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

ID:9800330

大小:7.1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0

上传者:U-3183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_第1页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_第2页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_第3页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_第4页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济南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透视王新文摘要: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城市文化特色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必须从战略高度强化其古城风貌、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色,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现有机更新和保护利用。本文阐述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价值,以济南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为例,在对明府城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思想、坚持“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的思路、坚持“修旧如旧、去伪存真”的理念、坚持“持续更新、逐步改造”的原则、坚持“全面策划、分期实施”的策略,对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延续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①”。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城市文化特色在城市竞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济南是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必须从战略高度强化其古城风貌、历史底蕴及文化特色,切实加强对于优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1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价值“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是保存历史遗迹较为丰富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街区。它们是城市文化最基础的载体,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是城市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于留住城市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1.1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凝聚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历史文化教育、城市形象塑造、乡土情节维系、文化内涵认同、和谐城市构建等方面具有综合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无法复制的特征又使其具有不可再生的唯一性特征,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11 这种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妥善而有效的保护,而它们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又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加以利用。现代化的浪潮所产生的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显著差异,使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成为一种“古董”。然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却越来越如陈年老酒,日益彰显出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正如《内罗毕建议》所说:“当存在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的日益普遍化所能造成整个世界的环境单一化的危险时,保护历史地区能对维护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作出突出贡献。这也有助于从建筑上丰富世界文化遗产③”。1.2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城市文化的载体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曾说,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是尚未消逝的历史真实。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生命历程中不可中断的链接,它使今天的生活与历史、与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情感有了物质的依托。原汁原味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保持城市个性和特色的需要,而且是延续城市文化的需要。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文化特色延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城市生命历程的有力见证。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遗迹,以满足人们对昔日文化的感怀,更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延续城市文化甚至生活本身,使当代和后代都能触摸到城市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传统文化“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1.3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④”。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都会留下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烙印。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记录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宝库。它们见证着城市居民建立城市、推动其发展的伟大历程,蕴含着城市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城市的旺盛生命力和不竭创造力,凝聚着城市居民的智慧和辛劳,是城市生命历程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使“城市记忆”变得更为真实。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要远比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古代文化遗址大得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将把城市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思想中,对城市风貌、居民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它们在给予城市居民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开启着人们未来的智慧之门。1.4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不仅意味着建设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大立交等现代化设施,更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指出:“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片面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是在藐视过去迷信今天,结果是标志性建筑建成之日,就是城市原有特色消失之时,最终落得千城一面的境地⑤”。