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ID:34805687

大小:6.0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3-11

上传者:U-22107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_第1页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_第2页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_第3页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_第4页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数日期:鲨!堕竺业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妞导师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7ABSTRACT⋯⋯⋯⋯⋯⋯⋯⋯⋯⋯⋯⋯⋯⋯⋯⋯⋯⋯⋯⋯⋯⋯⋯⋯⋯⋯⋯⋯⋯⋯⋯⋯⋯⋯⋯⋯⋯⋯.9第l章绪论⋯⋯⋯⋯⋯⋯⋯⋯⋯⋯⋯⋯⋯⋯⋯⋯⋯⋯⋯⋯⋯⋯⋯⋯⋯⋯⋯⋯⋯.1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l1.1.1研究背景⋯⋯⋯⋯⋯⋯⋯⋯⋯⋯⋯⋯⋯⋯⋯⋯⋯⋯⋯⋯⋯⋯⋯⋯⋯。ll1.1.2理论意义⋯⋯⋯⋯⋯⋯⋯⋯⋯⋯⋯⋯⋯⋯⋯⋯⋯⋯⋯⋯⋯⋯⋯⋯⋯⋯121.2.2现实意义⋯⋯⋯⋯⋯⋯⋯⋯⋯⋯⋯⋯⋯⋯⋯⋯⋯⋯⋯⋯⋯⋯⋯⋯⋯13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2.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2.2本文的研究方法⋯⋯⋯⋯⋯-⋯⋯⋯⋯⋯⋯⋯⋯⋯⋯⋯⋯⋯⋯⋯⋯.151.3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15第2章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172.1相关概念的界定⋯⋯⋯⋯⋯⋯⋯⋯⋯⋯⋯⋯⋯⋯⋯⋯⋯⋯⋯⋯⋯⋯⋯⋯l72.1.1实际控制入⋯⋯⋯⋯⋯⋯⋯⋯⋯⋯⋯⋯⋯⋯⋯⋯⋯⋯⋯⋯⋯⋯⋯⋯.172.1.2控带0权⋯⋯⋯⋯⋯⋯⋯⋯⋯⋯⋯⋯⋯⋯⋯⋯⋯⋯⋯⋯⋯⋯⋯⋯⋯⋯⋯⋯⋯⋯⋯⋯⋯192.1.3投资行为⋯⋯⋯⋯⋯⋯⋯⋯⋯⋯⋯⋯⋯⋯⋯⋯⋯⋯⋯⋯⋯⋯⋯⋯⋯192.2股东与管理者、债权人之间代理冲突下的投资行为研究⋯⋯⋯⋯⋯⋯⋯202.2.1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冲突及投资行为研究⋯⋯⋯⋯⋯⋯⋯⋯⋯⋯.202.2.2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冲突及投资行为研究⋯⋯⋯⋯⋯⋯⋯⋯⋯⋯222.2.3自由现金流理论及投资行为研究⋯⋯⋯⋯⋯⋯⋯⋯⋯⋯⋯⋯⋯⋯222.3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及投资行为研究⋯⋯⋯⋯⋯⋯⋯⋯⋯⋯⋯⋯232.3.1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冲突⋯⋯⋯⋯⋯⋯⋯⋯⋯⋯⋯⋯⋯⋯242.3.2大股东控制下的投资行为机制研究⋯⋯⋯⋯⋯⋯⋯⋯⋯⋯⋯⋯⋯.252.3.3控制性股东利用投资行为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实证研究⋯⋯⋯⋯⋯252.4终极控制人相关理论及投资行为研究⋯⋯⋯⋯⋯⋯⋯⋯⋯⋯⋯⋯⋯⋯⋯.262.4.1终极控制人与控制结构研究⋯⋯⋯⋯⋯⋯⋯⋯⋯⋯⋯⋯⋯⋯⋯⋯。262.4.2从终极控制人角度对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272.5文献分析与评论⋯⋯⋯⋯⋯⋯⋯⋯⋯⋯⋯⋯⋯⋯⋯⋯⋯⋯⋯⋯⋯⋯⋯⋯28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303.1投资类型分析与研究假设⋯⋯⋯⋯⋯⋯⋯⋯⋯⋯⋯⋯⋯⋯⋯⋯⋯⋯⋯⋯。303.1.1对上市公司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分类⋯⋯⋯⋯⋯⋯⋯⋯⋯⋯⋯。303.1.2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行为的影响⋯⋯⋯⋯⋯⋯⋯⋯⋯⋯⋯3l3.1.3投资类型的细分及研究假设⋯⋯⋯⋯⋯⋯⋯⋯⋯⋯⋯⋯⋯⋯⋯⋯。323.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73.2.1研究样本的选取⋯⋯⋯⋯⋯⋯⋯⋯⋯⋯⋯⋯⋯⋯⋯⋯⋯⋯⋯⋯⋯。373.2.2数据来源与分类⋯⋯⋯⋯⋯⋯⋯⋯⋯⋯⋯⋯⋯⋯⋯⋯⋯⋯⋯⋯⋯383.3模型构建⋯⋯⋯⋯⋯⋯⋯⋯⋯⋯⋯⋯⋯⋯⋯⋯⋯⋯⋯⋯⋯⋯⋯⋯⋯⋯⋯393.3.1非效率投资计量模型⋯⋯⋯⋯⋯⋯⋯⋯⋯⋯⋯⋯⋯⋯⋯⋯⋯⋯⋯393.3.2研究步骤与方法⋯⋯⋯⋯⋯⋯⋯⋯⋯⋯⋯⋯⋯⋯⋯⋯⋯⋯⋯⋯⋯403.3.3变量定义⋯⋯⋯⋯⋯⋯⋯⋯⋯⋯⋯⋯⋯⋯⋯⋯..二⋯⋯⋯⋯⋯⋯⋯.423.4本章小结⋯⋯⋯⋯⋯⋯⋯⋯⋯⋯⋯⋯⋯⋯⋯⋯⋯⋯⋯⋯⋯⋯⋯⋯⋯⋯..47第4章实证结果及分析⋯⋯⋯⋯⋯⋯⋯⋯⋯⋯⋯⋯⋯⋯⋯⋯⋯⋯⋯⋯⋯⋯⋯.484.1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投资行为现状分析⋯⋯⋯⋯⋯⋯⋯⋯⋯⋯484.1.1投资行为描述性统计⋯⋯⋯⋯⋯⋯⋯⋯⋯⋯⋯⋯⋯⋯⋯⋯⋯⋯⋯.484.1.2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和所有权情况描述性统计⋯⋯⋯⋯⋯524.1.3投资行为相关性分析⋯⋯⋯⋯⋯⋯⋯⋯⋯⋯⋯⋯⋯⋯⋯⋯⋯⋯⋯564.2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分析⋯⋯⋯⋯⋯⋯⋯⋯⋯⋯⋯⋯⋯⋯⋯。6l4.2.1中国上市公司正常投资水平模型回归分析⋯⋯⋯⋯⋯⋯⋯⋯⋯⋯.6l4.2.2正常投资水平模型回归残差分布情况统计⋯⋯⋯⋯⋯⋯⋯⋯⋯⋯.634.2.3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描述性统计⋯⋯⋯⋯⋯⋯⋯⋯⋯⋯654.3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回归分析⋯⋯⋯⋯⋯⋯⋯⋯⋯⋯⋯⋯⋯.674.3.1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行为回归分析⋯⋯⋯⋯⋯⋯⋯⋯⋯⋯⋯⋯⋯⋯674.3.2无形资产投资过度行为回归分析⋯⋯⋯⋯⋯⋯⋯⋯⋯⋯⋯⋯⋯⋯.684.3.3长期股权投资过度行为回归分析⋯⋯⋯⋯⋯⋯⋯⋯⋯⋯⋯⋯⋯⋯694.3.4研发支出投资不足行为回归分析⋯⋯⋯⋯⋯⋯⋯⋯⋯⋯⋯⋯⋯⋯.704.3.5稳健性检验⋯⋯⋯⋯⋯⋯⋯⋯⋯⋯⋯⋯⋯⋯⋯⋯⋯⋯⋯⋯⋯⋯⋯70第5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735.1研究结论⋯⋯⋯⋯⋯⋯⋯⋯⋯⋯⋯⋯⋯⋯⋯⋯⋯⋯⋯⋯⋯⋯⋯⋯⋯⋯⋯..732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B!II舅5.2政策建议⋯⋯⋯⋯⋯⋯⋯⋯⋯⋯⋯⋯⋯⋯⋯⋯⋯⋯⋯⋯:⋯⋯⋯⋯⋯⋯⋯.755.3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78参考文献⋯⋯⋯⋯⋯⋯⋯⋯⋯⋯⋯⋯⋯⋯⋯⋯⋯⋯⋯⋯⋯⋯⋯⋯⋯⋯⋯⋯⋯⋯⋯⋯80致谢⋯⋯⋯⋯⋯⋯⋯⋯⋯⋯⋯⋯⋯⋯⋯⋯⋯⋯⋯⋯⋯⋯⋯⋯⋯⋯⋯⋯⋯⋯⋯⋯⋯⋯⋯⋯⋯⋯⋯.84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SChineseAbstract⋯⋯⋯⋯⋯⋯⋯⋯⋯⋯⋯⋯⋯⋯⋯.