙肝疫苗接种后疗效的观测指标①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本身没有传染性为乙肝疫苗的组成成份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病原学。

94③HBe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为传染性极强的标志具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HBe④HBeAb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为非保护性抗体传染性变小的标志持续3-5年阳性者易患肝癌病原学(2)HBV三对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95⑤HBcAg⑥HBcAb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为非保护性抗体,具有传染性是病毒复制过的标志为综合性抗体,可分为HBcAb-IgM和HBcAb-IgG两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常规方法检测不到,有传染性有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HBc病原学(2)HBV三对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96(三)HCV1.为RNA-V2.经体液传播3.有若干个亚型,亚型间没有共同的抗原4.尚未制成疫苗,尚未发现保护性抗体5.HCV标记物检测的意义①Anti-HCV②HCV-RNA意义:HCV-RNA为HCV感染最可靠的标志;有传染性病原学。

97结合囊泡融合与病毒释放RNA复制正链负链翻译与多肽链加工脱壳与膜融合病毒装配与成熟胞饮作用HCV生活周期。

98(四)HDV1.为RNA-V2.经体液传播3.★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嗜肝DNA病毒(HBV)辅助才能完成感染与复制4.尚未发现保护性抗体,无疫苗5.HDV标记物检测的意义①HDV-RNA:为HDV感染的标志,具有传染性②HDVAg:为HDV感染的标志,具有传染性,具有抗原性③Anti-HDV:为综合性抗体,无保护性,有传染性病原学。

99(五)HEV1.为RNA-V2.经粪口传播3.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对抗原抗体系统4.尚未制成疫苗5.标记物检测的意义为HEV感染的标志为保护性抗体;为综合性抗体Anti-HEV病原学。

100。发病机制与病理发病机制:目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乙肝的组织损伤可能是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其慢性化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耐受状态和针对HB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丙肝的发病机制和HBV感染相似。。

101。发病机制与病理病理变化急性肝炎可见肝细胞变性、肝细胞灶样坏死与肝细胞再生慢性肝炎主要为肝细胞坏死,可有肝小叶及汇管区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急性重型肝炎以肝脏体积缩小、弥漫性肝细胞坏死、淤胆为特征。亚急性重型肝炎在急性重型肝炎基础上可见肝细胞灶样再生、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再生结节。。

102结局: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硬化肝癌正常肝组织肝纤维化。

103。4甲肝、戊肝有明显季节性,乙肝有家庭聚集现象1甲、戊肝: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乙、丙、丁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3甲肝以幼儿、学龄儿童发病率最多,戊肝以青壮年发病为多。乙、丙、丁肝普遍易感2甲、戊肝:粪口传播乙、丙、丁肝:血液和体液传播为主、母婴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104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性接触传播传播途径。

105甲型肝炎流行的地理分布抗-HAV流行率高中等低很低AdaptedfromCDC。

106乙型肝炎流行的地理分布发病地区乙肝标记物携带比率比率(HBsAg阳性)高70–95%8–20%中等20–55%2–7%低4–6%<2%。

107。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1.肝炎分型临床分为4型淤胆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

108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1)感染中毒症状: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头痛(2)消化道表现:恶心、厌油、呕吐、腹胀、腹泻(3)肝局部表现:肝区疼痛、肝肿大2.黄疸期(1)上期表现存在并加重,但消化道表现反而减轻(2)尿黄如浓茶样(3)皮肤巩膜黄染(4)肝功能异常3.恢复期。

109皮肤巩膜黄染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110皮肤巩膜黄染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1111.有肝病表现2.无黄疸3.乙丙丁等易慢性化4.肝功能损伤轻,ALT升高常见慢性肝炎。

112重型肝炎1.共同表现:⑴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171μmol/L⑵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⑶肝脏进行性缩小;⑷肝臭⑸并发症(6)精神神经症状: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

113扑翼样震颤重型肝炎。

114各种重型肝炎的特点⑴急性重型肝炎①有六大共同表现②病程在10日内⑵亚急性重型肝炎①有六大共同表现②病程在10日以上,6个月以内⑶慢性重型肝炎①有六大共同表现②病程在6个月以上③有乙丙丁同型肝炎的病史④有肝外表现: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

115肝掌。

116蜘蛛痣。

117大量腹水。

118淤疸型肝炎1.肝病表现比较轻,但黃疸极深,TBIL>300umol/L2.小便深黄,大便呈陶土样(缺乏胆汁)3.皮肤瘙痒、抓痕、失眠4.肝功能损伤轻,以TBIL升高为主。

119淤疸型肝炎。

120。护理评估(三)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检测(2)血清清蛋白检测(3)血清和尿胆色素检测(4)PT和PTA检测(5)血氨检测2.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21。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可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等心理。

122。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1.急性肝炎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2.慢性肝炎①保肝药②降转氨酶药③抗病毒药④免疫调节药⑤中医中药。

123。护理评估3.重型肝炎(1)一般支持疗法(2)促进肝细胞再生(3)免疫调节疗法(4)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5)对症治疗。

124活动无耐力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25。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和消毒甲肝和戊肝采用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和丁肝采用血液、体液隔离和接触隔离。2.休息和活动①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②慢性肝炎:应注意劳逸结合③重型肝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3.皮肤护理要注意皮肤、口腔黏膜的清洁护理。

126。护理措施(二)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早期宜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清淡可口的饮食2.慢性肝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高蛋白、软质饮食3.重症肝炎给予低脂、低盐、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4.禁酒肝炎患者应严禁饮酒。

127。护理措施(三)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②及时发现和消除诱因③遵医嘱执行降血氨措施④及时纠正支/芳氨基酸比例失衡⑤遵医嘱应用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⑥遵医嘱执行降颅内压措施⑦对兴奋、躁动患者,应加床挡、约束带等安全防范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处理。⑧昏迷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2.出血3.肝肾综合征。

128。护理措施(四)预防继发感染1.及时发现感染的征象2.加强对感染的预防。

129。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隔离传染源;观察接触者;献血员管理甲肝和戊肝进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血液、体液隔离接种甲肝、乙肝疫苗。

130。第四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病护理学。

131。1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2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3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综合征出血热。

132。肾综合征出血热张某,男,42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头痛、腰痛7日,少尿2日入院。患者于7日前感畏寒、发热、头痛伴乏力。第2日在当地医院测体温为40.2℃,用退热药治疗,每次用药后均出汗,继之出现眼眶胀痛、腰痛、恶心、呕吐。3日后热退,但出现血压下降,镇卫生院给予补液治疗。前日起尿量减少,近24小时尿量共约200ml。邻村曾有类似患者。体查:T36.8℃,急性重病容,腋下可见少数细小出血点,左上肢有淤点淤斑。颜面眼睑浮肿,球结膜水肿。腹部轻压痛,双肾区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

133。汉坦病毒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8个血清型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Ⅰ型和Ⅱ型不耐热、不耐酸病原学肾综合征出血热。

134。发病机制与病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1.病毒直接作用2.免疫损伤病理:本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伤。。

135。4我国传播的发病高峰在夏季。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居多1主要是啮齿类动物3普遍易感,并以显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各型之间有交叉免疫2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136小白鼠大林姬鼠。

137。恢复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经过可分5期(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

138。

139前胸出血点。

140。护理评估2.并发症(1)内脏出血(2)急性肺水肿①ARDS②心源性肺水肿(3)感染(二)身体状况。

141护理评估血常规淋巴细胞增高尿常规尿蛋白、膜状物、红细胞(三)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血液生化检查。

142。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患者和家属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五)治疗要点本病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143体温过高与汉坦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血管壁损伤造成血浆大量外渗有关潜在并发症内脏出血、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等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44。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2.饮食给予清淡可口、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皮肤及黏膜的护理。

145。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1.病情变化2.病期观察3.并发症观察。

146。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1.高热的护理①物理降温:冷敷,忌用乙醇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出血。②忌用发汗退热药:以免出汗过多使血容量减少。③改善中毒症状: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147。护理措施2.组织灌注量改变的护理①发热期:及时补充液体,以口服补液为主②发热后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③低血压休克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循早期、快速、适量的补液原则。

148。护理措施3.体液过多的护理严格控制补液量,每日进水量应为前1日液体排出量加500ml,以口服补液为主,静脉补液时应控制输液速度。减少循环血量,如利尿、应用血管扩张药、血液透析等。。

149。护理措施4.肾功能衰竭的护理①严格控制液体入量②适当增加糖的供给,限制蛋白质的摄入③利尿、导泻治疗时,观察其颜色、性状及量④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者,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⑤血液透析的护理。

150。护理措施5.循环衰竭的护理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②给予吸氧③作好交叉配血、备血,为输血作好准备④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应注意:高浓度大流量吸氧,并在湿化瓶中放入去泡剂,及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及早应用强心苷药物强心等。

151。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隔离患者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灭鼠、防螨,搞好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应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152。护理措施2.宣讲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重点介绍疾病的病程经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五)健康教育。

153。第五节狂犬病传染病护理学。

154。1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2以恐水怕风、畏光、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特征3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

155。属于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具有嗜神经性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病原学狂犬病。

156。发病机制与病理机制:狂犬病毒有强大的嗜神经性。发病机制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病毒小量繁殖期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期③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病理: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157。4我国流行较为严重,主要在农村地区1主要带狂犬病毒的动物3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2病毒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舔伤人体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158。护理评估患者男性,37岁,宠物饲养爱好者。两星期前帮狗洗澡时被狗咬伤脖子,皮肤黏膜有破损,未出血,伤口未做特殊处理。今晨感咽喉部紧缩感,饮水无法吞咽,恐光恐声。体格检查:T39.1℃,P125次/分,神清,面色潮红,心肺腹无异常。(二)身体状况。

159。护理评估前驱期痉挛期麻痹期局部感觉异常极度恐惧、恐水、怕风怕声、怕光兴奋不安全身弛缓性瘫痪(二)身体状况。

160护理评估病理学检查常规检查脑脊液病毒分离(三)辅助检查免疫学检查。

161。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狂犬病患者内心恐惧不安,家庭成员对于狂犬病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亦恐慌。(五)治疗要点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

162体液不足与饮水、进食困难、多汗有关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肌痉挛有关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63。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与消毒严格隔离2.休息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治疗3.饮食给予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

164。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以下情况:1.生命体怔2.恐水、恐风表现及变化3.抽搐部位及发作次数4.麻痹期应密切观察呼吸与循环衰竭的进展情况5.24小时出入量。

165。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1.减少肌肉痉挛:保持病室安静,使光线暗淡,避免风、光、声的刺激。2.呼吸衰竭的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呼吸肌麻痹者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3.循环衰竭的护理及时补充循环血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剂和兴奋剂。。

166。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处理伤口预防接种(四)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加强犬的管理,捕杀野犬,家犬进行登记与预防接种①主动免疫②被动免疫①冲洗伤口②消毒伤口③暴露伤口。

167。第六节艾滋病传染病护理学。

168。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2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3以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为特征,预后差,病死率极高艾滋病。

169。人免疫缺陷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目前已知HIV有HIV-1和HIV-2两个型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HI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病原学艾滋病。

170。发病机制B淋巴细胞损伤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损伤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171。1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3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0岁以下的青壮年2性接触传播、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其他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172静脉药瘾者母婴传播的爱滋病患者(7个月)

173。

174。护理评估患者男性,42岁,自由职业者,曾有静脉吸毒史。以“不规则发热伴间断腹泻、食欲减退、消瘦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T38.5℃,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质韧、无触痛,能活动。唇周苍白,口腔黏膜布满白色膜状物,四肢大关节畸形。血白细胞3.0×109/L,Hb78g/L。(二)身体状况。

175123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我国将艾滋病的全过程分3期。护理评估。

176艾滋病期的表现机会性感染神经系统病变肿瘤HIV相关症状护理评估。

177

178白色念珠菌感染。

179肺孢子虫肺炎(PCP)。

180

181

182。

183护理评估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三)辅助检查。

184抑郁恐惧焦虑孤独无助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

185。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并发症的治疗支持对症治疗治疗要点。

18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摄入减少有关焦虑与对本病防护措施的知识缺乏有关恐惧与艾滋病预后不良有关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87。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与消毒2.休息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静止期应注意劳逸结合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清淡可口的饮食。

188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1.呼吸系统是否出现慢性咳嗽、气促、发绀等2.中枢神经系统注意观察脑膜刺激征、意识状态等。3.消化系统注意观察有无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腹泻、体重减轻等。4.口腔注意观察鹅口疮、舌毛状白斑、牙龈炎等5.其它注意观察皮肤、眼部的变化

189。护理措施(三)口腔及皮肤护理1.长期腹泻的患者要做好肛周护理2.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及皮肤清洁,勤换衣被3.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疮4.勤剪指甲,及时评估皮肤有无抓伤及继发感染

190。护理措施(四)心理护理1.加强沟通2.尊重和关爱患者3.树立信心。

191。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及时发现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对患者血液和体液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加强性道德教育,禁止性乱交,取消娼妓,严禁吸毒对密切接触者和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

192。护理措施(五)健康教育2.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应教患者及家属学会减少机会性感染的措施。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3.定期检查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应嘱其每3~6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出现症状及早就诊。。

193。第七节水痘传染病护理学。

194。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2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相继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并可同时存在3恢复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引起带状疱疹水痘。

195。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含补体结合抗原,无血凝素及溶血素仅有一种血清型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已知自然宿主病毒外界生存力弱,对温度和酸碱度比较敏感病原学水痘。

196。发病机制与病理病理:限于表皮棘细胞,细胞变性、肿胀,继而组织液渗入形成透明水疱,其内含大量病毒。。

197。发病机制与病理机制:病毒经上呼吸道、口咽、眼结膜及皮肤侵入人体,在局部皮肤、黏膜细胞内繁殖,2~3日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引起病毒血症,病毒播散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皮肤黏膜损害而发病。临床上水痘皮疹分批出现与间歇性病毒血症有关。。

198。4冬春季高发。好发年龄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1水痘患者3普遍易感,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病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2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199。护理评估患儿女,8岁,发热1日后发现躯干皮肤有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清亮透明转为云雾状的疱疹液,伴有痒感。查体:T38.2℃,枕后浅淋巴结如花生米大小,大小便正常。(二)身体状况。

200。护理评估1.前驱期无前驱症状或症状较轻2.出疹期(1)皮疹呈向心性分布(2)皮疹分批出现,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3)部分患者在口腔、咽、眼结膜、生殖器等黏膜可出现浅表疱疹,疼痛明显。3.恢复期(二)身体状况。

201。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202。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203。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204。护理评估(三)并发症水痘患者可继发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肌炎、肝炎等。。

205护理评估血常规(四)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疱疹刮片检查。

206。护理评估(五)心理、社会状况水痘患者由于皮疹瘙痒可引起烦躁不安、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反应。家属亦有紧张心理。

207。护理评估(六)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为目前首选抗病毒药物。

20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肺炎、脑炎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209。护理措施(一)皮肤护理1.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衣被清洁、合适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衣3.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继发感染。4.皮疹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5.疱疹已破溃者、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210。护理措施(二)发热的护理1.监测体温变化2.若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退热剂,忌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瑞氏综合征的危险3.给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多饮水,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4.保持室温在18~22℃,室内空气新鲜。

211。护理措施(三)病情观察1.疱疹2.呼吸系统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

212。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四)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水痘患者应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易感儿不宜去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口罩1岁以上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高危人群、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免疫。

213。护理措施(四)健康教育2.家庭护理指导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会家长进行皮肤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

214。第八节麻疹传染病护理学。

215。1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2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3本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流行麻疹。

216。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分为甲、乙、丙3型流感病毒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能力不强但耐寒且耐干燥病原学麻疹。

217。发病机制麻疹病毒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上皮细胞内复制,并于感染后第2~3日通过淋巴组织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复制、繁殖,大量病毒再次侵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高热和出疹。

218。4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1麻疹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未患过麻疹者普遍易感2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219。护理评估患儿女,4岁,发热3日,伴咳嗽,流涕,流泪,半日前发现耳后、颈部、发缘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查体:T39.5℃,结膜充血,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灰白色点。(二)身体状况。

220。护理评估典型麻疹可分为4期。1.潜伏期可有轻度发热、精神欠佳、全身不适2.前驱期(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2)上呼吸道炎(3)麻疹黏膜斑(二)身体状况。

221。麻疹粘膜斑。

222。护理评估3.出疹期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颈部、颜面部,然后从上而下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足底。4.恢复期皮疹逐渐隐退,可有糠麸样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二)身体状况。

223。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224。护理评估(三)常见并发症1.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占麻疹患者死因的90%以上2.其次为中耳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心肌炎、脑炎、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

225护理评估血常规(四)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226。护理评估(五)心理、社会状况麻疹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等心理反应。患者及家属担忧、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

