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介词三稿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

ID:8461780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8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_第1页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_第2页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_第3页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_第4页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介词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古代汉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辨析姓名王康学号学生单位宁强县滴水铺中学所在分校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指导教师黄党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制9古代汉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辨析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05秋本科学员:王康学号:【摘要】:“以”字兼属介词、连词,用法很容易相混,难以区别。本文从定义,语言结构,联接的上下文意,来辨析“以”作为介词、连词在具体语言实际运用情况中的复杂现象。把介词“以”当作连词“以”或者把连词“以”当作介词“以”来解释都是不当的。而且,在特定语境中,某个词所具备的词性只能是确定的。【关键词】:

2、连词“以”介词“以”用法辨析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词成句、联句成章、表达多种关系、情态和语气等,往往都离不开虚词。而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意义比较抽象,尤其是兼类词,比如:如、乎、焉、以等在实际语言中很难辨析,以致相互混淆。本文就来辨析“以”作为介词、连词之间的区别。从而掌握“以”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连词和介词的语言形式、语法功能以及在句中的地位一般都不相同,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相混的问题。但是,在古代汉语中的连词或介词大多是共用一个语言形式,用法也有相通的地方,两者往往不易区别。“以”在古汉语中用的范围极广,随处可见,用法是以介词和连词居多。“以”字兼

3、属介词、连词,这是各家语法书都承认的,然而,不同的语法书在辨析“以”字介词、连词区别时往往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就是一家一语,也往往从理论上阐述和具体例句相脱离;同一类型例句中的“以”分别作介词、连词解释以致互相抵触。更有甚者,有的认为特定语境中的“以”字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连词。这样,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大有加以辨析的必要。有人认为“以”字兼属介词,连词,当然可以看成连词,又可以看成介词。我认为这是违反排中律的。因为对同一对象只能有一个确定的看法,不能模棱两可。退一步说既然同一句中的“以”字能够两可,那么何必区分介词、连词,一概论之,岂不省事?更何况词性的兼类,并不是承

4、认两可,它指的是某词在某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我认为,把介词“以”当作连词“以”或者把连词“以”当作介词“以”9来解释都是不当的,而且,在特定语境中,某词所具备的词性只能是确定的。以下就来具体加以辨析。一、从定义上辨析介词的“以”是介绍的意思。《马氏文通》说:“介字云者,犹为实字之介绍耳。”即我们通常说的,介词是把词或词组介绍给谓语,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原因等的虚词;而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种种关系的虚词,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假设关系等。这在一定意义上区分了介词、连词的界限。如:夏,楚

5、子伐宋,以其救萧也。(《韩非子·宣公十三年》)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这两例是“以”作为介词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例是“以”作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或方式。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国语·越语上》“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是“不知其力之不足”和“与大国执仇”的结果。)秦地半天下,……主明以严,将智以武。(《史记张仪列传》)这里的“以”分别连接两个形容词“明”、“严”、

6、“智”、“武”,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定义虽有助于区分,但难以完全确定“以”在具体语句中的词性。以作为介词连词相混的现象颇为普遍。王力先生说“西洋所谓连词和介词,它们的界限在中国语里是不清楚的”[1]如:“楚人伐宋以救郑”《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是属于介词,还是连词很有争议,这一例子稍后再作详细分析。二、从语言结构上辨析介词“以”后面一般是体词或体词性词组,组成介词结构,置于谓词前或后,充当谓语的状语或补语,起修饰作用。它除宾语前置或宾语省略外,一般是把体词介绍给谓语,而不能直接与谓语发生关系,如: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7、,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例中介词“以”只是把体词介绍给谓语,而不能直接与谓语。而连词“以”连接两项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它只有连接作用,而无修饰作用,不做句子成分,而且词汇意义不实在,如:秦地半天下,……主明以严,将智以武。(《史记张仪列传》)中的“以”只有连接作用,而无修饰作用,不做句子成分,就是连词。介词“以”组成介宾结构,并把后者介绍给谓语时才有语法意义。它的宾语可以省略而连词“以”必须联结前后两项,两项均不能省略。9三、从联接的上下文意义辨析介词“以”的主要功能是把体词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