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

ID:27887234

大小:8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0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_第1页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_第2页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_第3页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_第4页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实务第一节 利润管理  一、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  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加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等。小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二、利润管理实务  (一)企业利润管理的动因分析  小企业管理当局对利润管理的动因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  (1)需求动因。对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时,绝大部分都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利润总额上。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为熟悉;债权人相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往往处于弱势;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难以获取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管理能力。  (3)会计人员的企业立场。在法规、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影响利润的相关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控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4)会计准则的推动。  (二)利润管理的作用  利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利润管理可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3)利润管理可作为向外界传递有用信息的工具。  (4)利润管理有利于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目标战略。  (三)目标利润管理  目标利润是确保公司经营需要、投资增长、股利分配的一个利润数额,是公司经营层面所达到的一个具体数额。围绕这个经营目标所开展的工作,都属于目标利润管理的范围。  目标利润管理包括几个环节:确定目标利润;测算为实现目标利润的具体收支计划;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  1.目标利润测算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相关比率法和因素测算法。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利润分析法”,也称损益平衡分析法,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用于利润预测、成本和业务量预测,本量利分析法是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基础的。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  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本量利数学模型有3种形式:损益方程式、边际贡献方程式、本量利图。  ①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②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边际、贡献毛益、创立额。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是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  边际贡献率是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反映了每1元销售收入所提供的边际贡献。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③本量利图  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基本的本量利图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定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销售数量,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金额。  第二步,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以此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绘制一条与横轴平行的固定成本线F。  第三步,以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变动成本线V。  第四步,以坐标原点0(0,0)为起点,以单价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S。     图1基本本量利图  基本的本量利图表达的意义如下:  第一,固定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成本值,它不因产量增减而变动。  第二,变动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之间的距离为变动成本,它随产量而成正比例变化。  第三,变动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总成本,它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第四,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P),是盈亏临界点。  (2)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根据利润与有关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计划期间的利润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相关比率主要有销售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利润=预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利润=预计平均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  (3)因素测算法  因素测算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间影响利润变化的各项因素,预测出企业计划期间的利润额。以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有销售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所得税税率等。  计划期利润=基期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2.目标利润决策  对预测的目标利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以判定企业预测的利润指标是否先进可靠,对预测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作必要调整和补充,最后定出企业的目标利润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方案。  (1)目标利润决策的程序  ①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②审定决策目标和可行性方案;  ③目标利润的实施和反馈。  (2)目标利润的决策方法  ①比较决策法。在初步预测的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计算出几种主要的利润率指标,将这些利润率与同行业的中位水平或平均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判明企业利润总额指标的先进程度。  ②综合平衡决策法。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决策的一种决策方法。   在进行利润预测的过程中,已经拟定了各项增产节约措施,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的决策层在分析原定措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实现目标利润的方案。  (3)实现目标利润措施方案的决策  ①增产增销,实现目标利润;  ②实行技术革新,降低变动费用,实现目标利润;  ③降低固定成本,实现目标利润;  ④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目标利润。  3.目标利润分析  确定及分解利润目标到各部门后,需要健全分析反馈制度,加强了部门协同运行能力。计划部门是龙头,生产部门是创效的主力军,销售部门是市场和销售收入实现的前沿阵地,而财务部门则是利润、成本费用等价值管理的中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各部门科学地协调运行,形成一个信息快速反馈系统。  4.目标利润控制  公司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模拟市场目标利润责任制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成本和费用考核力度,不断挖掘可控费用的潜力。第二节 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年度决算后实现的利润总额,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关系着国家、企业、职工及所有者各方面的利益,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和制度执行。  一、利润分配基本原则  (一)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依法进行。为了规范企业的收益分配行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相关法规。特 点适应的股利政策   (二)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收益,既要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又要不断积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财力基础。恰当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留存一部分净收益以供未来分配之需,能够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的收益分配涉及国家、企业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  (四)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企业进行收益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对等的原则。