227。护理评估(六)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2.对症治疗体温超过40℃者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烦躁者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咳嗽剧烈时可用镇咳祛痰药。

228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及摄入减少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瘙痒有关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229。护理措施(一)高热的护理1.休息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2.退热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用小剂量退热剂,禁用大剂量退热剂、冷敷及酒精擦浴3.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

230。护理措施(二)皮肤、黏膜的护理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2.透疹3.加强口、眼、耳、鼻部的护理。

231。护理措施(三)并发症观察出疹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啰音等为并发肺炎的表现患儿出现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并发喉炎的表现。患者出现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为脑炎的表现。。

232。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麻疹患者隔离期为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日麻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33。护理措施2.家庭护理指导向家属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指导家属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五)健康教育。

234。第九节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护理学。

235。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临床特征为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为特征,各种腺体及器官均可受累3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流行性腮腺炎。

236。属副黏病毒,为单股的RNA病毒仅一个血清型含有V抗原和S抗原,感染后可产生相应抗体该病毒耐寒不耐热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病原学流行性腮腺炎。

237。发病机制与病理机制:腮腺炎病毒经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然后入血液产生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播散到全身各器官,首先使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在这些器官中病毒再度繁殖并再次侵入血循环,散布至第一次未曾侵入的其他器官,引起炎症。病理: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受累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238。4多见于冬春两季,多呈散发或流行1腮腺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3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2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239。护理评估1.本病前驱期很短,少数患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2.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如梨形3.在上颌第2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管口。(二)身体状况。

240护理评估血常规血清、尿淀粉酶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三)辅助检查。

241。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因疼痛影响进食,导致烦躁不安。(五)治疗要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242疼痛与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肿胀有关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243。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和消毒2.休息症状明显或有并发症者应注意卧床休息。3.日常护理加强口腔黏膜的清洁卫生。4.病情观察注意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

244。护理措施(二)疼痛的护理1.冷敷用冷毛巾局部冷敷收缩血管,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亦可用中药湿敷。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减少口腔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干、硬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加剧疼痛。。

245。护理措施(三)发热的护理1.监测体温及热型,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鼓励患儿多饮水。3.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必要时可行头部冷敷、适量解热药物降温。4.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46。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五)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患者采用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加强空气消毒、空气流通,勤晒被褥应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效果可达95%以上。

247。护理措施2.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教育指导家属进行隔离消毒,学会病情观察,若有并发症表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介绍减轻疼痛的方法,使患者配合治疗。(五)健康教育。

248。第十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病护理学。

249。1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病死率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2临床特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有头痛、干咳少痰、胸闷、乏力、肌肉酸痛等3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50。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15分钟将其杀灭紫外线照射60分钟将其杀灭常用消毒剂将其杀灭病原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51。发病机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与SARS冠状病毒诱导的免疫损伤有关。病毒进入人体后,先侵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然后到达肺组织造成直接损害。。

252。4冬末春初高发,农村地区少发病。有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1SARS患者及疑似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3人群普遍易感,发病患者以青壮年多见2主要通过患者呼出或排出的飞沫、体液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253。护理评估患者女性,32岁,以“发热3日,原因待查”入院,发热第一日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偶有干咳,痰量少;发热第二日呼吸加速,有气促;询问病史,6日前曾进行SARS相关病毒的研究。体检:T38.8℃,P95次/分,R28次/分,BP120/80mmHg,神清,面色稍红,四肢暖,心肺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Hb112g/L,WBC7.3×109/L,分类N88%,M3%,Plt80×109/L,大便隐血阴性。X线开始主要为分布在肺野外周的边缘有模糊的实变影,2日后变成絮状、片状、斑片状浸润润性阴影。(二)身体状况。

254。护理评估典型病例根据病程分为3期。1.初期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超过38℃2.进展期 患者持续高热,出现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呼吸衰竭、败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而死亡。3.恢复期 肺部病变吸收较缓慢。(二)身体状况。

255护理评估血常规T细胞及其亚群RT-PCR血生化检测(三)辅助检查血清抗体检查。

256。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隔离后患者多孤独、悲观、绝望,渴望见到家人。社会人群对于此病缺乏应有的卫生防御知识,过于紧张、敏感。。

257。护理评估(五)治疗要点1.一般性治疗2.对症处理和器官功能保护3.应用糖皮质激素4.吸氧早期吸氧至关重要,吸氧方式有: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等。。

258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SARS病毒感染有关焦虑与病情危重受到死亡威胁有关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259。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隔离和消毒2.休息进展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劳逸结合。3.饮食提供足够的水、电解质和维生素。4.病情观察。

260。护理措施(二)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严密观察呼吸型态的变化和呼吸困难的程度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用力咳嗽气促患者给予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病情严重者可气管内插管或切开重症患者抢救时给予呼吸机给氧。。

261。护理措施(三)心理护理1.加强沟通2.合理安排观察室3.减少孤独感。

262。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四)健康教育1.宣传预防知识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和管理流行期间减少大行群众性集会或活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灭活疫苗正在临床实验阶段。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263。护理措施2.宣传相关疾病知识向社区居民宣传该病的卫生知识和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空气流通的重要性,指导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在流行季节空气进行消毒。(四)健康教育。

264。第十一节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学。

265。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2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3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

266。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对含氯的消毒剂、0.3%的过氧乙酸敏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杀灭此病原体病原学手足口病。

267。发病机制病原体随污染的水、食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在小肠黏膜的淋巴结里繁殖或通过呼吸道侵入扁桃体、咽部淋巴结在此进行增殖,释放入血,出现病毒血症,引起手足口病和其他系统感染。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病变。。

268。4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5~7月为高发期,常暴发流行。1患者和隐性感染者3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亦可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一)流行病学资料护理评估。

269。护理评估患儿男,1岁半。发热3日伴手、足和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疹子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入院查体:T39℃,舌及两颊部口腔粘膜有水疱,手、足和臀部有红色水疱。(二)身体状况。

270。护理评估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溃疡,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二)身体状况。

271。护理评估2.重症病例(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二)身体状况。

272护理评估血常规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血凝抑制试验脑脊液(三)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273。护理评估(四)心理、社会状况患儿哭闹不安,家属有担忧、恐惧心理。(五)治疗要点主要是对症处理。可适当给予抗病毒药物,神经系统受累者,给予甘露醇控制颅内压。

274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275。护理措施(一)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276。护理措施(二)皮肤护理保证患者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松、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者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导致感染;皮疹或疱疹已破溃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77。护理措施(三)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拒食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

278。护理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四)健康教育1.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及时报告疫情,患者粪便及其用具及时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去公共场所,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279。护理措施(四)健康教育2.宣讲疾病相关知识向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指导家属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80传染病护理学第3章细菌性传染病。

281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282肺结核结核杆菌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措施4。

283病例导入:患者男性,46岁,近2月来咳嗽、咳痰,午后低热,面颊潮红,疲乏无力,夜间盗汗。咳嗽夜间较重,有时影响睡眠,痰液量不多,偶带血丝,易咳出。近2月来一直在当地医院按“感冒”治疗,用药情况不详。既往身体健康。有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日,至今未戒烟。食欲减退,较前消瘦。排便与排尿正常。活动后胸闷,易疲劳,生活能自理。其父亲于8年前因“慢性肺病”去世。。

284病例导入:查体:体温37.8℃,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身高165cm,体重55kg。痰涂片阳性,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上肺野有一直径3cm的空洞,洞壁较厚,外周有浸润病灶。患者听说确诊为继发型肺结核(空洞性),具有传染性,心情非常紧张,表示愿意住院治疗,希望尽快治愈。问题:1、请说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2、列出护理诊断3、怎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85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许多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286结核菌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又称抗酸杆菌生长缓慢,培养需2-8周才长出菌落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菌体三种成分各具生物活性:类脂质:形成结核结节蛋白质:引起过敏反应多糖类:参与免疫反应耐药:先天耐药、获得耐药。

287结核分枝杆菌。

288病原体毒力机体免疫力变态反应影响结核菌感染的因素结核菌数量。

289结核病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排菌病人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飞沫、尘埃。

290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经泌尿生殖道感染。

2911.免疫力(1)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2)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是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获得的免疫力。人体反应性。

2922.变态反应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属于第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人体反应性。

293(1)初次感染淋巴结肿大、可向全身播散(2)再次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反应剧烈不易引起淋巴结肿大不易发生全身播散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小儿,可引起血行播散。继发性肺结核多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什么是科赫(Koch)现象?3.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人体反应性。

2944.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免疫力及变态反应的强弱5.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渗出、增生、变质(干酪样坏死)6.愈合方式(1)吸收、纤维化、钙化、纤维干酪灶、空洞愈合(2)痊愈人体反应性。

295(四)肺结核发病机制结核菌侵入肺组织免疫力强痊愈吸收、纤维化、钙化、纤维干酪灶、空洞愈合结核菌数量大、毒力强肺结核。

296(一)免疫力(二)变态反应(三)初感染和再感染(四)肺结核的发生发展细胞免疫为主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再感染:已有初感染者,再感染则局部组织反应剧烈,无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播散初感染:细菌被吞噬细胞携带至肺门淋巴结,可有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播散(获得免疫力)。

297四、临床表现(一)症状:1、结核中毒症状:2、呼吸系统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盗汗、月经不调、闭经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98(二)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尖、肩胛间有湿啰音。。

299肺结核的发生发展1、分型:(1)原发性:初次感染结核菌所致的结核病(2)继发性:潜伏体内的结核菌重新活动或再感染发病2、临床类型:(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严重)(3)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结核性胸膜炎。

300原发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结核分型。

301原发型肺结核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类型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炎症。

302哑铃征原发病灶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原发综合征。

30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各型肺结核中较严重者。由大量结核菌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常伴发结核性脑膜炎。X线显示双肺满布粟粒状阴影,大小、及密度均匀。。

30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2、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05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分布均匀的粟粒样大小阴影。

306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胸片病变大小不均、新旧不一、分布不匀。

307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的肺结核以浸润病灶、干酪肺炎、纤维空洞、结核病、纤维硬结钙化为主病变。包括浸润型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最常见。

308浸润型肺结核X线:片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309右上肺干酪性肺炎大片干酪样坏死,病程急性进展,高热、呼吸困难等毒血症状。。

310右上肺空洞性肺结核病灶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形成。

311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样物质不能排出,凝成球型病灶。结核球。

312病例导入病人,男,50岁,因咳嗽、气促、咳痰1年、痰中带血1周,伴胸闷、夜间盗汗。查体:T37.8℃,P85次/分,R19次/分,血压115/75mmHg,消瘦。胸片示:锁骨下片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初步诊断:浸润型肺结核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1、为什么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2、如何治疗、护理、避免传染?。

31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的特点是病程长,反复进展恶化,肺组织破坏重,肺功能严重受损,双侧或单侧出现纤维厚壁空洞和广泛的纤维增生,造成肺门抬高和肺纹理呈垂柳样。

31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X线胸片:厚壁空洞,伴胸膜肥厚和支气管播散病灶,肺门向上牵拉,肺纹理呈垂柳状阴影,纵膈向患侧移位,健侧呈代谢性肺气肿。

315毁损肺:肺组织广泛破坏,纤维组织,肺叶或全肺收缩。。

316结核性胸膜炎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体征。胸水:渗出性,草黄色,可为血性,蛋白含量高,在体外易凝固,培养可找到结核菌。

317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318实验室检查3.结核菌素试验4.血沉5.血常规1.痰结核菌检查2.胸部X线检查。

3191.痰结核菌检查痰中查到结核分支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制订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集菌法培养法应连续多次送检,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性的,若菌量在10万/ml以上,则病人为社会传染源。金标准。

3202.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点等。肺结核病X线胸片特点: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3213.结核菌素(结素)试验OT结核菌素试验产物粗提取剂,主要含结核蛋白PPD结素的纯蛋白衍生物(PPD)常用浓度:OT5IU0.1mlPPD1:10000。

322结核菌素试验方法:PPD0.1ml注射入左前臂内侧中上1/3交界处,48~72小时观察结果。

323判断标准:48-72h看皮肤硬结直径:<5mm阴性(-)5~9mm弱阳性(+)10~19mm阳性(++)≥20mm或局部起水疱、组织坏死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结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观察。

324临床意义:阳性:强阳性:有结核感染,或接种卡介苗,不一定患病提示有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结素)试验。

325下列情况可出现结核菌素试验阴性:1.受结核菌感染小于4周2.重症结核病或严重营养不良3.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4.免疫缺陷结核菌素(结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

326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慢性重症肺结核的外周血象可有继发性贫血的表现;活动性肺结核血沉增快。

327(三)心理-社会状况住院隔离者常有焦虑孤独感;担心疾病传染影响生活、工作、社交,出现自卑、多虑;病程较长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有悲观情绪。。

328治疗要点对症治疗手术治疗治疗要点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329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适应症:活动性肺结核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全程督导短程化疗(6~9个月)目的(作用):杀菌、灭菌、防止耐药菌产生。

330化疗方法:短程疗法、两阶段疗法1、短程疗法: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杀菌剂组成高效杀菌力,疗程6~9个月。2HSR/4~7HR2HSRZ/4~7HR2HRZ/4~7HRE2、两阶段疗法:把疗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始1~3月每日给药……强化阶段以后每周二次间歇给药……巩固阶段2HRZE/7H2R2E2。

331抗结核药物全杀菌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半杀菌药抑菌药对氨基水杨酸钠。

332333药名不良反应异烟肼(H,INH)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偶有肝功能损害利福平(R,RFP)肝损害、过敏反应链霉素(S,SM)听力障碍、眩晕、口周麻木、肾损害、过敏反应吡嗪酰胺(Z,PZA)胃肠道不适、肝损害、高尿酸血症、关节痛乙胺丁醇(E,EMB)球后视神经炎、胃肠道反应、偶有肝损害对氨基水杨酸钠(P,PAS)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害常用抗结核药物及不良反应。

333主要护理诊断和/或合作性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营养摄入减少及代谢需要增加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结核毒性症状、机体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呼吸功能受损等有关。3.潜在并发症窒息与肺结核大咯血阻塞气道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知识5.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人排菌和结核菌的传播方式有关。

334护理措施休息与活动:1、肺结核病人休息的重要性2、下列情况要绝对卧床休息如:肺结核急性进展阶段、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合并咯血、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3、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的病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个小时4、恢复期病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335护理措施饮食护理1、为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饮食(四高饮食)2、蛋白供应量90~120克/天3、补充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4、食物的搭配要合理:强调色、香、味5、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000ml。

336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者发热、盗汗、贫血等全身症状,若出现高热、气促、发绀,提示病情严重;2.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人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的速度;3.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337咯血病人护理1、小量咯血者应静卧休息,大咯血者绝对卧床休息2、咯血时不宜屏气,以防窒息3、出现窒息症状:头低脚高位,拍背,清除口咽血块,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4、高浓度吸氧。

338咯血病人护理5、大咯血:止血,加强床边护理工作:6、必要时镇静、止咳,输血,防止并发症发生7、应用神经垂体素的护理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及孕妇忌用。静脉滴注时速度勿过快,以免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339治疗配合1、做好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应遵医嘱坚持规律、全程使用药物。3、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一旦出现,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处理。。

340心理护理1、应热情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肺结核的知识,给予心理支持,时期尽快适应环境,消除孤独感。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3、帮助患者树立完成全程治疗的信心。。

3411、介绍本病防治、隔离知识2、环境、休息、生活宜忌3、治疗方法、用药注意及重要性4、定期检查以明确病情5、开展结核病预防工作健康教育。

342肺结核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思考:可采取哪些方法杀死结核杆菌?。

343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是首要措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登记管理长期随访动态观察。

344切断传播途径痰涂阳肺结核需住院治疗,呼吸道隔离,单居室。良好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严禁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打喷嚏或咳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将纸放人污物袋中焚烧处理。痰液须经灭菌处理再弃去。接触痰液后用流水清洗双手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曝晒6小时以上病人外出时戴口罩。

345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必要时预防性治疗。

3461.确诊肺结核的最主要方法是A.胸部X线检查B.结核菌素试验C.痰结核菌检查D.血沉检查E.肺部听及湿啰音2.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毛巾或餐具B.虫媒传播C.食物和水D.飞沫、尘埃E.直接接触复习思考题。

3473.一般来说,儿童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出现的肺结核类型是A.结核性胸膜炎B.浸润型肺结核C.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E.原发型肺结核复习思考题。

3484.结核菌素试验注射后,观察结果的时间为A.12小时B.12小时~24小时C.24小时~48小时D.48小时~72小时E.72小时以上复习思考题。

3495、患者女性,32岁,1个多月来轻度咳嗽,咳白色粘痰,内带血丝,午后低热,面颊潮红,疲乏无力,常有心悸、盗汗,较前消瘦,去医院就诊,查x线胸片,示右上肺第二前肋部位有云雾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3次阴性。你认为下列哪项措施不必要:A.对患者的食具、用品、痰等进行消毒B.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C.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D.住院隔离E.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复习思考题。

