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ID:28044136

大小:1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上传者:U-991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1页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2页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3页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4页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他继承了皮尔斯和焓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将他们的思想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广到教育、宗教、政治、道德等多个领域,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期传入屮国,以杜威来、访华讲学为契机,该教育思想在屮国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在众多西方教育思想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四”之后在屮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一、杜威访华行程及主要讲演1919年4月30日,杜威偕夫人艾贿丝(Alice)、女儿露茜(Lucy)—起来到中国,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里,杜威在中国各地巡回讲学,曾到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北京、上海等L3个省市,一共作了200多次的讲演,内容基本上均涉及教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所作讲演场场座无虚席,这些演讲经过中文口译、记录、整理并校正后,随即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有的则汇编出版。1921年8月2日,杜威离开屮国返美,而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二十世纪20年代乃至三四十年代都影响着屮国的教育。浙江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王剑依据北京《晨报》、上海《申报》、上海《民国日报》、长沙《大公报》等近代报刊,以及蔡元培、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相关历史人物的年谱、传记等的记载,并加以细致的辨析考证,整理出杜威的屮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杜威的中国行程以及主要讲演概况表地点到达H期离开曰期主要讲演概况上海1919年4月30日1919年5月5日《平民主义的教育》杭州1919年5月5H1919年5月n日《平民教育的真谛》上海1919年5月11曰1919年5月17日南京1919年5月17日1919年5月28日《平民主南京义之教育》、《经验与教育之关系》、《真正之爱国》、《共和国之精祌》天津1919年5月29日1919年5月29日北京1919年5月29日1919年7月《美国之民治的发展》、《现代教育的趋势》天津1919年7月1919年7月《教授科学的方法》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Uh教冇史研宂,2002,9(3):34-36 北京1919年7月1919年10月6日《学问的新问题》、《大学任务之性质》、《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教育哲学》太原1919年10月7曰1919年10月14曰《Ik界大战与教育》、《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上之无上目的》、《教育上的自动》、《教育上试验之精祌》、《学校与乡里》、《高等教育的职务》北京1919年10月15曰1919年12月24日《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学》、《学生自治》、《思想之派别》、《大学与民治国舆论的重要》济南1919年12月24H1919年12月30日《新人生观》天津1919年12月31曰1920年1月4日《真的与假的个人主义》北京1920年1月4日1920年4月2日《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学》、《思想之派别》、《西方思想中之权利观念》、《现代的三个哲学家》南京1920年4月4日1920年5月17曰《教育哲学》、《试验论理学》、《哲学史》、《新人生观》、《社会进化之标准》、《近代教育之趋势》、《教育之要素》、《教育家之天职》、《平民主义之精义》扬州1920年5月17日1920年5月18日《学生自动之真义》、《教育家之天职》镇江1920年5月18日1920年5月23曰《教育与社会进化底关系》、《“自动”之真义》常州1920年5月24日1920年5月27日《学校与环境》、《学生自治之真义》、《新人生观》、《青年道德之修养》上海1920年5月27日1920年6月4日《教育者之天职》、《职业教育之精义》、《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专门教育之社会观》、 《科学与人生》、《新人生观》、《工业与文化之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社会进化》、《公民教育》、《德谟克拉西之意义》松江1920年6月4H1920年6月4日《学校与社会之关系》南通1920年6月5日1920年6月9日《教育者之贵任》、《社会进化问题》、《工业与教育之关系》上海1920年6月9日1920年6月10曰嘉兴1920年6月10曰1920年6月10曰《小学教育之新趋势》杭州1920年6月10日1920年6月15曰《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社会主义与社会进步》、《德谟克拉西底真义》、《德谟克拉西的社会分子应有的性质》、《科学与人生之关系》、《社会主义》、《造就发动的性质的教育》上海1920年6月15日1920年6月16H徐州1920年6月16曰1920年6月20日《教育的新趋势》、《教材底组织》无锡1920年6月21日1920年6月26日《试验主义》、《学生自治》、《学校与社会》、《近今世界与教育思潮》苏州1920年6月26曰1920年6月30曰《教育行政之目的》、《小学教育之趋势》、《教育者底贵任》、《学生自治的组织》、《学校与社会》、《教育与实业》南京1920年6月30曰1920年7月4日北京1920年7月6H1920年8月6日北戴河1920年8月7日1920年9月14日北京1920年9月14日1920年10月23日沙1920年10月25日1920年11月2曰《教育哲学》、《学生自治》、《教员是领袖或指导者》、 《科学与近世文化之关系》、《讨论学生毁偶像事》武汉1920年11月3日1920年11月7曰讲演5场(讲题不详)九江1920年11月8日1920年11月8日南昌1920年11月8日1920年11月12日《国民教育》、《教育与实业之关系》、《教育之发展》北京1920年11月1501921年3月28日《论中国的美术》、《教授青年底教育原理》厦门1921年4月5H1921年4月11日《大学之旨趣》福州1921年4月12日1921年4月23目《教育者为社会领袖》、《教育与国家之关系》、《自动的研究》、《民治的意义》、《国民教育与国家之关系》、《自动与自治》、《美国教育会之组织及其影响于社会》、《民本政治之基本》、《教育与实业》、《习惯与思想》、《天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生之关系》广州1921年4月28日1921年5月10曰《自动道德之重要之原因》、《学校与社会》、《西洋人对东洋人之贡献》北京1921年5月1921年7月11日《南游心影》、《教师职业之现在机会》、《科学的教授》济南1921年7月11日1921年7月25日《教育者的工作》、《教育之社会的要素》、《学校科目与社会之关系》、《学校的行政和组织与社会关系》、《教育心理之要素》、《学校与社会之关系》青岛1921年7月25日1921年8月2日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1915年后屮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继之而起的五四运动足一场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 运动,在这场运动屮,中国急需理论的武装和思想的指导,因此在这个时期,西方各种思潮繁荣兴起。