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

ID:83562624

大小:63.8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139****0001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先秦部分1第二章秦汉部分3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部分4第四章唐五代部分7 第一章先秦部分知识点名称内容《诗经》简介★★★★★(1)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作品三百零五篇。汉武帝尊为“五经”之一。(2)据音乐曲调不同,分“风”“雅”“颂”。“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反映了百姓生活和思想感情。“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分《周颂》《鲁颂》《商颂》。(3)《诗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包括记叙与描写。比是打比方,有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君子于役》注释★★(1)题解:选自《诗经·王风》,为思妇之辞,其内容为农家妇女内心独白。(2)君子:妇女对丈夫的敬称。《蒹葭》注释★★(1)题解:本诗为爱情诗,选自《诗经·秦风》。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蒹葭》最得“风人深致”;钱锺书《管锥编》说“在水一方”是“企慕之情境”。(2)苍苍、凄凄、采采:茂盛的样子。《氓》注释★★(1)题解:本诗为弃妇怨诗、叙事诗,选自《诗经·卫风》,反映出当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2)氓:古代女子对男子通称,此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称呼,含鄙薄之意。《氓》诗歌详解★★★★比兴及意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喻两人情爱之深;“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两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男子坏到极点。《采薇》注释★★本诗选自《诗经·小雅》,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家念归的真实情况,诗中运用了倒叙手法。《采薇》诗歌详解★★诗歌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艺术特色:末章之佳在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左传》简介★为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尤其擅长描写大规模战争和记录使臣的应对辞令。《郑伯克段于鄢》文章内容★(1)选自《左传》,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不可调和的冲突。文中人物:郑庄公(即标题中的“郑伯”)、郑武公、武姜(姜氏)、共叔段(京城大叔)、祭仲、公子吕、子封、颍考叔。(2)重点语句:“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在说共叔段)《邵公谏厉王弭谤》注释★★★(1)题解:选自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2)进言方式:“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战国策》简介★★本书为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曾加以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注释★(1)题解:选自《战国策》。苏秦:战国纵横家。说:劝说,说服。(2)“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是苏秦潦倒后家人的反应。(3)“引锥自刺其股”中,“股”指大腿,此为悬梁刺股中“刺股”由来。《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文章详解★★★苏秦的游说之辞为全文重点:①苏秦的说辞,引证古今,通过具体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形象地显示自己的政治见解。②善用铺陈排比以夸大其辞,气势逼人地剧谈雄辨,力图煽动对方。 《侍坐》文章内容★★★(2)文中众人(侍坐的人)理想:①子路理想:治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冉有理想:治方六七十之国,“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公西华理想:“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④曾皙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侍坐》注释★★(1)题解:本文选自《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2)“千乘之国”中,“乘”指古代兵车。(3)“且知方也”中,“方”指道理,道义。《齐桓晋文之事》文章内容★★★(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2)文中典故、成语: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寡不敌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文章详解★★★★(1)本文选自《孟子》,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共七篇,其作者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说。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3)推理:从以羊易牛推出实行仁政的根据。《逍遥游》文章内容★★(1)本文选自《庄子》,“若夫乘天地之正”,点明了文章主旨。第一段,用“列子御风而行”说明犹有所待。第二段以许由不接收天下,说明“圣人无名”。末段说到大树樗,也是为了说明“无用才是大用”。(2)文中寓言:鲲鹏变化、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不龟手之药等。