350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351病例导入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低热、食欲不振、左侧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5个月,在当地医院行切开探查术,术后疑为左肩关节结核,转来本源就诊。查体:心肺无异常,左上肢近端外侧见个10cm长纵行切口,已缝合。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斑片灶,密度不均,边欠清。左侧肩关节X线片示左侧肱骨头骨质破坏。痰结核菌阴性。PPD试验硬结直径10cm。

352病例导入问题:1.请说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2.制定该患者的护理措施。3.应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353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概述常继发于肺结核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结核。主要临床特点是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功能障碍等,晚期可导致病理性脱位、骨折、肢体畸形或残废。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30岁以下的病人占80%。好发部位:脊柱(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

354一、骨结核:1、松质骨结核:中心型——形成死骨、空洞;边缘型——形成局限性骨缺损。2、密质骨结核:形成局限性骨破坏与缺损, 严重时出现病理性骨折。3、干骺端结核:兼有以上两者的特点。二、滑膜结核:肿胀、充血、炎性侵润,渗液增加,形成结核结 节;晚期出现滑膜增厚,关节囊硬化。三、全关节结核:早期的骨结核或滑膜结核不经有效的治疗, 均可转变为全关节结核。病理改变。

355身体状况起病缓慢,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纳差、贫血等。儿童起病可急骤.病变部位:多单发,有外伤史。病变部位疼痛活动后加剧,儿童可“夜啼”。髋关节结核患儿常诉膝关节部位疼痛.护理评估。

356关节肿胀与积液,压痛,至后期,关节呈梭形肿胀。全关节结核发展的结果:“冷脓肿”或“寒性脓肿”(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死骨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可形成窦道或瘘管。身体状况。

357冷脓肿溃破后可出现混合性感染冷脓肿压迫脊髓→截瘫病理性脱位、骨折后遗症1、关节纤维性强直2、关节挛缩于非功能位,如关节屈曲挛缩、脊柱后凸畸形(驼背)3、儿童肢体骨骺破坏,肢体不等长身体状况。

358血常规: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混合感染时增高.血沉:增快.血沉是用来检测病变是否静止和有无复发的重要指标.脓液检查: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单纯性冷脓肿培养阳性率,混合性感染中阳性率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359四、影像学检查X光表现X线常规摄片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

360骨核扫描(ECT)可早期显示病灶,但不能定性.CT对冷脓肿、死骨、病骨可显示.MRI早期诊断意义较大.可了解脊髓情况.B超可探查深部冷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关节镜检查及滑膜活检对诊断滑膜结核很有价值.影像学检查。

361胫骨骨骺端结核。

362膝关节结核滑膜型。

363流注脓肿:椎旁脓肿穿破骨膜,沿着肌筋膜间隙向下方流动,在远离病灶的部位出现脓肿.寒性脓肿的两种表现椎旁脓肿:脓液在椎体两侧和前方多见。脓液将骨膜掀起,沿着韧带间隙向上下蔓延,使数个椎体的边缘都出现了骨腐蚀。可向后方进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364六、 护 理 措 施休息与制动1饮食护理2心理护理3局部制动4遵医嘱抗结核治疗5皮肤护理6。

365并发症的护理寒性脓肿和窦道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局部愈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注意及时局部换药,用红霉素软膏调和利福平粉末,用油纱包裹填塞,隔日1次或者隔2日1次。

366小结1.骨结核是由肺结核继发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病人可有低热、倦怠、盗汗、食欲减退和消瘦,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以及功能障碍等,晚期可导致病理性脱位、骨折、肢体畸形或残废。2.X线常规摄片仍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少数病例需要CT、CTM、MRI或ECT检查,以提高诊断水平。3.治疗原则为减轻疼痛、预防畸形、防治病理性骨折和脱位,应固定制动,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窦道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67复习思考题1.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是(  )。A.膝关节结核B.肩关节结核C.肘关节结核D.髓关节结核E.脊柱结核2.关于骨结核描述正确的是()A.90%继发于肺外结核B.以髋关节结核最多见C.病人常出现高热寒战D.患儿因突发疼痛出现夜啼E.必要时外固定患肢于功能位3.关于骨结核叙述正确的是A.常继发于肺外结核B.病变局部常出现红肿热痛C.以髋关节结核最多见D.治疗原则包括鼓励患肢活动E.患处突发疼痛可引起患儿夜啼。

368肾结核病人的护理。。

369肾结核病人的护理概述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措施4。

370病例导入:女性,33岁。2个月前出现发热、盗汗,尿频、尿急,排尿终末时可见肉眼血尿,尿液混浊,伴有腰部酸痛、近一个多月来体重下降,曾到门诊就诊,经一般抗炎治疗无缓解,症状进一步加重,无全身高热病史,既往身体健康查体:T37.5℃,P80次/分,R21次/分,BP115/85mmHg。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右肾区叩痛弱阳性。膀胱区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RBC3.2×1012/LWBC9.6×109/L。尿常规:pH值为酸性,脓细胞(+),红细胞(++),蛋白(+)。中段尿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

371病例导入:问题:1.考虑最有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如何观察病情?3.怎样对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72概述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约占肺外结核的15%,系结核杆菌由肺部等原发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肾脏所引起,多在原发性结核感染后多年后才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如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极大多数病人都能治愈。。

373一、概述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约占肺外结核的15%,系结核杆菌由肺部等原发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肾脏所引起,多在原发性结核感染后多年后才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如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极大多数病人都能治愈。。

374二、发病机制肾结核的原发病灶主要为肺部的初染病灶,其次为骨、关节、附睾、女性生殖器附件、肠道和淋巴结等结核灶。主要在肾皮质中形成多发性微结核病灶,以后经肾小管侵犯髓质,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常潜伏多年后才发生干酪化而扩散。故肾结核出现症状时,肺结核多已愈合。由于双肾病灶的发展不一致,故临床上90%表现为单侧性肾结核。。

375二、发病机制结核菌随尿流播散,可引起输尿管、膀胱结核。输尿管因疤痕狭窄,可引起尿流梗阻而发生肾孟积水或积脓。膀胱结核可引起粘膜小溃疡和形成结核结节,肌层纤维化可引起膀胱容量减少。膀胱三角区病变严重时,可使健侧输尿管口狭窄和(或)闭锁不全,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造成健侧肾脏继发性结核和积液。病变侵犯肾实质血管还可引起闭塞性血管炎。尿中结核菌经后尿道进入前列腺、输精管、精囊和附睾,故半数以上男性患者可并发生殖系统结核。尿道亦可因结核而发生狭窄。

376三、护理评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局部症状体征全身症状身体状况。

377三、身体状况(1)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是肾结核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较突出的表现。最初是因含结核杆菌的脓尿刺激膀胱黏膜所致,以后结核病变侵及膀胱壁,发生结核性膀胱炎及溃疡,尿频加重,并伴尿急、尿痛。晚期膀胱挛缩,容量显著缩小,尿频更加严重,排尿次数达数十次,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

378(2)血尿、脓尿:是重要症状和常见症状。血尿常为终末血尿;少数肾结核因病变侵犯血管,也引起全程肉眼血尿。脓尿,多数为镜下脓尿,少数严重者尿液混浊呈洗米水样,并含有碎屑或絮状物,或为脓血尿或脓尿中混有血丝。。

379身体状况(3)局部症状体征:少数病人,因肾结核病变严重,继发梗阻或感染而表现为腰痛。较大肾积脓或对侧较大肾积水时,腰部可触及肿块,肾区叩击痛等。。

380(4)全身症状:晚期肾结核或合并其他器官结核者,可有发热、盗汗、贫血、虚弱、消瘦、食欲减退和血沉增快等典型结核表现。。

381四、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尿常规呈酸性尿是肾结核尿的特点。尿蛋白多为(±~+),常有镜下脓尿和镜下血尿2.尿培养取晨尿培养是诊断肾结核的重要依据;在应用抗结核治疗前至少留3天晨尿做结核菌培养3.24小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4.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肾盂造影在病变早期可完全正常,随着病变的进展,输尿管狭窄,呈“腊肠状”、“串珠样”特征性改变5.X线平片对肾结核诊断价值较小。

382五、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1.排尿异常与脓尿刺激膀胱粘膜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差、病程长、结核病变消耗有关。3.焦虑与疾病久治不愈、担心愈后等因素有关4.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感染。

383护 理 措 施饮食护理1休息与活动2尿频、尿急、尿痛的护理3肛周、皮肤的护理4缓解疼痛5用药护理6心理护理7六。

3841.饮食护理肾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要制定全面的饮食营养计划。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各种富含水分的清淡食品,以保持大小便通畅。

3852.休息与运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宜取屈曲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直恢复期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加强体质锻炼,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康复能力,增进机体免疫力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轻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进行正常工作,但应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

3863.尿频、尿急、尿痛的护理增加水分的摄入: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量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不断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时间的目的。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

387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减少肠道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感染的机会。女患者月经期尤需注意会阴部清洁。

3885.缓解疼痛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3896.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等,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口服碳酸氢纳可碱化尿液,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阿托品、普鲁苯辛等抗胆碱能药物。。

3907.心理护理由于肾结核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患者情绪低沉,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不足,应加强心理护理。热情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结核病的常识,使其认识到这是一个可治疗的慢性病,从而消除疑虑,以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391七、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休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衣服、被褥、书籍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暴晒2~7小时以上进行消毒处理。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

392七、健康教育2.用药指导①用药要坚持联合,规律,全程,不可随意间断或减量、减药,告知不规则用药可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②用药期间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测听力,视力等,若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就诊。③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泌尿系造影检查;手术治疗者,也应每月检查尿常规和尿结核杆菌培养,连续半年尿中无结核杆菌称为稳定转阴。。

393小结1.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约占肺外结核的15%。多见于青壮年,儿童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腰部酸痛、血尿、脓尿等,并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晚期可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2.尿常规呈酸性尿是肾结核尿液检查的重要特点,24小时尿沉渣检查找到结核杆菌可确诊肾结核。3.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加抗病能力,以不感觉疲劳为宜。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治愈肾结核的主要措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94复习思考题1.泌尿系男生殖系统结核的原发病灶主要是A.骨关节B.淋巴结C.肠道D.肺E.腹膜炎2.肾结核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A.腰痛B.慢性膀胱刺激症状C.肉眼血尿D.发热伴盗汗E.消瘦。

395复习思考题3.肾结核的血尿属A.终末血尿B.初血尿C.全程血尿D.混浊尿E.脓血尿。

396肠结核病人的护理。。

397肠结核病人的护理概述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措施4。

398病例导入:患者男性,45岁。主诉腹胀3年,下腹部包块5个月,腹痛、腹泻3天入院。3年前开始腹胀,时轻时重,口服助消化药物腹胀无明显好转,并感低热(37.8℃)、乏力、盗汗、食欲差查体:体温37.5℃,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膨隆,未见肠型,无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沉102mm/h,血红蛋白96g/L,白细胞12×109/L。X线胃肠钡餐造影结果:病变肠段可见钡剂充盈,粘膜皱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

399病例导入:问题:1.考虑最有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如何观察病情?3.怎样对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00一、概述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以腹痛、排便异常、腹部包块和结核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401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2、血行播散.3、直接蔓延(腹腔内结核灶)。

402二、发病机制和病理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约占60%~80%)。其它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直肠。病理分型:取决人体对细菌的免疫力和过敏反应⒈溃疡型(60%)⒉增生型(10%)⒊混合型(30%)。

4031、溃疡型肠结核: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充血、水肿、干酪样坏死、形成溃疡,深浅不一,深者可达肌层和浆膜层,边缘不规则。溃疡边缘与基底多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晚期可有慢性穿孔形成或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瘘。病理变化类型:。

4042、增生型肠结核:病变盲肠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肠壁有局限增厚与变硬肠腔狭窄引起肠梗阻。病理变化类型:增生型切除后。

4053、溃疡增生型肠结核(混合型):是前两者的混合类型。。

406三、护理评估全身症状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身体状况。

407身体状况(1)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状,发热、盗汗、乏力、消瘦、贫血等。。

408(2)腹痛: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钝痛,进食时诱发或加重,排便后可缓解。并发肠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绞痛,常伴腹胀、烦躁不安,呼吸、脉搏增快、出汗等表现,体检可有肠鸣音亢进、肠型或蠕动波。

409身体状况(3)腹泻与便秘:溃疡型肠结核:腹泻,每日2次~4次,多时可达10余次,呈糊状,无粘液或脓血,不伴有里急后重。增生型肠结核:主要表现为便秘;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410(4)腹部肿块:增生性肠结核多见部位:右下腹,比较固定,质地:中等硬度,轻度压痛。

411并发症肠梗阻肠穿孔瘘管形成肠出血。

412肠结核Crohn病肠外结核多有多无病程长更长粪TB菌(+)(-)X线回盲部回肠未段连续性分布节段性分布激惹征stierlinsign线样征stringsign肠瘘、梗阻常见更常见抗TB治疗有效无效病理检查干酪坏死性肉芽肿非干酪性肉芽肿肠结核与Crohn病鉴别诊断。

413四、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溃疡型肠结核病人可有轻至中度贫血,无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病变活动时血沉明显增快。2.粪便检查溃疡型肠结核病人粪便多呈糊状,可见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浓缩找结核菌,对痰菌阴性者有诊断意义。3.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对本病有辅助诊断价值。4.X线胃肠钡餐造影或钡灌肠检查对肠结核诊断有重要价值5.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可以对全结肠和回肠末段进行直接观察,如能发现病变,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414五、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1.疼痛:腹痛与病变肠段的炎症刺激,或肠梗阻引起的肠痉挛、肠蠕动加快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杆菌感染及病程迁延致慢性消耗有关。3.便泻与肠结核所致的肠功能紊乱有关。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频繁腹泻有关5.潜在并发症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瘘管形成,偶见急性穿孔。6.焦虑与长期低热、腹泻、腹痛有关。

415六、 护 理 措 施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2对症护理3病情观察4用药护理5。

4161.一般护理有结核毒性症状者,必须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使病人心境愉悦。

417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腹泻明显的患者应少食乳制品、富含脂肪的食物和粗纤维食物,以免加快肠蠕动。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水、电解质。3.对症护理。

418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腹痛、腹胀情况,注意有无肠型和肠蠕动波,以便及时发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和治疗配合。

4195.用药护理向病人介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给药,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420七、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病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2.指导患者加强身体的锻炼,合理营养,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强抵抗力。3.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提倡分餐制,牛奶应煮沸后再饮用。4.对肠结核患者的粪便要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5.发生腹泻时要做好肛周护理,以免频繁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糜烂。。

421小结1.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临床常见类型有溃疡型肠结核和增生性肠结核。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结核毒性症状、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等,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孔。2.溃疡型肠结核可有中度贫血。血沉增快,粪便检查为糊状,一般不含粘液脓血,粪便浓缩找到抗酸杆菌可确诊。病变累及直肠或乙状结肠者,可借助乙状结核镜检查。3.有结核毒性症状者必须卧床休息,注意营养,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肠外全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副作用。

422复习思考题1.溃疡型肠结核最典型的大便特征是A.糊状便B.粘液脓血便C.鲜血便D.大便变细E.便秘2.对肠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活动性肠结核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B、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C、腹泻患者要多吃些豆制品和牛奶D、监测病人腹痛程度和性质的变化E、患者用过的餐具和用品要进行消毒。

423复习思考题3.肠结核的好发部位是A、直肠、乙状结肠B、降结肠C、横结肠D、升结肠E、回盲部。

424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425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概述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措施4。

426病例导入:患者患儿,男,1岁。近半个月发热,易怒,好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体格检查:T39.5℃,神情淡漠,颈软,双肺清晰,心脏无异常;脑脊液:外观清晰,白细胞150×106/L,中性粒细胞0.20,淋巴细胞0.70,蛋白阳性,糖和氯化物均降低;X线摄片阴性问题:1.考虑最有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如何观察病情?3.该患者应使用何种护理措施降温?。

427病例导入:问题:1、请说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2、列出护理诊断3、怎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28概述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可继发于栗粒性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尤其3~6个月内最易发生。婴幼儿多见,以冬、春季为多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高。

429二、发病机制小儿结脑常常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血-脑脊液途径主要脑实质、脑膜结核病灶破溃其次临近组织结核灶直接蔓延偶见。

430二、发病机制结核性脑膜炎是全身血行播散的结果直接蔓延蛛网膜下腔炎症形成原发病灶血脑实质、脑膜形成隐匿病灶破溃外伤、手术、疾病(麻疹、百日咳)。

431三、护理评估中期(脑膜刺激期)晚期(昏迷期)早期(前驱期)典型结脑起病缓慢,人为分为三期1、身体状况。

432早期(前驱期)约l~2周1.起病缓慢,结核中毒症状表现,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2.主要症状为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3.年长儿可自诉头痛;4.婴儿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

