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

ID:9752642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7

上传者:U-991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_第1页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_第2页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_第3页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的论文探析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对策  据2005年7月28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一号):2004年财政部对5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证券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13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以及55户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的检查发现,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仅有16名注册会计师的合伙事务所,该所内部管理混乱,质量控制薄弱,从2003年1月到2004年5月间共出具了4098份审计报告,大量审计报告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浙江光大会计师事务所明知杭州萧山之江房地产有限公司存在虚增收入5536万元的问题而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促成该企业骗取了aaa级企业信用等级。抽查发现10户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也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严重失实和有重大疏漏的审计报告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因审计质量不高而严重损害报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现象。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是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将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列为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中之重。.cOm  因此,本文将就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进行论述。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   首先,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衡量其执业质量的基本因素之一。审计质量的重要表现就是审计过程的超然独立性、审计手段的先进性、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审计人员如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带有某种主观偏见,那么其审计意见将毫无价值可言。其次,审计人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素质经验和业务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如果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差,使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或不适当地增减审计程序,对审计中应予关注的问题不予以充分关注,结果只能是审计质量低下。  2.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是审计报告这一产品的生产环节,其中每一环节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也就是说,审计过程是形成审计质量的质量环,类似于一般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审计质量环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审计准备阶段: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这一阶段是将审计质量要求细化展开,转化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计划;(2)审计实施阶段:每一项工作都与审计质量的形成直接相关,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要求,采用科学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来进行;(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最终体现于审计报告,因而这一阶段应对前一步工作进行详细复核综合判断,拟出审计报告。  3.审计方法和手段  审计活动具有内在规律性,必须根据特定审计业务的性质、目的和特点选用科学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如不同的审计客体不同的审计项目就要求有不同的审计证据,而不同的审计证据又要求不同的审计技术与之配合,审计人员要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必须选择适当的审计技术。如果审计人员不能针对具体的审计项目选用相关的审计技术,必然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审计效率的下降和审计质量的降低。审计检查和审计取证,编写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都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广泛采用内部控制测试基础上的统计抽样方法以及计算机审计这一现代化手段,我国审计目前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与此还有很大差距,亟待改进。  4.质量控制及相关法规  (1)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它不同于审计准则,也有别于审计法规。客观地讲,这些年我们在国家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审计规范体系建设。   (2)审计法规是审计工作的法律保障。在审计法规和相关法规中规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或接受委托进行审计,明确审计人、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之间责任关系,有利于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审计法规对审计职责、权限、执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规定,不仅可以维护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3)国家的财经法规是审计中审查和评价的依据。如财政法规、税务法规、金融法规、证券法规、外贸法规、部门规章等,都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业务时的审计评价依据。  5.政府行为  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多是国有企业改制过来,政府机构从本机构或本部门利益出发,往往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和最终的审计意见。从实证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审计的地域性特征较为突出,在前些年公司上市额度稀缺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当地政府为了确保本地企业能争取到来之不易的上市额度,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多配合。面对如此的政府行为,注册会计师作为弱势群体又怎能控制审计的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1.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人员的素质是质量的控制源头,决定执业质量。审计部门重视审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全国党员都在认真学习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时候,审计队伍中党员的保先显得十分重要。保先要求审计党员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提高先进性素质,还要有过硬的能力。对审计党员来说,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专业素质,模范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力争建设一支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审计队伍。  (2)应该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为使注册会计师切实担负起经济卫士的神圣职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专业服务,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就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意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准。   (3)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重视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速知识更新,加强其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专门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等方式,促使审计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审计人员在复杂环境中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洞察力、鉴别力,大力提高审计执业水平;也可以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采取让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审计人员指导新从事审计工作的员工,把审计的实际工作与不断的后续知识培训相结合,不断积累审计知识,增强自己审计过程中的判断力,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