⋯⋯⋯.⋯⋯⋯⋯⋯⋯⋯⋯⋯⋯⋯⋯⋯⋯⋯⋯⋯.7EnglishAbstract⋯⋯⋯⋯⋯⋯⋯⋯⋯.⋯⋯⋯⋯⋯⋯.⋯⋯⋯⋯⋯⋯⋯⋯⋯⋯⋯⋯⋯.⋯⋯⋯⋯⋯⋯⋯.91Introduction⋯⋯⋯⋯⋯⋯⋯⋯⋯⋯⋯⋯⋯⋯⋯⋯⋯⋯⋯⋯⋯.o⋯⋯⋯⋯⋯⋯⋯⋯⋯⋯⋯⋯⋯⋯⋯ll1.1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111.1.1Background⋯⋯⋯⋯⋯⋯⋯⋯⋯⋯⋯⋯⋯⋯⋯⋯⋯⋯⋯⋯⋯⋯⋯⋯⋯⋯⋯⋯⋯⋯..111.1.2TheoreticalSignificance⋯⋯⋯⋯⋯⋯⋯⋯⋯⋯⋯⋯⋯⋯⋯⋯⋯⋯⋯⋯⋯⋯⋯⋯.121.2.2PracticalSignificance⋯⋯⋯⋯⋯⋯⋯⋯⋯⋯⋯⋯⋯⋯⋯⋯⋯⋯⋯⋯⋯⋯⋯⋯⋯..131.2ContentsandMethodsofthisResearch⋯⋯⋯⋯⋯⋯⋯⋯⋯⋯⋯⋯⋯⋯⋯⋯⋯⋯⋯..131.2.1ContentsofthisResearch⋯⋯⋯⋯⋯⋯⋯⋯⋯⋯⋯⋯⋯⋯⋯⋯⋯⋯⋯⋯⋯⋯⋯..131.2.2MethodsofthisResearch⋯⋯⋯⋯⋯⋯⋯⋯⋯⋯⋯⋯⋯⋯⋯⋯⋯⋯⋯⋯⋯⋯⋯.151.3ParticularityandInnovation⋯⋯⋯⋯⋯⋯⋯⋯⋯⋯⋯⋯⋯⋯⋯⋯⋯⋯⋯⋯⋯⋯⋯⋯⋯..15●’●2DefinitionoftheMainConceptsandLiteratureReview⋯⋯⋯⋯⋯⋯⋯⋯⋯⋯⋯⋯⋯⋯172.IDefinitionoftheMainConcepts⋯⋯⋯⋯⋯⋯⋯⋯⋯⋯⋯⋯⋯⋯⋯⋯.⋯⋯⋯⋯⋯⋯⋯172.1.1the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172.1.2Contr01⋯.⋯⋯⋯.⋯.⋯⋯⋯⋯.⋯⋯⋯.⋯⋯⋯⋯.⋯⋯⋯⋯⋯⋯⋯⋯⋯.⋯⋯⋯⋯⋯..192.1.3investmentBehavior⋯⋯⋯⋯⋯⋯⋯⋯⋯⋯⋯⋯⋯⋯⋯⋯⋯⋯⋯⋯⋯⋯⋯⋯⋯⋯1942.2InvestmentBehaviorUnderAgencyConflictsamongShareholders,ManagersandCreditors⋯⋯⋯⋯⋯⋯⋯⋯⋯⋯⋯⋯⋯⋯⋯⋯⋯⋯⋯⋯⋯⋯⋯⋯⋯⋯⋯⋯⋯⋯⋯⋯⋯⋯⋯202.2.1AgencyConflictsbetweenShareholdersandManagersandtheRelatedInvestmentBehavior⋯⋯⋯⋯⋯⋯⋯⋯⋯⋯⋯⋯⋯⋯⋯⋯⋯⋯⋯⋯⋯⋯⋯⋯⋯⋯⋯⋯..:!()2.2.2AgencyConflictsbetweenShareholdersandCreditorsandtheRelatedInvestmentBehavior⋯⋯.⋯⋯⋯⋯⋯⋯⋯⋯⋯⋯⋯⋯⋯⋯⋯⋯⋯⋯⋯⋯⋯⋯⋯⋯⋯⋯.222.2.3FreeCashFlowTheoryandtheRelatedInvestmentBehavior⋯⋯⋯⋯。222.3AgencyConflictsbetweenControllingandMinorityShareholdersandtheRelatedInvestmentBehavior⋯⋯⋯⋯⋯⋯⋯.j⋯⋯⋯⋯⋯⋯⋯⋯⋯⋯⋯⋯⋯⋯⋯⋯⋯⋯⋯:!:;2.3.1AgencyConflictsbetweenControllingandMinorityShareholders⋯。242.3.2MechanismofInvestmentBehaviorUndertheControl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252.2.3EmpiricalStudy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usingInvestmenttoGrapPrivateBenefitsofControl⋯⋯⋯⋯⋯⋯⋯⋯⋯⋯⋯⋯⋯⋯⋯⋯⋯⋯⋯⋯⋯⋯⋯⋯⋯.2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量ipI————_|—量曼皇量|曼舅量量皇皇2.4TheTheoryofUltimateControllerandtheRelatedInvestmentBehavior⋯⋯262.4.1theURimateControllerandControlStructure⋯⋯⋯⋯⋯⋯⋯⋯⋯⋯⋯⋯⋯262.4.2StudyoftheInvestmentBehaviorfromthePespectiveoftheUltimateController⋯⋯⋯⋯⋯⋯⋯⋯⋯⋯⋯⋯⋯⋯⋯⋯⋯⋯⋯⋯.⋯⋯⋯⋯⋯⋯⋯.⋯⋯⋯⋯⋯⋯.272.5LiteratureSummaryandComments⋯⋯⋯⋯;⋯⋯⋯⋯⋯⋯⋯⋯⋯⋯⋯⋯⋯⋯⋯⋯⋯283TheoreticalAnalysisandDesignofthisStudy⋯⋯⋯⋯⋯⋯⋯⋯⋯⋯⋯⋯⋯⋯⋯⋯⋯⋯⋯303.1AnalysisoftheTypeofInvestmentBehaviorandHypothesis⋯⋯⋯⋯⋯⋯⋯⋯303.1.1ClassificationofListedCompaniesinaccordancewiththeUltimateController⋯⋯.⋯..j.⋯⋯⋯⋯⋯⋯⋯⋯⋯⋯⋯⋯⋯⋯⋯.⋯⋯⋯...:⋯⋯⋯⋯⋯⋯⋯.⋯⋯..3(I3.1.2InvestmentBehaviorunderDiffeventKindofListedCompanies⋯⋯⋯313.1.3SubdivisionofTypeofInvestmentandResearchHypothesis⋯⋯⋯⋯⋯323.2SampleSelectionandDataSourses⋯⋯⋯⋯⋯⋯⋯⋯⋯⋯⋯⋯⋯⋯⋯⋯⋯⋯⋯⋯⋯..373.2.1SelectionoftheStudySample⋯⋯⋯⋯⋯⋯⋯⋯j⋯⋯⋯⋯⋯⋯..⋯⋯⋯⋯⋯..373.2.2SoursesandClassificationofData⋯⋯⋯⋯⋯⋯⋯⋯⋯⋯⋯⋯⋯⋯⋯⋯⋯⋯⋯383.3BuildtheReasearchModel⋯⋯⋯⋯⋯⋯⋯⋯⋯⋯⋯⋯⋯⋯⋯⋯⋯⋯⋯⋯⋯⋯⋯⋯⋯⋯39‘3.3.1EeonomitricModeloftheNon-efficientInvestment⋯⋯⋯⋯⋯⋯⋯⋯.....393.3.2Research.ProceduresandMethods⋯⋯⋯⋯⋯⋯.⋯⋯⋯⋯⋯⋯⋯⋯⋯⋯⋯⋯..403.3.3DefinitionofVariables⋯⋯⋯⋯⋯⋯⋯⋯⋯⋯⋯⋯⋯⋯⋯⋯⋯⋯⋯⋯⋯⋯⋯⋯..423.4BriefSummaryoftheChapter⋯⋯⋯⋯⋯⋯⋯⋯⋯⋯⋯⋯⋯⋯⋯⋯⋯⋯⋯⋯⋯⋯⋯⋯474EmpiricalResultsandExplanation⋯⋯⋯⋯⋯.⋯⋯.⋯⋯.⋯⋯.⋯⋯⋯⋯⋯⋯⋯⋯⋯..⋯⋯⋯484.1AllalysisofUltimateControllersandInvestmentBehaviorofChineseListedCompanies⋯⋯⋯⋯⋯⋯⋯⋯⋯⋯⋯⋯⋯⋯⋯⋯⋯⋯⋯⋯⋯⋯⋯⋯⋯⋯⋯⋯⋯..:⋯⋯⋯⋯⋯⋯.484.1.IDescriptiveStatisticsofInvestmentBehavior⋯⋯⋯⋯⋯⋯⋯.