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

ID:13683037

大小:1.2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3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_第1页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_第2页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_第3页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_第4页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中考数学压轴题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0一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七1、(2010年乌鲁木齐2412分)如图9,边长为5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处,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E是OA边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EF⊥CE,且与正方形外角平分线AG交于点P.(1)当点E坐标为(3,0)时,试证明CE=EP;(2)如果将上述条件“点E坐标为(3,0)”改为“点E坐标为(t,0)(t>0)”,结论CE=EP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用t表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AEOCBPFG图9xy【分析】(1)CE是△COE的斜边,要说明CE=EP

2、,需要构造以EP为边的直角三角形,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则△COE∽△EHP,又因为AP是角平分线,可得AH=PH,通过方程求得PH的长度,再由勾股定理求得EP的长度.(2)第二问是第一问的变式,同理可得出CE=EP.(3)过点B作BM∥EP交y轴于点M,只需证明BM=EP,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BCM≌△COE,所以BM=CE,又因为CE=EP,所以BM=EP,即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解:(1)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2=∠1=900∵EF⊥CE∴∠3=∠4∴△COE∽△EHP∴由题意知:CO=5OE=3EH=EA+AH=2+HP∴得HP=3∴EH=5在Rt

3、△COE和Rt△EHP中∴,∴CE=EP(2)CE=EP仍然成立同理△COE∽△EHP∴由题意知:CO=5OE=tEH=5-t+HP∴整理得(5-t)HP=t(5-t)∵点E不与点A重合,∴5-t≠0∴HP=tEH=5∴在Rt△COE和Rt△EHP中,∴CE=EP(3)y轴上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过点B作BM∥EP交y轴于点M∴∠5=∠CEP=900∴∠6=∠4在△BCM和△COE中∴△BCM≌△COE∴BM=CE而CE=EP∴BM=EP由于BM∥EP∴四边形BMEP是平行四边形由△BCM≌△COE可得CM=OE=t∴OM=CO-CM=5-t故点M的坐标为(0,5-t)【

4、涉及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多个知识点.【点评】本题巧妙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知识综合在一起,需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2、(2010湖北鄂州24,12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1,0),B(0,2),一动点P沿过B点且垂直于AB的射线BM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射线BM与x轴交与点C.(1)求点C的坐标.(2)求过点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P点开始运动时,Q点也同时从C出发,以P点相同的速度沿x

5、轴负方向向点A运动,t秒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点P到点C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求t的值.(4)在(2)(3)的条件下,当CQ=CP时,求直线OP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求OC=4;(2)由三点式或二根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将坐标代入求出相应的字母系数即可;(3)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讨论:CQ=PC,PQ=QC,PQ=PC来构建等式.【答案】(1)点C的坐标是(4,0);(2)设过点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a≠0),将点A、B、C三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抛物线

6、的解析式是:y=x2+x+2.(3)设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t,CQ=t.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可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CQ=PC,如图所示,则PC=CQ=BP=t.∴有2t=BC=,∴t=.②若PQ=QC,如图所示,过点Q作DQ⊥BC交CB于点D,则有CD=PD.由△ABC∽△QDC,可得出PD=CD=,∴,解得t=.③若PQ=PC,如图所示,过点P作PE⊥AC交AC于点E,则EC=QE=PC,∴t=(-t),解得t=.(4)当CQ=PC时,由(3)知t=,∴点P的坐标是(2,1),∴直线OP的解析式是:y=x,因而有x=x2+x+2,即x2-2x-4=0,解得

7、x=1±,∴直线OP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1+,)和(1-,).【涉及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形、二次函数、方程(组).【点评】本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问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去探索,本题题型新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难度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分度.3、(2010湖北恩施,24,12分)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