433中期(脑膜刺激期)约l~2周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尼格征、布氏征;脑实质受累:偏瘫多见脊髓受累:。

434中期(脑膜刺激期)约l~2周1.高颅压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烦躁,可有惊厥,脑膜刺激征,小婴儿前囟膨隆、颅缝裂开;2.颅神经瘫痪,如面神经瘫痪、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3.脑实质损害的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或语言障碍。。

435晚期(昏迷期)约l~3周无反应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昏迷水、盐代谢紊乱惊厥频繁→脑疝→死亡。。

436渗出性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可呈黄色;蜘蛛网状膜: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形成蜘蛛网状膜;白细胞:多为50×106/L~500×106/L,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数可>1000×106;分类:单核>多核,早期可多核>单核;糖和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增高;检菌:蜘蛛网状膜时结核杆菌检出率高。脑脊液检查2.实验室检查。

437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85%有肺结核表现,其中90%为活动性病变,粟粒型肺结核占48%。CT扫描:脑梗塞、脑积水、结核瘤、钙化灶等磁共振(MRI):基本同CT改变。

438压力(Kpa)外观WBC(×106/L)蛋白(g/L)糖(mmol/L)氯化物(mmol/L)正常新生儿0.29~0.78儿童0.69~1.96清亮婴儿0~10儿童0~5新生儿0.2儿童0.2~0.4婴儿3.9~4.9儿童2.8~4.5婴儿110~122儿童117~127化脑混浊脓样数百~数万多核为主明显增加明显减低正常或降低结脑毛玻璃样数十~数百淋巴为主增高减低降低病毒脑正常或升高清亮微混正常~数百淋巴为主正常或稍高正常正常隐脑高不太清数十~数百单核为主增高减低降低几种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

439四、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结核中毒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病、发热的消耗有关。3.焦虑与长期住院,病情反复,经济条件差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升高有关。。

440五、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口腔和皮肤护理护理措施一般护理腰穿后护理。

441护理措施1、早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通风,将患者安置在小房间,避免多次搬动患者颈部或突然变换体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2、饮食护理注意增加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即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密切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射。4、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5、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褥疮发生。6、昏迷眼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并用纱布覆盖,保护好角膜。7、腰椎穿刺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以上,以防止脑疝发生。。

442六、健康教育1.宣传结核病的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督促病人坚持正确服药,介绍服药方法、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向患者详细说明坚持规律用药、全程用药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2.对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掌握对患儿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如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与按摩,失语患儿进行语言训练等。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443小结1.结核性脑膜炎是有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可继发于粟粒性肺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晚期可出现昏睡,失明,抽搐,呼吸不规则,危重时产生脑疝而死亡。2.脑脊液检查呈渗出性改变,白细胞数一般在(100~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800~1000mg/L;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图片找到抗酸杆菌可确诊。3.有结核毒性症状者必须卧床休息,注意营养,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副作用,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腰椎穿刺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以上,以防止脑疝发生。。

444复习思考题1.小儿时期的结核病,以哪型最严重A.原发性肺结核B.结核隐性感染C.结核性脑膜炎核D.粟粒型肺结核E.支气管淋巴结。

445复习思考题2.小儿患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典型改变为A.蛋白质含量降低B.蛋白质含量正常C.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D.糖和氯化物含量增高E.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446复习思考题3.结核性脑膜炎中期的主要表现是A.性情改变B.精神呆滞C.低热D.脑膜刺激征E.出现幻觉。

447伤寒病人的护理郭汉辉

448案例分析患者男性,24岁,于1周前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畏寒,曾在当地医院按“感冒”用青霉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体温升至40℃,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9.8℃,P81次/分,R20次/分,BP95/7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胸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2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3×109/L,N0.62,L0.23,嗜酸性细胞计数为0.005×109/L;肝功能:ALT125IU/L,AST102IU/L。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

449思考: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还应该做哪些检查?3.针对该患者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450伤寒病人的护理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持续发热、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451伤寒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病原学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452一.病原学本病的病原菌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外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453伤寒杆菌的特点1.此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2.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3.“O”及“H”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

454二.发病机制伤寒沙门菌小肠繁殖入侵肠粘膜已致敏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加重肠道病变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相当于潜伏期)侵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继续大量繁殖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引起严重的毒血症状第2~3周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

455发病机制全身网状内皮系统中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以肠道尤其是回肠末端最为显著。

456集合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

457发病机制小结1、形成两次菌血症2、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3、引起肠出血、肠穿孔怎样理解两次菌血症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458三、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资料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2周~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

459(一)流行病学资料2、传播途径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

460(一)流行病学资料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力。4、流行特征:常年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散发为主。。

461(二)身体状况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462临床表现1.初期(病程第一周):起病缓慢,发热是最早的症状,体温呈阶梯型逐渐上升,5-7天体温达到39℃-40℃。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四肢酸痛、咽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463临床表现2.极期(病程第2周)六大临床表现持续发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

464伤寒病人的持续发热高热持续不退,多呈稽留热型,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一般持续10~14日。

465玫瑰疹多见于病程6~13日,为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内,分批出现,常分布于下胸部、上腹部及背部,四肢少见,多在2~4日内消退。。

466。

467腹胀,大多便秘,少数腹泻;出现伤寒面容,中毒性脑病;相对缓脉,重脉;肝脾肿大;出现特征性玫瑰疹相对缓脉体温每上升1℃脉搏每分钟加快10次。在伤寒时体温上升而脉搏不相应增快,即为相对缓脉。。

4683.缓解期病程第3周至第4周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腹胀消失、肿大的肝脏开始回缩。。

4694.恢复期病程第4周末进入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明显好转,通常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病人体弱、原有慢性疾患及有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

470轻型迁延型逍遥型暴发型其他临床类型。

4715.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肠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周至第3周。

4726.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多有抑郁、悲观、孤独、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由于不理解病程中需要限制活动、限制饮食的意义,病人常出现不配合和急躁情绪。。

473(三)实验室检查肥达氏反应单份血清抗体效价抗O≥1:80,抗H≥:160,有诊断价值血象白细胞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细菌培养血培养:是本病最主要的确诊方法骨髓培养与涂片粪便培养尿培养。

474细菌培养: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最高。(确诊最常用)骨髓培养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已抗菌治疗尤为适用。粪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最高。胆汁培养慢性带菌者。玫瑰疹刮取物培养。

475应用伤寒沙门菌的“O”与“H”抗原,副伤寒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1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可达70%。“O”抗体≥1:80,“H”或其他鞭毛抗体≥1:160或有4倍增高者更有意义。肥达氏反应。

476评价肥达氏反应注意以下几点:1.“O”抗体---出现早,消失快;“H”抗体---出现迟,维持时间长。“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乙杆菌的共同抗原三者的鞭毛抗原(“H”、“A”、“B”)不同2.早期应用抗生素,“O”“H”抗体可不升高(假阴性)。3.其他疾病出现的肥达氏反应假阳性(血吸虫、败血症、结核等)。肥达氏反应。

477(四)治疗要点伤寒以病原治疗为首要治疗措施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最为常用、其它可选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等。对症治疗:高热、便秘、腹胀,烦躁不安、严重毒血症并发症治疗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腹胀者忌用新斯地明严重毒血症可酌情使用激素。

478四.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纳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与溃疡累及病灶部血管、侵及肌层和浆膜有关。。

479五.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病人应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处理。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退热1周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减少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协助长期卧床患者定期翻身,以防压疮等并发症。

4802.饮食护理伤寒病人既需补充营养,又应防止肠出血、肠穿孔的发生,因此饮食监护极为重要。发热期间给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退热期间给易消化的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粗糙、不消化的食物。。

4813.高热护理1.发热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以减少热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2.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体温≥39℃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乙醇拭浴等物理降温。但有皮疹病人禁用擦浴法,以避免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药物降温,以防虚脱。3.高热、腹泻,使水丢失增多,应鼓励并协助病人多饮水,成人液体入量不少于3000m1/d,口服量不足可静脉补充。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482高热护理4.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重症病人口腔护理每日2次~3次。5.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多时更换衣被,床铺保持干燥、平整。6.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氯霉素时必须监测血象变化,注意对其骨髓的抑制作用。。

4834.并发症的护理1.肠出血禁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必要时肌注镇静剂。密切观察病情,对轻度肠出血病人应暂停饮食24小时。有休克征象时则应禁食并停服一切药物,行抗休克处理。肠出血病人严禁灌肠,也不宜腹部放置冰袋。。

4842.肠穿孔密切观察病情,如突发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体温骤降、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消失,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手术治疗。。

4855.病情观察观察热型和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下降后复又上升,提示有并发症或再燃、复发的可能。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变化、大便颜色、性状以及有无大便隐血及腹痛、腹肌紧张等并发症表现。。

4866.心理护理病人多有抑郁、孤独、恐惧等心理反应;不理解病程中需限制活动、限制饮食的意义,病人常出现不配合和急躁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487六.健康教育1.开展伤寒预防知识的宣传。(1)管理传染源:体温正常后15日,或每隔5日~7日作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周~3周。(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公共饮食卫生的管理,搞好粪便、水源和个人卫生管理,做到餐前、便后洗手,消灭苍蝇。(3)保护易感者:2.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家庭护理等。病人出院后,仍应休息1周~2周,恢复期仍应避免粗纤维、多渣饮食。。

488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护理、预防等基本上与伤寒相同。临床上很难区分,确诊需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副伤寒简介。

489要点小结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持续发热、特殊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2.血培养阳性是确诊伤寒的主要依据。发病第1~2周血培养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粪便培养在发病第3~4周阳性率最高;肥达反应阳性对伤寒诊断有参考价值。3.发热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流质饮食,恢复期切忌暴饮暴食或进质硬多渣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肠出血和肠穿孔。。

490复习思考题1、伤寒病人肠穿孔部位常见于()A.回肠末段B.升结肠C.横结肠D.降结肠E.乙状结肠2、患者女性,因接触伤寒病人而感染,在家自行服用抗菌药物治疗3天。目前该患者进行细菌培养时应选用()A.血培养B.骨髓培养C.尿培养D.粪便培养E.组织液培养。

491复习思考题3、女性,因“伤寒”住院1周,目前腹胀感明显。下列护理哪项是错误()A.给予少糖低脂食物B.肛管排气C.松节油腹部热敷D.使用新斯的明E.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492复习思考题案例题(4-5题共用题干)男性,35岁,因发热,便秘、食欲不振10天入院。查体:T39.8℃,P98次/分,肝肋下1.0cm,质地软,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3.7×109/L,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4%,血清ALT121U/L,肥达反应“O”1∶160;“H”1∶320。4.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肝炎B、伤寒C、急性白血病D、恶性组织细胞病E、败血症5.为进一步确定诊断,需做何检查(P:0.5)A.尿常规B.便常规C.血细菌培养D.骨髓象检查E.肝脏穿刺活检。

493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494病例分析患儿男性8岁,突起畏寒发热、神志不清6小时入院。病前曾在外就餐。体查:T39.8℃,P120次/分,R30次/分,Bp60/40mmHg,神志欠清,检查不合作,压眶有反应,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巩膜不黄,结膜无充血、水肿,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血常规:Hb123g/L,WBC23×109/L,中性粒细胞92%。1、请说出本病的临床诊断2、列出护理诊断3、结合实际如何对本病例进行降温护理?。

495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概述: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儿童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

496一、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根据生化反应与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4群及47个血清型,国内以B群最为常见。本菌存在于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中。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阳光直射30分钟、加热60℃10分钟、煮沸2分钟即被杀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497痢疾杆菌各型志贺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志贺菌素),具有细胞毒活性、神经毒和肠毒样作用。。

498菌名群症状抵抗力我国流行菌群志贺菌群A重,产生神弱局部地区流行经毒素福氏菌群B易转慢性较强最多见鲍氏包氏菌群C较少见宋内氏菌群D轻,呈不典强多见型发作(欧美国家最多见)志贺氏菌属分型。

499痢疾杆菌电镜下痢疾杆菌照片。

500大部分被胃酸杀死痢疾杆菌胃少部分入肠→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分泌型IgA阻止不发病人体免疫力细菌侵入后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炎症反应和因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粘膜出现坏死和溃疡。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二、发病机制消化道。

501特点:志贺菌释放内、外毒素,外毒素引起肠粘膜细胞环死,内毒素引起发热和毒血症。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

502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形成浅表溃疡;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中毒型肠腔局部充血水肿。病理解剖。

503临床全身中毒症状、外周WBC增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神经末梢、肛门括约肌肠管蠕动亢进毒血症。

504三护理评估(一)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二)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四)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最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最高。流行病学资料。

505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每天10次~20次。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和肠道症状轻。(一)急性菌痢身体状况潜伏期1天~2天(数小时至7天)。

506(一)急性菌痢3、中毒型: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肠道症状轻或缺如。(1)休克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2)脑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3)混合型:有以上两型之表现,最凶险,病死率很高。。

507急性菌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1、慢性迁延型: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2、急性发作型:慢性菌痢因进食生冷、受凉而突然发病。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二)慢性菌痢:。

5081、血常规:急性期WBC(10~20)×109/L中性粒白细胞升高明显。慢性期可贫血。2、大便常规:脓血粘液便,无粪质,有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少许吞噬细胞。实验室检查。

509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即可确诊并应做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粪便采集要求: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新鲜标本,挑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及时送检以及早期多次送检均有助于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4、免疫学及志贺菌核酸检查。。

510急性菌痢具有传染性,起病急,全身症状和肠道症状明显、尤其是中毒型菌痢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凶险情况,常使病人及家属出现紧张和惊恐不安。慢性菌痢因病程迁延,病人易出现焦虑情绪。心理、社会状况。

511治疗要点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口服吸收好,耐药菌株相对较少,毒副作用小。孕妇、儿童不宜应用常用诺氟沙星,成人每次0.2g~0.4g,4次/日,小儿每日10mg/kg,口服,疗程5日~7日。其他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等亦可选用。

512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志贺菌释放的内毒素作用有关2.营养失调与胃肠道炎症、浅表溃疡形成有关。3.腹泻与志贺菌释放的内、外毒素引起肠黏膜炎症、坏死、溃疡有关4.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内毒素致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中枢性呼吸衰竭。。

513五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饮食护理(三)高热的护理(四)腹泻、腹痛的护理(五)组织灌注量改变的护理(六)用药护理(七)心理护理。

514(一)一般护理1、实施消化道隔离,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处理。2、向家属解释隔离消毒的重要性,使其自觉遵守,配合好医院的各项隔离消毒制度。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安置病人平卧或休克体位,病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4、采集粪便培养标本宜在抗菌治疗前,早期、多次、连续采集新鲜粪便中脓血、粘液部分并及时送检。。

515(二)饮食护理严重腹泻、呕吐时暂禁食,可静脉补充所需营养。待病情缓解能进食后,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当大便正常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516高热的护理3.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25%~50%乙醇或32℃~36℃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4、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应用冬眠疗法或亚冬眠疗法。1.根据病情监测体温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发热时应卧床休息。。

517(四)腹泻、腹痛的护理1.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及时留便做细菌培养。2.大便频繁者,便后在肛周涂凡士林,以防糜烂,每天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及避免及感染。3.伴明显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防脱肛。。

518(五)组织灌注量改变的护理1.专人监护,取休克体位。2.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L~4L/min,并应监测血气分析。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2条通路),4.遵医嘱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血管扩张剂等抗休克治疗。5.对脑水肿病人,遵医嘱用20%甘露醇脱水。

519(六)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并注意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520(七)心理护理保持安静环境,护理时要冷静、耐心。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消除其紧张心理和顾虑,使之配合治疗并得到充分的休息。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

521六、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使群众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及传播方式,介绍疾病时期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肛周皮肤护理的方法等;对患者进行自我保健指导。

522小结:1.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经粪一口途径传播。2.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血象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细菌培养可找到痢疾杆菌。3.护理措施重在消毒隔离并严密观察病情,对高热、腹泻病人正确护理;对患病婴幼儿要重点护理,防止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

523复习思考题1.细菌性痢疾病人病变部位常见于A.回肠B.十二指肠C.空肠D.盲肠E.乙状结肠、直肠2.对细菌性痢疾来说哪项是对的A.通常结肠与小肠均有炎症B.近年来在临床上很少见C.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D.潜伏期1~2天E.治疗菌痢,首选氯霉素。

524复习思考题3.患儿女,6岁,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经治疗目前临床症状已经消失,其母亲询问何时可以上学A.休息一个月后B.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

525复习思考题4.患儿男,2岁5个月,昨天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体温39.6℃,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腮腺炎脑炎C.水痘并发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

526。第四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系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与神经型食物中毒两大类。。

527。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528。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529。一、病原学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文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肉毒杆菌。