⋯⋯⋯⋯⋯..484.1.2DescriptiveStatisticsoftheControlandOwnershipSituationofChineseListedCompanies⋯⋯⋯⋯⋯⋯⋯⋯⋯⋯⋯⋯⋯⋯⋯⋯⋯⋯⋯⋯⋯⋯⋯⋯⋯..524.1.3CorrelationAnalysisofInvestmentBehavior⋯⋯⋯⋯⋯⋯⋯⋯⋯⋯⋯⋯⋯.564.2AnalysisofNon-efficientInvestmentofChineseListedCompanies⋯⋯⋯⋯.614.2.1RegressionAnalysisofModelofthenormalInvestment⋯⋯⋯⋯⋯⋯⋯.614.2.2DistributionStatisticsoftheResidualsoftheRegressionofModelofthenormalInvestment⋯⋯⋯⋯⋯⋯⋯⋯⋯⋯⋯⋯⋯..:⋯⋯⋯⋯⋯⋯⋯⋯⋯⋯⋯⋯⋯⋯⋯⋯634.2.3DescriptiveStatisticsofNon-efficientInvestmentofChineseListedCompanies⋯⋯⋯⋯⋯⋯⋯⋯⋯⋯⋯⋯⋯⋯⋯⋯⋯⋯⋯⋯⋯⋯⋯⋯⋯⋯⋯⋯⋯⋯⋯⋯⋯⋯654.3RegressionAnalysisofNon-efficientInvestmentofChineseListedCompanies⋯⋯⋯⋯⋯⋯⋯⋯⋯⋯⋯⋯⋯⋯⋯⋯⋯⋯⋯⋯⋯⋯⋯⋯⋯⋯⋯⋯⋯⋯⋯⋯⋯⋯⋯⋯.67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1RegressionAnalysisoftheExcessiveInvestmentinFixAssets⋯⋯⋯.674.3.2RegressionAnalysisoftheExcessiveInvestmentinIntangibleAssets684.3.3RegressionAnalysisoftheExcessiveInvestmentinLong-termEquityj⋯⋯⋯⋯⋯⋯⋯⋯⋯⋯⋯⋯⋯⋯⋯⋯⋯⋯⋯⋯⋯⋯⋯⋯⋯⋯⋯⋯⋯⋯⋯⋯⋯⋯⋯⋯⋯⋯⋯⋯694.3.4RegressionAnalysisoftheInsufficientInvestmentinIt&D⋯⋯⋯⋯704.3.5RobustnessTest⋯⋯⋯⋯⋯⋯⋯⋯⋯⋯⋯⋯⋯⋯⋯⋯⋯⋯⋯⋯⋯⋯⋯⋯⋯⋯⋯⋯..705ConclusionsandSuggestions⋯⋯⋯⋯⋯⋯⋯⋯⋯⋯⋯⋯⋯⋯⋯⋯⋯⋯⋯⋯⋯⋯⋯⋯⋯⋯⋯⋯735.1Conclusions⋯⋯⋯⋯⋯⋯⋯⋯⋯⋯⋯⋯⋯⋯⋯⋯⋯⋯⋯⋯⋯⋯⋯⋯⋯⋯⋯⋯⋯⋯⋯⋯⋯⋯735.2SuggestionsforthePolicy⋯⋯⋯⋯⋯⋯⋯⋯⋯⋯⋯⋯⋯⋯⋯⋯⋯⋯⋯⋯⋯⋯⋯⋯⋯⋯..755.3LimitationandExpectationofthisStudy⋯⋯⋯⋯⋯⋯⋯⋯⋯⋯⋯⋯⋯⋯⋯⋯⋯⋯⋯78References⋯⋯⋯⋯⋯⋯⋯⋯⋯⋯⋯⋯⋯⋯⋯⋯⋯⋯⋯⋯⋯⋯⋯⋯⋯⋯⋯⋯⋯⋯⋯⋯⋯⋯⋯⋯⋯⋯..8()Acknowledgement⋯⋯⋯⋯⋯⋯⋯⋯⋯⋯⋯⋯⋯⋯⋯⋯⋯⋯⋯⋯⋯⋯⋯⋯⋯⋯⋯⋯⋯⋯⋯⋯⋯⋯.84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围绕委托代理理论对代理冲突的研究不断进行了丰富和扩展。最初关注分散股权结构下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代理冲突问题,到债权人与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再到集中股权结构下发现持股地位不同的股东之间利益也存在着差异。LaPortaeta1.(1999)根据股权控制链来追溯终极控制人,提出了终极控制权理论。终极控制人在大股东背后通过复杂的结构安排控制企业并通过更加隐蔽的手段进行控制权私利的获取,利用投资行为获得更多控制性资源和控制权私利攫取的渠道即是终极控制人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途径之一。目前学术界从终极控制权角度对投资行为的研究数量有限,而且结论不完全一致。目前的研究局限于某一种控制类型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而且在委托代理框架下也没有进一步细分终极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不同类型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即在这一方面对终极控制人与投资行为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研究我国公司治理的机制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而合理地调节和引导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分析了不司类型的实际控制人对于企业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控制人类型和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借鉴之前的研究,本文按照实际控制人类型将上市公司分为了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地方控制的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将企业投资行为细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研发投资四类进行研究。本文搜集了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符合要求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各类投资规模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分别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过度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对研发投资不足行为的严重程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投资规模方面存在差异;(2)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研发投资绝对量上存在差异;(3)对于无形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度规模,民营上市公司最大,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次之,地方控制的上市公司最小。上述结论说明,无形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过度更容易被用于控制权私利的获取,且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更倾向于运用这两种投资过度行为实现攫取控制权私利的目的。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监管和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行为的建议,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8关键词:实际控制人;控制人类型;投资类型;非效率投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ftertheseparationofownershipandmanagement,studyonagencyconflictsaroundprincipal-agenttheoryisenrichingandextendinggradually.Initialresearchfocusedonagencyconflictsbetweenmanagementandshareholders,andthenextendedtoagencyconflictsamongcreditors,managementandshareholders.Witllcentralizedownershipstructure,differenceofinterestsamongdifferentshareholderswhoholdssharesindifferentproportionsWaSconcernedbyscholars.In1999,