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

ID:9028223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上传者:U-5734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_第1页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_第2页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_第3页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享乐主义人生观是剥削阶级极力推崇的一种人生观,它最初萌芽于古希腊的昔勒尼学派提出的“快乐主义”,认为寻找快乐的感觉是人的天职,是人最高本质的东西。在此影响下,就产生了狭义的享乐主义也就是极端的享乐主义思想,把追求肉体和感官的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与西方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都是抵制这种思想的,把节欲廉洁当作一种美德。但在中国古代也有同样主张的人,比如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他提出“为我”“重己”的主张,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当做人生处世的法则。他说:“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就是说人活着是为了吃好、穿好、喝好、听好、玩好,享受满足口腹耳目欲望的快乐。这是他主张“乐生”“纵欲”观点的具体体现。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生目的和价值不外是发财致富和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18世纪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说:“自然改造我们全体动物,目的是为了要我们快乐。”英国的功利主义者把追求个人享乐说成是至高无上的目的,认为人生就是彻底的享乐。他们说:“不能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享乐。”虽然,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享乐主义,对于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有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这种人生观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以“为我”“重己”为核心的。随着封建制度的被推翻和无产阶级的发展,这种人生观逐步变为腐朽和反动。4 马克思曾经指出:“享乐哲学一直只是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至于他们的享乐方式和内容始终是由社会的整个制度决定的,而且要受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影响,则已经不用说了;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图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它就变成了空话。”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享乐主义人生观的阶级实质,批判了把资产阶级腐朽人生观说成是整个社会人生观的错误理论。可见,享乐主义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和纵欲主义,是他们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的反映,资产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因此,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把这种生活看成是幸福的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说过:“人要在他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饱睡足,他还算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在他们看来,如果享乐主义将人的低层次需要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那就是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合理的,正当的,但人的物质享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决不是生活的全部。享乐主义的现象和表现,古今中外都有。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到人称“江山夺半壁、美女占一群”4 的洪秀全;从建国初期被问斩的刘青山、张子善,到近年来被送上断头台的成克杰、胡长清,他们的身上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享乐主义的烙印。当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一股享乐主义之风渐起渐盛,在一些人眼里,钱就是身份地位,能挣会花就是本领,超前消费就是品味时尚,几十万元的宴席、上百万元的手表、上千万元的结婚典礼、上亿元的超豪华别墅都纷纷冒了出来。享乐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从时空上来看,物质贫乏的年代可能发生,物产丰富的盛世更易泛滥;从对象上来看,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人穷人。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受享乐主义的考验。比如,有的同志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有的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有的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这些现象,虽然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享乐主义,却有享乐主义的苗头和倾向,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克服,就会滋生甚至发展为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滋长和蔓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能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有的文明成果。享乐主义鼓吹尽情纵欲,把社会财富看作自我贪婪俘虏物,畸形享乐挥霍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放荡无度地追逐物欲,侵扰社会秩序,腐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毒害人们心灵,造成家庭矛盾,滋生社会腐败,甚至将人引上歧途,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社会的发展。享乐主义者玩物丧志,沉湎于酒色,沦落为赌徒、食客、酒鬼,萎靡不振,怪嗜成癖,身心颓废。总而言之,享乐至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是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好人生追求。当然,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并不是当“苦行僧”4 、过苦日子、实行禁欲主义。共同富裕、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但富裕并不是追求享乐的理由。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物质上放得下,精神上才能拿得起。不论是焦裕禄,还是王庆平等,他们都是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享受到财富以外的人生幸福和快乐,这是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享乐主义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深刻认清我国的国情,摆脱享乐主义的,正确理解消费和节约的关系,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的观念。当前,我国提倡扩大消费,鼓励大家、买房、买车、旅游,是国家为了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扩大内需,是正当的享受,而不是享受主义。人的合理消费是社会进步过程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反对不顾条件铺张浪费,侵害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利用和征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耕作土地日益减少、可利用资源逐渐枯竭等,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人类的实践证明,过度的享受未必能够产生更多的幸福和快乐。统计证明,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比生活在19世纪末的他们的祖先们平均富裕四倍半,但他们并没有比他们祖先幸福四倍半。有学者甚至认为“消费者社会似乎是通过我们的收入而使我们陷入贫困。”因此,无论是个人、国家还是人类而言,享乐主义都是非常有害的。只有高度重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努力消除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才能保持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M,1997,长春:吉林出版社.2.张文镝,《享乐主义论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20).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人民出版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