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

ID:19877329

大小:116.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7

上传者:U-5097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_第1页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_第2页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_第3页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_第4页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治体会——从发病机制到治疗思路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张菱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ovarsyndrome)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内分泌症侯群。其病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肾上腺、胰岛及遗传等方面。临床特征主要为月经紊乱、不育、多毛、肥胖、胰岛素抵抗及B超显示卵巢多囊改变等。 PCOS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月经失调、多毛、肥胖及不育。长期不排卵:表现为月经失调及不育。月经稀发多数,闭经次之,功能性出血偶见,排卵或流产史偶见。雄激素征象:多毛、痤疮、极少数有男性化征象。代谢失调:肥胖、脂代谢紊乱、IGT、DM。卵巢增大 PCOS诊断PCOS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异常及卵巢形态而定。 PCOS诊断—临床表现典型临床特征: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及不育。初潮后多年月经仍不规律、月经稀少和/或闭经,同时伴肥胖与多毛、不孕等,应疑及PCOS。非典型病例:①单纯闭经不伴肥胖、多毛及卵巢肿大,排除其他疾病,孕酮试验阳性者,仍应考虑PCOS;②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出血;③月经异常伴多毛;④月经异常伴男性化症状,无明显肥胖;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不孕。 PCOS诊断—内分泌及代谢异常雄激素升高:血中T、雄稀二酮、DHEA、DHEA-S均可增高。LH/FSHLH与FSH比值及浓度失常,呈非周期分泌,LH高,FSH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LH/FSH≧2(正常≦1)。E1与E2失常:恒定的雌激素水平,E2波动小,无正常月经周期性变化;E1升高,E1/E2>1糖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PCOS诊断—卵巢形态异常PCO特征为卵巢表面平滑,白膜增厚,白膜下见许多不同发育程度的卵泡及闭锁卵泡。不同程度泡膜细胞黄体化,间质细胞增生。B超:卵巢大,一侧或双侧每平面至少有≥8个以上直径≤8mm卵泡。腹腔镜或手术:形态饱满,表面苍白平滑,包膜厚。表面可见多个突出囊状卵泡。 PCOS的诊断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症病因PCOS的病因至今尚未定论,认为与H-P-O轴功能失调、肾上腺功能紊乱、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少数患者有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异常,有些有家族史。近年发现某些基因(CYP11A、胰岛素基因的VNTR)与PC0S有关。 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机制PCOS的发病机制复杂。已被公认的事实是:LH伴正常或低水平的FSH;雄激素过多;恒定的雌激素水平(E1比E2高);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下丘脑-垂体LH↑FSH↓慢性无排卵卵泡成熟↓卵泡间质及卵泡细胞增生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雄激素过量肾上腺雄激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雌酮(E1)血FSH↓血LH↑▲循环E2↓卵巢雄激素↑PCOS的发病机制 下丘脑-垂体LH↑FSH↓慢性无排卵卵泡成熟↓卵泡间质及卵泡细胞增生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雄激素过量雌酮(E1)血FSH↓血LH↑▲循环E2↓卵巢雄激素↑PCOS的发病机制 