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西学东渐【优质】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

ID:15494750

大小:132.51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8-03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_第1页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_第2页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_第3页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_第4页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课西学东渐【优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课时学案课题第20课西学东渐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与评价设计目标及要求是否达标识记理解应用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1.程程1、23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5、64、113.比较各派的思想主张及特点。97、810重点难点分析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体现的特点和趋势。预习学案问题导引知识梳理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其目的?2.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及其评价?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

2、冲击加剧。(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学东渐。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3.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活动: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②地位: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4.评价:(1)“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清

3、政府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斗争。(2)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19第1页知识梳理问题导引3.焦点: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4.基本主张(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自强求富。(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4、5.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挽救统治危机。6.影响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郑;资产阶级维新:康、梁、谭、严)(一)背景1.民族危机: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3.思想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先是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即

5、主张“中体西用”,中法战争后转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要求,主要代表人物是王韬和郑观应。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二)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1.康有为(1)活动及思想主张: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研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3)成因: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等。(4)影响: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6、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梁启超(1)代表作:《变法通议》(2)思想特点: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②强调变革教育制度。3.谭嗣同(1)代表作:《仁学》3.如何理解“中体西用”?洋务派这种观点与顽固派主张有何异同?4.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5.康有为的思想特点及其成因?第2页预习学案学生纠错(教师点拨)学案内容6.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主张?7.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2)思想特点:他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

7、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4.严复(1)代表作:编译《天演论》(2)思想特点: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宣传变法。(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3)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维新思想的影响(1)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2)形成了一次影响深

8、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推动了“百日维新”。课堂学案学生笔记(教师点拨)学案内容一、预习检查:1.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时间派别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张实践结果19世纪四五十年代抵抗派19世纪六十—九十年代洋务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19世纪九十年代维新派第3页学案内容学生笔记(教师点拨)2.据上表分析,近代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