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

ID:31225013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上传者:U-9948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_第1页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_第2页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非诗歌文本教学中的诗歌学习  诗教是中国的传统,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妙诗佳词多如繁星,有着极好的诗教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们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篇目只能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非诗歌文本的教学中,结合不同文本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更多、更深入地学习诗歌,以充分发挥诗教的作用。  一.课前――搜集与文本有关的诗歌  为了增加读诗的数量,扩大读诗的范围,我们在教学每一篇非诗歌文本前,都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该文本的具体特点,自己搜集一些与文本内容有关的诗歌。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之前,学生搜集的诗作有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教学司马光的《赤壁之战》之前,学生搜集的诗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曹操的《短歌行》等。3   这种做法看似简单,但是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这一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读诗的积极性,因为为了搜集到更多更好的诗作,学生们就不得不上网浏览,不得不跑图书馆阅览室,不得不去翻阅各种各样的诗集和诗歌报刊。其次,虽然这种读法对学生来说往往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它可以使学生明显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领略中国诗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再次,这种做法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泛读、略读和速读的能力,为以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准备条件。  二.课上――将搜集到的诗歌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有些作品老师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学生还是不甚理解,但若用比较法就会容易得多。因此,我们教学每一个文本时,都应该从搜集到的诗歌中精选几首跟文本关系最密切、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  例如,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思想和情感都比较难把握的作品。郁文的内容是描写秋的清、静和悲凉,借以抒发那落寞孤独的清愁,但全文竟不着一个“愁”字。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就将该文本跟辛弃疾的《丑奴儿》来比较阅读。辛词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本身不就是答案吗?郁文的表现手法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何理解呢?用李煜的《相见欢》来进行比较阅读,理解起来就显得很方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中哪一景象,哪一词语不透出一股情感呢?即使是“西”、“钩”、“梧桐”、“秋”,这些名词儿,也露着活鲜鲜的愁思。这就叫“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叫情景交融。  通过比较阅读,既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加深对选学诗歌的理解,进而也就会更加真切地体味到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独到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3   三.课下――尝试着写一点诗  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适宜写诗;同时,中学生又有着极强的模仿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以后,很容易做到“不会写诗也会吟”。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对诗歌这种文体写作的限制,平时教学中我们几乎忘记了学生还可以写诗。其实,随着读诗背诗数量的增加,学生的语感会不断增强,欣赏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诗歌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大,有时会萌发出写诗的欲望。这时,老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尝试着写一点诗。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诗作,让学生运用“仿写”的形式模仿他人的诗来写;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用诗歌的形式写几句读后感写评论什么的。如,学习《荷塘月色》后,有学生写了这样的小词:“荷花红,荷香浓。喜淡愁亦淡,月色正朦胧。蝉唱蛙鸣千般闹,我心如塘水自清。”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后,有学生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士为知己死,千古传英名。信陵今若在,何处寻侯生。”这两首诗,前者概括文意,后者发表感慨,不仅扣住了文本的内容,而且也有比较浓郁的诗味。对这类喜欢诗歌、愿意写诗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诗歌创作;而对于个别对诗歌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必强求他们去写诗,顺其自然即可。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中国历代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曾从诗歌中汲取过丰富的营养。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尤其应该让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一点深邃和宁静,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是非常有益的,对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仇丽妍,教师,现居山东莱西。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