《劝学》文章内容★★★文章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以说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蟹六跪而二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来说明“用心躁也”;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劝学》文章详解★本文为议论文,主张人人应自我勉励,努力学习。选自《荀子》(共三十二篇),作者荀子(战国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著有《成相辞》《赋篇》。韩非子简介★★韩非子:战国末期人,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在总结了商鞅、申不害、慎到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学说;其文章分析透辟,论证充分,切合事理,锋芒毕露。《韩非子》五十五篇。《难一》(节选)文章详解★《韩非子》多寓言故事,如以“守株待兔”说明绝不能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以“鬻矛与盾”故事,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的矛盾。其中,“鬻矛与盾”出自《难一·舜之救败》,故《舜之救败》运用了寓言形式。《离骚》(节选)注释★★★(1)“怨灵修之浩荡兮”中,“灵修”代指君王,此处指楚王。(2)“固众芳之所在”中,“众芳”指众多香花美草,比喻众多贤臣。(3)“原依彭咸之遗则”中,“彭咸”相传是商代的贤大夫。《离骚》(节选)诗歌详解★(1)屈原代表作,共373句,2490字,我国古代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2)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强烈的主观抒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釆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湘夫人》文章内容★重点语句:“帝子(湘夫人)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注释★★(1)题解:选自《楚辞·九歌》,通过心理活动刻画湘君形象。本篇与《湘君》是祭祀一对湘水之神的乐歌。(2)“帝子降兮北渚”中,“帝子”指湘夫人。(3)“思公子兮未敢言”中,“公子”指湘夫人。《涉江》注释(1)题解:选自《楚辞·九章》。清蒋骥提出,屈原流放江南有两个段落。(2)(3)“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中,“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桑扈”是鲁国的隐士。 ★★(4)“入溆浦余儃徊兮”中,“溆浦”今属湖南。第二章秦汉部分知识点名称内容《谏逐客书》文章内容★★★重点语句:“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而穆公用之……孝公用商鞅之法……获楚、魏之师……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谏逐客书》注释★★(1)题解:《谏逐客书》是一篇公文,作者为秦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李斯,其人还著有《论督责书》《自罪书》等作品。客:指的是客卿。(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黔首”为秦国对平民的称谓。《谏逐客书》文章详解★★★★(1)《谏逐客书》特点:全文紧紧扣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容易使秦王接受。(2)铺排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和对偶句。贾谊简介★本来得到汉文帝信任,但遭到周勃等权贵忌恨排斥,被文帝疏远;著有《新书》十卷,名篇如政论文《过秦论》,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过秦论》注释★★(1)“六世”指孝公(“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2)“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描述孟尝君等四公子。司马迁简介★★(1)司马迁:字子长;因替李陵辩解,被处宫刑;曾参与修订《太初历》;除《史记》外,还著有《报任少卿书》和《悲士不遇赋》。(2)《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报任安书》文章内容★★★(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2)“盖西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报任安书》文章详解★★(1)句式上,大量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2)修辞手法多样:对比、对偶与排比互相结合,比喻、引用、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穿插运用。《项羽本纪》文章内容★★(1)钜鹿之战:①参与人物:项羽、范增、宋义、高陵君、当阳君、蒲将军等。②成语:作壁上观、破釜沉舟。③情景描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项羽击败秦军后,“诸将皆折服,莫敢枝梧”。(2)垓下之围:①参与人物:项羽、虞姬。②项羽所作诗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4)东城决战:项羽语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李将军列传》文章内容★★(1)李广曾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时为将。(2)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3)“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然“为列侯,位至三公”指李蔡。 《李将军列传》注释★(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论语》。(2)“然虏卒犯之”中,“卒”通“猝”,突然。