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traced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basedonequitycontrolchain,andproposedthetheoryofultimatecontr01.The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behindthelargestshareholderscontrolthefirmbycomplexstructurearrangementandgainprivatebenefitsofcontrolthroughmoresubtlemearlS.Usinginvestmenttocontrolmoreresourcesandgetachanneltograbprivatebenefitsofcontrolisoneofthewaysbywhichthe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encroachontheinterestsofminorityshareholders.Thepresentresearchaboutinvestment的mtheperspectiveoftheultimatecontrolisstillverylittle,andtheconclusionsarcnottotallyconsistent.Thecurrentstudyislimitedtoacertainkindof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andthepreviousscholarshaven’tsubdividedthetypeofinvestmentfurther.Ienrichandrefinethestudy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investmentandultimatecontr01.Infaceofthecomplexdomesticandinternationaleconomicsitumion,It’Sverysignificanttodeeplystudytheaffectof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totheinvestmentbehaviorinourcountry,andthenadjustingandguidingtheinvestmentbehaviorofChineseenterprisestopromot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enterprisesandtheenhancementofCOlecompetitivenessofthemanufacturinginChina,andmoreoveracceleratingthetransformationofthedevelopingmodeofChineseeconomic.Ianalyzetheaffectoftypesof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todifferentkindofinvestment,basedonthetheoryofultimatecontrol,inthispaper.FirstlyIreviewtherelevanttheoryandresearchresults,andthendoatheoreticalanalysisontheaffectoftypesof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toinvestmentbehavior.Referringtopreviousresearch,Idividedlistedcompaniesintothreetypes,namelylistedcompaniescontrolledbycentralgovernmentoritsgroup.1istedcompaniescontrolled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ylocalgovernmentoritsgroupandprivatelistedcompanies.AndIdividedinvestmentintofourtypes,namelyfixedassetsinvestment,intangibleassetsinvestment,long—termequityinvestmentandR&Dinvestmentinmyresearch,IselectdataofA—shareslistedcompaniesfrom2008to2010whichmeetspecialrequirements,andthenUSedescriptivestatistics,nonparametrictestsand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etc.Istudywhethertherearedifferencesinthescaleofdifferentkindofinvestmentamongvariouskindsoflistedcompaniesornot,andIanalyzetheextentofexcessiveinvestmentinfixedassets,intangibleassetsandlong-termequityinvestmentsandtheextentofthelackofR&Dinvestmentofvariouskindsoflistedcompanies.Throughtheoreticalanalysisandempiricalresearchinthisarticle,ldrawthefollowingconclusions:(1)therearedifferencesinthescaleofintangibleassetsinvestmentamongvariouskindsoflistedcompanies;(2)therearedifferencesintheabsoluteamountofR&Dinvestmentamongvariouskindsoflistedcompanies;(3)Aboutthescaleofexcessiveinvestmentonintangibleassetsinvestmentandlong-termoquityinvestment,privatelistedcompaniesisthemost;listedcompaniescontrolledbycentralgovernmentoritsgroupisinthemiddle;andlistedcompaniescontrolledbylocalgovernmentoritsgroupistheleast.Wecandrawfromtheaboveconclusionsthatexcessiveinvestmentinintangibleassetsandlong-termequityinvestmentmorelikelytobeusedfortheacquisitionoftheprivatebenefitsofcontrol,andprivateultimatecontrollingshareholdersaremorelikelytoUSeexcessiveinvestmentofthese。