LH↑FSH↓慢性无排卵卵泡成熟↓卵泡间质及卵泡细胞增生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雄激素过量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雌酮(E1)血FSH↓血LH↑▲循环E2↓卵巢雄激素↑PCOS的发病机制 LH↑FSH↓慢性无排卵卵泡成熟↓卵泡间质及卵泡细胞增生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雄激素过量肾上腺雄激素↑雌酮(E1)血FSH↓血LH↑▲循环E2↓卵巢雄激素↑PCOS的发病机制 PCOS的治疗根据患者突出临床表现、年龄、有否生育要求等而分别给予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近期治疗:调整月经,治疗不孕、多毛与痤疮,保持或减轻体重。远期治疗:预防DM、子宫内膜增生、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治疗PCOS不仅是为了解决近期问题,长远的意义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谈PCOS药物治疗的思路(一)针对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用药 下丘脑-垂体LH↑FSH↓慢性无排卵卵泡成熟↓卵泡间质及卵泡细胞增生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雄激素过量肾上腺雄激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雌酮(E1)血FSH↓血LH↑▲循环E2↓卵巢雄激素↑PCOS的发病机制 反馈性抑制垂体分泌LH抗卵巢雄激素生成妈富隆达英-35 妈富隆(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ug)方法:妈富隆于月经第5天起1#qd×21d。可连用3-6周期。优点:对月经失调及抗雄激素作用显著。缺点:不能改善甚至削弱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重。 醋酸环丙孕酮(CPA)强而有力的孕激素及抗雄激素作用,与E2周期性应用使子宫内膜剥脱并抑制高雄激素血症阻止5a还原酶活性降低DHT水平阻止DHT与受体结合减少DHT活性抑制雄激素受体方法:达英-35(CPA2mg、炔雌醇35mg)于月经第5天起1#qd×21d。可连用3-6周期。优点:对月经失调、多毛及抗雄激素作用显著。缺点:不能改善甚至削弱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重。 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酮类二甲双胍 降低肾上腺性雄激素氟他胺地塞米松 谈PCOS药物治疗的思路(二)强调个体化治疗临床观察及相关资料:PCOS者50%-70%伴超重或肥胖肥胖者发病机制以RI为主非肥胖者以内分泌异常为主 谈PCOS药物治疗的思路(三)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控制饮食—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匹格列酮药物诱导排卵—氯米芬—氯米芬+糖皮质激素—氯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谈PCOS药物治疗的思路(三)药物诱导排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FSH—溴隐亭:适用于伴有PRL高者。多毛症治疗: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地塞米松、螺内酯、GnRH–A。人工月经周期 PCOS发病机制—高LH伴低水平的FSH由于缺乏月经中期的LH峰值,排卵障碍。由于FSH分泌减少,影响卵泡发育成熟。 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认识的转变1845年,Chereau描述一种硬化囊性变卵巢;1940年,Frindley称之为囊性退化卵巢,而对其治疗是切除病变多卵巢。不久采用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1935年,Stein-Leventhal首次归纳其症候群为闭经、多毛、肥胖、不育和双卵巢增大。并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症;1962年,Goldzieher和Green总结187篇1079例,认识到许多非典型病例。从而取消用人名命名,称之为多囊卵巢疾病,或多囊卵巢综合症。1991年,Lobo认为较为恰当是称之为高雄激素长期无排卵症。其诊断为含义更灵活更广泛。 PCOS发病机制—高LH伴低水平的FSHGnH释放异常下丘脑中多巴胺能、阿片肽能神经对Gn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失控,使LH对GnRH的反应增加,导致LH升高。认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是本症的启始发病因素。