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

ID:9797199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0

上传者:U-3183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_第1页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_第2页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_第3页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_第4页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教材简析一、四册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整套教材共分8册,每两册教材一个循环,其教学内容涉及到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等多个领域,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所执教的三、四年级的教材,像第一册教材中的《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的家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七彩的社会生活》和第二册教材中的《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东西南北中》、《人类共同的家园》构成了一个体系。而第三册教材在第一册教材的原有基础上有所拓展,从《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到《成长的脚步》,从《我的家庭》到《温馨一家人》,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生活在集体中》,从《七彩的社会生活》到《走向信息时代》,而我们今天要聊的第四册教材《这是我们的社区》、《我看家乡新变化》、《好大一个家》、《共同生活的世界》,这四个主题单元在内容编排上既体现了《品德与社会》的整体设计思路[从社区到家乡,逐步过渡到祖国、世界],又在每个单元内容版块的设计上实现了年级的螺旋上升。从这四册教材的框架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材是采用核心课程来设计的,都是以社会生活为中心,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拓展和整合的过程。二、本册教材的特点:1、这一册教材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由近及远,由点到面,随着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而逐步发展。2、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3、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行相统一,使学生社会性和品德协同发展,使他们在知识中激发情感,在情感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三、本册教材的体例:1、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都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教学主题(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入: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丽、安全、文明的社区中。美好社区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并配置了四幅社区生活的图片。)为了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的方式(如歌曲:爱的奉献、爱我中华、心手相连;)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之中。2、围绕教学主题的每一部分,都出现了体现教学重点、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的提示语和关键词,(像第二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对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而“邻里和睦”就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概念。)围绕这样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3、同时为了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每个教学内容又设计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或展示模块,如为学生提供金点子,为学生介绍一些社会性的知识和技能、方法的“聪明谷”;让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或道德行为进行评议,澄清道德是非的“评议角”;向学生展示一些社会风貌或正面的道德行为,提供示范或增长见识的“风景线”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道德。同时这册教材的活动部分形式多样,如辩论、实地参观、展览、调查访问、影片欣赏等,我们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设计。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多维目标的综合课程,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主线与基调,力图为学生还原一种完整的社会图景,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为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作好准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示语、把握关键词、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下面我具体来介绍一下每个单元的内容结构以及教学建议。四、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这是我们的社区单元结构:这是我们的社区1、社区的公共设施2、和睦相处3、精彩的社区生活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是以社区生活为背景,是对三年级下册“话说社区”热爱家乡主题教育的延伸和深化。这一单元就是从“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的物)、(社区的人)“和睦相处”、“精彩的社区生活”三个方面立体地呈现出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小调查”、“辩论会”、“实践园”、“评议箱”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分析社区的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提出自己对社区建设的新设想,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愿为家乡做贡献的主人翁的意识,从而达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懂得与邻里和睦相处”、“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这些教学目标。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要注意与第二册教材《话说社区》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1、社区的公共设施:主题比较:在《社区----我的大家》这一课里,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社区的概况,了解社区内的各种机构以及他们的作用;并认识社区内的设施,懂得爱护他们。而《社区的公共设施》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社区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并学会运用;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并自觉爱护。教材的编写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是全体儿童,注重的共性较多,因而一些教育 内容不可能完全切合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像这一课有社区主要设施的图片,有“小调查”、“实践园”、“生活素描”、“情景剧”、“畅想园”等活动,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里的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明确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地基础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社区的规模、功能发育也不平衡,像我现在住的勤奋小区已具备了一些必用的公共设施,像健身器材、阅览室等,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书上的这些公共设施就在他们身边,但相对一些农村的孩子来说,书上给出的这些,他们是生疏的,甚至是根本没有见过的。