(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蹊”指的是小路。《李将军列传》文章详解★(1)李广形象:武艺超群,谋略精当,机智果敢;身先士卒,治军简易,对士兵关爱有加;功勋卓著却怀才不遇。(2)整体以时间为序,叙事详略得当;对比手法:①以匈奴射雕者与李广对比,突出其高强武艺;②以程不识严谨刻板的带兵风格与李广对比,突出其简易的带兵风格;③以李蔡的仕 途平坦来对比李厂的官场遭遇等。班固简介★★字孟坚;其著作《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体例基本承袭《史记》而略有改变(没有世家);有代表作《两都赋》等。《苏武传》文章内容★★★(1)苏武所说的话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2)苏武指责卫律(劝降苏武):“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3)本文提到的有李陵、卫律、虞常、张胜。成语“雁足传书”出自本文。汉乐府简介★(1)根据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分类,汉乐府诗多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中。(2)汉乐府擅长叙事;多采用杂言和五言;语言比较口语化。《十五从军征》注释★(1)题解:《十五从军征》属梁鼓角橫吹曲,是一首叙事诗,又名《紫骝马歌》。(2)“不知贻阿谁”中,“贻”指的是送,赠送。《十五从军征》诗歌详解★★本诗一开头就直入主题,统摄全篇,然后截取他从近乡到归家这个片断,“道逢”四句借与乡邻的问答(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勾勒出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歌内容★★兰芝与小姑话别:“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是兰芝对焦母所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注释★★(1)本诗最早见于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后人取此诗首句名《孔雀东南飞》。(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故事发生于东汉建安年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歌详解★★★(1)思想意义:①本诗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②性格的悲剧:兰芝外柔内刚;仲卿性格懦弱无能。(2)人物形象:①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不卑不亢、有教养;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外柔内刚;温柔体贴,深情专一;果断忠贞,具有一的反抗精神。②焦仲卿: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善良孝顺。③焦母: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④刘兄:专横冷酷、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古诗十九首简介★(1)最早收录于南朝萧统所编《文选》。作品为抒情短篇;形式多用五言,善用比兴寄托;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行行重行行》注释★(1)题解:《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2)生别离: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设想丈夫另有所欢。《行行重行行》诗歌详解★(1)本诗末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以自我宽慰作结。(2)本诗用语和节奏上回环复沓、反复咏叹。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用比兴手法表达思妇对远行君子的恋情。《迢迢牵牛星》注释★★(1)题解:《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全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字词语。(2)终日不成章:借用了《诗经·小雅》篇中的诗句。(3)泣涕零如雨:借用《诗经·邶风》中的诗句:“瞻望不及,泣涕如雨。”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部分知识点名称内容曹操简介(1)字孟德;被曹丕追尊为武帝;今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 ★传统。著有《蒿里行》《观沧海》等,有《魏武帝集》。《短歌行》注释★★★(1)“短歌行”为乐府旧题;“行”是一种体裁。(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的原句,用来表示对贤者的思念;“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的句子,表示礼遇贤才,盛情接待。(3)“契阔谈宴”中,“契阔”指聚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用乌鹊比喻,贤者在寻找依托。(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的愿望。《七哀诗》注释★(1)题解:《七哀》是乐府旧题。(2)“西京乱无象”中,“西京”指长安。(3)“豺虎方遘患”中,“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4)“悟彼下泉人”: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英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心情。《登楼赋》注释★★(1)《登楼赋》中的“楼”有三种说法:当阳城楼、荆州城楼;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应为麦城城楼。(2)“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断粮,有“归欤归欤”之叹。(3)“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晋国囚禁后,仍演奏楚国的乐曲。表示不忘故国。(4)“惧匏瓜之徒悬兮”语出《论语》。比喻自己有才能而生怕不得任用。(5)“畏井渫之莫食”:比喻自己修身洁行却不被任用。