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213534

大小:974.51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6-12

上传者:^_^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8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病毒与肿瘤微生物教研组郑方亮 什么是癌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癌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 肿瘤概念: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癌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癌) 癌细胞的基本特征癌细胞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不死性,迁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除此之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 癌细胞的形态特征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原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可达1:1,正常的分化细胞核质比仅为1:4-6。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aneuploidy),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正常细胞染色体的不正常变化,会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但是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产生障碍,也就是说癌细胞具有不死性。线粒体表现为不同的多型性、肿胀、增生,如嗜酸性细胞腺瘤中肥大的线粒体紧挤在细胞内,肝癌细胞中出现巨线粒体。细胞骨架紊乱,某些成分减少,骨架组装不正常。细胞表面特征改变,产生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 癌细胞的生理特征细胞周期失控,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具有迁移性,细胞粘着和连接相关的成分发生变异或缺失,相关信号通路受阻,细胞失去与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并且能产生酶类,使血管基底层和结缔组织穿孔,使它向其它组织迁移。接触抑制丧失,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附着依赖性丧失,正常真核细胞,大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肿瘤细胞失去附着依赖性,可以在琼脂、甲基纤维素等支撑物上生长。 去分化现象,已知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胎儿同功酶达20余种。胎儿甲种球蛋白是胎儿所特有的。但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检定的标志特征。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是因为自分泌或其细胞增殖的信号途径不依赖于生长因素。某些固体瘤细胞还能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向肿瘤生长。获取大量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代谢旺盛,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cachexia)状态。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可移植性,正常细胞移植到宿主体内后,由于免疫反应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肿瘤细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肿瘤细胞可移植到鼠类体内,形成移植瘤。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1、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激活2、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3、凋亡调节基因的改变4、DNA修复基因失活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概念:细胞原癌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分化所必需的,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在发育过程中的一定时间、一定组织中定量的表达,产生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蛋白质,促进某些生命过程的进行,使生长发育得以实现。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完成后多处于关闭状态,即不表达或低表达。一旦在错误的时间,不恰当地点,不适量表达即可能导致细胞无限制的增长而趋于恶性转化。 原癌基因种类1、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2、生长因子受体(growthfactorreceptors)3、信号传导蛋白(proteinsinvolvedinsignaltransduction)4、核调节蛋白/转录因子(nuclearregulatoryproteins/transcriptionfactors)5、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ellcycleregulators)cyclin,cyclin-dependentkinase(CDK) 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点突变(pointmutation):点突变是指基因改变而导致单氨基酸的置换。基因扩增(geneamplification):原癌基因扩增导致表达蛋白的过量产生。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rearrangement):染色体易位(translocation)和倒转(inversion)导致基因的重排,使原癌基因移到其它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造成原癌基因异常表达。形成融合基因 原癌基因的改变1、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功能异常的蛋白产物2、基因调节的改变:促进生长的愿癌基因(正常基因)过表达或不恰当地表达 肿瘤抑制基因概念:又叫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是一类对细胞生长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丢失、灭活或突变时,往往会使细胞呈恶性生长。 常见肿瘤抑制基因生长抑制因子:BRCA-1家族性乳腺癌细胞粘合调节蛋白:DDC大肠癌APC家族性息肉病信号传导调节因子:NF1神经纤维瘤病细胞核转录和细胞Rb视网膜母细胞瘤周期调节因子:WT-1Wilms瘤P53Li-Fraumeni综合征 凋亡调控基因包括促进凋亡的基因和抑制凋亡的基因。有以下基因:bcl-2、bcl-x、bax、bag、bad。bcl-2基因:约85%的滤泡性淋巴瘤病例有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14q32是Ig重链基因位点,18q21是bcl-2基因位点),导致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Bcl-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过度增生。Bax基因与bcl-2作用相反,加速细胞凋亡。 