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

ID:17782307

大小:23.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上传者:U-4188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_第1页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_第2页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_第3页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_第4页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索取号:DG002001101200804001内容分类:公告发布文号:发文日期:2008-05-12关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的说明我区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7年12月14日通过专家审查,现在我区网站予以公示,有效期30天,如有意见请于5月10日前与我区政府办公室联系,联系人:聂阳,联系电话:0554-4979511。(一).关于《规划》的编制的必要性及依据为响应省委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东向发展战略和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区域一体化)的战略要求,实现淮南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迎接淮南市城市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此目标指引下,潘集区政府决定编制《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其编制的必要性及依据主要如下:1、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平圩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位于平圩镇镇区西北角,与镇区结合紧密,且是平圩镇外扩的主要地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的规划,以更好指导城市建设。2、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需要随着平圩镇建设力度的加大,提升和改善居住环境已迫在眉睫,部分工业企业急需入工业聚集园区,需要规划落实用地。除已有征地建设的企业外,石膏板厂和凯迪电厂这些需上马的企业,需求有足够的土地载体。3、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舒适化;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做强工业、做大城市的口号,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4、城市资源转型的需要淮南市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因此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新观念、新方法进行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的规划。(二).关于《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规划》的编制主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2、坚持立足现状,使规划更为切合实际的原则3、坚持在规划严肃性的前提下,提高规划有机弹性的原则4、坚持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原则5、坚持经营城市的原则(三).关于《规划》的编制过程2007年11月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接受委托,编制《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后历时2个月,主要编制过程如下1、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2007年11月,省规划院在接受委托后,迅速组织力量成立了规划编制 小组,立刻赶往淮南市潘集区进行现场调研和踏勘。并广泛收集资料,为下一步进行规划设计做好充分准备。2、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小组在进行现场调研踏勘之后,回到院中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编制工作,并于12月初完成了规划。3、规划评审2007年12月13-14日,淮南市规划局在淮南市组织召开了《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踏勘了现场,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介绍,审阅了有关图件,经过认真评审讨论,一致认为:提交评审的规划依据充分,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正确,目标体系明确,规划对市域城镇体系、城市用地和各项功能进行了统筹安排,用地发展方向基本合理,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适度,基本满足城市发展的总体需要。规划重点突出,内容齐全,规划成果较规范,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原则予以通过。4、市规委会及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按照法定程序规划于2008年5月,报淮南市规委会进行审批工作。(四).关于《规划》的理念和目标1.规划理念:总体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合理。突出产业特色,促进集群发展。强化土地管理,集约利用土地。做好配套规划,提高承载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2.规划目标以整体设计思想为指导,创造一个生态化、公园化、人性化、集约化和产业特色化的工业集聚区,优化工艺,强化工业生态关系的连接,努力将环境保护融合于经济活动当中,做好工业三废的处理与处置,形成优良的环境景观。(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定位1、功能定位工业集聚区功能定位:产业特色、布局特色、生态环境特色显著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工业集聚和扩张功能的,以煤化工配套产业、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等产业为主导、以共生企业群为主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专业化生态型的工业区。2、产业定位在进一步巩固机械电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煤化工配套产业、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3、形象定位将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淮南市最知名的工业集聚区之一,使之成为潘集区及平圩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实现以生态化为基础、以工业集中区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契机、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建设目标。二、产业发展规划1、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及其依据主导产业的确定:煤化工配套产业、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2、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引导:强化近期内政策调控,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强化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和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技术发展。