曹植简介★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诗歌五言诗的发展很有影响,有《曹子建集》。《赠白马王彪》注释★★(1)本诗最早见于《魏氏春秋》,序文最先见于《文选》。(2)“谒帝承明庐”中,“帝”指的是魏文帝曹丕。(3)“年在桑榆间”指的是人到晚年。(4)“孤魂翔故域”中,“孤魂”指曹彰。《洛神赋》注释★(1)“黄初三年,余朝京师”中,“黄初”为魏文帝曹丕年号,“京师”指魏都洛阳。(2)“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中,“君王”指曹植。《洛神赋》文章详解★(1)本文为抒情小赋,用神话传说作象征寄托,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写洛神体态。“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写洛神容颜。“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描写洛神行动。《陈情表》文章内容★★(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注释★★★(1)本文是李密向西晋武帝司马炎所上表文。(2)“逮奉圣朝”中,“逮”指及,到。(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圣朝”指晋(西晋)。(4)“少仕伪朝”中,“伪朝”指蜀汉。(5)“死当结草”中,“结草”为报恩之意。(6)“乌鸟私情”比喻对长辈的孝心。左思简介★字太冲;现存十四首诗,主要内容是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有《左太冲集》。《咏史》注释★(1)金张:西汉金日磾与张汤两大家族的子孙,凭借祖先功业,世代都做大官。冯公:西汉武帝时的冯唐才能出众,但直到头发白也不被皇帝重用。(2)名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出自《咏史》。 陶渊明简介★(1)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2)主要成就是写了许多田园诗,有《陶渊明集》。《咏荆轲》诗歌详解★★(1)咏史诗,取材于《史记》,表达了反对暴政、憎恶暴君的抗争精神。(2)全诗分为四个部分,着重描写易水饯别的场面。(3)此诗风格豪放悲壮,属于“金刚怒目”式作品。《归去来兮辞》诗歌内容★★(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象征自己无心出仕,有意归隐)《归去来兮辞》(1)题解:本文为抒情小赋,其中的“辞”指的是一种文体,即赋。 注释★★★(2)“三径就荒”:以“三径”指隐士居住地方。(3)“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指的是领会,明白。(4)“帝乡不可期”中,“帝乡”指仙境。谢灵运简介★谢灵运,世称谢康乐,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打破了东晋以来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有《谢康乐集》。《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歌详解★★(1)本诗是一首山水诗。(2)艺术特色:①结构细密。②景、情、理融为一炉。③多用对偶。(3)对偶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对偶句)。”“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鲍照简介★(1)字明远,世称鲍参军;致力于七言乐府诗的创作,促使七言歌行逐步成熟;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钟嵘说他“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发出了“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不平之鸣。有《鲍参军集》。江淹简介★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历仕宋、齐、梁三代;作诗善于拟古,有《杂体诗》三十首;“江郎才尽”主人公;有《江文通集》。《别赋》文章内容★★★(1)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2)描写从军者之别:“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3)描写夫妇之别:“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4)描写情侣之别:“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注释★(1)题解:《别赋》可能作于江淹早年贬官建安吴兴时期。(2)韩国:指聂政刺侠累;赵厕:指豫让刺赵襄子。吴宫:指专诸刺吴王僚;燕市:指荆轲刺秦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金谷园,晋石崇所造。《与陈伯之书》注释★★(1)“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中,“因”指顺应;“明主”指梁武帝萧衍。(2)“开国称孤”中,“孤”是王侯自称。(3)“闻鸣镝而股战”中,“股战”大腿发抖。(4)“圣朝赦罪责功”中,“圣朝”指梁朝。《与陈伯之书》文章详解★★(1)本文是一篇骈体书信,是丘迟奉命写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的劝降信,陈伯之收信以后,权衡利害,率兵归梁。(2)艺术手法:运用对比,说理透辟。用典较多:增加了情理的内涵。《北山移文》文章内容★周子隐居山中时:“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接到诏书后:“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北山移文》注释★(1)北山: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移文:一种古代官府文书。(2)“干青云而直上”中,“干”指凌驾。(3)“岂期终始参差”中,“岂期”指哪里想到。(4)“苍皇翻复”比喻变化不定。(5)“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典出《淮南子》。