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ID:14567686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上传者:U-3204
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_第1页
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_第2页
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公民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五章公民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电影《幸福终点站》(TheTerminal)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东欧人维克多在刚刚抵达美国肯尼迪机场时,被告知祖国发生军事政变,战乱仍未平息,而他的护照与签证即时失效。那么,维克多此时还是公民吗?为什么?(1)严格来说,维克多此时已经不是公民。因为他的国家在法律意义上已经不复存在,他既失去了公民必要的身份象征——国籍,也失去了国家法律对公民权利的承认与保障,因此,也就失去了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权利。(2)尽管国家政权和法律失去效力,但维克多享有的基本人权不可被否定和剥夺。因此,在道德上维克多仍应该获得身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应有的尊重。2.除了时间上的不可逆性,古典公民与现代公民在功能效用上可以相互替换吗?古典公民与现代公民在功效上不可相互替换。因为,第一,希腊古典民主政治的发生背景是“小国寡民”的城邦,而现代政治发生的基本单位是大型复杂的民族-国家。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直接民主政治操作的各种可控性,使全体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变得可行,而后者却不能。第二,在公私领域没有严格划分的情况下,古典公民更多地基于情感来履行其对城邦的政治义务。古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也是没有严格区分的。与此相区别,现代公民在公私领域得到恰当划分的前提下,必须依据法律来在公民个人权利与公民政治责任之间加以区分,并作出衡量。3.如何理解人权与公民权?作为自然权利在人类身上最直接的体现,人权也是一种“普遍道德权利”。人权包含着普遍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在消极的方面要求人不能被仅仅当作手段;在积极的方面,则要求全人类在一切交往中始终遵循共同的道德原则。《国际人权宪章》规定,人权的主要成分是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由于公民权利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对公民权利的具体确定也一般是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实现的,那么对于那些没有被国家包容的人们,以及那些不承认某个民族-国家的合法权限而与之处于冲突之中的人们,比如难民、无国籍者等,就只能求助于以国际性法律为盾牌的人权法规的庇护。因此,公民权利与人权诉求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张力。然而,人权却不是可强制执行的,不是可“由法院受理的” 。在这种意义上,人权是一种模糊的、难以按照一套相应的义务加以概念化的准权利。因此,在当代政治社会中,人们往往在某种既存的或能够明确表达的公民权利的基础上来提出人权要求。比如那些质疑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的行动合法性的北爱尔兰反抗群体本身已经是公民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民权利与人权之间的理论张力,并促使两者相融相通。4.公民权利与公民责任(或者公民义务),哪一个应优先?(1)如果要以牺牲公民个体权利作为代价来实现公民的义务,或者只顾投入到个人的私域生活而对社会责任和共同体公共事务极端冷漠,都会使权利与义务处于紧张的拉锯关系之中。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只有处于相互融洽的状态才利于公民个人及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2)公民权利是公民身份的底线,是不容许以包括义务在内的任何理由遭受侵蚀的。因为共同体是由公民个体所组成的,公民权利的实现构成了公民处在这个共同体之中的基本正当理由。公民权利是共同体合法性的基础。也只有在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有足够的资本去履行他的责任与义务。(3)公民个体不仅必须根据理性思考来决定什么构成了对他切身权益的影响,而且必须理性地考虑什么对于全体、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来说是正义的,什么是不正义的。因此必须在正义原则的指引下履行必要的公民义务。5.公民运动的目的和手段分别是什么?(1)公民运动的目的:第一,实现权利的诉求。这是公民运动的根本目的。第二,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第三,获得政治权威的回应与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后两个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根本目的而服务的。(2)公民运动的手段:第一,组织化的持久抗争。公民运动手段的组织化形式需要行动者制定具体目标、规划行动方案、严格绘制时间表。第二,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这种以和平合理性为精神的公民运动手段,体现了公民运动的行动者对守法义务的履行。6.什么是公民社会?如何理解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学界关于现代意义中公民社会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类是建立在国家-社会二分法基础上的定义,公民社会在此主要指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第二类是建立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基础上的定义。不同于第一类定义中把公民社会和市场统统纳入“社会”的范畴,公民社会在此又区别于市场的基本运行模式。(1)当国家建构是遵循“先有国家,而后国家再向社会分配发展的空间”的自下而上的路径时,公民社会的力量有可能强于国家的力量。在这种路径中,公民社会才能在时间占先的优势中,获得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充分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其自我建构和自我协调的能力。(2)当国家权力受到有效限制时,公民社会的力量有可能强于国家的力量。在 总体空间和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国家权力受到限制意味着社会空间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资源。(3)民主开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将使公民社会的力量有可能强于国家的力量。民主为公民自治提供了基本依据,稳定而有效民主体制能够充分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和自治意识。开放则是公民个体多元化特征得以呈现、公民的各种意见得以充分自由表达的必要条件。而这些都是公民力量足够强大的重要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