煤化工配套发展方向引导:“十一五”期间,煤化工产业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宗旨,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资源产地经济发展、环境容量。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方向引导: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引导:重点建设粮食和畜禽两大加工基地,同时积极培育果蔬、油脂、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以及休闲食品行业,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用地布局规划1.规划区空间结构“三轴、一环,六片区”:三轴——生态大道发展轴、创业大道发展轴和淮潘公路外部牵引发展轴;一环——沿工业集聚区区外围及高压线设置的绿廊保护环;六片区——以煤化工配套产业园区、新型建材、凯迪生物质能电厂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园区,机械电子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整个园区的物流园区。2.规划区的功能分区(1)煤化工配套园区:设置在工业积聚区西南部,主要考虑与安徽煤化工基地的有机结合。(2)循环经济园区:设于工业集聚区的东南部,靠近平圩镇主镇区,园区内包含新型建材、凯迪生物质能发电等工业项目。(3)入口景观:结合绿廊布置少量商业服务设施、行政办公用地、少量的居住用地。(4)农副产品深加工:位于工业区的西北部、工业集聚区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早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将粮油、乳品、肉制品、果蔬、特色资源的深加工以及食品机械等列为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工业项目。(5)机械电子区:紧靠淮潘公路设置。具体设置在生态大道、创业大道、淮潘公路与纬一路的围合成的中间地带。(6)物流市场区:置于无污染工业区北侧。培育现代化的物流综合区。3.规划区的绿化及环境景观系统生态环境敏感区控制网络:保护周围林地,构筑外围生态环境。规划区内部绿化网络:结合道路、将生态林地锲入规划建成区,连接规划区内部公园,构筑绿化开敞空间。4.规划区的道路系统在现有道路的格局上发展,分40米、24米、14米的道路断面。主干道形成两横一纵的网络系统。5、规划区的用地布局(1)工业用地集中布置工业用地用地面积为145.1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6.0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86公顷,占总用地1.3%。(3)其他辅助公共设施组群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服务、环保环卫等组成工业集聚片区工业片区的辅助市政公共设施组群。其中商业服务1.75顷;行政办公服务1.11公顷;市政设施用地1.11公顷;(4)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本规划区的东北侧,为现代综合综合物流园区。其中普通仓库用地11.42公顷,占总用地5.20%。四、规划地区的整体性控制1、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控制根据工业集聚区工业片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综合确定工业片区用地类型主要为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和G绿地,辅以适量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R综合用地和U市政设施用地。2、土地利用的总量构成与总量平衡工业集聚区用地主要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为主,在所有用地中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内道路用地、公园绿地和市政配套设施用地总量需要控制,不得作为其他用途减少或扩大其用地面积,而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可以适当调整,在两者用地总量范围内平衡。3、土地利用的强制性控制道路红线、绿化绿线、电力黑线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属于强制性规划控制内容,不得改变。如果发生变化,应启动相应的地块变更程序,以确保强制性用地得以实施。4、建设开发的总容量控制根据工业集聚区内部功能分区,为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土地集约高效 利用,促使工业片区环境景观形象的形成,参照国内部分城市工业、仓储用地开发建设容量的控制要求,综合确定该区域建设开发容量,容积率上限不做控制,仅控制下限。5、建设高度分区控制规划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分析该区域的建筑高度和天际轮廓线,对规划建设区内除公园绿地以外的各个街区建设高度按照“控低不控高”原则进行分区控制;6、建设开发强度分区从规划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控制要求出发,进行开发强度分区,确定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等三个分区。五、街区控制根据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特点和规划整体控制要求,为便于街区整体开发建设,需要对街区进行整体控制,同时落实和体现规划地区整体控制意图。因此,本次规划确定了街区整体控制指标主要有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同时考虑街区各地块用地性质的兼容要求,引导其兼容用地性质和兼容量。六、路交通控制本规划基本延续了上层次“总规”所确定的路网格局,局部进行了调整。道路网结构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整个规划区道路网规划成不规则方格网形式,主次干道道路间距比较均匀,使道路能够发挥整体效益。七、绿地景观规划控制绿化组织公共绿地——为现有西侧防护绿化带、主入口区、高压线走廊所形成的绿色防护廊道,建构工业区公共空间体系。道路绿化——以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为主,串联各主要道路绿化,使绿化系统在空间上保持连续。分区绿化——以分区绿化构成绿点,满足各功能组团内部的发展。八、配套设施1.给水工程规划区水源近期为地下水,远期为淮河水。规划区给水主干管布置在主干道铺设DN400的管子,各工业片区内形成给水主环状网络:管道沿路布置,管道埋深控制在道路下1.5米左右,管径DN150-DN400。2.污水工程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区内污水通过生态大道、创业大道污水干管收集,排入淮潘公路污水主干管,最终分区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径为DN300-DN800。规划污水管道原则上沿道路西、北侧布置,管道敷设采用管顶平接的方式。污水管道大体遵循重力自流的原则布置。3.雨水工程规划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以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雨水尽可能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泵站。4.电力工程规划规划区主要由平圩变电站供电。结合规划区的用地规划,规划区内线路统一规划,220KV和500KV电力线架空布置。5.环境保护规划入口区邻近的工业用地,只允许容纳无污染或轻污染工业。重污染工业则应布置在离生活区较远的地块。依据污染程度的高低,各工业用地应与生活用地之间控制不同距离的较轻污染工业带作为缓冲带。九、特别控制1.城市设计引导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是是构建平圩镇向外拓展空间的新格局,塑立新的城市门户新形象,展现潘集区及平圩镇的城市新面貌。2.环境分区控制由于淮南市潘集区工业集聚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为水上运输、道路运输,以及部分的工业生产加工活动等,这些活动产生的噪音都环境影响较大,需要进 行控制。另外,港口运输货物种类主要为水泥熟料、江砂矿石等,这些货种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粉尘,也需要对该区域运输作业所产生的粉尘浓度进行控制。因此,为保证工业集聚区的正常环境,适宜办公与生产,该区域规划主要就噪声和粉尘浓度进行环境分区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