《北山移文》文章详解★★★(1)本文为骈体文,意在揭露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戳破他们“身居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隐而复仕、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2)主要写作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干宝简介★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晋元帝时著《晋纪》;写就《搜神记》,以“发明神道之不诬”;其《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刘义庆简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招聚文学之士撰《世说新书》,即《世说新语》,为我国古代著名笔记小说,鲁迅指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子猷访戴》注释★(1)题解: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任诞》;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2)“四望皎然”中,“皎然”指雪白明亮的样子。“即便夜乘小舟就之”中,“即便”指随即。“经宿方至”中,“经宿”指一夜。《周处》注释★★(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周处为西晋人,字子隐。(2)“而处尤剧”中,“尤剧”指特别厉害。(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中,“冀”指希望。(4)“何忧令名不彰邪”中,“令名”指美名。 《周处》文章详解★(1)本文意在赞扬周处的改过自新,这是全文重点。(3)写周处改过自新,突出三点::一是“侠气”。二是“有自改意”。三是陆云对他的教诲。第四章唐五代部分知识点名称内容《在狱咏蝉》注释★(1)题解:本诗为骆宾王所作五言律诗,咏物诗。(2)“来对白头吟”中,“白头”为诗人自指。“白头吟”语意双关。(3)“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流水对。《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注释★(1)“班声动而北风起”中,“班声”指马声。语出《左传》。(2)“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李敬业为失去世爵、谪居外地而伤感。(3)“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中,“一抔之土”指皇帝(唐高宗李治)的陵墓,“六尺之孤”:死了父亲的男孩,称孤。此指嗣位的中宗。《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文章详解★★★(1)本文作者对武则天严词挞伐,有些夸大失实之处。(2)艺术特色:①文章开篇单刀直入,用一“伪”字彻底否定了武氏执政的合法性。②本文是用骈体写的檄文,通篇运用排偶句式。③文中叙事、议论、说理、抒情兼而有之,且情感饱满,辞采飞扬。王勃简介★★★(1)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诗文作品为四杰之冠;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文章内容★★(1)文中的人物:徐稺(徐孺子)、李广、孟尝、冯唐、贾谊、终军等。(2)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全篇文眼)“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卢照邻简介★卢照邻,字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有《幽忧子集》。《长安古意》注释★(1)本诗为七言古诗,主要采用了铺排手法,多次运用了“顶真格”。“借问吹箫向紫烟”,用弄玉吹箫嫁萧史的典故。典出《列异传》。(2)“得成比目何辞死”中,“比目”指比目鱼,用来比喻男女相爱。(3)“寂寂寥寥扬子居”中,“扬子”指西汉辞赋家扬雄。张若虚简介★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一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春江花月夜》注释★★(1)本诗为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实指思妇心头的离愁无法排遣。(3)“鸿雁长飞光不度”中,“鸿雁”指信使。典出《汉书》。《观猎》注释★★(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新丰市”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北;“细柳营”为西汉周亚夫屯军地方,在长安西北(今陕西西安)。(2)“回看射雕处”:北齐斛律光曾射落大雕,人们称赞他“此射雕手也”。 《观猎》诗歌详解★★(1)思想内容:本诗为边塞诗、五言律诗。(2)本诗首联点题,用“倒戟法”,以突出听觉感受。颈联在两个动词“忽过”、“还归”的对举中,既展示了打猎地点的迅速转移,也突现了出猎者心情的轻快。诗中用“细柳营”、“射雕”两个典故,都是对出猎将军的赞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初读似各表一意,细读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竹里馆》诗歌详解★★★本诗为五言绝句,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空明澄净的境界,衬托诗人超尘脱俗、宁静恬淡的心境。本诗短小,但饶有趣味:诗中明月照射幽篁和深林,具有明幽相映的特点;诗人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又有静动相衬特点。《出塞》注释(1)本诗为边塞诗,明人李攀龙赞许其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月、汉关是互文见义。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龙城飞将”指西汉武帝时名将李广。《蜀道难》诗歌内容★★夸张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描写蜀道:“百步九折萦岩峦”“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名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风》诗歌详解★★★(1)本诗是一首游仙题材的五言古体诗。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2)本诗“俯视洛阳川”,到“豺狼尽冠缨”,写诗人俯视天下看到了人间战乱的惨象,反映现实的血腥污秽。