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ID:32822600

大小:57.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_第1页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_第2页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_第3页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黄荔涵(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280例新牛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照组予以连续蓝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牛率低于对照组(P&t;0.05);观察组在治疗96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且见效快,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关键词】蓝光照射法;短时多次;新生儿

2、黄疸;血清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86-02新牛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新生儿对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从而产牛代谢异常[1]。过高的胆红素可对患儿脑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极大的影响了患儿的牛命健康⑵。临床上一般采取蓝光照射对患儿进行治疗,传统多采取长时间蓝光照射,该法操作便捷,但不良反应较多[3]。鉴于此,本院对传统疗法进行改进,采用短时、多次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木院2015年7月〜2015年

3、9月住院的280例新牛儿黄疸者,其中男153例,女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40例,男72例,女68例,胎龄在29〜4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7.04±7.48)周,入院时间在1〜5d之间,平均入院时间为(3.42±1.21)d,出生体重在1426.54〜3904.72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2854.09±482.57)go对照组140例,男81例,女59例,胎龄在28〜4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6.87±7.82)周,入院吋间在1〜6d之间,平均入院吋间为(3.56±1.

4、35)d,出生体重在1438〜3870.95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2832.94±452.67)go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o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2)肝功能正常;(3)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1.2.2排除标准(1)排除溶血、G6PD缺乏等原因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2)合并先心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1.3治疗方法1.3.1—般处理两组均予以补液、护肝、退黄等常规治疗。1.3.2对照组予以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治疗,16h/次,1次/d,—疗程为3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1.3.3观察组予以短

5、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8h/次,2次/d,两次间隔吋间为4h,—疗程为3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1.4观察指标1.4.1临床疗效(1)显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黄疸彻底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黄疸基本消失;(3)无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黃疸无明显变化。1.4.2不良反应观察患儿有无腹泻、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异常、皮疹、烦躁哭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143血清胆红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96h后各提取患儿静脉血,进行检测。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分

6、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140例,显效100例,占总人数71.43%;有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无效6例,占总人数4.29%;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显效84例,占总人数60.00%;有效22例,占总人数15.71%;无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总有效率75.7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V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3.讨论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其病理基础在于血清胆红素的增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对本病进行治疗,收效明显[4]。本疗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蓝光照

7、射,促进胆红素代谢,进而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目的,保护患儿脑细胞,避免核黄疸的发生[5]。本法自问世以来,以其简单便捷、经济有效的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然而,既往的蓝光照射是采取连续照射,不良反应较多。鉴于此,我们改进为短时、多次的方式,并就其疗效进行了如下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140例,显效100例,占总人数71.43%;有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无效6例,占总人数4.29%;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显效84例,占总人数60.00%;有效22例,占总人数15.71%;

8、无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总有效率75.7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