5301、沙门氏菌属沙门菌是胃肠型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病原菌,革兰染色阴性,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较常见。该菌属在自然界的抵抗力较强,可在水、肉、蛋及乳类食品中存活数月,在22℃~30℃下可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但不耐热,60℃15~30分钟可杀死,5%石炭酸5分钟亦可杀死。。

5312、副溶血性弧菌革兰阴性杆菌,有荚膜,为多形性球杆菌,一端有鞭毛,运动活跃,本菌嗜盐生长,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其他含盐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本菌存活能力强,但对酸及热敏感,普通食醋中3~5分钟,或加热至56℃5分钟可将其灭活。。

5323、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短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菌种主要有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该菌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月,在水和土壤中存活数周,加热60℃15~20分钟可被灭活。。

5334、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只限于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可引起食物中毒。本菌污染淀粉类、肉类、乳类等食品,在室温下搁置5小时以上并可大量繁殖,并产生耐热的肠毒素。此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能致病。。

5345、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有芽孢、有动力、无荚膜,广泛存在于米、面粉、奶粉等食物内,及土壤与尘埃中。在适宜温度28℃~35℃%下可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形成芽孢,芽孢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存活1~4日,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其性耐热,煮沸30分钟而不破坏。。

5356、变形杆菌为革兰阴性菌,可分为普通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莫根变形杆菌等。变形杆菌在食品中可产生肠毒素,其中莫根变形杆菌还能使蛋白质中组氨酸脱羟而成为组胺,引起变态反应。该菌对外界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

5367、肉毒杆菌又称腊肠杆菌,为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梭状芽胞杆菌,能运动。其芽胞对热及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120℃30分钟方可使其灭活。主要存在于土壤及家畜粪便中。火腿、腊肠及罐头或瓶装食品被该菌污染后,在厌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该毒素毒力极强,但不耐热,80℃30分钟或煮沸10分钟可灭活。。

537。二、发病机制侵袭性损害肠毒素内毒素变态反应。

538。发病机制沙门菌、弯曲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等可直接侵入肠壁,引起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形成溃疡。肠毒素,可激活酶反应,抑制肠上皮细胞对水和钠的吸收,导致腹泻。内毒素可引起发热、胃肠黏膜炎症,进而导致呕吐和腹泻。侵袭性损害肠毒素内毒素变态反应变形杆菌能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成组胺,引起变态反应。。

539。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540三、护理评估案例3-9患者,女性,25岁。腹泻2日来诊。患者因食用3日前的剩饭剩菜,于3小时后出现发热,腹部阵发性疼痛,呕吐频繁,开始呕吐物为食物,继而呕吐物为胆汁、胃液;腹泻每日10余次,为黄色稀水便或黏液便。查体:T38℃,体重59kg。急性病容,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问题: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可能是什么?2.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3.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541。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如家禽、家畜、鱼类及野生动物和人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进食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得病。苍蝇、蟑螂等亦可作为传播媒介。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本病在5~10月份较多,7~9月份尤易发生。。

542。2、身体状况1.胃肠型食物中毒身体状况2.神经型食物中毒起病突然,病初可有乏力、头痛、头晕、眩晕等,继而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重症者出现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体温一般正常,神志清楚,知觉存在。各种病原体所致食物中毒亦有一定特征。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体温可达38℃~40℃,还有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全身酸痛、头晕等。粪便可呈水样,有时有脓血、粘液。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起病急、发热不高、腹痛、腹泻、呕吐、脱水、大便为黄水样或黄糊状,1/4病例呈血水样或洗肉水样。③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可见剧烈呕吐,呕吐物可呈胆汁性,腹泻轻重不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水便。④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可见血性腹泻,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表现。⑤细菌毒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常无发热。。

543。3、辅助检查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菌型。留取早期及病后2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作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取细菌培养液或毒素提取液喂猴或猫(或灌胃),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特别是呕吐反应,也可将毒素注入小白鼠腹腔观察其有无症状出现。1.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2.动物试验。

5444、心理、社会状况心理、社会状况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起病急,发病突然、吐泻症状明显,患者常可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肉毒杆菌中毒病情重,病死率高,患者、家属、社会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545。5、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治疗要点2.病因治疗①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应用解痉剂。②剧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③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抗休克治疗,并注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如丙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可用苯唑青霉素等治疗。。

546。1.疼痛:腹痛与肠道炎症致平滑肌痉挛有关。2.腹泻与肠道炎症感染有关。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细菌及其毒素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引起大量体液丢失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休克。4.。

547。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文本一般与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

548。1、一般与对症护理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洗胃和导泻应在进食可疑食物后4小时内进行,以清除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素。饮食护理急性期鼓励患者多饮盐糖水,以补充体液和促进毒素排出。胃肠道症状轻者可进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剧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暂禁食。腹痛注意腹部保暖,禁用冷饮。剧烈泻吐、腹痛者遵医嘱口服颠茄合剂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疼痛。一般早期不用止泻剂。。

549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皮肤黏膜弹性、血管充盈度的变化。记录出入液量和监测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时发现脱水、酸中毒、周围循环衰竭等征象。。

550。3、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护理1.眼肌麻痹患者可因眼肌麻痹而影响视觉功能,应注意环境安全,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以防受伤。2.咽肌麻痹①有咽肌麻痹易致口腔分泌物积聚于咽喉部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及时吸出。②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③做好气管切开等抢救准备。3.康复训炼肉毒中毒者病情恢复较慢,如全身乏力、眼肌瘫痪可持续数月之久。应建议患者延长休息期,加强功能康复锻炼。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护理。

5514、用药护理多价抗毒血清宜尽快早期应用,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阴性者可静脉注射,但速度不宜过快。阳性者采取脱敏疗法。为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注射前应备好抢救物品,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变态反应的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吸氧等急救处理。。

552。5、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向患者与家属宣讲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如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知识。。

553。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重点是加强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管理传染源:重点检查食品、食物、饮食行业人员,及时发现带菌者,进行监督、管理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公共饮食卫生的管理,搞好粪便、水源和个人卫生管理,做到餐前、便后洗手,消灭苍蝇。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特别是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禁止出售与食用变质食物。。

554。六、要点总结1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与神经型食物中毒两大类。33.预防细菌性中毒重点在于加强公共饮食卫生的管理。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禁止出售与食用变质食物。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同食者应给予多价抗毒血清预防。22.各种病原体所致食物中毒的特征。

555。七、执考题1.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细菌为()A.变形杆菌B.大肠杆菌C.沙门氏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副溶血弧菌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不包括()A.有较强的传染性B.多发生于夏秋季C.临床表现基本相似D.常集体发病E.潜伏期短,起病急。

556。七、执考题3.对于剧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应给予的饮食是()A.流质饮食B.半流质饮食C.普通饮食D.暂禁食E.软食4.某年夏季,某工地3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2小时,30余名工人中有2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亚硝酸盐食物中毒E.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557。第五节霍乱霍乱(cholera)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多见。典型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剧烈无痛性腹泻、呕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所致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急性肾衰竭等。。

558。第五节霍乱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559。第五节霍乱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560。一、病原学霍乱弧菌呈弧形或豆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菌体末端有一鞭毛,运动活泼,暗视野显微镜下呈穿梭状或流星状运动。WHO根据霍乱弧菌的生化性状,O抗原的特异性和致病性等不同,分为O1群霍乱弧菌(包括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和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和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561。二、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肠毒素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霍乱弧菌受体(神经节苷酯)迅速结合,从而激活黏膜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AC),促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变为环磷酸腺苷(cAMP),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碳酸氢盐的功能加强,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钠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氯化钠在肠腔积聚,引起严重水样腹泻。肠毒素作用于肠道杯状细胞,使大量粘液微粒出现于肠液中,形成米泔水样粪便。。

562。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563三、护理评估案例3-10患者男性。腹泻1日,初为稀水样便,量多,无腹痛,4~5次后便中粪质减少,似淘米水样,且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测体温36.8℃,1日来已排便10余次,自感口渴,无力。急性病容,腹平软,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WBC12×109/L,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涂片染色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的弧菌。大便镜检每高倍镜下白细胞2~3个,悬滴动力、制动均阳性。问题:1.为正确评估该患者,还需补充哪些评估内容?2.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3.简述主要护理措施。4.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564。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霍乱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水源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我国以夏秋季流行为主,高峰期在7~8月间。。

565。2、身体状况1.泻吐期身体状况2.脱水虚脱期5.并发症突起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粪便每日数次到数十次,初为黄色稀水便,量多,后转为米泔水样,少数出现血水样。呕吐常呈喷射状,多无恶心,吐出物初为胃内容物,继为水样或米泔水样。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日。频繁的泻吐使患者丢失大量水和电解质,迅速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此期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3日。4.临床类型3.反应期及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病程平均3~7日,少数可长达10日以上(多为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者)。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应性低热,以儿童居多,可能是由于循环改善后肠毒素吸收所致,一般持续1~3日后自行消退。霍乱病情轻重不一,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极少数患者病情急骤恶化,发展迅速,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暴发型”或“干性霍乱”。(1)急性肾衰竭: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急性肺水肿。

566。3、辅助检查1.血常规及生化检查2.尿常规3.血清凝集试验4.病原菌检查可有少量蛋白,镜检可见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失水可引起血液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增高,白细胞计数可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清钾、钠、氯化物和碳酸盐均降低,血pH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在发病第1~3日及第10~15日各取1份血清,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血清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的追溯诊断和粪便培养阴性的可疑患者的诊断。(1)涂片染色(2)悬滴检查(3)制动试验(4)增菌培养(5)分离培养(6)核酸检测。

5674、心理、社会状况本病属三大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公共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出现流行和爆发,造成极大危害,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该病传染性极强,应严格隔离,再加上患者出现频繁的腹泻与呕吐,从而出现严重的脱水和循环衰竭,生命垂危,患者感到悲观、焦虑和恐惧。。

568。5、治疗要点补液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治疗要点抗生素亦是治疗霍乱的重要措施,能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但不能替代补液疗法。。

569。1.腹泻与霍乱外毒素致肠腺细胞分泌功能增强有关。2.体液不足与大量腹泻、呕吐有关。3.潜在并发症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570。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严格消毒隔离病情观察液体治疗的护理腹泻护理健康教育。

571。1、严密消毒隔离严密隔离应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密隔离。待症状消失后6日,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才可解除隔离。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消毒患者泻吐物及用品必须严格消毒后方能拿出室外。。

57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黏膜弹性及尿量的变化。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症状,特别是否出现低血钾表现,如肌张力减低、鼓肠、心律失常等。密切注意血清钾、钠、氯、钙、CO2和尿素氮等化验结果。。

573。3、腹泻护理①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及时留便做细菌培养。频繁腹泻伴发热、全身无力、严重脱水者应协助患者床边解大便,以减少体力消耗。②大便频繁者,便后在肛周涂凡士林,以防糜烂,每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及避免感染。③伴明显里急后重者,嘱患者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防脱肛,如有脱肛,用手拿消毒纱块轻揉局部,帮助肛管回纳。。

5744、液体治疗护理迅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575。5、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霍乱的有关知识。

576。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2006年,WHO发布了在复杂突发事件中使用口服霍乱疫苗的建议,目前证明安全有效,可供2岁以上者使用。管理传染源: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和采便培养是发现霍乱患者的重要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大力开展三管一灭(管理粪便、水源、饮食,消灭苍蝇)的卫生运动。对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与排泄物均要严格消毒。。

577。六、要点总结11.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2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亦可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远程传播,水源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33.补液治疗是治疗抢救霍乱患者的关键。22.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霍乱典型症状分为三期:①泻吐期。②脱水虚脱期。③反应期及恢复期。悬滴镜检可见弧菌呈“流星状”或“穿梭状”的运动,并可被特异性血清抑制。。

578。七、模拟执考题1.霍乱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为()A.食物B.水C.直接接触D.苍蝇E.血液传播2.关于霍乱患者大便性状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米泔水样B.脓血黏液便C.黄色水样D.水样E.洗肉水样。

579。七、执考题3.有脱水休克的霍乱患者,其补液原则是()A.迅速补充糖盐水,纠正中毒,尿量增多后补钾B.迅速补充糖盐水,加用激素及血管收缩药以提高血压C.先补糖后补盐,先快后慢,纠酸补钾D.先补盐后补糖,先快后慢,纠酸见尿后补钾E.口服足量液体4.某男,24岁。腹泻、呕吐3小时,腹泻共10多次,初起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体查:T36.5℃,表情呆滞,呈中度脱水貌,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跳痛。首先考虑()A.细菌性食物中毒B.急性细菌性痢疾C.病毒性肠炎D.霍乱E.阿米巴痢疾。

580。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is)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581。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582。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583。一、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阴性球菌,直径0.6~0.8μm,呈肾形或卵园型,常成双排列,裂解时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为致病的重要因素。根据荚膜多糖可将该菌分为A、B、C、D、E、X、Y、Z、W135、H、I、K、L等13个血清群,其中A、B、C群占90%以上。我国的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群仅占少数。。

584。二、发病机制脑膜炎双球菌侵入鼻咽部后,若人体免疫力强,可迅速被消灭;若免疫力较弱,病菌就在鼻咽部繁殖,大多无症状成为带菌者;少数上呼吸道炎症自愈。仅当人体免疫力明显低下或细菌毒力较强时,病菌从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短暂菌血症,临床可无症状,或仅有皮肤、黏膜出现淤点而自愈。极少数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菌体自溶后释出大量内毒素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表现为暴发型流脑。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微循环障碍和凝血系统被激活而促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表现为休克,皮肤出现明显淤斑和出血。。

585。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586三、护理评估案例3-11患者男性,10岁,学生。因3日来高热、头痛伴呕吐于11月3日就诊。患者3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高热达39℃以上,伴畏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多次喷射性呕吐,吐出食物和胆汁。既往体健,所在学校有类似患者发生。查体:T39.5℃,P112次/分,急发热病容,神清,皮肤散在出血点,劲有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WBC15.4×109/L,N0.90,L0.10,PLT160×109/L。问题: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3.健康教育重点是什么?。

587。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以带菌者为主,直接由患者传播少。患者在潜伏期末及发病的10日内均有传染性。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以上。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普遍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可散发,以冬春季为多,3~4月份为发病高峰。。

588。2、身体状况1.普通型身体状况2.暴发型少数患者起病急剧,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儿童多见,暴发型可分3型。本病绝大多数为普通型,病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数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4.慢性型少见,一般为成人患者,病程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

5892、身体状况(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日,此期易被忽视。(2)败血症期:多数起病后迅速出现高热、寒战、体温迅速高达40℃以上,伴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及全身痛,精神极度萎靡。(3)脑膜脑炎期:除败血症期高热及中毒症状外,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以及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抽搐及意识障碍。(4)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皮肤淤点、淤斑吸收或结痂愈合。神经系统检查恢复正常。图3-12流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

5902、身体状况暴发型可分3型。(1)休克型:严重中毒症状,急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淤点、淤斑,可迅速增多融合成片。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唇周及肢端发绀,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昏迷。(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常于1~2日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惊厥,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脑疝。(3)混合型: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591。3、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2.脑脊液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在10×109~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2.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流脑的重要方法。典型的表现是压力增高,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常超过1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

592。3、辅助检查3.细菌学检查4.血清免疫学检查3.细菌学检查可取皮肤淤斑处的组织涂片染色或离心沉淀脑脊液沉渣涂片染色,血液或脑脊液细菌培养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收集标本。4.血清免疫学检查可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流脑特异性抗原,用间接血凝法ELISA等方法检测流脑特异性抗体。有一定参考价值。。

5934、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本病具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特点,临床上表现骤起发病、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短期内危及生命,故在流行期间在人群中将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家庭人员和社会人员以及患者之间不能密切接触,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患者孤独感明显,部分患者由于后遗症而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等。小儿因不适应陌生环境而烦躁、情绪低落、哭闹、依赖性强。。

594。5、治疗要点1.普通型目前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要点2.暴发型败血症休克型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迅速纠正休克,防治DIC。流脑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

595。1.体温过高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有关。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脑膜炎双球菌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有关。3.意识障碍与脑膜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4.。

596。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文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

597。1、一般护理隔离按呼吸道隔离至体温正常后3日。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舒适与安静。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保证入量每日2000~3000ml。。

5982、病情观察流脑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①生命体征: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②瞳孔:大小是否一致,形状是否发生变化。③意识:是否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症状。④休克: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唇周及肢端发绀,尿量减少等症状。⑤抽搐:是否出现先兆表现,持续时间等。。