而实用主义思潮在众多西方教育思想思潮中脱颖而山,五四时期的屮国思想文化界形成了一股实用主义热潮。有研究发现杜威是受到五四知识界儿乎比较一致欢迎的外国思想家。当时活跃于文化舞台上的各派人物都表现山对实用主义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好感。如革命民主派和早期共产主义者对杜威及某学说就人都表示敬意。陈独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实用主义可以与唯物史观并存,因此表示“相信尊重”实验哲学。®毛泽东也曾信奉实用主义。他在《湘江评论》发刊宣言屮说,当前“屮国就成功或者将要成功许多方而的改革”“,见于思想方而,为实验主义”,把实用主义当做思想领域的指导性学说。直到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时,毛泽东仍是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实用主义竹学的,并且受胡适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1919年在长沙发起成立了“问题研宄会”。周恩来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号上也称“现在世界的最新思潮是‘实验主义’”。@而且杜威来华后的巡回讲学以教育作为主要N容,所以这段时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的传播达到了H潮,分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値和普遍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与技术的进步的同时,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导致了杜会的失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杜威提出通过教育来维护民主制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儿童为屮心、从做屮学等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的是为适应现代大工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减弱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高潮,这就叫教育提出了培养迠应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尽管民国初期确立的学制对职业教育表现了相当的注意,但普遍存在的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状,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改弦更张,渴求我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情形有相似之处气所以,在我国,杜威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屮国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相近性实用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竹学,强调效果和功利性,中国的学术传统重视理论学说的实用性、现实性,轻视与现实人生、社会生活无关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抽象;重视经验和现状,轻视学理和未来。传统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官僚士大夫髙扬“经世致用”旗帜,力主“更法改图”,竞相“谈瀛海故实”以谋外御外,开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其方案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洋务运动时期,一批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倡导“屮体西用”,从物的层而上引进学习西方文化,更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立场和态度。此外,明清以来占据屮国思想界主要地位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有某种相似之处。孙中山大®木志宣言.新青年[Nj,1919,12(7)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屮国基础教育的影响fDl.华中师范人学,2004:5-8 力提侣的“知难行易”说也加深了国人对杜威“从做屮学”思想的认识。正是屮国传统思想与杜威教育理论中的某些观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为中国人接受杜威教育思想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满足和适应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需要杜威在屮国所宣扬的美国及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与五四新知识界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企盼追求一拍即合。儿千年的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推翻了,屮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高举反封建传统的旗帜,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民主思想广为流传。而美国自我标榜的民主、自巾和表而的科技发达,经济繁荣都深深的吸引了当时的屮国人。将美国作为屮国建设的目标,所以来自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需要。(四)、屮M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及留美杜氏弟子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的传播序幕是由以蔡元培为首的当时教育界的要人在1912年掀起的。蔡元培是较早接受并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从1912年起的七八年中,他一再通过文章和演说,向国内教育界介绍杜威。