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利润分配程序是指公司制企业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派必须经过的先后步骤。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依法交纳所得税。交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按我国财务和税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由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尚不足于弥补的,可以由以后年度的利润继续弥补,但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连续期限不超过5年。5年内弥补不足的,用本年税后利润弥补。本年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只有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零时,企业才能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  当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但公司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可以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三、利润分配制约因素  企业的利润分配涉及企业相关各方的切身利益,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确定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公司、股东及其他因素: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利润分配作出了如下规定:  (1)资本保全约束。  (2)资本积累约束。  (3)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4)偿债能力约束。  (二)公司因素  公司基于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的考虑,在确定利润分配政策时,需要关注以下因素:  (1)现金流量。由于会计规范的要求和核算方法的选择,公司盈余与现金流量并非完全同步,净收益的增加不一定意味着可供分配的现金流量的增加。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要保证正常的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以维持资金的正常周转,使生产经营得以有序进行。  (2)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会减少其现金持有量,降低资产的流动性,而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  (3)盈余的稳定性。一般来讲,公司的盈余越稳定,其股利支付水平也就越高。  (4)投资机会。   (5)筹资因素。  (6)其他因素。  (三)股东因素  股东在控制权、收入和税赋方面的考虑也会对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产生影响。  (1)控制权。  (2)稳定的收入。  (3)避税。  (四)其他因素  (1)债务契约。  (2)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会采取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  四、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来分配,即净利润首先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就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则不派发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的优点是:留存收益优先保证再投资的需要,有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剩余股利政策的缺陷是:若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发放额就会每年随着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公司只有在确信未来盈余不会发生逆转时才会宣布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的优点有:由于股利政策本身的信息含量,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稳定的股利政策可能会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但考虑到股票市场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股东的心理状态和其他要求),为了将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降低股利或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的缺点: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即不论公司盈利多少,均要支付固定的或按固定比率增长的股利,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状况恶化。此外,在企业无利可分的情况下,若依然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也是违反《公司法》的行为。  因此,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要求公司对未来的盈利和支付能力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一般来说,公司确定的固定股利额不宜太高,以免陷入无力支付的被动局面。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且很难被长期采用。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净利润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这一百分比通常称为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在这一股利政策下,只要公司的税后利润一经计算确定,所派发的股利也就相应确定了。固定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留存的净利润越少。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优点: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由于公司的获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的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缺点:大多数公司每年的收益很难保持稳定不变,导致年度间的股利额波动较大,由于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波动的股利很容易给投资者带来经营状况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的不良印象,成为公司的不利因素;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这是因为公司实现的盈利多,并不能代表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用来支付较多的股利额;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比较大。   由于公司每年面临的投资机会、筹资渠道都不同,而这些都可以影响到公司的股利分派,所以,一成不变地奉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只是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股利外,还在公司盈余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年份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是,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股利支付率。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的优点:赋予公司较大的灵活性,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并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公司可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股利发放水平,以稳定和提高股价,进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的缺点:由于年份之间公司盈利的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造成分派的股利不同,容易给投资者收益不稳定的感觉;当公司在较长时间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正常股利”,一旦取消,传递出的信号可能会使股东认为这是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进而导致股价下跌。    五、确定股利或利润分配方案  (一)选择股利政策  表1不同发展阶段股利政策的选择公司发展阶段公司初创阶段公司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剩余股利政策公司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快速发展,投资需求大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 公司稳定增长阶段业务稳定增长,投资需求减少,净现金流入量增加,每股收益呈上升趋势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公司成熟阶段公司盈利水平稳定,公司通常已积累了一定的留存收益和资金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衰退阶段公司业务锐减,获利能力和现金获得能力下降剩余股利政策  (二)确定股利支付水平  (三)确定股利支付方式  一般说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形式主要是送红股、派发现金股利、公积金转增股三  种形式。考虑到上述几种形式的混合使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全部可分为八种:不分  配、派现、送红股、转增股、派现加送红股、派现加转增股、送红股加转增股、派现加送红  股加转增股。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作为一种股利分配方式之一,普遍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并且成为全世界大多数  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分配形式。在各种股利分配形式中,投资者一般比较偏好现金股利分配。  但从企业角度看,现金股利的支付,会导致现金流出公司,降低公司的财务弹性,并削弱公  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限制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在决定分配现金股利时,  必须权衡各方面的因素  2.股票股利(红股)  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发放股票作为红利,从而将利润转化为股本。送红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送红股以后,股票的数量增加了,同时由于除权降低了股票的价格,就降低了购买这种股票的门槛,在局部可改变股票的供求关系,提高股票的价格,这种股利分配方式通常对股东而言是有利的。  