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

ID:40738747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_第1页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_第2页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_第3页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_第4页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祖国山川颂》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祖国山川颂》学案专题说明本专题紧紧围绕“祖国”这一具体概念,设置了“江山多娇”和“颂歌的变奏”两个板块。“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让我们更充分地感受祖国的美,了解个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颂歌的变奏”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表达的是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让我们知道不仅仅要用美好语言歌颂祖国,更应能感受祖国的苦难,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学习本专题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用力:1、反复研习文本,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

2、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2、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4、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学写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领略祖国的山川美景,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联,激发爱国之情。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积累词汇,掌握写法,学会运用。3、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

3、赏能力。二、学习重难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三、相关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黄药眠(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黄访、黄恍,广东梅县人。20年代曾在广东学习和教书。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广州、成都、昆明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5美丽的黑海》和论文集《论约瑟夫的外套》。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

4、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黄药眠文艺论文选》、《批判集》、《初学集》和诗集《英雄颂》、散文集《朝鲜——英雄的国度》等。他一生历尽坎坷,文革期间,被挂黑牌、进“牛棚”、扫地、掏粪,艰难度日。后经整理出版了充满浓郁诗情与深邃哲理的短论集《面向着生活的海洋》。  2、解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

5、》中也说:“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诗经》“风、雅、颂”的“颂”就是“歌颂神的舞歌”,后来“颂”的意义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3、散文阅读的方法(1)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

6、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2)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a、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b、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文中的中心段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c、抓感情的凝聚点)(3)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4、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描写祖国美丽景色的诗句(1)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2)抓住景物的特征。(3)使用

7、多种修辞方法。(4)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8、(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