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采取了积极严格的措施保护历史街区,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街区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称道。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重视保护其历史文脉,越是历史文脉深厚的城市越富有魅力。2明府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幽幽古巷绕古城,处处清泉伴人家”11 ,这是对明府城传统风韵和文化意境的生动描述。济南是具有46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明府城是济南城池发展的起源,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老济南繁华的见证,也是济南历史变迁的见证。2.1历史沿革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济南古城城垣经历了历下古城、齐州州城和济南府城三个发展阶段。历下古城发源于今护城河内西南角,面积约30公顷。北魏时期,自古城向东扩大了城垣形成齐州州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济南府城始建于宋代,为土筑城墙。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土筑城垣改建为砖石城墙,面积3.26平方公里。受地形因素制约,整个砖石城墙大体呈方形,拥有庞大规模的济南明城墙自此诞生,明府城发展起源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城中以巡抚署(明德王府)为城市中心,衙署和庙宇均布置在环绕中心的地区。城外围以护城河,城防设施坚固。城垣方正,与中国一般典型的封建府城格局基本一致。2.2文化价值济南明府城2.2.1古城格局独特济南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明府城,是当时山东布政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的驻地。平面布局以其形状不规整、四门不对称为特色。古城北依大明湖,南屏群峰,城内泉池密布,溪流纵横,汇流于大明湖,巧妙地借用了山、泉、湖等自然景观,呈现出“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和“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的绮丽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泉城风貌,是济南泉水文化的集中承载区。由于有天然的泉水、湖泊和依山建城的独特城市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建设城市的典范之一,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2.2历史遗存丰厚明府城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和传统街巷,历史遗存丰厚,是济南人文荟萃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现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6处和历史优秀建筑15811 处。现存保留较好的历史建筑主要有府学文庙、德王府、布政司、辛氏公馆、基督教堂等。其中府学文庙是山东省内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大文庙,也是我国现存重要的府级文庙。街区内将军庙地区保存有天主教堂、题壁堂、将军庙等中西传统庙宇和名人遗迹。独具特色的王府池子,胜似江南水乡的曲水亭街、百花洲,以及诸多名泉,是济南泉水特色的集中体现。芙蓉街、曲水亭街等多条历史街巷基本保持了府城的传统街巷格局和风貌特色,其中芙容街和芙容巷曾是济南府最繁华的商业区,设有旧书、古玩字画、金石碑帖等文化集市,是济南市井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区。2.2.3人文资源荟萃明府城位居古城中心,这一区域突出体现了济南特有的人文居住环境特色,是济南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遗存、传统生活习俗的缩影和市井文化的代表,体现着老济南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济南城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先人赐予今天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是老济南的灵魂和命脉。2.2.4文化价值较高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明府城,历史、文化、人文资源荟萃,是古城济南现存唯一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是济南泉水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在城市的缩影和集中体现,在历史、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济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济南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2.3街区概况解放后,随着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一些机关单位进入明府城原有的重要地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出现了街区工业。文化大革命中,文庙、关岳庙等重要历史建筑遭到破坏,很多泉水枯竭填埋,街区环境恶化。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剧增,住房短缺,老宅失修严重,出现一批居民和单位搭建的违章建筑,致使整个街区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以及房地产开发热潮对古城的影响,对明府城的开发改造强度过大,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诸多反映济南传统风貌的历史遗迹被逐步蚕食,府城风貌特色日趋弱化,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受到冲击。同时,府城内泉池水系填埋严重,传统民居年久失修,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2.4规划审视2.4.1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灵秀。古城内以护城河、环城公园为纽带,以大明湖为中心,串联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城市一面绿水回环,三面翠带起伏,境内河湖环绕,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构成城市风貌的基本特色。以明府城为核心的济南古城,其选址基本符合我国古代风水学说的精髓,且创造性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古城位于华山等山体的南侧,北靠大清河(故道为今黄河所据),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日照、泄洪等问题;南依丘陵山地,由于山体低矮,既无对城市日照的不良影响,又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成为济南泉水之源。这种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格局,堪称建城史上的杰作。古城以珍珠泉为中心,黑虎泉、趵突泉位于古城东南隅和西南隅,形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构图布局。而大明湖、千佛山与英雄山又形成了一个大三角形重复构图。小三角之上,珍珠泉与大明湖正在两个三角形的尖部,把地理区内自然景观的精华和历史人文资源集中于古城中,这种平面构图非匠心之独具所不及。11 独特的古城空间格局2.4.2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城市中部以古城为中心,从千佛山—古城—大明湖—黄河呈现明显空间秩序的南北轴线,融合了济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体现城市风貌基本特色的泉城特色风貌带。风貌带南山北水,以明府城为核心的古城位于千佛山与鹊华九山所形成的三角形构图中央,黄河、小清河横亘城区北部,泉水巧妙地穿流于城区中间,城市与自然环境天造地设、相亲相融。为弘扬济南历史文化传统和泉城特色风貌,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主持编制了《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确定风貌带功能布局自南向北形成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泉城特色标志区和北湖市民文化区三个特色功能区。2.4.3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以明府城为主体的泉城特色标志区位于泉城特色风貌带的核心部位,是集湖光山色、名泉园林、文物古迹、民俗民居等特色文化资源于一体,集中体现泉城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区域。