599。3、对症护理1.高热护理2.呕吐3.皮疹①观察体温变化,注意热型、发热持续时间、有无伴随症状等。②保持清洁安静,发热时应卧床休息。③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脉,25%~50%乙醇或32℃~36℃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④如降温效果不明显,为防止小儿发生惊厥,可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应用冬眠疗法或亚冬眠疗法。呕吐时应取侧卧位,呕吐后及进食后应清洗口腔,并更换脏污的衣服、被褥,创造清洁环境。呕吐频繁者可给予镇静剂或脱水剂,并应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①对有大片淤斑的皮肤应注意保护。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并应防止尿液、粪便浸渍。也可用海绵垫、气垫等保护,尽量不使其发生破溃。②皮疹发生破溃后应及时处理。小面积者涂以抗生素软膏,大面积者用消毒沙布外敷,防止继发感染。如有继发感染者应定时换药。③床褥应保持干燥、清洁、松软、平整,内衣应宽松、柔软、并勤换洗。④病室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定时空气消毒。⑤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压疮发生。。

6004、用药护理1.抗菌药物青霉素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应注意给药剂量、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反应。2.脱水剂脑膜脑炎型流脑患者常用脱水剂治疗。3.肝素暴发型流脑并发DIC时常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601。5、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家庭护理等。。

602。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菌苗,保护率达90%以上,使我国流脑发病率大大降低。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加强疫情监测,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或自发病后7日。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应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口罩,注意公共场所及室内的通风,勤晒衣被。。

603。六、要点总结11.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呼吸道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33.典型患者脑脊液外观混浊,似米汤或脓样,压力增高,白细胞可高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及氯化物减少。22.普通型流脑通常分为4期,既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暴发型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及混合型。。

604。七、执考题1.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患者B.慢性感染者C.带菌者D.带菌动物E.献血员2.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A.高热B.休克C.皮肤黏膜淤斑D.颅高压征E.脑膜刺激征。

605。七、执考题3.区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以下哪一下价值最大A.意识障碍的程度B.发热程度C.颅内压增高程度D.皮肤淤点、淤斑E.有无病理反射4.男,11岁。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呕吐2日,神智淡漠1日,于12月入院。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疑诊为流脑。为进一步确诊,以下哪种检查最重要()A.血常规B.细菌学检查C.脑脊液检查D.肛门拭子或灌肠液检查E.脑超声波检查。

606。第七节百日咳百日咳(perssusis)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多发生于儿童。本病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

607。第七节百日咳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608。第七节百日咳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609。一、病原学百日咳杆菌属鲍特菌属,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初分离的菌落表面光滑,称为光滑型(Ⅰ相),毒力及抗原性均强。该菌对营养需求高,若营养条件不好则变异为过渡型(Ⅱ相、Ⅲ相)或粗糙型(Ⅳ相),细菌形态不一,毒性较弱和抗原性丢失。。

610。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咳嗽刺激咳嗽中枢形成持久的兴奋灶,其他刺激(如检查咽部、饮水及进食)亦可反射性引起咳嗽痉挛性发作,当分泌物排除不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引起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感染;长期剧烈咳嗽还可使肺泡破裂形成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痉咳不止,使脑部缺氧、充血、水肿并发百日咳脑病;还可引起面部浮肿,眼结膜及颅内出血。。

611。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612三、护理评估案例3-12幼儿,女,两岁两个月。咳嗽10日就诊。咳嗽呈成串的、接连不断的痉挛性咳,咳时面红唇绀,常在进食、哭闹时出现。查体:T37℃,P110次/分。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WBC30×109/L,L0.70,荧光抗体染色检测百日咳抗原阳性。问题:1.为全面评估该患儿,还需补充哪些内容?2.临床诊断可能有哪些?3.主要护理措施是什么?。

613。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婴幼儿多见,新生儿也可感染。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本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多见于寒带及温带,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高发。。

614。2、身体状况1.卡他期身体状况出现明显的阵发、痉挛性咳嗽,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自发病至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7~10日。最初有咳嗽、打喷嚏,伴低热约3日,以后咳嗽日渐加重,常日轻夜重。3.恢复期此期痉咳缓解、鸡啼样吸气声消失。约为2~3周。4.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百日咳脑病等。2.痉咳期。

615。3、辅助检查2.细菌学检查1.血常规1.血常规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升高,痉咳期最为明显,常为(20~50)×109/L,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60%以上,亦可高达90%,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有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2.细菌学检查(1)细菌培养:发病早期采用鼻咽拭子或咳碟法培养阳性率较高,发病第1周可达9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至第3~4周阳性率仅50%。(2)荧光抗染色法:发病初期鼻咽拭分泌物涂片,或鼻腔黏膜压片,以荧光抗体染色检测特异抗原,有助早期诊断。。

6164、心理、社会状况患儿、家属缺乏对此病知识的了解,易产生对疾病的治疗不耐心,失去信心。。

617。5、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痉咳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如苯比妥钠、地西泮等。若痰液黏稠可用雾化吸入。治疗要点2.抗菌治疗首选红霉素,每日30~50mg/kg,口服或静脉滴注。7~14日为一疗程。3.并发症治疗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单纯肺不张可采取体位引流、吸痰、肺部理疗等,必要时用支气管镜排除局部堵塞的分泌物。。

618。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2.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痉咳引起呕吐或拒食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619。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健康教育。

620。1、一般护理隔离按呼吸道隔离。休息痉咳次数不多,无并发症时,可不必严格限制活动。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室温控制18℃~22℃左右、湿度60%,避免烟尘刺激而诱发咳嗽。饮食护理选择浓稠、不需长时间咀嚼、不久留胃内的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6212、病情观察应观察:①痉咳次数,发作表现及严重程度。②发作诱因。③呕吐次数、量。④注意是否有并发症症状出现。。

622。3、对症护理1.痉咳①减少诱发因素:如寒冷、劳累、情绪激动和吸入烟尘等可诱发痉咳因素。②稀释痰液:应用祛痰剂、雾化吸入等稀释痰液,便于咳出。③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2.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并发症。有舌系带溃疡时常引起疼痛,注意饮食及饮水不宜过热。。。

623。5、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讲解痉咳发作的表现、治疗方法及诱发因素。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624。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按程序接种疫苗。对接触者可用红霉素等药物预防。管理传染源:本病传染性很强,常易引起流行。及早发现患者,及早隔离。发病后7日。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室内空气经常通风,搞好个人卫生管理。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口罩。。

625。六、要点总结11.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本病传染性很强,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22.本病治疗首选红霉素,且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626。七、模拟执考题1.百日咳的传染源是()A.患者B.猪C.老鼠D.虫卵E.狗2.患者确诊百日咳后,隔离类型为()A.消化道隔离B.呼吸道隔离C.严密隔离D.血液隔离E.接触隔离。

627。七、模拟执考题3.百日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脑病B.肺炎C.结膜下出血D.脐疝E.感染4.口服用药应在痉咳后10~20分钟进行的原因是()A.以避免污染床单B.以避免尿液过多C.以避免诱发痉咳及呕吐D.以避免呼吸困难E.以避免用药后不良反应。

628。第八节白喉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瘫痪。。

629。第八节白喉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630。第八节白喉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631。一、病原学白喉棒状杆菌呈杆状或稍弯曲,一端或两端稍肥大,两端常见异染颗粒,革兰染色阳性该菌侵袭力较弱,但能生产强烈外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对热、化学药品抵抗力弱,对干燥、寒冷的抵抗力较强。在各种物品、食品、衣服上可存活数日,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加热58℃10分钟,直射阳光下数小时可灭菌。。

632。二、发病机制由呼吸道或皮肤表层侵入的白喉杆菌,在上皮细胞繁殖,引起局部组织轻度的炎症反应,常不侵入深部组织和血流。白喉杆菌外毒素具有强烈毒性,可引起细胞破坏、纤维蛋白渗出、白细胞浸润。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白喉性坏死组织、白细胞和细菌凝结在一起,覆盖在破坏的黏膜表面,形成本病的特征性假膜。。

633。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634三、护理评估案例3-13患儿,男,9岁。咽痛、犬吠样咳嗽、声嘶3日,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9月21日入院,曾在当地按“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炎治疗,出生后未进行预防接种。查体:T37℃,HR110次/分,R56次/分,吸气性呼吸困难,唇绀,双侧扁桃体Ⅲ肿大,仅留有直径约1cm的小孔,扁桃体上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不易拭去,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四肢末端轻度发绀,厥冷。问题: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可能是什么?2.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3.主要护理措施是什么?。

635。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白喉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飞沫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尘埃传播。普遍易感。本病见于世界各地,以散发为主,冬春季节多发。2~10岁发病率最高。。

636。2、身体状况1.咽白喉身体状况特征性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或失声,甚至吸气时有喉梗阻,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部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3.鼻白喉表现为鼻塞、浆液血性鼻涕,鼻孔外周皮肤受累发红、糜烂、结痂,鼻前庭可有假膜。全身症状轻。4.其他部位白喉皮肤白喉多见于热带地区,伤口、眼结膜、耳、口腔、食管、外阴、新生儿脐带等部位均可发生白喉。常表现为局部假膜,而全身症状轻。2.喉白喉5.并发症。

6372、身体状况1.咽白喉为最常见的类型,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1)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行时应加注意。(2)普通型:起病缓慢,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咽痛,轻至中度发热,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3)重型:全身症状重,体温常超过39℃,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假膜广泛而厚可扩大至腭弓、腭垂及咽后壁。假膜呈色灰白或黄白,边界清楚,周围组织红肿较重,伴口臭。可有淋巴结周围软组织水肿、心肌炎或周围神经麻痹。(4)极重型:假膜较重型更广泛,污黑色,伴有腐败口臭味,扁桃体及咽部高度肿胀,可影响呼吸和吞咽。颈淋巴结肿大,周围软组织水肿而似“牛颈”。体温可高达40℃,伴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可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中毒性休克等,抢救不及时常易死亡。。

6382、身体状况5.并发症(1)中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并发症,也是死亡主要原因。多发生在病程的第2~3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乏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听诊心率加快或减慢,心律不齐。ECG显示T波或ST改变,或传导阻滞、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2)神经麻痹:多发生于病程第3~4周,主要侵犯颅神经,以舌咽神经受损引起的腭咽肌瘫痪最为常见,患儿说话含糊不清、有鼻音、饮水时发呛,悬雍垂反射消失。此外,可见眼肌、面肌、四肢远端肌、肋间肌、膈神经肌、膈肌等瘫痪。白喉引起的神经麻痹,一般可在2~3个月内恢复,不留后遗症。(3)继发感染:主要为A组G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引起肺炎、扁桃体周围炎、鼻窦炎等,自抗生素广泛应用后已很少发生。。

639。3、辅助检查2.细菌学检查1.血常规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2.细菌学检查于假膜边缘擦拭取材,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检出白喉杆菌可确诊。。

6404、心理、社会状况重症患者可引起窒息、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可能在人群中导致心理和社会问题。患者需呼吸道隔离,易引起孤独感,部分可并发神经麻痹而出现悲观情绪。。

641。5、治疗要点1.病原治疗治疗要点2.对症治疗烦燥不安可给予适量镇静剂。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喉白喉梗阻严重时,应气管切开或喉镜取膜。咽肌瘫痪者必要时呼吸机辅助治疗。(1)白喉抗毒素:宜早期、足量一次给予。剂量与年龄、体重无关,而是根据假膜范围的部位大小、中毒症状的轻重及使用的早晚而定。轻、中型为3~5万U,重型6~10万U,治疗晚者加大剂量,喉白喉适当减量。(2)抗生素:可抑制白喉杆菌生长,缩短病程和带菌时间。首选青霉素G,它对各型白喉均有效。。

642。1.疼痛:咽痛与白喉棒状杆菌所致咽部炎症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喉白喉假膜脱落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3.潜在并发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643。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

644。1、一般护理隔离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临床痊愈,然后2次(隔日1次)咽拭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休息轻者卧床休息2~3周,重者及合并心肌炎者应严格卧床休息4~6周以上。病情好转后应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避免劳累。饮食护理急性期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供给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恢复期应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供给。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流质半流质食物。。

645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①监测生命体征。②观察中毒症状的变化。③观察假膜的增减情况。④对喉白喉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喉梗阻的表现。⑤通过脉搏、心律、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心肌炎。。

646。3、对症护理3.喉梗阻轻度梗阻者应保持安静,必要时给镇静剂、吸氧,严密观察病情进展,做好气管切开准备。严重喉梗阻应立即实行气管切开,切开后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2.咽痛可用蒸气吸入或用中药喷咽。。1.口腔护理每日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但动作要轻,忌擦抹假膜,防止出血。。

6474、用药护理使用抗毒素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因注射抗毒素后假膜可能脱落,有阻塞气道造成窒息的危险,应密切观察。②注射抗毒素前应询问过敏史,并且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如过敏试验阳性应按脱敏法注射。③备好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等。注射抗毒素2~3周后注意观察有无血清病症状。。

648。5、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患者出院后应讲解白喉的疾病知识,强调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指导患者实施治疗与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649。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按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疫苗。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易感者外出时应戴口罩。室内空气经常通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

650。六、要点总结11.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22.根据假膜部位不同,白喉可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四种类型。成人和年长儿童患病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其中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部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类型。33.白喉抗毒素可中和局部和血液中游离的外毒素,但不能中和已与组织结合的外毒素,故宜早期、足量一次给予。剂量与年龄、体重无关,而是根据假膜范围的部位大小、中毒症状的轻重及使用的早晚而定。在护理上应注意。。

651。七、模拟执考题1.根据白喉假膜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临床类型居多的是()A.咽白喉B.喉白喉C.鼻白喉D.皮肤白喉E.外阴白喉2.遇有白喉患者,在一般性治疗的同时,应选择下列何种特异性治疗()A.早期适量输血治疗B.早期大量输液治疗C.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D.早期适量类毒素治疗E.早期足量抗毒素治疗。

652。七、模拟执考题3.使用白喉抗毒素,下列那些是不正确的()A.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B.发现过敏者,应进行减敏疗法C.可用于紧急预防D.可用于治疗E.用于治疗必须早期足量4.4岁农村女孩,发烧5日,咽痛。免疫接种史不祥。查在咽后壁、鄂弓和悬雍垂等处发现灰白色膜状物。初步诊断为()A.白喉B.急性喉炎C.病毒性咽炎D.扁桃腺炎E.支气管炎。

653。第九节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fever)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称化脓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

654。第九节猩红热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655。第九节猩红热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656。一、病原学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革兰染色阳性,呈球形或卵圆形链状排列。按其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类抗原(C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U(无I、J)19个组,A组又可依其表面蛋白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A组链球菌还产生红疹毒素、溶血素、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或用一般消毒剂均可将起其杀灭,但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657。二、发病机制A组链球菌由咽峡部、伤口等部位侵入,在局部黏膜及淋巴组织不断增殖产生毒素和细胞外酶,使机体发生感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1.化脓性病变病原体通过M蛋白粘附于咽部黏膜使局部产生炎性变化,咽部和扁桃体红肿,表面被覆炎性渗出物,可有溃疡形成。2.中毒性病变红疹毒素自局部进人血循环后,引起发热、头痛、皮疹等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脱落。3.变态反应性病变部分患者在病期第2~3周时出现心、肾、滑膜组织等处的非化脓性炎症。。

658。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659三、护理评估案例3-14患者,男,9岁。以“高热、咽痛3日伴全身皮疹”于2011年12月21日入院,起病急,突然体温高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咽痛、吞咽痛,发热后第2日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及全身。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曾在当地按“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炎治疗。查体:T39℃,咽部充血并可覆有脓性渗出物,腭部可见有充血或出血性黏膜疹。双肺呼吸音清。实验室检查:WBC20×109/L,N0.90,咽拭子链球菌培养(+)。问题:1.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该患儿的皮疹应如何护理?。

660。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感染后人体可以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661。2、身体状况1.典型症状身体状况3.并发症2.其他类型。

6622、身体状况1.典型症状(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均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相一致。自然病程约1周。部位却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突发于灰白色舌苔上,称为“草莓舌”(图3-14),第3日起,舌苔开始剥落,约1周舌苔尽消(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覆有脓性渗出物。腭部可见有充血或出血性黏膜疹,可先于皮疹出现。(3)皮疹:发热后第2日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称为“粟粒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血性皮疹。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帕氏线”(图3-13)。在颜面、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

6632、身体状况亮或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称“杨梅舌”(图3-15)。皮疹多于48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日内褪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褪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以粟粒疹为重,多呈片状脱皮,面部及躯干常为糠屑状,手、足、掌、指(趾)处由于角化层较厚,片状脱皮常完整,呈手、足指或趾套状。图3-13帕氏线氏线图3-14草莓舌图3-15杨梅舌。