3.转增股本  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因而客观结果与送红股相似。  转增股本与送红股的本质区别在于,红股来自公司的年度税后利润,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向股东送红股;而转增股本却来自于资本公积,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润的多少及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公司账面上的资本公积减少一些,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了,因此,转增股本严格地说并不是对股东的分红回报。第三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   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一、营业外收入  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  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等。  小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按照处置收入、可收回的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净收益和无形资产出售净收益。固定资产处置净收益,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净收益,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扣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捐赠收益,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收益。  2.营业外收入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确认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收入。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例1】某企业现有一台设备由于性能等原因决定提前报废,原价为500000元,已计提折旧4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废时的残值变价收入为73 500元,报废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3500元。有关收入、支出均通过银行存款办理结算,不考虑相关的税费。该公司应编制的分录如下:  (1)将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累计折旧     45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0  (2)收回残值收入  借:银行存款      73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3500  (3)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0    贷:银行存款         35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0  营业外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处理的区别  (1)政府补助尽管最终均转入营业外收入,但核算不完全一致,具体见第13章。   (2)盘盈收益的处理不完全相同。  ①存货盘盈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下,冲减“管理费用”。  ②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最终转入年初未分配利润。  (3)在建工程试运转收入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下冲减“在建工程”。  资产盘盈的具体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比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等  贷: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存货盘盈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固定资产  盘盈借: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营业外收入  二、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小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足以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所发生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足以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所发生的净损失。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2.营业外支出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2】甲公司将其购买的某专利权转让给乙公司,该专利权的初始入账成本为600000元,已摊销220000元,应交营业税25000元,实际取得的转让价款为40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5000    贷:无形资产                        38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000  营业外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处理的区别   盘亏损失的处理不完全相同。固定资产盘亏,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非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其他损失冲减“管理费用”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下,不需要区分原因,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资产盘亏的具体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比类别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等现金短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存货盘亏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管理不善造成的)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盘亏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所得税费用  小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确认所得税费用。  小企业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适当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  【例】甲公司2×10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98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000000元,职工福利费300000元,工会经费50000元,职工教育经费100000元;经查,甲公司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120 000元为税款滞纳罚金。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本例中,按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工资、薪金支出2000000元,职工福利费支出280000(2000000×14%)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0000(2000000×2.5%)元,工会经费支出40000(2000000×2%)元。甲公司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纳税调整数=(300000-280000)+(50000-40000)+(100000-50000)+120000=200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9800000+200000=200000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20000000×25%=5000000(元)  四、本年利润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月度终了结转利润时,小企业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将“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科目。将“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年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年利润”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应当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年利润”应无余额。  五、利润分配  1.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企业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该科目应分别通过“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盈余公积补亏”、“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未分配利润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  【例3】D有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本年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000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800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D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2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0000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0000        ——应付利润      800000    贷:盈余公积            200000     应付利润              800000  同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0000          ——应付利润        800000  2.盈余公积的处理  (1)提取盈余公积  小企业(公司制)按照法律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小企业(外商投资)按照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3)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