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

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

ID:38488468

大小: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上传者:U-2517
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_第1页
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_第2页
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压轴题---探索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考复习窗体顶端中考复习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规律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通过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进而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规律与猜想题型几乎是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一般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2016年云南省卷第一次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分值较大,其解题步骤大致可归纳为: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拓展应用,复习时应加强练习. 学情分析:1、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教学目标:1、数式的变化规律2、图形的变化规律3、坐标的变化规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坐标的变化规律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教学手段:1、使用“读、议、展、点、练”教学模式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1、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说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说明掌握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讨论,然后积极回答。      课题引入:由课件给出学习目标:数式变化、图形变化、坐标变化规律。        类型1 数式的变化规律分层次进行教学          体现新教材的操作理念,回归学习的本质,体验学习的过程。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和讨论         学生观察,并且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规律探索。   学生观察,体验,找到解题的技巧。    学生思考,看书理解,然后讨论每一步的理由。   小组讨论,并且竞争回答。      学生讨论,并且试图写出过程。    1.(2014·云南)观察规律并填空:(1-)=×=;(1-)(1-)=×××=×=;(1-)(1-)(1-)=×××××=×=;(1-)(1-)(1-)(1-)=×××××××=×=;…(1-)(1-)(1-)(1-)…(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是正整数,且n≥2) 类型3 坐标的变化规律7.(2016·玉溪一模)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边AO在y轴上,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则点A2的坐标是(2,4). 2、(2014·曲靖)如图,在数轴上,A1,P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2,A1,A2关于点O对称,A2,A3关于点P对称,A3,A4关于点O对称,A4,A5关于点P对称…依此规律,则点A14表示的数是-25.  3.(2016·云南模拟)观察下列等式:21=2,22=4,23=8,24=16,25=32,…,解答下面的问题:21+22+23+24+25+26+…+22016的末位数字是0. 类型2 图形的变化规律4.(2016·曲靖模拟)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分别表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若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则第18个图形是五角星.(填图形的名称)▲■★■▲★▲■★■▲★▲…5.(2015·曲靖)用火柴棒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大小不同的“H”:依此规律,摆出第9个“H”需用火柴棒29根认真理解题目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找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信息。同时,鼓励学生讨论,共同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通过个人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取长补短。                               8.(2015·昆明二模)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1和x轴上,则点A6的坐标是(31,32).      9.(2016·菏泽)如图,一段抛物线:y=-x(x-2)(0≤x≤2)记为C1,它与x轴交于两点O,A1;将C1绕A1旋转180°得到C2,交x轴于A2;将C2绕A2旋转180°得到C3,交x轴于A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到C6,若点P(11,m)在第6段抛物线C6上,则m=-1.8、9题作为课后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小结:由于运用了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知识从不同的方向得到了渗透。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 窗体底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