而之后一批杜氏弟子的回国更加速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在屮国的传播,并直接促成了杜威访华一行。据统计,1909年至1929年,清华赴美留学生屮,习教育者占总数的5.04%。@其分布的学校,尤以杜威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大学院最为重要(当时,哥大师院是世界上研宄育的最大机构)。庄泽宣在《告赴美学教育者》一文屮,也把哥伦比亚大学列为美国教育著名学校的第一位。据统计,从1909年到1950年,在哥大师院的中国留学生达304人。®赴美留学的学生,许多回国后都担起了屮国教育界的要职。而哥大毕业的学生尤为突出,如胡适、郭秉文、陶行知、蒋梦麟、陈鹤琴等,他们都是杜威的弟子,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信奉者,他们不仅发起邀请老师来华,陪同他去全国各地讲演,||担任翻译,还积极组织社団,创办刊物,宣传其老师的主张。正是这些先进知识分子和留美杜氏弟子的传播,使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三、杜威访华及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屮国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目的的确定、新学制的形成、教育理论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以及平民教育的发展等方而。(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学制的制定上。第一,1919年1()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台会对修改学制展开正式的讨论,受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影响,在讨论教育目的问题时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提山了“废止教育宗旨”的®蒋良富.论杜威教育忠想对中国基础教冇的影响間.华中师范人学,2004:34②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77-179.®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l.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78-179请求:“从前教育只知研究应如何教人,不知研宄人应如何教;今后之教育应觉悟人应如何 教,所谓儿童本位教育是也。施教育者不应特定一种宗旨或主义以來缚被教育。盖无论如何宗旨、如何主义,终难免为教育之铸型”故“今后之教育,所谓宗旨,……应毅然废止。”®所以,1922年以总统令公布的新学制,取消了教育宗旨,代之以七项标准。第二,1922年公布的七条学制标准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1、使学生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在这七条中,第1条“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实际上是杜威教育理论中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反映:教育是社会的,也是为了社会的,社会进步需要教育,教育离不开社会生活;第5条“注意生活教育”正体现了杜威“教育为生活”的思想,学校应该在教育屮带领学生生活,正如杜威强调的“教育即是生活,并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与其主张的“学校的专业应同学校外的生活连贯一气。”一致。这两条都体现了杜威对教育在社会,在生活上的作用的重视。第3条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即“生长论”,这也是杜威来华后在《现代教育的趋势》中所着力阐述的注重个人本能趋势主张的反映;第2、6条则体现出杜威在华所着力侣导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民主性原则;第7条讲的是办教育应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情况,是对“一般的”,“终极”目的的警告的反映。由此看来,新学制在关于教育H的的问题上,深深打上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烙印。(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学制确立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学制的影响体现在新学制的制定过程和其内容。在新学制的制定过程屮,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学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实用主义教育信徒充当了主力。以当时的广东省为例,新学制是以广东省前一年提出的学制草案,经1921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次会议讨论过的初稿为底本的,而广东省在当时的政局屮,无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大本营,例如,汪兆铭是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会议的主持人,而陈独秀及金曾澄等人则在制订学制初本草案屮起了主导作用。所以,民主、科学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对这些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进步知识分子制订学制产生了影响。此外,胡适、陶行知、廖世承等杜门弟子以及俞子夷、舒新城等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学者在新学制形成之前纷纷对新学制发表意见,对新学制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1922年11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济南开会讨论学制,讨论稿正是由杜威的得意门生胡适起草的。而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次会议上,当时在屮国进行教育调查的的孟禄发表了讲演,孟禄是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与杜威同属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并深受杜威的影响,他在此次会议上所宣扬的观点与杜威思想完全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禄对会议的影响也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另一方而,新学制的A容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的痕迹。首先,新学制屮教育目的深受实°璩鑫主.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肓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44-845人总统颁布施行之学校系统改革案[N].