规划确定泉城特色标志区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魅力泉城和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恢复性保护、艺术性更新、创新性改造”的规划理念,按照统筹规划、长期控制、持续更新、逐步改造的原则,以明府城、大明湖、环城公园“一城、一湖、一环”的整治改造为重点,保护明府城的结构肌理,整治改造历史街区,梳理泉池水系,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泉城特色标志区,实现“人城和谐,人水和谐,人文和谐,人居和谐”。11 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3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策略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指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对它的整治与改造应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千万不可粗暴地大拆大改,否则城市失去了史迹,犹如人失去了记忆,沦为丧失历史遗迹的历史文化名城,居民的心理不能不受到影响⑥”。明府城是济南城市历史遗存最丰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切实保护文化遗存,延续文化基因,传递历史文化信息,造福于当代和后代,是制定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前提和根本。3.1坚持“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思想,以文化之“神”塑造街区空间之“形”神形兼备是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理想境地。所谓神,就是蕴涵在城市历史街区形象与风貌、历史与现实之中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体现了历史街区所独有的内在气质和历史文化底蕴;所谓形,就是历史街区的空间形制、历史遗存、街道景观、建筑肌理等外在形象和风貌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只有塑造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历史街区,才能使街区保持永不衰竭的生命力。11 在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首先对街区所特有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名泉水系、文化空间、民居院落、传统习俗、民俗活动等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要素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深入挖掘和准确认知街区所特有的街巷肌理、空间格局、历史遗存、泉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对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总体评价避免了以往仅仅停留在城市物质空间层面的局限,尤其注重梳理和强化城市历史文脉特征和文化底蕴,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核,如齐鲁文化、地域文化、泉水文化、市井文化、城市精神的传统和特征,并将其作为统领整个街区规划的思想内涵和指导理念,融贯到街区空间环境、街巷布局、泉池水系、景观特色的塑造中,确立了规划要突出“府、街、宅、泉、市”有机结合的文化主题:①府——对德王府、布政司、府学文庙等历史职能建筑进行恢复和保护;②街——对明府城内传统老街小巷进行保护和整治,使之成为民风民俗最有特色的载体;③宅——对明府城内留存的官府商贾宅院和传统特色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和更新,体现特色人居环境,满足现代生活需要;④泉——对以珍珠泉、王府池子为重点的泉池及水系,进行梳理、保护和整治,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特色景观;⑤市——对以芙蓉街、茶市街、估衣市街、花店街为重点的传统商业街,进行恢复和改造,展现店铺林立、集市纷纷的繁荣景象。注重街区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历史文脉特征的传承、延续和弘扬,以街区文化之“神”塑造街区空间之“形”,创造“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特色历史街区,再现当年“幽幽古巷绕古城,处处清泉伴人家”的城市意象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独特意境。3.2坚持“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的思路,恢复明府城整体历史文化风貌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在明府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无论是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还是局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均以整体性原则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坚持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思路,实施从整体出发的保护措施,整体还原明府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维护明府城的整体风貌特色。11 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等重要历史街区更新整治方案1.整体脉络。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强调从整体风貌保护出发,继承和保护“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的传统格局,以明府城、大明湖、环城公园“一城、一湖、一环”为主体,保护明府城街巷肌理和泉池园林水系,突出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和“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的泉城风貌。2.历史街区。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的思路,确定重点对明府城内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最为丰富的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专门编制更新整治规划,进一步强化对芙蓉街-曲水亭街、将军庙街和宽厚所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明确划定各自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建设控制区的范围,严格执行不同等级的保护规定。3.泉池水系。泉水为济南之魂,明府城泉眼众多,泉水经由渠、河,汇入大明湖,呈现出“水在石上流,人在水上走”的泉城风光。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四大泉群泉水出露点、地下水脉、地表溪渠以及周边景观的保护和梳理,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好泉水出露点的泉眼、泉池;划定泉脉保护区范围,禁止可能对泉脉造成破坏的深基础工程;对地表溪渠进行岸线恢复与渠底清淤,保持溪渠泉流的自然生态性,恢复“清泉石上流”的自然景观和泉水文化特色。4.街巷格局。坊巷制在明府城内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有的以行业命名,有的以常见物事命名,是民俗文化最集中的载体。据调查,府城内尚存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巷有56条。规划力求保护传统的社会空间网络及原有的街巷格局,保持其自然性、原真性、整体性,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文化价值。3.3坚持“修旧如旧、去伪存真”的理念,保留并延续明府城“文化记忆”11 明府城重要历史遗迹更新整治方案——府学文庙城市重要历史元素具有超乎物质形态范畴的巨大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加强对历史街区所拥有的历史元素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但保护并不是冻结,更新也不意味着制造“假古董”。由于历史街区不像文物那样是凝固不变的,历史街区是鲜活的、生动的生活本身。因此在明府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摒弃以往那种冻结式(博物馆式)保护方法和制造“假古董”的改造方式,坚持“修旧如旧、去伪存真”的理念,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充分挖掘现存历史元素的潜力,延续明府城“文化记忆”。