wokindsofinvestmenttograbprivatebt;aefitsofcontr01.Basedontheseconclusions,lproposedsomesuggestionstostrengthenthesupervisionandtheprotectionforsmallinvestors,andtoregulateinformationdisclosureandinvestmentbehaviorofChineselistedcompanies,inordertohelpChineselistedcompaniesdevelopmorehealthyandrapidly.Keywords:Ultimateeonlrollingshareholder;,Thetypeofconlrollingshareholder;,Thetypeofinvestment;Inefficientinvestmentl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曼舅量置昌量皇曼曼量鼍喜寡量曼量鲁鲁皇曼量鼍罾寡舅量皇量II—I皇曼鼍曼曼曼曼曼曼■置皇量曩量量曼量—■—皇皇曼皇量曼曼置曼曼曩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第1章绪论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伴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率先从全球金融中复苏过来,并于2010年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经济周期自身的规律性,我国自2010年以来出现了CPI指数居高不下,甚至通货膨胀的现象。为了扭转我国目前的经济过热状况,利用宏观政策有效地调整我国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引导我国消费者的需求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十二五一规划提出之后,我国经历了经济环境比较艰难的开局之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过去,欧洲爆发了深陷泥潭的欧债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为了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我国需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增长的品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投资行为对于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一方面,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而企业投资在整个社会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投资影响着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投资活动获得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产,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础。企业通过投资活动将融资获得的大量资金进行配置并最终投入运营,投资决策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的风险和未来的盈利能力。为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合理运用有限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实中,由于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控制企业经营的代理人出于个人私利考虑会做出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未来发展的投资决策,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因而深入研究我国公司治理的机制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影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因素,有利于合理地调节和引导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保护资本市场中小股东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促进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2理论意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在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委托代理理论试图研究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利益冲突和信息非对称问题,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契约减少逆向选择和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从而达到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一致,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负债契约对于管理者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投资以获取控制权私利具有约束作用,但是债权人与股东之间也存在者代理冲突,股东会投资于收益高风险也高的项目增加债权人承受的风险或者在融资成本约束下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这就要求增加负债契约的完备性和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于亚太地区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发现很多上市公司是由少数大股东控制的,而大股东可以控制企业的经营决策,但是其能够分享的现金流量收益比例却小于其控制权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就会利用其控制权来通过股利分配之外的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获得控制权私利。于是出现了很多大股东堑壕效应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研究。随着LaPortaeta1.(1999)提出通过追溯控制链来寻找终极控制人的研究范式后,很多学者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研究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终极控制人控制下企业绩效或公司价值、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型股权结构安排和关联交易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问题。以前文献从大股东和终极控制人角度进行的研究多是直接分析其与企业价值指标和业绩指标的相关关系。但企业的业绩具体还是由企业投资项目产生投资和经营收益决定的。因而企业投资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业绩的好坏。