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讲义 (13

针炙讲义 (13

ID:29104379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6

针炙讲义 (13_第1页
针炙讲义 (13_第2页
针炙讲义 (13_第3页
针炙讲义 (13_第4页
针炙讲义 (13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炙讲义 (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第二十四单元及第二十五单元合并讲解第二十四单元 拔罐法  拔罐方法  1.留罐法又称坐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予施术部位,留罐的时间视拔罐后皮肤的反应与患者的体质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亦称推罐法或拉罐法。拔罐时先在施术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2、 3.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将施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将火罐吸附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出血量视病情而定,少则几滴,多则3~5ml。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痰疮、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

3、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后出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此外可用于防病保健、清除疲劳。  拔罐的注意事项  1.动作稳、准、轻、快;患者体位要舒适,拔罐后不要移动体位;同时拔多个罐时,罐间距离不宜太近;拔针罐时应避免碰压针柄;留罐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强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

4、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3.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第二十五单元 其他针法    电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适量脉冲电流,利

5、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第8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针灸学  (一)电针常用输出波型和作用特点  1.疏密波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常用于出血、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2.断续波机体不易产生适应,其动力作用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  3.连续波:有密波、疏波两种。密波易产生抑制反应,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疏波则兴奋作用明显,刺激作用强,常用于治疗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

6、  (二)操作方法  1.配穴处方多选同侧肢体的穴位配对,以1~3对穴位为宜。  2.电针方法针刺入穴位有得气感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两个配对的针柄上(或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波型,慢慢调高至适宜的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在5~20分钟,如感觉弱时,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当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最后出针。  3.电流的刺激强度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为“感觉阈”。若将电流强度继续增加至患者局部开始出现刺痛感时,此时的电流

7、强度称为“痛阈”。应在感觉阈和痛阈之间调节适宜的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三)适用范围  电针的适用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症、痹证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三棱针法  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三棱针法。  (一)操作方法  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四种。  1.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