1.街巷格局。规划强调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与更新,保留原有民居四合院的传统街巷形制,尽可能沿袭传统街巷的位置、走向和道路尺度,使街巷保持有机生长的自然形态,保持原有的街巷格局、胡同肌理、空间尺度和院落布局,危房的改造和更新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进行技术修复,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2.遗迹保护。规划对府城内17处省市级历史文物提出严格的保护要求,制定明确的保护措施。府学文庙是街区内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对它的保护修缮应严格按照文物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做到修旧如旧;加强对其他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修缮关帝庙,恢复辛氏公馆原貌,保护修缮后宰门基督教堂,复原将军庙庙宇文化区,设置城墙遗址文化休闲带等。对158处历史优秀建筑按照完全保存、局部保存、风貌整治和重建修复四种类型分别进行保护与改造。3.传统建筑。11 街区内绝大部分民居建筑为一般传统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街区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传统建筑划分为文物类建筑、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六种类型,分别制定保护与更新措施。传统建筑的更新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建筑处理采用传统民居元素、符号、构件,如墀头、花脊,济南特有的燕翅脊、裙板、石墙、罗汉窗等,配合部分钢构架。色彩为灰砖、青瓦、白粉墙,局部木制构件色彩,恢复符合街区历史文化特征和传统特色的建筑风貌。4.民居院落。街区内的一些民居院落充分反映了济南民居文化的传统特色,无论从整体还是单体角度考虑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价值。规划保留传统四合院格局,也采用修旧如故的手法进行修复。①对保存较好并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院落采取拆除搭建、恢复历史格局的保护措施;②对有泉池的院落,重点进行泉池清理和结合泉池的庭院空间设计;③对一般院落,在维持街巷界面、尺度的前提下,更新改造简陋陈旧的民居建筑,部分条件允许的可适量建设二层住宅以提高容积率;④对于过分拥挤、破旧的院落进行拆除修整,仍以四合院的形式重建,功能置换为家庭式旅馆或文化展示、文化陈列、艺术馆等,复兴其文化功能;⑤对民居四合院沿街立面进行整修,与周围环境和街区文化气息相协调。3.4坚持“持续更新、逐步改造”的原则,保护明府城主体功能和街巷肌理历史街区就象一棵大树,需要不断的生长,推陈出新,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应坚持“持续性更新”的理念,从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式及文脉延续等方面都要做到持续更新、动态延续,在保持原有的居民传统生活习俗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内部蕴涵的文化社会等发展潜力,融会到当今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在明府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中,确立了按照“统筹规划,长期控制,持续更新,逐步改造”的规划原则,采用分块小规模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一方面保护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传统风貌等历史特征,一方面延伸或延续其主体功能和街巷肌理。保护与整治、延续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整治的同时,以人为本,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活力,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传承历史文脉,使历史保护与地区建设协调发展。实践证明,积极保护、有机更新是实现历史街区持续性更新的正确途径。在明府城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基底,在此基础上,主要采取了持续性更新的方法:①插入式:拆除原有与街区传统历史文化风貌不相符的建筑,在原有建筑基底上按一定要求插入新建建筑;②填充式:在拆除原有建筑后形成的一片空地上建造新建筑;③更换式:拆除原有建筑后,按照原有格局和肌理新建以替换掉原有建筑。3.5坚持“全面策划、分期实施”的策略,实现明府城有机更新持续发展历史街区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积累形成的,对它的更新整治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新整治工作不可能是大拆大建的短期行为,而要根据街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建筑、产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保护整治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全面策划、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到远、近期结合,科学合理地分期实施,方能取得理想的更新与复兴效果。明府城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是济南“三大亮点”的精华所在。为迎接十一运的顺利召开,尽快使济南的文化特色和品位有一个大的提升,明府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坚持“全面策划、分期实施”,根据“整体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关注民生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尽快“突出亮点、提升形象”的要求,研究确定了近期实施重点建设的内容、项目、计划及资金估算。近期实施项目以突出“泉水文化”特色为核心亮点,通过“改、拆、绿、整、饰”11 等方式,近期重点对芙蓉街、曲水亭街、西更道、明湖路南侧、将军庙等重要街道沿线及王府池子、百花洲等泉池周边进行整治和改造,系统串联起明府城内优秀文物古迹、传统街巷、特色民居和泉池景观等历史文化精髓资源,力争尽快形成历史与现代有机交融、既体现泉城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和活力的文化魅力街区,使明府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济南一张极具展示性的“城市名片”。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命脉。保护历史街区,传承文化精神,对留住城市历史记忆、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的生命在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就没有活力、没有品位、没有前途。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优秀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积极保护、持续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才能得到可持续地永续利用,城市才能保持旺盛的持久的生命力。注释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②引自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③摘自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九届会议通过的《内罗毕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④[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⑤引自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2007年6月北京召开的“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上的发言.⑥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文献1.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2007,(5).2.赵夏.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J].城市问题,2008,(4).3.单霁翔.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上)[J].北京规划建设,2007,(6).4.杨勇翔.城市更新与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02,(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