政府公报第2393号,1922-11-2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这在以上已叙述过;第二,新学制采用“六•三•三”制,而这一 学制是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美国教育界当时正在实验与推行的;第三,小学学制相应缩短,有利于教育普及,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信徒对普及教育的关注;第四,屮学修业年限的延长与商屮职业科的设立,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提岛;最后,新学制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及对社会生活的注意,则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儿童是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新学制改革反映了民国以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考虑了我国当时的社会实际状况。它的颁布,改变了旧学制“三不管”的弊端,标志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确立,是屮国现代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新学制的确立,综合吸收了当时世界各国学制的长处,特别是贯彻了五四后广泛流行于我国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1922年确立的新学制尽管此后有些修正,但“六•三•三”制及对普及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关注依然没有改变,一直沿用到新屮国。可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屮国的影响及贡献是巨大的。(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兴起后,中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运用实用主义理论来说明教育问题,并逐步在此基础上建立屮国向己的教育理论,这一切无不滲透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学著作人fi出版、销售。庄泽宣在他著的《教育概论》屮直接引用了杜威关于教育的观点,作为自己的教育定义;汪懋祖编著的《教育学》也表示“参酌杜威教育学说”。不仅如此,这些教育学在体系与A容上,更直接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如,吴俊升、王西征合编的《教育概论》是1949年前发行最广的一本教育学著作,该书分五篇十二章,将“儿童的发展、“学习的功能”、“社会的适应”放在首三章,然后才论述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孟宪承编著的《教育概论》,到1947年发行了29版,共分十章,同样将“儿童的发展”、“社会的适应”放在前而两章,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信徒以儿童为屮心、以儿童和社会为教育基点的观点。2、在近代屮国教育史上,真正建立起系统教育理论的屮国教育家还不多见,而陶行知、陈鹤琴则是这少数人屮的杰出代表。这两位学者都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建立了自己的理论,而在他们的理论屮,人们不仅能看到他们的创新和思考,也能看到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子。首先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杜威是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导师。陶行知归国后头儿年积极参与传播杜威教育思想的活动。但8年后,他在推行“教育即生活”和“做中学”时最终碰壁,于是他找到了新路:生活教育理论。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全而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要求教育无论在A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密切联系,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解放儿童的感官与时空等。在他的教育理论屮依然可以看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做屮学”的思想,但也可以看到其独特性,即因材施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也深受到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虽然他不是杜威的及门弟 子,但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陈鹤琴注重杜威所说的试验与反思,基于“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新文化精神,摸,创造岀一条适合中国幼稚园的教育新路,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有机结合,形成“活教育”。他自称:“‘活教育’并不是一项新发明。他的理论曾被世界上不同的教育界权威创导过。当作者从1914年到1919年在美国接受教育时,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倡导的美国进步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①可以断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现代教育家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教材、教法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适应儿童个性发展需要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这些主张对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课程、教材、教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课程方而,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屮学采用学分制和选修制,并把初中课程分为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II然科、艺术科和体育科6大门类,实施综合性课程。高级屮学则采用综合屮学制,分设普通科与职业科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注重教育生活性及重视儿童个性发展的主张。对杜威实用主义课程思想的实施做山较快反应的是当时的全国教育联合会。该会于1920年通过了《民治教育设施标准案》,确定了4种标准,其屮学生方而的有:①注重自动自学;②练习公民自治;③发展生活知能;④练习社会服务;⑤注重体育;⑥研究学术,扩充创造能力。以上标准的确定,对杜威实用主义课程思想在我国的具体推行,从目标到闪容等方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材方而,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全国教育联合会等民间团体纷纷建议小学应改用白话文课木,稍后北京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初级小学各科课木一律须用白话文编写,这显然与胡适等人提倡的文学革命以及杜威对文学革命和G话文的赞许与支持是分不开的。