(就像我在永强的家,那儿还是以村落为主,现代社区意识不强)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可能会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改或变通,从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内容要点及教学建议:1、像“小调查”这一块我们可以课前开展“我与公共设施交朋友”的活动,让学生们和自己的小伙伴组成调查小组,大家一起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村庄,走进社区,去了解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其中的内容可以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后把孩子们调查来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画的画等,把学生的认识、体验搬进课堂,使课堂与社会融入一体,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2、看“生活素描”,书上是让我们调查社区老人一天使用过的公共设施,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没有和爷爷奶奶们生活在一起,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难把握老人活动的时间,我们不如把这块内容调整为我和我的家人、我的好伙伴一天中分别使用了哪些公共设施,也可以结合《学习活动册》中第5页(我会做)进行调查。3、“辩论会”我们可以把它拓展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做好前期的调查,用收集到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辩论,同时还要进一步到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这样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会远远的超出了教材本身。运用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学习活动册》第2页我要说(双休日,我和小伙伴想到楼下打篮球,可是没有篮,我们想办法来帮他解决问题)。4、书上最后的“畅想园”是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四个事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和睦相处主题比较:在第二册中《可爱的社区人》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社区人包括为社区工作的人和生活在社区的人,了解为社区工作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社区干部的敬业精神;了解在社区居住的人,培养对身边普通劳动者的热爱、尊敬,树立“社区为人人,人人为社区”的意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中国古话让人勾起对和谐邻里关系的无限追忆。而《和睦相处》这一课就是让学生知道邻里和睦对每一个社区成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知道社区居委会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学会正确处理邻里矛盾,体会社区邻里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内容要点及教学建议:在这一课教学中板块意识可以模糊一些,我们可以将9到11页中的故事和13页的社区新闻的搜集结合起来,用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知道邻里和睦的重要性;书上的“辩论角”或是《学习活动册》第8、9页我会说的第2题和我会做让学生辩一辩,学会正确处理邻里关系,还可以让孩子询问家长,介绍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还未解决的问题;结合认识“居委会会”将评选“五好家庭”改为采访活动,评选我们身边“最受 欢迎的好邻居”,让学生议一议怎样做个社区的好邻居。3、精彩的社区生活主题比较:《话说社区》中的第3课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能积极参加;解决参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精彩的社区生活》是让学生知道精彩的社区生活对于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热爱社区,关注“春风行动”等各种社区活动,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内容要点及教学建议:1、书上的第16、17页的“风景线”、“小调查”、18页“展示台”(结合家人社区生活的风采展示。)20页的“社区的节日生活”都是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的精彩。2、第19页的“社区学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区中一个重要场所。(可以结合我们当地是实际情况作调整)3、了解一种重要形式——“春风行动”(“春风行动”只是一种形式,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社区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自觉奉献爱心,这个内容可以从我们当地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身边的事例,像9月份刚开学时,鹿城区教育局组织近1万名学生开展为时四个月的“文明小天使百日社区行”活动。每逢双休日,近1万名学生在各社区开展“同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社区奉献日活动。比如南浦一小的同学们在富荣社区、建设小学的同学们在五马街开展“社区奉献日”和“我为五马街出点力”主题活动,并把同学们制作的坐垫送给老人协会的老年人。沧河小学的同学们到市儿童福利院指导福利院儿童完成作业,给他们讲故事;像我们学校也在双休日里组织学生上街护绿、清扫花坛,为社区居民分发交通安全宣传单,为社区图书馆捐一些书、在超市里当小导购员为顾客热情地介绍,还拿起画笔,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文明家园。)4、“建议箱”中指出的: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共建社区美好的明天,涉及的面很广,有“公共设施”“邻里关系”“社区生活”及其它。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整个单元作总结,把这块内容改为《活动册》p13我会做、p14我来评五、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我看家乡新变化每个人自出生就和美丽可爱的家乡朝夕相伴,因此,热爱家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通过三年级第二册“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单元《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了不起,家乡人》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对家乡有了初步的概念和感情,知道自己是家乡的一员。二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1、《我的家乡在哪里》学会读图,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2、《我来做个小导游》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与家乡的民风、民俗有关的特色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3、《家乡特产知多少》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祖国物产的丰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而自豪。 