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ID:2545316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上传者:U-991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_第1页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_第2页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_第3页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_第4页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研究作者:沈伟,孙晓杰,张秀桥,张一文【摘要】目的分离和鉴定大叶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花旗松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Ⅴ)、杨梅苷(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关键词】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大叶蛇葡萄A.megalophyllaDielset.Gilg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味酸涩,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功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痢疾、泄泻、小便淋痛、头昏目胀等[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陕西、甘肃、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种植物的研究较少[3]。为了更好地开发大叶蛇葡萄这味传统药材,本课题组前期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包括生药学研究[4]、抗高血压有效部位筛选实验研究[5]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6]。笔者对湖北恩施采集的大叶蛇葡萄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仪器与材料  VarianINOVA-600型核磁共振仪(内标为TMS,美国Varian公司),Finnigan-TRACEMS型质谱仪,可见-紫外分光分光光度仪(SHIMADZU,UV-2401),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西城光学仪器厂)。SephadexLH-20(美国Pharmacia公司),硅胶柱用硅胶(100~200目,试剂级,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  大叶蛇葡萄采于湖北省恩施地区,经湖北中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张秀桥副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大叶蛇葡萄A.megalophyllaDielset.Gilg,取其茎叶为实验材料。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将8.5kg大叶蛇葡萄药材粉碎后,分别以10倍量95%,75%乙醇渗漉提取1次(浸泡24h,流速10ml/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小体积(5.5L)。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干浸膏200g拌样后上正相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得到各组分再反复经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得到化合物Ⅰ(55g),Ⅱ(19g),Ⅲ(20mg),Ⅳ(5mg),Ⅴ(7mg), Ⅵ(50mg),Ⅶ(10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无色针状结晶,mp:244~245℃。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均为阳性,Molish试验为阴性。FAB-MSm/z(%):321(M++1,12)、304(3)、277(13)、241(3)、186(7)、185(100)、167(4)、149(4)。1H-NMR(CD3COCD3,600MHz)δ:4.56(1H,d,J=11.4Hz,H-3),4.94(1H,d,J=11.4Hz,H-2),5.98(1H,d,1.8Hz,H-8),5.94(1H,d,1.8Hz,H-6),6.62(2H,s,H-2′,6′),11.72(1H,s,5-OH)。13C-NMR(CD3COCD3,150MHz)δ:198.0(C-4),167.8(C-7),164.9(C-9),164.0(C-5),146.2(C-3′、C-5′),134.1(C-4′),128.9(C-1′),107.9(C-2′、C-6′),101.4(C-10),96.9(C-6),95.9(C-8),84.6(C-2),73.1(C-3)。以上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  2.2.5化合物Ⅴ黄色粉末,mp:176~179℃。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均为阳性。Molish反应显阳性,化合物经酸水解后,与标准糖进行薄层层析,鉴定为α-L-鼠李糖。ESI-MS在m/z447处可见[M-H]+离子峰,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48。1H-NMR(CD3COCD3,600MHz)δ:7.49(1H,d,J=1.8Hz,H-2′),6.99(1H,d,J=8.4Hz,H-5′),7.39(1H,dd,J1=8.4,J2=1.8Hz,H-6′ ),6.47(1H,d,J=2.0Hz,H-8),6.26(1H,d,J=2.0Hz,H-6),12.73(1H,s,5-OH),5.51(1H,d,J=1.8Hz,Rha-H-1),3.32~4.21(4H,m,Rha-H-2~Rha-H-5),0.91(3H,d,J=6.0Hz,Rha-H-6)。13C-NMR(CD3COCD3,150MHz)δ:164.9(C-7),163.0(C-5),158.3(C-2),157.9(C-9),148.9(C-4′),145.8(C-3′),135.8(C-3),122.8(C-1′),122.5(C-6′),116.6(C-2′),116.0(C-5′),105.7(C-10),99.4(C-6),94.4(C-8),102.7(Rha-C-1)、72.9(Rha-C-4)、72.0(Rha-C-3)、71.4(Rha-C-2)、71.2(Rha-C-5)、17.7(Rha-C-6)。由HMQC谱和HMBC谱可以得到每个C和其直接相关及远程相关的H的信息,能准确的归属每个C、H信号。由HMQC谱得到了2′、6′、5′、6、8和鼠李糖端基的C、H信号。由HMBC谱可以判断出糖的连接位置是135.8(C-3),同时也验证了各取代基团的位置。根据以上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etin-3-O-α-L-rhamnoside)。  2.2.6化合物Ⅵ浅黄色粉末状结晶,mp:177~178℃。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均为阳性。Molish反应显阳性,化合物经酸水解后,得到沉淀和水液两部分,沉淀经TLC鉴定为杨梅素,水液部分经TLC鉴定为鼠李糖。以上信息提示糖基可能连在C-3位上。MS m/z(%):320(5)、319(19)、318(M+-C6H10O4,100)、302(69)、286(5)、261(3)、245(6)、229(3)、153(M-C6H10O4-C8H6O4-H,10)、128(4)、85(17)、57(3)。1H-NMR(CD3OD,600MHz)δ:6.94(2H,s,H-2′,6′),6.19(1H,d,J=1.8Hz,H-6),6.35(1H,d,J=1.8Hz,H-8),5.31(1H,d,J=1.8Hz,Rha-H-1),3.30~4.21(4H,m,Rha-H-2~Rha-H-5),0.96(3H,d,J=6.0Hz,Rha-H-6)。以上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