(3)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本诗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自天上俯视人间,从大处着笔,从宏观的角度描绘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详解★★(1)浪漫主义风格:这首诗所展现的绮丽恍惚、缤纷多彩的艺术境界,首先得之于诗人非凡的想象。其次得之于大胆的夸张。(2)本诗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仙之人兮列如麻”,是梦中所历,展现梦游时所见天姥山奇景,种种瑰丽变幻,令人骇目惊心。《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歌详解★★★(1)本诗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抒发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2)诗歌语言驱遣自如,风格自由奔放:诗的首两句用散文化的长句,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史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句气概豪放,似信手拈来,不见斧凿,贴切流利。《将进酒》注释★★(1)《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铙歌》,多写饮酒放歌内容。(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语出曹植《名都篇》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陈王”指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思王。《将进酒》诗歌详解★★★★(1)本诗重点写借酒销愁,抒发了久蓄胸中的牢骚不平情绪,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全诗气势非凡,允称李白七言歌行的代表作。(2)“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反向对比的夸张手法来揭示诗意。《燕歌行》诗歌详解★★★★★(1)本诗为边塞诗,用乐府旧题,七言歌行体,四句一转韵。(2)修辞手法:对比,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偶,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比喻、夺张、反问、用典等互相配合,增加作品艺术感染力。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注释★★(1)题解:诸公:指与杜甫一起登楼的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四人。(2)“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中“象教”指佛教。(3)“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讽喻趋炎附势的小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歌内容(1)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窃比”私自比拟,指向稷与契看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释★★(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本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一个月。(2)“当今廊庙具”中,“廊庙”指的是朝廷。(3)“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蝼蚁辈”喻目光短浅的小人。(4)“蚩尤塞寒空”中,“蚩尤”为上古部落首领,能兴大雾,这里代指大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本诗为五古长诗,表现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2)“诗史”特性:作者个人的身世和情志,在诗中与当时唐王朝的社会现实得到最紧密的结 诗歌详解★★★★★合,个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当时举世存在的苦难,这首诗堪称真正的“诗史”长卷。(3)杜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代表作。《登高》诗歌详解★★★(1)诗中“悲秋”二字是全篇诗眼,绾合写景与抒情:①前四句写景,着眼“秋”字,写登高所见秋天景色。②后四句抒情,着眼“悲”字,抒登高所生的情怀。(2)艺术特色:①语言极为精炼。②通篇运用对偶。首联中“风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是句中对。有人甚至称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③音调的调配也颇讲究。《又呈吴郎》诗歌详解★★★(1)思想内容:本诗是以诗代简之作、七言律诗。(2)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的艺术表现手法。(3)诗歌的劝告措辞委婉,入情入理;诗人善用虚字作为转接。《逢入京使》注释★“双袖龙钟泪不干”中“龙钟”的意思是沾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歌详解★★(1)主旨内容:本诗为边塞诗、七言歌行。表现了豪迈乐观的情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无不胜的坚强信心,以及高昂的爱国精神。(2)本诗“将军”以下六句均系虚拟之辞。(3)艺术特色:①环境描写:这首诗意境雄浑壮奇,善用夸张手法绘景状物。②细节描写,如“半夜行军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幕中草檄砚水凝”等,把边地深夜的严寒、大漠夜行军的艰辛等情景表现得十分逼真。③音乐性强。句句押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吊古战场文》注释★★(1)本文为李华出使朔方(治所灵州,在今宁夏灵武西南)时所作骈体文。李华,字遐叔。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之一,与萧颖士齐名。(2)“平沙无垠,夐不见人”中,“夐”指遥远。