非周期性的腺外转化而来的E1导致对LH分泌的正反馈和对FSH分泌的负反馈抑制。LH卵泡细胞增生雄激素↑腺外芳香化酶E1LH↑FSH↓卵巢分泌“抑制素”抑制FSH分泌,FSH↓高胰岛素血症及高IGF引起LH↑INS↑垂体INSRLH↑INS↑SHBG↓F雄激素↑E1↑LH↑ PCOS发病机制—雄激素过多正常月经的女性雄激素来源:卵巢—睾酮(T),0.1mg/d—雄稀二酮(△4A),1-2mg/d—脱氢表雄酮(DHEA),<1mg/d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主要受LH调控,LH与泡膜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酶活性,合成雄激素。T和△4A主要来源于卵巢,分泌随月经周期规律性波动,中期达高峰,约为肾上腺分泌T的2倍。DHEA不受卵巢周期影响。 PCOS发病机制—雄激素过多肾上腺—脱氢表雄酮,1mg/d—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6-24mg/d—雄稀二酮,1mg/d—睾酮,生理情况下仅分泌少许肾上腺中的雄激素合成主要受ACTH调节。DHEA-S和DHEA几乎全部来源于肾上腺,其分泌的波动规律随肾上腺皮质素的昼夜差别,晨起分泌量约为总量80%。 PCOS发病机制—雄激素过多腺外合成(腺外转移)主要为雄激素之间转移或雄激素与雌激素之间转移。转移部位有肝、肺、肌肉、脂肪、毛囊和皮脂腺。脂肪和肌肉为主要部位。E1、DHEA△4A△4A、DHEATT、△4A5-ɑ还原酶DHT(双氢睾酮)DHT不受卵巢周期影响。 PCOS发病机制—雄激素过多PCOS时,几乎所有雄激素显著升高。同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减少,致游离雄激素增加。高胰岛素血症INS↑垂体INSRLH↑卵泡膜细胞受体雄激素↑INS↑SHBG↓F雄激素↑INS↑+IGF卵泡膜细胞IGF受体雄激素↑ PCOS发病机制—雄激素过多高LH血症(前已述)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P450C17酶的复合物调节失常,使甾体激素在生物合成途中从17羟孕酮至雌酮缺乏酶的阻断。过多雄激素促使卵泡闭锁,卵巢粒层细胞早期黄体化,生长停止,不排卵,形成PCOS。 PCOS发病机制—雌酮过多(E1比E2高)正常月经的女性活性雌激素(E1、E2)来源:E1E2E3卵巢肾上腺腺外转移卵巢 PCOS发病机制—雌酮过多(E1比E2高)PCOS的E2来源于多个不同成熟期的卵泡,一般维持在早-中卵泡水平。E1则明显升高,形成E1与E2比率高—E2的正常转化;—△4A的腺外转化,肥胖者更多;—腺外转化E1不受垂体促激素的调控,无周期性变化,处于持续高水平。 PCOS发病机制—雌酮过多(E1比E2高)高雌激素产生使垂体对GnRH敏感性增加,LH水平升高;高雌激素与多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卵泡所产生的抑制素对FSH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成LH>FSH。 PCOS发病机制—高胰岛素血症PCOS患者的发病与胰岛素受体丝氨酸化缺陷有关,此缺陷可抑制胰岛素受体活性,促进P450C17A的11,20-链裂解酶活性。 PCOS鉴别诊断—卵巢形态学1、多卵泡卵巢:多属下丘脑功能不足性闭经。主特征为卵泡多,间质不增生。患者体重偏低。用GnRH脉冲治疗或增加体重可诱发排卵,卵巢形态恢复正常。2、泡膜细胞增生症:为一种男性化综合症。卵巢间质中于远离卵泡处弥漫散在黄体化的增生的泡膜或间质细胞。与PCOS区别在于PCOS黄体化泡膜细胞一般局限于卵泡周围。比PC0S更肥胖、更另性化,T水平高于PCOS,DHEA-S正常3、卵巢雄激素肿瘤 PCOS鉴别诊断—类PCOS(一)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综合症—肾上腺腺瘤或癌—肾上腺酶缺乏症—21-羟化酶缺陷—3B-羟类固醇脱氢酶—异构体缺乏症—11-羟化酶轻度减少症(二)高PRL血症、甲亢或甲低 PCOS的治疗根据患者突出临床表现、年龄、有否生育要求等而分别给予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改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控制饮食—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匹格列酮药物诱导排卵—氯米芬—氯米芬+糖皮质激素—氯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PCOS的治疗药物诱导排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FSH—溴隐亭:适用于伴有PRL高者。双侧卵巢楔形切除:适用于血T高双侧卵巢大,DHEA及PRL正常者。腹腔镜下手术:卵泡激光、穿刺及电凝多毛症治疗: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地塞米松、螺内酯、GnRH–A。人工月经周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