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ID:32714194

大小:61.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4

上传者:U-25957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梁楚欣730050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创新的舞台,并合理地利用教材和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因而,数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学的主动、自觉和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技能得以培养”。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期,初中生正好处于这一关键年龄段,作为数学教师因势利导,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所发现与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与体会,特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一、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创新舞台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性”的氛围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算得上创造呢?创新是一种高度而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褒奖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1、建立师生互动,营造创新思维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互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建立了这种氛围,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取长补短。新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合作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时,经用多媒体展示“观日出”引出数学问题,直线和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结合教师所提问题,联想自己的体悟,引发自主思考的探索,让他们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要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但又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如何才能使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呢?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设置多个平台,分步到位,化难为易,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旋转》时,要求画“将三角形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60°的图形”。由于此问题比较简单,可以把这一问题交给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尝到自己探索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指出将“顺时针”删去,情况又会怎样?由于没有指明旋转方向,从而激发起所以学生共鸣和思考,一时间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索、讨论之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顺时针,二是逆时针。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的情境,可启发学生的思维。生动感人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教师通过设问、提问、实验等方式,创设能激发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调动 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教学《镜子改变了什么》时,提出问题:每天我们都会照镜子,可镜子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纷纷动脑思考,踊跃发表观点。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后,让学生思考镜子改变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性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会给学习数学带来困难,从而破坏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学习数学时要充分注意数学概念、数学问题与实际的联系,要加强实践活动,把纯粹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有关自然科学和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当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某一成功,定然产生愉快的情绪,若是不断得获得成功,则学习数学和愉快情绪就会建立稳定的神经联系。所以,教师应把学习的成功感还给学生,教育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收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发展。总之,实施数学的创新教学,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而首先是数学观念的变革。实际上,也只有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才能导致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教师必须彻底摒除片面追求升学率,只为学生考高分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向加大思维能力培养力度,加大创新意识的培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李巧.数学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11.[3]盛建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