但是从终极控制人角度研究企业投资行为的文献却比较少。目前的研究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种控制类型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而且在委托代理框架下也没有进一步细分终极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不同类型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对终极控制人与投资行为的研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本文试图探求不同类型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企业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寻找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不同的控制人类型对投资类型和投资规模的影响。这一研究将进一步丰富股权结构与投资行为的理论研究,为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投资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现实意义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企业投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可用资金的多少、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利润率、投资项目相关的政策、技术环境等因素。而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关注不多,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制度环境下,企业实际控制人不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通过其他因素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实际控制人的不同性质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上。我国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果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则政府调控政策既可以直接利用其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调整。而对于民营企业,研究其实际控制人的投资决策也有助于引导投资行为政策的制定。企业实际控制人也可能间接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企业可用资金的多少的影响,而企业可用资金的多少决定于企业自有留存收益的多少和企业从外界取得资金的能力。企业实际控制人同样会通过影响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来间接影响企业投资行为。通过运用资本市场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实际控制人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企业投资行为的决策和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有现实意义。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研究了企业实际控制人类型对投资类型和投资规模的影喻。具体包括以下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概括性的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首先,本部分对后面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回顾了股东与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及投资行为研究的文献,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冲突相关的理论及对 山东大学硕±学位论文投资行为影响的文献,进一步回顾了终极控制权理论和基于终极控制权对投资行为研究的文献,在评价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研究。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在终极控制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下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在借鉴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本文的研究模型。I一黼一然鼢础黼U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回顾和评述委托代理理论、终极控制权理论及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上上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理论分析实际控制人类型对不同类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选取样本数据上上实证结果及分析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上上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实证研究的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和公司治理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图1-1本文研究结构图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分析。在研究假设和模型的基础上收集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差异,之后运用正常投资水平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企业正常的投资规模和非效率的投资规模,最后再对非效率投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实证分析的结论,根据结论提出了对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及国家对于企业投资的调控政策针对性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启示和建议。另外,分析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着局限性和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2.2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在回顾委托代理理论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规范方法分析了控制性股东出于控制权私利攫取的目的进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机理。