6642、身体状况2.其他类型(1)轻型:近年多见。表现为轻至中等度发热,咽峡炎轻微,皮疹亦轻且仅见于躯干部,疹褪后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有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的可能。(2)中毒型: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中毒性休克等。近年少见。(3)脓毒型:罕见。主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坏死及溃疡,常可波及邻近组织引起颈淋巴结炎、中耳炎和鼻旁窦炎等。亦可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灶。(4)外科型/产科型:病原菌经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咽峡炎缺如,皮疹始于伤口或产道周围,然后蔓延至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6652、身体状况3.并发症(1)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2)中毒性并发症: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666。3、辅助检查2.病原学检查1.常规检查1.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加80%以上,严重患者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5%~10%。尿液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如果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则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2.病原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6674、心理、社会状况此病具有传染性,隔离后与社会交往疏远,易产生孤独、多虑、悲观等情绪,家庭成员由于对缺乏应有的预防知识,对患者关心协作不够,易产生焦虑心理。。

668。5、治疗要点1.一般与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物理降温、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咽部症状较重时可以雾化、以减轻症状。治疗要点2.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每次80万U,2~3次/日,肌内注射,连用5~7日。。

669。1.体温过高与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细菌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皮肤损害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3.疼痛:咽痛与咽及扁桃体炎症有关。。

670。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皮疹护理健康教育。

671。1、一般护理隔离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消毒房间应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照射,衣被经常洗晒,鼻咽分泌物、痰液要吐在纸内烧毁,用过或接触过的东西,应用0.5%石炭酸处理。饮食护理①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②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等。③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食。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④高热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⑤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6722、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①体温变化。②咽痛症状及咽部分泌物情况。③皮疹变化。④注意观察并发症,如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发生,有无出现肾脏损害的症状。。

673。3、皮疹护理2.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勤换衣裤,忌穿绒布类衣裤,以免加重痒感。忌用肥皂,以免刺激皮肤。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75%乙醇涂擦皮肤。脱皮时可涂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油保护皮肤。有大皮脱离时要及时用剪刀剪掉,不能强行撕去,以免出血或发生继发感染。。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温盐水或多贝尔液勤漱口,年龄较小的幼儿,需用生理盐水清洗或勤喂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674。4、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患者出院后应讲述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及疗程,对发热及皮疹的护理方法给予具体指导。。

675。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对集体生活密切接触的儿童,应进行医学观察7日,并酌情采用药物预防。管理传染源:猩红热以轻型多见,患者可在家中治疗及护理。应对患者进行6日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居室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676。六、要点总结11.猩红热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热、咽峡炎,皮疹是猩红热三大特征性表现,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22.发疹往往始于次日,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称为“粟粒疹”,重者可表现为线状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突发于灰白色舌苔上,称为“草莓舌”,第3日起,舌苔开始剥落,约1周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或干燥,乳头粗大突起称“杨梅舌”。皮疹多于48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日内褪尽。。

677。七、模拟执考题1.猩红热的病原体是()A.金葡菌B.病毒C.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D.病毒E.大肠杆菌2.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678。七、模拟执考题3.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A.红霉素B.四环素C.青霉素D.头孢菌素E.氯霉素4.8岁女孩,4周前因猩红热用青霉素治疗好转,2周后又高热不退,四肢关节酸痛,查体:T39℃,精神好,皮疹(-),心率160次/分,奔马律,血培养(-),该患孩最可能的诊断是()A.扁桃体炎B.败血症C.伤寒D.风湿热E.肺炎。

679传染病护理学第4章其它病原体传染病。

680第四章其它病原体传染病案例4-1患者,男性,20岁,农民。7月15日在小河游泳后高热3日,伴畏寒、头痛、身痛、乏力。体检:T39.5℃,巩膜黄染,结膜充血,腋下可见出血点。肝右肋下1.5cm,质中。脾未触及。腹股沟有蚕豆大小淋巴结3个。实验室检查:WBC16.5×109/L,N0.80。尿胆红素+,尿胆素+,尿常规白细胞3~5个/HP,血清总胆红素为10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250IU/L。问题:1.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3.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681。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为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钩端螺旋体病。

682。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学一发病机制二护理评估三。

683。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四护理措施五要点总结六模拟执考题七。

684。一、病原学钩端螺旋体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沿长轴做扭转运动。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呈黑色或褐色。钩体为微需氧菌。钩体的抗原结构十分复杂,分类主要根据血清学反应。目前全世界已知对人致病的有24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我国有19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常见的有波摩那群、黄疸出血群,是世界上钩体血清群、型最多的国家。钩体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敏感,极易被稀盐酸、漂白粉、石炭酸和肥皂水所灭活。但在pH7.0~7.5的土壤和水中,可存活数月。。

685。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重者引起内脏病变。如肺呈弥漫性点片状出血,大量出血可窒息死亡;肝细胞退行性变、坏死、炎症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黄疸;肾间质炎症、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脑及脑膜充血、出血和炎性浸润;骨骼肌特别是胖肠肌肿胀,横纹消失、出血。心肌可有灶性坏死、出血及炎性浸润。。

686。三、护理评估流行病学资料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护理评估。

687三、护理评估案例4-2患者18岁,务农。发冷发热2日于8月15日入院,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皮肤有出血点,入院1日后突然出现心慌气短,心率快,咯血痰,X线胸片,双肺广泛片状阴影。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针对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什么?。

688。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黑线姬鼠是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洪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途径。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强免疫力。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发病最多,8~9月为高峰。青壮年为主,疫区儿童亦易感染。。。

689。2、身体状况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身体状况3.后期(恢复期)2.中期(器官损害期)1.典型症状。

6902、身体状况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起病3日内。本期特征是出现早期感染中毒症候群,为各型钩体病共有的表现。①发热: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多呈稽留热,持续1周左右。②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③身软④眼红⑤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腋窝淋巴结。以上症状可概括为“三症状三体征”,既寒热、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6912、身体状况2.中期(器官损害期)通常分为以下五型。(1)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此型多见,仅有早期感染中毒症候群的表现,无明显脏器损害,可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2)肺出血型:起病3~4日后,毒血症状加重,出现肺出血的表现。(3)黄疸出血型:发病数日后早期感染中毒症候群加重,出现黄疸、出血、肝肾损害等表现。尿中有大量蛋白、管型,重者肾功能衰竭,此为本型主要死因。(4)脑膜脑炎型:此型较少见,一般在发热3~5日,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颈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等脑膜炎表现和/(或)嗜睡、昏迷、抽搐、瘫痪等脑炎征象,重者可发生脑水肿、脑疝与呼吸衰竭危及生命。(5)肾功能衰竭型:主要表现为尿中有蛋白、细胞和管型。发生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及尿毒症等肾功能衰竭表现。

6922、身体状况3.后期(恢复期)多数患者在起病10日后,症状逐渐消失而痊愈,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出现后发症。①后发热:体温正常3~4日后再度出现38℃左右的发热,经1~3日自退,无需处理,此型与迟发变态反应有关。②反应性脑膜炎:少数患者在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表现,脑脊液钩体检查阴性,预后良好。③眼后发症:热退1周~1个月,患者出现脉络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大多数预后好,但反复发作可致失明。④闭塞性脑动脉炎:多发生于病后2~5个月,出现偏瘫、失语、反复短暂肢体瘫痪等,多数患者治疗1~2个月后可康复。。

693。3、辅助检查2.病原学检查1.血常规检查3、血清学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半数左右在(10~20)×109/L,有的可达60×109/L或以上。血小板可见减少。血沉增快是本病一个特征,一般可持续2~3周。2.病原学检查发病1周内取患者血液、尿液、脑脊液可检得钩体,亦可接种于柯氏培养基或幼龄豚鼠腹腔进行培养分离。3.血清学检查用已知抗原检测抗体,如显微凝集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间隔两周双份血清,其抗体效价增加4倍有诊断价值。。

6944、心理、社会状况钩端螺旋体患者常常会表现孤独、多虑、悲观等,对战胜疾病缺少安全感与信任感,多数患者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家庭成员由于对疾病恐惧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卫生知识,故对患者关心协作不够。。

695。5、治疗要点1.一般与对症治疗早期卧床休息,给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B和C,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者行物理降温,烦躁给镇静剂如安定。治疗要点2.病原治疗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内脏损害。青霉素G杀灭钩体效果显著,国内为首选药物。本病治疗原则是“三早一防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大出血和就地治疗。。

696。1.体温过高与钩体感染有关。2.疼痛与钩体感染所引起肌肉损伤有关。四、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3.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毛细血管损伤有关。4.潜在并发症出血、窒息、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697。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潜在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

698。1、一般护理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消耗。病情重者恢复期亦不宜过早活动,直至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后再下床活动。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增加活动量。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低脂、适量蛋白、少渣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多饮水,以补充足够的液体,有明显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699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①皮肤、黏膜出血的部位、范围、分布情况。②有无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及血尿等腔道出血表现,观察发生频率及出血量。③有无肺大出血先兆,如突发面色苍白、胸闷、心悸等;④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⑤及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⑥青霉素注射后注意赫氏反应,突起寒战、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脉搏及呼吸加快应立即告知医生。。

700。3、口腔护理。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腔中残留的血液及呕吐物,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避免剔牙或用硬毛刷刷牙,以免引起或加重牙龈出血。。

7014、潜在并发症护理1.肺出血①确保患者身心得到良好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尽量集中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以利于患者安静休息。②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氢化可的松及止血药物。③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相应的护理。④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当有大量血液或血块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使患者取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轻拍背部以迅速排除气道内及口咽部的血块。⑤患者可因肺大出血而出现出血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或因大量咯血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必须事先做好急救准备,包括抢救药物、吸引器、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等器械的准备。2.呼吸衰竭①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情况。②及时送检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等。③发生呼吸衰竭时,立即予以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④呼吸停止,应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施行机械通气。。

7025、心理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在患者面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

703。6、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2.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告知钩体病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饮食。患者出院时应告知其本病恢复期特点,说明需避免过度劳累,并根据病情,交代休息时间(数周至数月不等)。告诉患者如出现视力下降,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后发症表现时应即就诊。。

704。5、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保护易感者:注意个人防护,接触疫水时,涂防护药、穿长筒胶靴、戴橡胶手套。管理传染源:疫区灭鼠防鼠,圈猪积肥,加强对犬、牛、羊、猫等家畜的管理及动物检疫,对牲畜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兴修水利,防洪排涝。收割前放干田水,结合施肥及使用农药,杀灭稻田中的钩体。加强水源和食物管理,防止被鼠及病畜粪、尿污染。禁止在疫水中捕鱼、涉水、游泳。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及污染物品及时消毒。。

705。六、要点总结11.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为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22.钩体病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传播途径,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主要入侵部位。早期主要表现为“三症状三体征”,既寒热、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中期通常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五型。后期可出现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眼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等后发症。。

706。七、模拟执考题1.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是()A.发热、咳嗽B.长期持续高热C.发热、咳嗽、吐白色粘痰D.发热、恶心、呕吐、腹痛E.发热、头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痛2.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最常见的部位是()A.皮肤及黏膜B.胃肠道C.血液D.胎盘E.生殖道。

707。七、模拟执考题3.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钩体的类别B.钩体的毒力C.钩体的数量D.机体的个体反应差异E.年龄及性别4.确诊为钩体病患者,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及链霉素0.5克约两小时后,出现高热、寒颤、脉快、呼吸急促、两肺少许湿性啰音。BP7O/40mmHg。此情况应首先考虑()A.重症钩体病B.青霉素过敏反应C.链霉素过敏反应D.钩体病并发肺炎E.青霉素治后加重反应(赫氏反应)。

708恙虫病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

709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710病原学球或球杆状,在细胞浆内靠近细胞核旁成堆排列,用吉姆萨染色呈紫蓝色病原学病原体抵抗力弱,加热56℃10min或0.5%石炭酸均可杀灭,对氯霉素、四坏素敏感,但能耐受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链霉素。

71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恙螨叮咬而传播。人群易感性人对本病普通易感。病后对同一血清型病原体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712症状急起发热常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等症状重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毒血症心率快、心律紊乱等心肌炎表现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症状。

713体征其他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

714焦痂。

715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则增多。常有核左移现象。3病原学检查1.病原体分离2.分子生物学检查2血清学检查①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外斐反应;②斑点免疫法、ELISA法、酶免疫测定(ELA)等免疫学检查。。

716治疗要点氯霉素四环素罗红霉素等。

717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恙虫病立克次体血症有关体温过高与恙螨叮咬后导致焦痂形成、皮疹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

718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发热的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

719一般护理患者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消耗,防止并发症发生。病情逐渐好转,全身症状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宜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质的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补充机体营养需求。嘱患者多饮水,昏迷患者给予鼻饲。。

720发热的护理观察热型,定时记录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9℃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出汗后,给予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湿的内衣裤及床单,避免着凉。。

72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心率增快、心率失常、咳嗽频繁伴胸痛、气促、神志改变以及谵妄、抽搐等表现,说明可能并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722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使用氯霉素时需注意血象的变化,观察有无全血细胞减少或出血倾向。服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时应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四环素族药物不宜与牛奶、钙、铁、镁、铋等同服。此外四环素药物能影响婴幼儿骨骼生长、牙釉质发育且有致畸作用,故孕妇及7岁以下儿童禁用。。

723皮肤护理观察皮肤受损情况对疑诊恙虫病的患者应仔细观察皮肤有无皮疹或溃疡,注意焦痂和溃疡的部位、大小及形状,是否继发感染。观察皮疹性质、形态、分布及消长情况。局部处理可用75%乙醇涂擦溃疡周围皮肤,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涂擦溃疡面,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创面,每日3次,直至痊愈。。

724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灭鼠是主要措施,患者不必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注意改善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消灭恙螨孳生地。对于野外作业地区,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恙螨。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工作者,需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晾晒衣被。在流行区野外活动时,为了防止恙螨叮咬,需束紧袖、领及裤脚口,并在外露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5%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宣讲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恙虫病的表现、特点及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

725阿米巴病阿米巴病(amebiasis)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类原虫以滋养体形式侵袭机体,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及肝脏,其对结肠黏膜的侵害导致阿米巴痢疾,肠阿米巴可扩散至肝脏引起肝脓肿。较少寄生于肺脏、脑和脾脏等部位。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病变多见于近端结肠和盲肠。。

726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727病原学三种形态:包囊、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具有感染能力大滋养体有伪足,可吞食红细胞,有侵袭力能力小滋养体为大滋养体及包囊的中间型病原学。

728发病机制与病理包囊被吞食后,在小肠下段被消化,释放出小滋养体,寄居于盲肠、结肠和直肠部位的肠腔。典型的初期病变特点为口小底大、边缘不整的烧瓶样溃疡,溃疡不断深入,可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慢性期肠壁肥厚或偶可呈瘢痕性狭窄、肉芽肿、肠息肉等。小滋养体可侵入肠壁发育成大滋养体,大滋养体在黏膜下层繁殖、扩散,并释放出多种酶,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局限性脓肿。。

729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主要为慢性患者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产生保护性抗体,可重复感染。

730身体状况无症状型普通型暴发型慢性型并发症身体状况。

731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于粪检时查到包囊。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出现临床症状。。

732普通型以腹痛、腹泻开始,每日大便10次左右,量中等,为暗红色果酱样粘液血便,有腥臭味,无里急后重,腹痛常局限于右下腹,大便镜检可发现滋养体。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多无发热或仅出现低热。上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可自行缓解,未经治疗者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733暴发型此型少见。多见于营养不良或体弱者。呈急聚起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和极度衰竭。大便次数可达每日10余次,呈水样或血水样,奇臭,同时伴有腹痛、里急后重、腹部压痛、呕吐。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可出现肠穿孔及肠出血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在1周~2周内因毒血症或并发症死亡。。

734慢性型多为普通型未经治疗所致。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呈黄糊状,有少量粘液及血,腐臭味。症状可持续存在或有间歇,间歇期间无任何症状,常因饮食不当、疲劳、受凉等因素诱发。久病者可有贫血、乏力、消瘦及神经衰弱等症状。大便镜检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

735并发症肠内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结肠病变和肛周瘘管。肠外并发症: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多见。其次在肺、脑等处也可发生阿米巴病。。

736辅助检查免疫学检查粪便检查纤维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

737治疗要点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原治疗甲硝唑、依米丁、双碘喹啉等药物并发症治疗大量肠出血者可输血,肠穿孔手术治疗。

738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腹泻与肠道病变有关。主要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减少、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腹泻有关。。

739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证休息,减少消耗。急性期给予易消化饮食。急性发作控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3病情观察观察每次大便的性质和量,观察有无突然发生的腹痛、腹肌紧张等肠穿孔表现。2腹泻护理保持肛周皮肤黏膜的清洁,频繁腹泻伴明显腹痛者,应遵医嘱给予颠茄合剂或阿托品等解痉剂。。

7404.粪便标本采集留取标本的便盆应清洁,气温低时,便盆应先用温水冲洗,送标本的容器应保持一定温度并立即送检。若服用油类、钡剂及铋剂者,应停用以上药物3日后留取粪便标本送检。标本须新鲜,勿与尿液混合。标本应采集粪便的脓血部分。。

