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ID:9740720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上传者:U-991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_第1页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_第2页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_第3页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_第4页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1月,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问题,并指明中国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几个主要特点。新常态毫无疑问是相对于就状态而言的,新在于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等和以往相比的阶段性的新特征,还有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常包含稳定、持续的含义,是相对于短期而言的,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进行适时调整并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且经济发展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经常性状态。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启的重要标志。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努力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然而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34123.0亿元,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8018.8亿元,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138.7亿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国内生产总值为487773.5亿元。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2012年和2013年平增长速度的转变是经济新常态的表面特征。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均增速为7.7%,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7.4%,根据目前的数据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率在7.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放眼国际,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的一个普遍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我们必须用平常心对待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为主,大多数产业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支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足、机器设备落后、人员机构臃肿等等。30多年前的产业已经达到了顶峰,处于下坡阶段,亟需调整改革。无论是企业的兼并改组,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要求我们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努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第三产业,扩充服务业的队伍,增加服务的类型,进而完善第三产业。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  (三)增长动力的转变: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的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素驱动。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和约束,经济效益日益降低,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科技技术形势,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的依靠要素、投资驱动的企业必须主动转型,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改革或调整企业机制,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否则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被淘汰出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经济正逐步转换增长动力,逐渐转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新常态。 目前,在分配的过程中也考虑到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也就是说这种分配制度对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趋于稳定,经济增长质量是上升的趋势。从过去偏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向现在和将来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把质量和效益摆在第一位。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与挑战  要全面的分析任何一种事物,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仅要看到国内(内部)这一层面,更要注意国际层面(外部)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  (一)来自国际的问题和挑战  所谓的国际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也就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施加的压力。首先,美国重返亚太(主要表现在军事和外交上),严重影响了我国周边地区的和平安定局面,这样毫无疑问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其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金融领域回归以美元为主导的旧体制,与我国经济密切相关的亚洲金融的稳定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货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再次,生态安全建设要求世界各国减少碳的排放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承担着更多的国家义务,这就对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要求。最后,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就是互联X+的环境下,对传统企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对我国的现有的传统产业体系带来冲击。   虽然在国际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定信心,相信我们能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前途一片光明。  (二)来自国内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给我国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多种矛盾的交织、多种问题的重叠带来各种可以预料和不可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  1.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是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保8、保7等,都是对经济增长下行的积极应对。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最大的压力,房地产投资明显放慢主要是因为商品房的销售量持续下降和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同期下降,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拐点的来临?这是否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带来压力?经济下行的压力还与出口的下滑息息相关,香港转口贸易出口大幅下跌导致出口负增长。经济下行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要调整,只要我们能保住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底线,我们就能够在此期间顺利的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三期叠加的挑战。三期是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再加上世界经济还处于调整之中,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十分复杂。针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制定政策必须慎之又慎。在换挡期,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阵痛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或者说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短时期内部分行业会衰落,尤其是传统行业占比较大的城市,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失业。老百姓会痛,政府也会痛,这种疼痛是值得的。经济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在消化期,前期的刺激政策还没有完全消化,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艰难抉择,决不能再轻易使用刺激政策。三期叠加既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形势的严峻一面,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复杂局势中的积极因素和发展亮点,尽快探寻一条走出三期叠加的现实路径。  3.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里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能力创新、激励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等。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的经费、风险比较大,过程比较艰难,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走创新发展道路。技术的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他方面的创新则是重要支撑,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现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倘若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技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甚至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企业只学会创新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整合能力的提升,由于创新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的,需要对外整合(对外合作、人才招聘等)和内部的整合(管理流程、理念等)。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企业转型的关键。  三、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充分体现出经济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指出:规律不依赖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尊重经济新常态这一规律,积极的适应和引领中国的经济新常态。  (一)深化改革,唤醒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尤其注意行政审批、特许经营、资本市场、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保证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这也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要素,搭建完整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平台。   主要包括实行更全面的平等开放,对所有类型的企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发展金融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融入银行建立民间银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地,狠抓落实,使每项改革措施都切实推行,强化责任。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平衡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两难选择,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就是一对矛盾体,我们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平衡,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首先,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消费增长点、新的区域增长极等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养老、旅游、教育等。新的区域增长极则主要是资源相对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其次,第一产业的内部调整。传统的第一产业是农业,农产品的产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是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我们可以转变观念,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发展特色观光农业、采摘生态园等。再次,第二产业的内部调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努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X络等新兴产业。最后,增强三大产业之间的联通。云端、互联X+、大数据等词语频繁的出现, 预示着当今以及未来信息平台的重要性。推动互联X在三大产业中的融通,提高它们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协调区域发展,改善民生  一直以来,我国存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西北、东北地区可以深化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发挥地区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打造适合本地特色的新经济中心。西南地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湄公河沿线经济新中心。充分发挥广西的海上交通优势,切实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发展,形成面向东盟区域的西南地区开放门户。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整合沿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区域中心。  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实行精准扶贫。在有条件的区域发展大农业, 推行机械化操作,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开办工厂,进行深加工;还可以进城务工,赚取一定的劳务费用补贴家用,进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一批具备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国家政策的倾斜利于发挥其带动优势,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总之,我国经济的新常态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既有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认识新常态的实质的基础之上,主动适应新常态的一系列变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经济理论引领新常态,我国才能从容面对新常态带来的两面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经济新常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纵观全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