DNA修复基因1、Mismatchrepairsystem错配修复系统不能修复DNA复制错误2、Excisionrepairsystem切除修复系统不能修复紫外线引起的胸腺嘧啶二聚体(T-T) 恶性肿瘤病因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体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吸烟可以引起肺癌、膀胱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胃癌、喉癌、食管癌、结肠癌等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可以导致肝硬化,继而可能与肝癌有关,饮酒加重吸烟的危害。饮食:饮水中的砷酸盐可以致癌,沟水/窖水可能含致癌物质;动物脂肪、肉类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有关;缺乏微量元素/VitC可以造成食管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油炸、烟熏食物、腌制食物含有致癌物质。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睡眠紊乱、进食过快、过热等。 一、物理致癌因素3.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可引起肺癌、胸膜间皮瘤。1.电离辐射,包括x线、γ射线和亚原子微粒(α粒子、β粒子、质子和中子)等均能诱发染色体断裂、移位、基因突变而增加肿瘤发病率。2.紫外线作用于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长期过度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有关。 二、化学致癌因素已知的致癌性化学物质1000多种。可分为两类: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经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通过亲电子基团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 化学致癌的多步骤过程部分间接致癌物需要不致癌的化学物质协同作用。大体上分为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 1.激发(Initiation)即激发剂(致癌物)引起的不可逆的过程,细胞DNA受到损伤,成为潜在癌细胞。这些细胞在促进剂的进一步作用下,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促进(Promotion)促进剂,如巴豆油、酚、激素、药物,本身无致癌性,并不损伤DNA,可能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水平上发挥作用,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方式。促癌是一种缓慢的(10-20年)、非特异的、可逆的过程,因而减少环境中的促进剂,在癌的防预中很有意义。 化学致癌物①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②多环芳香烃类,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③芳香胺类,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④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⑤氨基偶氮类,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⑥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于其结构与正常的碱基相似,进入细胞能替代正常的碱基参入到DNA链中而干扰DNA复制合成;⑦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⑧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高危职业1999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了75种致癌物质或生产过程,其中与职业有关的致癌物质有20种以上,包括砷及砷化合物、石棉、联苯胺、沥青、焦油、氮乙烯、苯等,所致肿瘤主要有肺癌、膀胱癌、白血病、皮肤癌和肝血管肉瘤等。与肿瘤有关的职业有采矿、制鞋、橡胶、镍精炼等工业过程。如职业性膀胱癌多发生在染料、橡胶、电缆制造业;职业性肺癌常有石棉、砷、铬、镍以及放射性矿开采史;职业性皮肤癌往往多见于煤焦油和石油产品行业。 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起决定作用,决定了肿瘤的易感性。 四、生物致癌因素1.霉菌与肿瘤发生目前已知有数十种霉菌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但除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外,对其它的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有许多种,是一类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可引起人和啮齿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动物的肝癌。 2.寄生虫埃及血吸虫膀胱癌日本血吸虫结肠癌华支睾吸虫胆管细胞癌 3.肿瘤病毒凡能在人或动物引起肿瘤或在体外能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病毒都称为肿瘤病毒。 确定病毒致癌作用 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病毒感染在肿瘤发生之前;2、在肿瘤内找到病毒或病毒抗原;3、体外培养的瘤细胞能产生相应病毒的抗原;4、病毒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并能在实验动物中诱发癌瘤;5、用免疫措施预防病毒感染能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肿瘤病毒根据肿瘤病毒基因组核酸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DNA肿瘤病毒2.RNA肿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乳多空病毒(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Papillomavirus)多瘤病毒(Polyomavirus)空泡病毒(Vaculatingvirus)腺病毒(Adenoviridae):部分病毒疱疹病毒(Herpesviridae):部分病毒乙性肝炎病毒痘病毒 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禽类和哺乳动物有关的RNA肿瘤病毒主要是逆转录病毒。根据电镜下病毒形态分为A、B、C、D四种类型,与肿瘤有病因学联系的逆转录病毒主要是C型,其次是B型,A型可能是B、C型的不成熟形式,D型病毒是从恒河猴乳癌中分离的,目前还未证明其致瘤作用。 警惕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异常肿块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非外伤性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异常感觉:吞咽食物时的哽噎感,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和食管内异物感,当这些症状进行性加重时更应警惕。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食后上腹闷胀,并逐渐消瘦,贫血等。大便习惯改变或便中带血/粘液。鼻塞、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和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黑痣/疣短期内色泽加深或变浅、迅速增大、脱毛、搔痒、渗液和溃烂等,特别是在足底、足趾等经常摩擦的部位。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