进一步对不同的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做了区分,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入在不同类型投资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际控制人类型对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构建了非效率投资回归模型。之后用了对比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在不同类型投资方面的差异,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在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上的严重程度。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借助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组对比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1.3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本文在终极控制权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对于终极控制权和投资行为研究的相关成果,运用我国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后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实际控制人的不同类型,同时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细分,进而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影响企业不同类型投资的规模和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因素,丰富了国内围绕终极控制权进行实证研究的证据,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议,从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体现在t第一,本文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细化。之前围绕投资行为的研究为单纯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或者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合并研究,本文将投资行为细分为四类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四类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在控制权私利获取中的作用,同时对于研发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行为的研究也有利于分析我国企业在科技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现状,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本文根据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区分,然后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察不同类型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对不同类型投资行为的影响。在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发展历程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类型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在融资能力、监管环境、控制权特征、承担的政策性使命等方面是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各类投资行为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仔细研究这些差异,对于对规范我国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第三,本文运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控制性股权无法正常流通,终极控制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和股权安排方式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方式受到一定限制。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控制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获得流通能力,其在控制权私利攫取的动机和方式是否有了新的变化?本文运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提供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终极控制权与投资行为关系研究的研究资料。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信息充分、完全竞争假设的基础上,MM理论即认为企业的投资效率和企业价值是与企业的融资行为无关的(ModiglianiD.&Miller&.1958),这样企业的股权问题也就不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也会完全遵循净现值为正的规则。新古典经济学投资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苛刻的假设基础上的,包括外部投资者与内部人信息对称、资本市场竞争完全、不存在套利机会、不存在代理成本、相同风险等级的企业所发行的股票收益率完全一致等。这些假设决定了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市场和企业。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代理成本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委托代理问题最初围绕所有者与管理者不一致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引发的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冲突进行分析,这种代理冲突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委托代理问题进一步扩展,债权人作为一种契约约束机制可以限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但是债权人与股东之间也存在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随着研究的发展以及对于企业实务的关注,研究苈现大部分企业由大股东控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不一致,大股东会利用控制权攫取大于其应得股东利益的私利,这就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在大小股东代理冲突研究的基础上,LaPortaeta1.