而同时期儿童读物大量出版,儿童文学编入小学国语教科书等,无疑受杜威的平民主义观、儿童屮心观的影响。实用主义对教学法方而的影响尤为明显。其突出地体现在杜威实验学校的建立和设计教学法等教学新方法传入屮国并流行一时。以杜威在芝加哥所创设的实验学校为模式,屮国有许多实验学校在杜威访华后纷纷建立。第一所实验学校便是俞子夷所主持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他首先采用设计教学法,根据儿童屮心的原则改组课程,使南高附小转变为屮国第一所杜威式实验学校。而且这°陈鹤琴全集(第六卷),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95®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屮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1.华中师范人学,2004:4-5所学校渐渐成为杜威式实验学校的范本。各地小学教育人士纷纷前来该校参观,回去后对这种新教法新课程加以模仿,使各地小学多少具有实验性质。而若干省份著名的师范附属小学,甚至都改称为实验学校或直接称为杜威学校。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根裾杜威“从做屮学”的思想所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方法于“五四”后传入中国,首先在江苏一带试行,为俞子夷等大力提倡。 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定“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1927年屮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该方法创始人克伯屈访华,他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介绍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的推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A学能力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五)、平民教育的发展杜威教育思想引入以来,为学校教育指明了一条美式的民主主义教育改革方向,这具体体现在以上叙述的四个方而,而中国在二十世纪,与学校教育平行发展的平民教育一一在二三十年代发展成为风起云涌的屮国乡村建设运动则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屮国的教育领域影响深远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屮国的平民主义教育发端于民国初年,蔡元培、蒋梦麟等人提倡的平民教育,时称“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教育”。杜威到沪的第三天,便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会场作了题为“平民主义的教育”的讲演,他认为,要将教育在平民屮普及,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应该推行职业教育。他的讲演更促进了平民教育的推广,特别是杜威的得意门生胡适极力宣传平民教育是实行平民政治的先决条件,使平民主义教育声势愈来愈大。平民主义的推广,都是以实用为原则,以期通过种种努力,实现国内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的普及,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平民主义教育集大成者首推晏阳初,而陶行知和粱漱溟等人则将平民教育运动与屮国的国情相结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乡村教育运动。其屮,陶行知创办了实验学校一一晓庄师范,这所学校极具特色,用别开生而的教学方式开创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在推行平民教育的同时,陶行知希望通过教育的普及来改造社会,达到救M的目的。从屮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言行屮包含了杜威思想屮社会改造理论的成分。且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屮,他以极大的热情吸取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屮有用的东西。但陶行知在应用的同时把一些不符合屮国国情的东西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完善。虽然粱漱溟是最坚决的排外主义者,但是1919年杜威来华及某实用主义理论在屮国大肆传播对他也有一定影响,从他倡导的屮国的新教育首先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其真正目的在于提岛生产,应轻课堂而重实践屮,可以看出他的实用主义态度较明确。®三、余论从1919年5月,以杜威来华讲学为契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屮国传播发展达到高潮。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西方的社会制度、理论观念在中国人们爱国反帝、救亡阁存的理念冲击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此背景下,盛极一时的实用主义①颜德如.惊起一滩鸥货——20世纪初杜威的中国之行[J].21世纪,2001(9):44-45教育思想传播热潮开始回落,但是它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从轰轰烈烈地宣传与介绍,演变成具体实践和将实用主义教育“中国化”,而此中国化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三四十年代。 参考文献[1]杨富光.浅谈杜威访华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中外教育,2002(1-2)[2]颜德如.惊起一滩鸥鹭——20世纪初杜威的中国之行[J].21世纪,2001(9)[3]王剑.胡适与杜威的中国之行[J].社会科学研究,2003(1)[4]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1(2)[5]王艳力.走向对话一一中国教育“杜威研究”九十年[N].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史云波.杜威中国之行对“五四”思想界的影响[N].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周洪宇.向宗平.杜威教育思想在屮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⑵[8]王剑.“杜威中国之行”若干史实考释[J].教育史研究,2002,9(3)[9]李兴韵.杜威、孟禄访华与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派别纷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0(5)[10]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屮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华屮师范人学,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