《滁州西涧》诗歌内容★★《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李益简介★李益,以写边塞题材闻名当时,内容丰富,雄浑高奇。七绝成就最高,明代胡应麟《诗薮》评为“开元以后第一”。韩愈简介★★(1)字退之;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又称韩吏部。(2)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孟郊开创险怪诗派,开“以文为诗”的风气;有《昌黎先生集》。《送孟东野序》文章内容★★★★重点语句:“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西塞山怀古》注释★★★(1)题解:《西塞山怀古》为怀古诗、七律。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2)“王濬楼船下益州”中,“王濬”字士治,西晋武帝时官至益州刺史。(3)“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为三国时吴国都城,此指吴国被灭亡。(4)“一片降幡出石头”中,“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文章详解★★★(1)本诗为政治抒情诗、七言律诗。(2)中间四句对偶极佳: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工对,且在赋中兼有比兴。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又是流水对,前后连贯,以骈偶之词运单行之气,意境深远。《段太尉逸事状》文章内容★(1)本文中,痛斥焦令谌的人物是尹少荣。(2)“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中,“汾阳王”指郭子仪。(3)“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中,“副元帅”指汾阳王郭子仪。《段太尉逸事状》(1)《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指段秀实。 注释★★(2)“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中,“尚书”指郭晞。(3)“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中,“晡食”指的是晚餐。《种树郭橐驼传》注释★★(1)《种树郭橐驼传》的“橐驼”在文中指驼背。(2)本文为纪传体讽喻性散文,作于长安。作者借郭橐驼谈种树之道,形象地提出自已的重要政治观点:与民休养生息,不可生事扰民。张籍简介★★(1)字文昌,原籍吴郡;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韩愈学生;(2)与王建齐名,所作世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王建简介★★字仲初,颍川人,《水夫谣》作者;擅长乐府诗,题材与风格与张籍相似,所作世称“张王乐府”;有《宫词》一百首、《王司马集》。白居易简介★★(1)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2)讽喻诗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组诗;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艺术成就;与元稹并称“元白体”;有《白氏长庆集》。(3)《长恨歌》的主题有三种说法,即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杜牧简介★★(1)字牧之,京兆人,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古体诗雄豪健峭看,近体诗情致俊爽,七绝尤有远神逸韵;有《樊川集》。(2)其诗“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妃子”指杨贵妃。《早雁》诗歌详解★★★(1)本诗是咏物诗;主旨是同情边地人民的遭遇,讽刺朝廷的麻木不仁。(2)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层次内容):整体上运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抒情达意,表面上句句写早雁,实际上句句写难民。《安定城楼》注释★★(1)“贾生年少虚垂涕”中,“贾生”指贾谊,西汉时人。其事见《史记》。(2)“王粲春来更远游”中,“王粲”为东汉建安七子之一。(3)“欲回天地入扁舟”,暗用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事。(4)“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以庄子和鹓雏自比。典出《庄子》。《锦瑟》注释★★(1)题解:仿《诗经》旧例,取起首二字,此篇可视为“无题诗”。(2)“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3)“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古代蜀国君主杜宇,号望帝。陆龟蒙简介★★(1)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与皮日休世称“皮陆”。(2)与皮日休唱和之作编为《松陵集》,另有《笠泽丛书》《甫里集》等。《菩萨蛮》诗歌内容★★(1)内容:“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诗经》),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本词写闺怨,表现了女子盛年独处的空虚、寂寞之感。罗隐简介★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越妇言》作者;史称“十上不第”;其文多抗争愤激之谈。自编其文为《谗书》;有《罗昭谏集》。韦庄简介(1)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黄巢起义军至长安时,作《秦妇吟》纪其事;卒谥文靖;(2)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有《浣花集》;其词收入《花间集》者计四十 ★★八首。冯延巳简介★★(1)一作延己,又作延嗣,字正中,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2)其词多娱宾遣兴、流光连景的闲逸之作,但深情委婉,语言清丽,被王国维评为“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有《阳春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