(1999)进一步追溯大股东背后的控股权关系,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及其利益攫取行为。本文在终极控制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的影响。.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实际控制人中国证监会2004年12月发布规范上市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情况的通知,自此上市公司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其实际控制人和控制关系的信息。LaPortaeta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按照股权控制链追溯“最终产权所有者’’(Ultimateowner),并以10%和20%作为临界点,对“最终产权所有者"进行了分类。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控制人与LaPortaeta1.所说的“最终产权所有者"是基本一致的。我国《公司法》(2005年lO月17日修订)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12年2月14日最新修订)第八十四条将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界定为:“(1)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2)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3)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4)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按照《公司法》的定义,实际控制人不能为直接控制公司的控股股东,但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适用法律第l号》(2008年3月5日)来看,判定“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旨在以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为标准,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能力,以便投资者在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拥有较为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对于控股股东即为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的情况,如果严格按照《公司法》的定义,则会出现有些上市公司存在控制性股东却无实际控制人。本文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立法意图,将实际控制人定义为:通过股权关系、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在信息披露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最终要追溯到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本文利用国泰安数据库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控制关系图运用追溯上市公司控制链的方法所得到的实际控制人信息,并将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不足20%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剔除。在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发展历程和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下,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又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控制权特征、投资行为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借鉴郝颖等(2009)的研究,将上市公司按照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分为三种: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地方控制的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指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或者国务院国资委控制的企业集团且控制权比例超过20%的上市公司。地方控1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的上市公司指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各级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局或者其控制的企业集团且控制权比例超过20%的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是指实际控制人为国内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法人且控制权比例超过20%的上市公司,剔除掉实际控制人为的职工持股会、工会或外资企业的上市公司。2.1.2控制权控制权即是实际控制人对于上市公司所有可以利用的资产和资源的支配权力。根据股份公司股东通过投票决定上市公司重大决策的机制,控制权以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所拥有的投票权进行度量。实际控制人可以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公司控制上市公司,其对上市公司的总投票权即是直接和间接投票权之和。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可能有多个间接控制链,在每条控制链上取持股比例或控制关系最弱的一层,间接投票权即是各间接控制链中最小投票权之和。总‘111投票权的计算公式为V=D+2Mink(Ik。,Ik2...,Ih,...,Ih),(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