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

ID:36864420

大小:366.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0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_第1页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_第2页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_第3页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_第4页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根文学与同志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尋根文學與同志文學21、22、23、24、25、26、27、28、29、30、43、44號製作團隊:ㄧ、文學中的尋根主題在80年代中後期,小說創作出現了另外一些潮流。它們或者是小說家的自覺發動,或者是批評家對於一種創作傾向的歸納。比較重要的有發生於中期的「文學尋根」和80年代末的「先鋒小說」和「新寫實小說」等。1983年到1984年間,以「知青作家」為主的一些中、青年作家,如韓少功、李陀、鄭義、阿城、李杭育、鄭萬隆、李慶西等,圍繞文學「尋根」問題,交換過意見,召開過座談會。1984年年初,李陀在一篇文章裡,使用了「尋根」這一語詞,表達了「渴望有一天能夠用我已經忘掉了許多的達

2、斡爾語,結結巴巴地和鄉親們談天,去體現達斡爾文化給我的激動」的意向。1985年的夏天,他們便紛紛在報刊上撰文,倡議、宣揚有關文學尋根的主張。韓少功的《文學的「根」》一文,後來被有的人看作是這一文學運動的宣言」。他認為,「文學有根,文學之根應該深置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裡,根不深,則葉難茂」,認為我們的責任,就是「釋放現代觀念的熱能,來重鑄和鍍亮」、「民族的自我」。他們互有差異的講述中,有著重要的共同點:中國文學應該建立在廣泛而深厚的「文化開掘」之中,開掘這塊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層」,才能與「世界文學」對話。在理論闡述中,一些前此發表的作品(主要是小說),被提倡者作為體現這一文學

3、主張的範例列舉。汪曾祺發表於80年代的,取材於家鄉(江蘇高郵地區)市鎮舊時風情習俗的短篇《受戒》、《大淖記事》等,被作為重視民族文化底蘊而取得成功的例證。賈平凹從1982年起發表的有關陝西商州地區的創作,以及稍後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說」系列《沙灶遺風》、《最後一個漁佬兒》等,也都被指認為是體現「文學尋根」的成果。此後,文學界對這一話題的討論逐漸展開,影響也迅速擴大。或者是一些作家創作上有意的追求,或者是批評家基於理論闡釋對文本搜尋的必要,一時間,被列入「尋根」項下的作品驟增。如賈平凹的「商州系列」,阿城的《棋王》、《遍地風流》,鄭義的《遠村》、《老井》,韓少功的《爸爸爸》、《

4、女女女》,鄭萬隆的《異鄉異聞》,王安憶的《小鮑莊》,扎西達娃的《繫在皮繩扣上的魂》,以至於張承志、史鐵生、陸文夫、鄧友梅、馮驥才等的一些小說。在這期間,有的批評文章不限於「文學尋根」這一用以說明潮流的說法,而使用「尋根文學」(尋根小說)、「尋根作家」的概念。但是,被指認的作家作品的面貌是否可以這樣概括?而作家本人也大多不能認可這一歸類,因而,「尋根文學」和「尋根作家」的說法並沒有被廣泛採用。   文學「尋根」的提倡,既得到熱烈歡迎,也受到詰難和批評中說,「我以為『尋根』只能是移民文學的一部分,『尋根』問題只能和移民文學同在」,「除此之外,先生們,難道你們不是中國人,不是徹頭

5、徹尾地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嗎?還到哪裡去『尋根』呢?」。批評的主要根據之一,是指責它表現了「復古」傾向,會導向對需要批判性反思的傳統文化的回歸。在文學取材和主題意旨上,則憂慮於可能使創作紛紛潛入僻遠、原始、蠻荒的地域和生活形態,而忽略對現實社會人生問題和矛盾的揭示。在表示了對「尋根」的有限度的理解之後說,「為什麼一定都要在那少有人跡的林野中,洞穴中,沙漠中而不是在千軍萬馬中,日常世俗中去描寫那戰鬥、那人性、那人生之謎呢?」在文學「尋根」的主張發表三年後,發起者之一的李慶西撰文,指出他們當初的主要意圖,是在於「尋找民族文化精神」,以獲得民族精神自救的能力——實際上回答了人們有關

6、他們脫離現實的責難。從社會文化背景,以及當代文學的狀況等方面考慮,文學「尋根」的提出,應該說有一定的必然性。由於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文革」是「前現代」的「封建主義」的「復辟」,因此,重提科學、民主的口號,向西方學習,反思「傳統」以「走向未來」,是「文革」後主要的社會思潮。在經歷了80年代前期政治社會層面的批判之後,產生了將「反思」深入到屬於事物「本原」意義的趨向,探索歷史失誤與民族文化心理「積澱」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對於傳統文化的「守成」立場,也在激進氛圍的空隙間生長。80年代東西方文化「碰撞」,使文化比較和不同文化的價值觀的評價重新凸現。一些作家不僅體驗到「文革」等現實的

7、社會政治問題的壓力,而且猝不及防地遭遇到「現代化」進程和「文化衝突」所產生的令人困惑的難題,感受到更為廣泛、深刻的「文化後果」的壓力。他們會認為,如果以「現代意識」來重新觀照「傳統」,將尋找自我和尋找民族文化精神聯繫起來,這種「本原」性(事物的「根」)的東西,將能為社會和民族精神的修復提供可靠的根基。文學「尋根」的提出,還存在著文學本身的更為直接的動機。「文革」之後,尖銳地意識到當代文學的「貧困」,而積極推動文學進入「新時期」的不少作家,認為可以通過借鑒西方現代文學,來解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難題。關注西方文學的熱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