4、《了不起,家乡人》了解家乡古今名人优秀事迹,向他们学习;了解普通劳动者为家乡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尊敬、感激这些创业者,为他们自豪;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而这一册教材《我看家乡新变化》中的《城乡巨变》、《腾飞的翅膀》、《交通连四方》、《服务在身边》,让学生通过搜集家乡老故事、访问家乡的劳动者、观察家乡的交通、探访家乡的机构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让他们体验各行业不同的生活,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单元结构:我看家乡新变化城腾交服乡飞通务巨的连在变翅四身膀方边1、城乡巨变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使每个人的家乡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乡村小镇,如今高楼耸立,别墅成群,乡间小道已变成宽阔马路,四通八达,家乡的特产正销往全国各地,家乡的产品正成为品牌打进国际市场……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什么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大人们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学生们并不了解,因此,通过《城乡巨变》这一课学习,让学生在调查、采访、观察、对比中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近年来家乡的变化,进一步萌发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同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内容要点及教学建议:1、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小,不可能高瞻远瞩地体会家乡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说句实在话,要我具体说说家乡的变化,我觉得也挺难的,更何况是学生。我们的教材上的“放映机”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老北京的过去,只是一种方法的指导。2、风景线”中所举的例子陕西潼关、苏州园林、京杭大运河都离学生很遥远,如果我们照本宣科,那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错觉: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的故事,没什么好讲的,也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了。再说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凭借,教学过程最终要落实到活生生的儿童认知上。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采用直观具体的教育手法,组织每位学生调查社会、调查家庭,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从搜集的资料、听长辈们的叙述或是从民间传说中知道家乡的故事,了解家乡的过去,并用自己的眼睛从具体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公路绿化、居民住宅、旅游胜地等方面观察家乡的一切变化,用自己的心灵真切去感受家乡的变化,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3、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一些教学资源,课前我们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一些材料,组织学生观看与交流, (像1989年的人民路、2004年的人民路;旧时的客运站、现在的火车站;像温州都市报1月15日刊登的《温州的老照片》或登陆温州热线寻找温州的一些图片,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多途径、多方位地让学生真切感受家乡的变化。)4、书上28页感受家乡的变化可放在全单元最后作总结,或者在这一单元学完后举办“家乡变化图片展”、“我的家乡变化大”演讲会等活动,使课内激发、培养的爱家乡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2、腾飞的翅膀在家乡各行各业劳动的人们,都是家乡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每个地方各行业的发展都和当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矿藏资源等密切相关。《腾飞的翅膀》这一课主要想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知道行业的形成与当地资源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感受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让学生在体验行业劳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内容要点及教学建议:1、调整内容,首先深入了解传统行业的生产情况——“小调查”。《活动册》p19我会做2、探究行业形成与地方资源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关系。用好教材p29-p30的范例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3、感受传统行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风景线”。4、了解家乡的新兴行业,展望发展。根据当地实际来处理。《活动册》p19我会做5、热爱劳动者的教育——“光荣榜”可略处理淡化。(避免与社会二册《了不起,家乡人》重复)3、交通连四方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交通运输业,人类社会的交往和共同活动就不能启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事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以及交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再说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学生耳闻目睹、亲身感受的事实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交通连四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1、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交通网络。2、知道家乡交通方式及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变迁。3、感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学建议:1、感受家乡的交通方式多样,交通网络发达,要形象直观。教材“风景线”只是范例,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如:假日里,用什么方式,经过怎样的路线出门?地图上画一画,小组内说一说。出示熟悉的站牌,发现了什么?你最熟悉的是几路车?为什么?2、了解交通的变化要用好各种信息材料,如:温福铁路、建成“绿色洞头”将在五岛相连公路、建设“生态县”,金丽温高速公路、坐磁悬浮列车到上海等;《活动册》p25我想学3、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关系要生动直观,有说服力。如:认站牌;说说交通带来便利的例子;找家中的外地特产,研究怎样运到温州等。《活动册》p22我知道p23我还要说 4、服务在身边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的一般机构,初步了解这些机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懂得敬老院、福利院、妇联等福利机构所体现的社会关怀。3、懂得个人在享受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服务社会的道理。教学建议:1、“观察角”,认识家乡的各种机构。联系孩子生活所在地的各种机构。《活动册》p26我会做。2、p40、故事屋,体会社会通过各类机构给弱势群体提供的关怀和帮助。3、“走访敬老院”“活动角”,奉献家乡、回报社会。时下,新课程正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最迫切的不是追溯其理论依据,而是希望能真正感受一下新课程的实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叫做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因此,我觉得担任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老师都应当把“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作为自己教学的灵魂,无论是教学语言、授课形式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都应从这个根本点出发,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的花俏、气氛的热烈和活动的多样。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和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心灵拥抱心灵,就一定会在遭遇了新课程的“木然”,接触新课程的“茫然”和走进新课程的“窘然”后,进入“豁然开朗”的课改新境界,走上幸福的课改之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