7415.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对发现的患者和包囊携带者,进行彻底的抗阿米巴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合理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人群免疫力。目前暂无疫苗。患者应坚持用药,在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滋养体或包囊呈阴性,方能解除隔离。治疗期间禁饮酒、防止暴饮暴食、加强营养,避免受凉、劳累,以防止复发。出院后3个月内应每月复查大便1次。。

742肝阿米巴病肝阿米巴病(hepaticamebiasis)又称阿米巴肝脓肿(amebicliverabscess),是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肠外重要并发症,以长期发热、肝区痛、肝大有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743主要内容发病机制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措施4。

744发病机制与病理肠壁的阿米巴大滋养体在肝组织门静脉内引起栓塞、溶组织及分裂,造成局部液化性坏死从而形成脓肿。早期以多发性小脓肿较为常见,以后互相融合成单个大脓肿。脓肿以肝右叶顶部较多,脓液呈巧克力酱样。当脓肿有继发细菌感染时,脓液转为黄色或黄绿色,有大量脓细胞,并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745身体状况体温逐渐升高,以弛张热型居多肝区痛为本病的重要症状慢性病例发热多不明显,可有消瘦、贫血、浮肿等肝脓肿可向邻近器官或周围组织穿破或继发细菌感染身体状况。

746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血象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肝脓液检查超声检查。

747治疗要点外科治疗肝穿刺引流病原治疗手术治疗穿刺应在B超定位下进行甲硝唑首选药物氯喹。

748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肝脓肿形成,致热原释放入血作用于体温中枢有关与长期发热、肝脓肿有关与肝脏液化、坏死、脓肿形成有关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疼痛。

749护理措施营养失调的护理给予高糖、足量蛋白质、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定期检查血象,每周测体重一次,评估病人营养改善情况高热护理见第一章第六节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肝区疼痛的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若疼痛影响休息、睡眠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肝穿刺引流护理术前向患者说明肝穿刺抽脓的目的、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脓液的性质、颜色、气味,抽取后立即送检。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面色。。

750疟疾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间歇性、定时性、发作性的寒战、高热和大汗,可有脾肿大及贫血。。

751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752病原学病原体为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人和蚊是疟原虫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宿主人是中间宿主,蚊是终末宿主。病原学。

753疟原虫生活史。

754发病机制当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后,引起异性蛋白反应并释放激肽类物质,出现寒战、高热,继之大汗的典型症状。发病机制进入血中的裂殖子部分可侵入其他红细胞,进行新一轮裂体增殖,如此不断地循环,引起本病间歇性的临床发作。。

755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雌性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经蚊虫叮咬皮肤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

756典型发作寒战期高热期高热期畏寒,先为四肢及背部发冷,逐渐遍及全身,持续10分钟至2小时体温上升至40℃以上,持续2小时~6小时高热后期先是双手和颜面微汗,渐至全身大汗淋漓。

757凶险发作脑型: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或超高热,伴剧烈头痛、呕吐、烦燥不安,2日~5日后出现抽搐。超高热型: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患者常发展为深度昏迷而死亡。厥冷型:患者肛温在38℃~39℃以上,无力、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体表湿冷,多死于循环衰竭。胃肠型:除疟疾典型症状外,患者常有腹泻,粪便先为粘液水便,重者死于休克和肾衰竭。。

758特殊类型疟疾输血疟疾:常发生于输血后7日~10日,临床表现同典型发作,无肝内增殖阶段,故治疗后无复发。婴幼儿疟疾:易发展为凶险型,发热不规则,可有弛张热和稽留热,胃肠道症状明显。脾大显著,贫血,预后差。。

759再燃与复发再燃:疟疾发作数次后,由于体内产生一定免疫力或经过治疗后暂停发作,但红细胞内仍残存疟原虫,尚未完全消灭,经l个月~3个月,出现与初发相似的临床症状发作,但病情较轻。复发:疟疾停止发作,红细胞内疟原虫虽被消灭,但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仍存在,再次侵入红细胞内引起临床发作。其发作与初发相似,也多较轻。复发多在初发的半年以后。恶性疟、三日疟、输血疟一般无复发。。

760黑尿热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腰痛、恶心、呕吐、肝脾迅速增大、黄疸、进行性贫血、尿量骤减、排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761辅助检查血象在疟疾多次发作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可下降。恶性疟因可侵犯各期红细胞,其贫血尤为明显。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但单核细胞相对增高。疟原虫检查是确诊的依据。(1)外周血涂片(薄片或厚片):厚片可增加阳性率,薄片可鉴定疟原虫的种类。(2)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于外周血涂片。血清学检查抗疟抗体在感染后3~4周才出现,4~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762治疗要点抗疟原虫治疗1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氯喹伯氨喹3凶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氯喹等2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青蒿素衍生物甲氟喹磷酸咯萘啶。

763黑尿热治疗立即停用可能诱发溶血的抗疟药物,若血中仍有疟原虫,改用青蒿素、氯喹进行治疗。补充液体,碱化尿液,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贫血者少量输新鲜血;少尿或无尿者按肾衰竭处理。。

764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疟原虫感染、大量致热原释放入血有关体温过高脑水肿、脑疝、黑尿热潜在并发症。

765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黑尿热护理一般护理发作期护理。

766一般护理发作期卧床休息。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发作间歇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富含铁质的食物,补充消耗、纠正贫血。。

767发作期护理观察热型、体温的升降方式,定时记录体温的变化。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棉被,给予热水袋、摄入热饮料。发热期由于高热可致抽搐,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体温控制在38℃以下较为合适。出汗后,给予温水擦浴,及时更换内衣裤及床单,避免着凉。。

768黑尿热护理病情观察出现急起寒战、高热、头痛、呕吐、黄疸、进行性贫血、腰痛、尿量骤减、排酱油样尿等表现,提示黑尿热的发生。对症护理立即停用奎宁、伯氨喹等易诱发溶血反应、导致黑尿热的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诱发心衰。给予吸氧。遵医嘱应用氢化可的松、5%碳酸氢钠等药物,减轻溶血和肾损害。贫血严重者遵医嘱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

769用药护理奎宁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耳鸣、疲乏、头晕;此外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氯喹和奎宁静注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及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心脏骤停,故使用时应控制静滴速度,以每分钟40滴~50滴为宜。联合应用伯氨喹时注意有无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不良反应。应用甘露醇时注意观察心功能情况。。

770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根治现症患者、带虫者和复发患者。对近1年~2年内有疟疾史及带虫者,应在冬春季给予抗复发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防蚊灭蚊。保护易感人群:新进入疫区的人群,可预防性服药。常用的药物有乙胺嘧啶、氯喹等。对患者进行疟疾知识教育,治疗后应定期随访,有反复发作时,应速到医院复查。。

771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um)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结肠、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以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为特征;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772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773病原学雌雄虫体合抱虫卵毛蚴尾蚴童虫血吸虫。

774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775成虫合抱产卵血吸虫生活形态。

776发病机制与病理尾蚴可引起局部微血管充血、白细胞浸润,出现红色点状丘疹,奇痒,称尾蚴性皮炎。成熟虫卵可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沉积于肠壁黏膜下层,可随门静脉血流到达肝,故肝和结肠病变最为显著。肠腔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慢性期可引起肠息肉或肠腔狭窄。肝纤维化致门脉高压、脾肿大、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

777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患者和保虫宿主(如牛、羊、猪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传播途径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带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流行特征青壮年农民和渔民多见,夏秋季为感染高峰。主要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湖沼地区,流行区与钉螺分布一致。。

778身体状况发热过敏反应腹部症状肝脾肿大急性血吸虫病。

779慢性血吸虫病以流行区居民多见,系少量、多次重复感染所致。无症状者仅在普查时发现,有症状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类似慢性菌痢,伴有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及营养不良,肝脾多肿大,有时可扪及增厚的乙状结肠。。

780身体状况腹水型巨脾型侏儒型晚期血吸虫病。

781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为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失代偿表现。表现为腹胀、腹部膨隆、尿少,常有脐疝、腹壁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巨脾型:本型占晚期血吸虫病绝大多数。脾脏肿大时下缘超过脐平线,向右超过腹中线,质地坚硬,可扪及切迹,常伴有脾功能亢进。侏儒型:表现为面容苍老,身体矮小,性器官与第二性征发育不良,骨骼生长发育受限,但智力多正常。。

782异位损害肺血吸虫病:最多见,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一种表现。脑血吸虫病:急性期表现为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慢性期表现多为癫痫发作。其他:皮肤、阴囊、子宫颈、输卵管等部位也可见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

78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血象粪便检查肝功能试验免疫学检查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

784治疗要点急性及慢性血吸虫病以病原治疗为主,首选吡喹酮。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采用内外科结合、对症治疗、病原治疗与中西医相结合的原则。。

785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血吸虫急性感染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有关2腹泻与病变累及直肠、结肠,导致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溃疡有关。

786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腹泻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体液过多护理。

787高热护理见第一章第六节。

788腹泻护理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和颜色,有无腹痛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急性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慢性患者予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若有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血浆、白蛋白,输新鲜全血。。

789体液过多护理腹水量多者,宜垫高床头或放置靠背,以减轻腹水对膈肌的压迫,改善呼吸困难。严格限制钠的摄入,一般钠盐不超过每日2克,进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左右。定时测腹围、体重,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腹水消长情况,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790用药护理应用吡喹酮进行病原治疗时,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并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若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91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对患者、病畜进行普查普治。切断传播途径:消灭钉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保护水源。保护易感者: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开展血吸虫病科普教育向流行区群众宣传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及危害性,不在江河中洗马桶,不去池塘游泳、捉鱼等,积极参加灭螺与新农村建设的改厕工作。。

792钩虫病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钩虫寄生于小肠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轻者可无症状,称钩虫感染。严重者贫血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孕产妇流产等。。

793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794病原学成虫为灰白色寄生于小肠的上段虫卵在温湿土壤中1-2天发育杆状蚴一周后发育为丝状蚴在小肠内经3周~4周发育为成虫病原学。

795发病机制幼虫可引起皮肤和肺的损害,丝状蚴从皮肤入侵人体,可导致皮肤充血、水肿及细胞浸润;蚴虫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点状出血及炎性。发病机制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吸食血液,从而导致慢性贫血。。

796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及带虫者传播途径丝状蚴经皮肤入侵为主要感染方式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且可多次重复感染。。

797身体状况身体状况钩虫性皮炎钩蚴性肺炎消化系统症状贫血症状精神神经症状蚴虫所致症状成虫所致症状婴儿钩虫病孕妇钩虫病。

798幼虫引起的临床表现钩蚴性皮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浮肿、血疱疹,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位。常在一周内自行消失。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包。钩蚴性肺炎感染后3~7日出现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伴发热、气喘,持续数日至一个月。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或点片状浸润阴影。。

799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在感染后1个月~2个月逐渐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隐血或大便带鲜血。贫血症状:钩虫病的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眼花、耳鸣、气促,患者精神不振、脸色蜡黄、指甲扁平或反甲,长期严重贫血可有心脏扩大以至心力衰竭。。

800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精神神经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失眠、智力减退等。部分患者喜食生米、粉笔、泥土等异物。婴儿钩虫病:贫血严重,伴浮肿及感染,重者可并发心衰而死亡。孕妇钩虫病: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及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流产、早产及死胎,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801辅助检查骨髓象血象粪便检查。

802治疗要点病原学治疗常用阿苯达唑(肠虫清)或甲苯咪唑。对症治疗补充铁剂,改善贫血。可同时给予维生素C、B12、叶酸等。。

803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贫血有关与营养吸收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

80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贫血较轻者可从事轻体力活动。贫血程度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并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并发感染。2用药护理应用苯咪唑类药物或噻嘧啶驱虫治疗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副作用。。

805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开展钩虫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不生吃蔬菜,防止经口感染。保护易感人群:在易感染环境下劳动时,避免赤足下田劳动,应穿胶鞋或局部涂擦防护药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钩虫病的临床经过、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驱虫治疗。嘱患者于治疗后半个月至1个月内复查大便,如仍有钩虫卵,应重复驱虫1次。。

806蛔虫病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传染病。本病患者以儿童居多。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腹痛等临床表现。除肠蛔虫症外,还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807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808病原学是人体最大的寄生线虫之一寄生于小肠上段,活体为乳白色或粉红色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整个发育过程需10周-11周病原学。

809发病机制与病理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与蛔虫发育史中不同阶段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在肺内幼虫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哮喘发作。成虫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蛔虫有钻孔习性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其中胆道蛔虫病最为常见。。

810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蛔虫感染者和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土壤、蔬菜、瓜果等传播易感人群人对蛔虫普遍易感。

811身体状况1蛔蚴移行症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可引起发热、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胸片示肺门阴影增粗、肺纹理增多与点状、絮状浸润影。3异位蛔虫症常见的有胆道蛔虫症、胰管蛔虫症及阑尾蛔虫症。2肠蛔虫症蛔虫主要寄生于空肠和回肠,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痛与脐周痛,部分患者可从粪便中排出蛔虫。。

812身体状况4.过敏反应蛔虫代谢产物可引起宿主的皮肤、肺、结膜、肠黏膜过敏,表现为荨麻疹、哮喘、结膜炎或腹泻等。5.并发症大量蛔虫在小肠内缠绕成团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蛔虫自小肠及阑尾穿孔进入腹腔引起蛔虫性腹膜炎。。

813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查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较容易查到虫卵。血常规检查幼虫移行、异位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14治疗要点驱蛔虫治疗可选用甲苯咪唑和阿苯咪唑治疗要点异位蛔虫症及并发症的治疗胆道蛔虫症以解痉止痛、驱虫、抗炎治疗为主。。

815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蛔虫成虫寄生于空肠与回肠上段有关疼痛机械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潜在并发症。

816护理措施腹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

817饮食护理驱虫期间不宜进食过多的油腻食物,避免甜、冷、生、辣食物,以免激惹蛔虫引起并发症。并发胆道蛔虫病者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肠梗阻或严重呕吐者给予禁食。。

818腹痛护理腹痛时酌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放在脐部热敷,或用手轻揉腹部,以减轻腹痛。如上述措施无效,可按医嘱适当使用解痉止痛药。如发现患者腹痛不止,或小儿突然哭闹不休、烦躁、辗转不安,或伴有黄疸、高热不退等并发症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

819药物护理驱虫药物应于空腹或睡前一次顿服,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有恶心、呕吐、头昏或腹痛,可给予对症处理。服药后1日~3日内观察大便排虫数,以了解驱虫效果,定期复查大便,如仍有蛔虫卵,间隔2周再服驱虫药1次。不可多次连续驱虫和任意加大药物剂量,以免引起毒副作用。。

820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在蛔虫感染率高的地区开展大规模普查、普治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清洁的食物。告知患者与家属蛔虫病的症状及驱虫药物的不良反应。驱虫期间避免甜、冷、生、辣食物。。

821蛲虫病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传染病。儿童是主要的感染人群。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822主要内容病原学1发病机制2护理评估3护理诊断4护理措施5。

823病原学蛲虫成虫细小,呈乳白色。成虫主要寄生于回盲部。刚排出的虫卵在宿主体温条件下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病原学虫卵经手、污染食物和水进入人体消化道,孵出幼虫并沿小肠下行,经2次蜕皮至结肠部位发育为成虫。。

824发病机制蛲虫头部可刺入肠黏膜,引起炎症及微小溃疡偶尔穿破肠壁,诱发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应极少数女性患者可发生异位寄生雌虫在肛门周围爬行、产卵导致局部瘙痒长期慢性刺激和搔抓产生局部皮肤损伤发病机制。

825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出体外的虫卵即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肛门-手-口传播人群易感性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并可反复多次发生感染。

826身体状况肛门周围和会阴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夜惊、磨牙等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和下腹部疼痛不适尿急、尿频、尿痛与遗尿。

827辅助检查成虫检查于患者入睡后1-3h,可在其肛门、会阴、内衣等处查找成虫,反复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虫卵检查最常用的是棉签拭子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一般于清晨便前检查。。

828治疗要点病原治疗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为驱蛲虫的首选药物。治疗要点外用药物如蛲虫膏、氯化氨基软膏涂于肛门周围,有杀虫和止痒双重作用。。

829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抓痒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肛门周围奇痒有关睡眠型态紊乱。

830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夜间观察肛门、会阴是否有成虫爬出。对症护理肛周奇痒者于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清洗肛门,并涂以蛲虫膏或2%白降汞软膏,既能止痒又可减少重新感染的机会。。

831用药护理观察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服驱虫药后可出现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密切观察。观察疗效服驱虫药疗程满后,应用棉签拭子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测虫卵,明确是否治愈。。

832健康教育管理传染源:发现集体性儿童机构或家庭内感染者,应进行普查。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玩具等物品,注意个人、家庭及公共卫生。告知患者与家属蛲虫病的症状及病原治疗药物的用法、疗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